第十回 葭萌關劉備捉刺客 南徐州孫權遣信使
關燈
小
中
大
才開心!他對魯肅的心腹說,你回去禀複大夫,此事全在老夫身上,請他放心便了。
手下聽了喬玄的話,回轉陸口。
喬國老喘息未定,坐着轎子直往吳侯府而去。
恰值吳國太閑坐無事,喬國老直闖内宮,上前道:&ldquo國太,老夫有禮了。
&rdquo &ldquo太公請坐。
&rdquo &ldquo告坐。
&rdquo 國太見他年紀這麼一大把,走起路來還是那樣急急忙忙的。
心想,這會兒不知這老頭兒又忘了什麼事情,特地回來。
要不是什麼大事,隻管明日定定心心地來,何必這麼匆忙呢?遂問:&ldquo太公去而複返,此乃何故?&rdquo &ldquo老夫前來祭吊。
&rdquo 國太聽了,頓覺悚然。
暗想,喬玄到我的府上吊孝,死人必定是我的近親。
孫權在身邊,女兒在荊州,正是青少妙齡的當口,絕不會死的。
至于别的親眷,我就無法猜中了。
問道:&ldquo不知太公祭吊的是哪一個?&rdquo &ldquo喬玄前來祭吊令愛千金!&rdquo喬玄雖然年過六旬,但說起話來倒還直爽。
國太猛聽這一消息,頭上好象五雷擊頂,頭昏目眩。
自忖道:女兒自從建安十五年元旦初早跟了劉備回轉以來,至今已有一年餘九月沒有回來了,我天天望穿雙眼,等待她回來一次,可就象鹞子斷了線一樣,音信全無,真叫為娘的傷心。
女兒啊,盡管令兄與你家丈夫不睦,你終究是孫家的人,我可沒有待錯你。
為何一嫁到劉家,就與娘家斷絕了來往?難道嫁了男人就斷了六親?若劉備在荊州,你理應在他身旁伴貼侍奉。
如今聽說他領兵進川了,你一個人在深宮内院肯定冷清寂寞得很,何不回轉江東與為娘的說幾天貼心的話?喬國老說是前來為你祭吊,莫非你已身赴黃泉?怪不得你一去既不回來,又無書信,原來你已&hellip&hellip女兒啊,你好命苦!國太想到這兒,早已淚流滿面,抽抽泣泣地問:&ldquo太公,難道我兒&hellip&hellip&rdquo &ldquo國太不必傷心,令愛千金玉體無恙。
&rdquo 國太聽了這話,立即停住哭聲,瞪着一對老眼看着喬玄:我兒既然好好的,你為何來祭吊呢?莫非與我尋開心?國老啊,你這一把年紀怎麼說出話來這麼不象樣!你我親家,說笑話也該有個分寸,怎麼平白無故地來觸我女兒的楣頭?不過,國太知道喬玄是個知書達禮的人,說出這話來,必定有緣故。
急忙問:&ldquo太公,此話怎講?&rdquo &ldquo令愛千金将要刀斧架頸!&rdquo 國太又急了。
心想,女兒不是生病死,而是要被人殺頭,這是為的什麼事情呢?不是我自誇孫家有閨訓,我的女兒縱有大罪,絕不至于會闖出刀斧架頸的禍來。
再說,我女兒畢竟是東吳的郡主,又是劉備目前唯一的夫人,關、張、趙雲要稱她一聲嫂子,諸葛亮要以主母事之,誰吃了豹子膽,敢對我女兒無禮?究竟她犯了哪一條,有這種滅頂之災?又問:&ldquo太公,誰人欲害她?&rdquo &ldquo諸葛亮!&rdquo &ldquo為的是哪一樁?&rdquo &ldquo國太,令愛在荊州乃是一國之主母,有無上的威信。
令郎仲謀聽信呂蒙之言,傳下将令,欲進伐荊州,實欲絕孫、劉郎舅之情。
荊州受敵,孔明豈肯再念婚姻之交?定然先斬令愛,後祭旗開兵;呂蒙過江,令愛豈不是性命不保?故而老夫特來祭吊。
&rdquo 國太聽完,方才恍然醒悟:原來國老為了此事而來激我。
