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回 魏将軍舞劍刺劉璋 張都督盤鞭挾龐統

關燈
是第一次聽到和看到,心想,西川怎麼會有此等事的呢?主人的話一個都不聽,竟象耳旁之風。

    而且看劉璋的表情和聽他的話音,還在抱怨張任。

    怪不着滿天下的人都說劉璋無能,果真是大飯桶。

    在我的手下就沒有人敢不聽我的号令,那就拿點威勢給他們看看!劉備乘機也站了起來,學着劉璋的樣子對前面衆将,朝桌上猛擊一拳怒道:&ldquo叱!我等弟兄相會,爾等膽敢如此無禮,還不與我住手!&rdquo其實川将收了家夥,黃忠他們也停了手,根本用不着劉備下令。

    劉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,遂令道:&ldquo還不與我寶劍入匣!&rdquo 黃忠、劉封、關平、丁立、白壽聽了這道命令,迅速将寶劍歸匣。

    唯有魏延好似沒有聽到,仍然直挺挺地站在那裡手執寶劍。

    劉備見魏延這般模樣,以為他故意違抗,氣不打一處來。

    心想,跟什麼人,學什麼樣;龐統對我目空一切,私下發令,你也這樣傲氣,竟敢當着西川君臣違我之令。

    反正事已至此,我倒不相信你敢不将寶劍入匣。

    因此又厲聲罵道:&ldquo匹夫,爾好大膽!為何不聽将令?&rdquo 魏延瞪着眼睛朝着劉備直看,心裡恨道:主公啊,你要挑我的刺也不是這麼個挑法,難道你沒見我身上沒挂劍鞘嗎?這一時叫我怎麼聽你的将令呢?你想吃熱豆腐,又怕燙嘴,這西川到何時方能奪下,要不是你今天橫加阻攔,早就能夠殺了劉璋,進入涪關了。

    到了這個時候,你還要責罵我,難道我是在為自己打天下麼?魏延這時也怨氣直沖腦門,對着劉備也大聲地說:&ldquo豈敢違令!劍在小人手中,匣在軍師腰間,何從入匣?&rdquo說着,把劍&ldquo嚓啷&rdquo一聲摔在地上。

     龐統在寝帳中聽得魏延說出這句話來,一面懊喪自己做事太粗心,挂了半天的空匣還沒察覺;一面又怨恨魏延不該道破真情。

    見手下送劍進來,也不言語,收回寶劍入匣。

     劉璋見劉備同這個舞劍手動起怒來,心裡感到很過意不去。

    忙站起身來,對劉備深深一禮道:&ldquo啊,兄長,荷蒙盛情款待,小弟于心不安。

    皆是這班不法将無理取鬧,緻使兄長發此雷霆。

    請兄長看在小弟的份上,切莫見怪。

    如今時光不早,小弟亦要告退了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見劉璋反向自己賠不是,心裡反而好笑起來:這真天大的笑話,我做錯了事,卻叫他表示歉意,這筆帳怎麼算?劉備索性假裝糊塗到底:&ldquo賢弟光臨,乃是愚兄之萬幸。

    這班不法将實是可惡,使我等弟兄不歡而散,愚兄定當擇日負荊,恕備不能遠送!&rdquo心想,等你一走,我要好好地教訓一下龐統。

     劉璋招呼張任道:&ldquo都督,我等回去吧!&rdquo張任在旁連連歎氣:世上哪有這種道理,人家要殺你,你卻還向人家道歉,真是咄咄怪!本當我想逼着劉備交出龐統細細地盤問,揭穿劉備進川的底牌。

    可被你這麼一攪,就被他們蒙混過去了,隻怪主人愚昧無能。

    我要是執意要這麼做,隻怕主人翻起臉來,事情更糟,或許還會引起我們君臣間的沖突呢。

    退一步想,劉備并無殺害劉璋之心,我總算把你主人高高興興地保來,又平平安安地保回,不損