仲謀不顧兩家姻親,發令奪取荊州,諸葛亮怎肯放過孫家的人?要是他殺了我的女兒,别說東吳拿他沒有辦法,就是劉備也無言以對。
因為這是軍機大事,孫家的人去犯境,他隻有以孫家的人來祭旗。
國破難以收複,妻亡可再續弦。
孔明當然應該這樣做。
兒啊,我早已與你講過,看在汝妹妹的份上,不要再同劉備争城奪地了。
你有了六郡之地尚且貪心不足,這麼大的基業,你能保住就不錯了。
你也隻有這麼一個親妹子,她遠離東吳嫁到荊州,這荊州一座城池就算做了她的随身嫁妝,我看也沒什麼了不起。
國太見多識廣,氣派大,根本不把這座小小的荊州城放在眼裡。
所以說,有了什麼樣的地位,就有什麼樣的想法。
要是放在當今社會裡那種收入少的人家,陪嫁中多一樣妝品,還要盤算盤算呢,國太知道女兒沒什麼事,放心問:&ldquo太公之言從何處得知?&rdquo &ldquo恰才陸口魯大夫有書到此,懇求老夫相助。
&rdquo 國太對魯肅的為人很為贊賞,一點都不懷疑。
傳話道:&ldquo來啊,速速傳喚我兒!&rdquo 喬玄想,我放了個風,可以走了,因為孫權同我不對的。
上次甘露寺幫了劉備的忙,他一直把我恨到現在。
今日要是被他知道是我洩露了他的計謀,不知又要把我恨到什麼地步。
趁他還未到此,我先回去,至于他們母子兩人有什麼說話,與我無涉。
喬玄站起身來對國太說:&ldquo老夫在此無事,告退了。
&rdquo 國太也知道孫權同喬玄的關系比較緊張,也不挽留,說聲:&ldquo慢走!&rdquo讓他回轉府第。
卻說孫權此時正在官廳同文武說話,稱贊呂蒙願為周瑜報仇,真是可敬可佩。
正說話間,手下傳言:國太娘娘有請吳侯。
孫權是個出了名的孝子,對國太百依百順,有傳必到。
停住話題,跟了手下來到内宮。
見兩旁丫環侍立,國太端坐于中間。
近前一看,娘親臉上老淚縱橫,暗想,不好。
娘親傷心,不知我又有什麼事情得罪了她老人家。
忙搶前數步,雙膝跪下。
說:&ldquo娘親在上,孩兒拜見!&rdquo 國太喝道:&ldquo汝幹的好事!&rdquo 孫權莫名其妙,&ldquo這&hellip&hellip&rdquo &ldquo兒啊,為娘早已言過,荊州一城,看在汝妹的份上,不必與劉備争奪了。
如今四境安靖,正可共享天樂,汝卻又命呂蒙興兵。
汝欲絕兩家之好,劉備又不在荊州,孔明定然割斷婚姻之交。
先殺汝妹而發兵犯境,東吳安能太平?若吾兒必欲操動幹戈,為娘也不想活了,與兒拚個死活罷了!&rdquo說時,淚如雨下。
孫權哪裡料得到國太會動問這件事,心中十分驚訝:娘親深居内宮,怎會知道呂蒙興兵之事?是誰走漏了這個消息?他對四下一看,宮内除了丫環之外,并無旁人,越發感到蹊跷。
但國太既已得知此事,孫權哪裡敢隐瞞!問:&ldquo娘親何以知之?&rdquo &ldquo興師動衆,此等大事焉能掩人耳目?&rdquo &ldquo娘親,此事與孩兒無幹。
皆是呂蒙大都督欲報公瑾之仇,故而興兵。
既然與郡主性命攸關,孩兒立即命人收回将令。
請娘親放心便了。
&rdquo孫權對國太确是孝順,隻要國太喉嚨響一點,流幾滴眼淚,他什麼事都肯答應,真是唯命是從。
當然,國太并不參與軍機大事,但涉及到家庭的事情,都是她說了算。
&ldquo如此方為孝道。
&rdquo &ldquo孩兒告退了。
&rdquo &ldquo退下就是。
&rdquo 孫權心裡暗暗恨道:不知是哪一個愛管閑事的多嘴,又打亂了我的計策。
因此回到官廳,仍是短歎長籲:&ldquo唉&hellip&hellip完了!完了!&rdquo 衆文武見孫權哭喪着臉回到廳上,都在想,你每次見了國太出來,總是愁眉苦臉,今日又叫完了。
問道:吳侯,什麼完了?孫權說,呂蒙興兵一事,已被母後知曉,豈不是完了!文武說,令出如山,怎能出爾反爾?孫權搖搖頭,無可奈何地說,母命難違,還是收回成命吧!衆人緘默。
孫權立即發了一條令,命心腹手下火速趕往陸口呂蒙營中,收回原先将令,按兵不動。
手下道,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
若呂蒙不肯交回呢?孫權說,你去就是了,呂蒙決不敢違我之命。
但千萬不要與他說起國太阻擋之事。
手下答應一聲&ldquo是&rdquo,接了令箭,飛也似地趕往陸口。
孫權遂命文武各自回去。
他獨自從官廳踱出來,嘴裡自言自語道:&ldquo周郎啊,周郎!&rdquo孫權到了這個時候恨起周瑜來了。
他恨周瑜生前想出這種毫不利己,專門利人的美人計,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結局,弄得東吳紮手縛腳。
他想,隻要國太不死,郡主在荊州一天,我就一天不能奪還荊州,就要受一天劉備的氣。
因此,孫權唉聲歎氣。
正在此時,外面急步走進一人。
此人年紀尚輕,今年二十三歲,雖然官卑職小,但在江東是個屈指可數的賢才,又與孫權沾着些親故,所以頗得孫權器重,每有大事,必與商議。
再過十年,在他三十三歲時,孫權拜他為江東大都督,火燒連營,燒
手下聽了喬玄的話,回轉陸口。
喬國老喘息未定,坐着轎子直往吳侯府而去。
恰值吳國太閑坐無事,喬國老直闖内宮,上前道:&ldquo國太,老夫有禮了。
&rdquo &ldquo太公請坐。
&rdquo &ldquo告坐。
&rdquo 國太見他年紀這麼一大把,走起路來還是那樣急急忙忙的。
心想,這會兒不知這老頭兒又忘了什麼事情,特地回來。
要不是什麼大事,隻管明日定定心心地來,何必這麼匆忙呢?遂問:&ldquo太公去而複返,此乃何故?&rdquo &ldquo老夫前來祭吊。
&rdquo 國太聽了,頓覺悚然。
暗想,喬玄到我的府上吊孝,死人必定是我的近親。
孫權在身邊,女兒在荊州,正是青少妙齡的當口,絕不會死的。
至于别的親眷,我就無法猜中了。
問道:&ldquo不知太公祭吊的是哪一個?&rdquo &ldquo喬玄前來祭吊令愛千金!&rdquo喬玄雖然年過六旬,但說起話來倒還直爽。
國太猛聽這一消息,頭上好象五雷擊頂,頭昏目眩。
自忖道:女兒自從建安十五年元旦初早跟了劉備回轉以來,至今已有一年餘九月沒有回來了,我天天望穿雙眼,等待她回來一次,可就象鹞子斷了線一樣,音信全無,真叫為娘的傷心。
女兒啊,盡管令兄與你家丈夫不睦,你終究是孫家的人,我可沒有待錯你。
為何一嫁到劉家,就與娘家斷絕了來往?難道嫁了男人就斷了六親?若劉備在荊州,你理應在他身旁伴貼侍奉。
如今聽說他領兵進川了,你一個人在深宮内院肯定冷清寂寞得很,何不回轉江東與為娘的說幾天貼心的話?喬國老說是前來為你祭吊,莫非你已身赴黃泉?怪不得你一去既不回來,又無書信,原來你已&hellip&hellip女兒啊,你好命苦!國太想到這兒,早已淚流滿面,抽抽泣泣地問:&ldquo太公,難道我兒&hellip&hellip&rdquo &ldquo國太不必傷心,令愛千金玉體無恙。
&rdquo 國太聽了這話,立即停住哭聲,瞪着一對老眼看着喬玄:我兒既然好好的,你為何來祭吊呢?莫非與我尋開心?國老啊,你這一把年紀怎麼說出話來這麼不象樣!你我親家,說笑話也該有個分寸,怎麼平白無故地來觸我女兒的楣頭?不過,國太知道喬玄是個知書達禮的人,說出這話來,必定有緣故。
急忙問:&ldquo太公,此話怎講?&rdquo &ldquo令愛千金将要刀斧架頸!&rdquo 國太又急了。
心想,女兒不是生病死,而是要被人殺頭,這是為的什麼事情呢?不是我自誇孫家有閨訓,我的女兒縱有大罪,絕不至于會闖出刀斧架頸的禍來。
再說,我女兒畢竟是東吳的郡主,又是劉備目前唯一的夫人,關、張、趙雲要稱她一聲嫂子,諸葛亮要以主母事之,誰吃了豹子膽,敢對我女兒無禮?究竟她犯了哪一條,有這種滅頂之災?又問:&ldquo太公,誰人欲害她?&rdquo &ldquo諸葛亮!&rdquo &ldquo為的是哪一樁?&rdquo &ldquo國太,令愛在荊州乃是一國之主母,有無上的威信。
令郎仲謀聽信呂蒙之言,傳下将令,欲進伐荊州,實欲絕孫、劉郎舅之情。
荊州受敵,孔明豈肯再念婚姻之交?定然先斬令愛,後祭旗開兵;呂蒙過江,令愛豈不是性命不保?故而老夫特來祭吊。
&rdquo 國太聽完,方才恍然醒悟:原來國老為了此事而來激我。
仲謀不顧兩家姻親,發令奪取荊州,諸葛亮怎肯放過孫家的人?要是他殺了我的女兒,别說東吳拿他沒有辦法,就是劉備也無言以對。
因為這是軍機大事,孫家的人去犯境,他隻有以孫家的人來祭旗。
國破難以收複,妻亡可再續弦。
孔明當然應該這樣做。
兒啊,我早已與你講過,看在汝妹妹的份上,不要再同劉備争城奪地了。
你有了六郡之地尚且貪心不足,這麼大的基業,你能保住就不錯了。
你也隻有這麼一個親妹子,她遠離東吳嫁到荊州,這荊州一座城池就算做了她的随身嫁妝,我看也沒什麼了不起。
國太見多識廣,氣派大,根本不把這座小小的荊州城放在眼裡。
所以說,有了什麼樣的地位,就有什麼樣的想法。
要是放在當今社會裡那種收入少的人家,陪嫁中多一樣妝品,還要盤算盤算呢,國太知道女兒沒什麼事,放心問:&ldquo太公之言從何處得知?&rdquo &ldquo恰才陸口魯大夫有書到此,懇求老夫相助。
&rdquo 國太對魯肅的為人很為贊賞,一點都不懷疑。
傳話道:&ldquo來啊,速速傳喚我兒!&rdquo 喬玄想,我放了個風,可以走了,因為孫權同我不對的。
上次甘露寺幫了劉備的忙,他一直把我恨到現在。
今日要是被他知道是我洩露了他的計謀,不知又要把我恨到什麼地步。
趁他還未到此,我先回去,至于他們母子兩人有什麼說話,與我無涉。
喬玄站起身來對國太說:&ldquo老夫在此無事,告退了。
&rdquo 國太也知道孫權同喬玄的關系比較緊張,也不挽留,說聲:&ldquo慢走!&rdquo讓他回轉府第。
卻說孫權此時正在官廳同文武說話,稱贊呂蒙願為周瑜報仇,真是可敬可佩。
正說話間,手下傳言:國太娘娘有請吳侯。
孫權是個出了名的孝子,對國太百依百順,有傳必到。
停住話題,跟了手下來到内宮。
見兩旁丫環侍立,國太端坐于中間。
近前一看,娘親臉上老淚縱橫,暗想,不好。
娘親傷心,不知我又有什麼事情得罪了她老人家。
忙搶前數步,雙膝跪下。
說:&ldquo娘親在上,孩兒拜見!&rdquo 國太喝道:&ldquo汝幹的好事!&rdquo 孫權莫名其妙,&ldquo這&hellip&hellip&rdquo &ldquo兒啊,為娘早已言過,荊州一城,看在汝妹的份上,不必與劉備争奪了。
如今四境安靖,正可共享天樂,汝卻又命呂蒙興兵。
汝欲絕兩家之好,劉備又不在荊州,孔明定然割斷婚姻之交。
先殺汝妹而發兵犯境,東吳安能太平?若吾兒必欲操動幹戈,為娘也不想活了,與兒拚個死活罷了!&rdquo說時,淚如雨下。
孫權哪裡料得到國太會動問這件事,心中十分驚訝:娘親深居内宮,怎會知道呂蒙興兵之事?是誰走漏了這個消息?他對四下一看,宮内除了丫環之外,并無旁人,越發感到蹊跷。
但國太既已得知此事,孫權哪裡敢隐瞞!問:&ldquo娘親何以知之?&rdquo &ldquo興師動衆,此等大事焉能掩人耳目?&rdquo &ldquo娘親,此事與孩兒無幹。
皆是呂蒙大都督欲報公瑾之仇,故而興兵。
既然與郡主性命攸關,孩兒立即命人收回将令。
請娘親放心便了。
&rdquo孫權對國太确是孝順,隻要國太喉嚨響一點,流幾滴眼淚,他什麼事都肯答應,真是唯命是從。
當然,國太并不參與軍機大事,但涉及到家庭的事情,都是她說了算。
&ldquo如此方為孝道。
&rdquo &ldquo孩兒告退了。
&rdquo &ldquo退下就是。
&rdquo 孫權心裡暗暗恨道:不知是哪一個愛管閑事的多嘴,又打亂了我的計策。
因此回到官廳,仍是短歎長籲:&ldquo唉&hellip&hellip完了!完了!&rdquo 衆文武見孫權哭喪着臉回到廳上,都在想,你每次見了國太出來,總是愁眉苦臉,今日又叫完了。
問道:吳侯,什麼完了?孫權說,呂蒙興兵一事,已被母後知曉,豈不是完了!文武說,令出如山,怎能出爾反爾?孫權搖搖頭,無可奈何地說,母命難違,還是收回成命吧!衆人緘默。
孫權立即發了一條令,命心腹手下火速趕往陸口呂蒙營中,收回原先将令,按兵不動。
手下道,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
若呂蒙不肯交回呢?孫權說,你去就是了,呂蒙決不敢違我之命。
但千萬不要與他說起國太阻擋之事。
手下答應一聲&ldquo是&rdquo,接了令箭,飛也似地趕往陸口。
孫權遂命文武各自回去。
他獨自從官廳踱出來,嘴裡自言自語道:&ldquo周郎啊,周郎!&rdquo孫權到了這個時候恨起周瑜來了。
他恨周瑜生前想出這種毫不利己,專門利人的美人計,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結局,弄得東吳紮手縛腳。
他想,隻要國太不死,郡主在荊州一天,我就一天不能奪還荊州,就要受一天劉備的氣。
因此,孫權唉聲歎氣。
正在此時,外面急步走進一人。
此人年紀尚輕,今年二十三歲,雖然官卑職小,但在江東是個屈指可數的賢才,又與孫權沾着些親故,所以頗得孫權器重,每有大事,必與商議。
再過十年,在他三十三歲時,孫權拜他為江東大都督,火燒連營,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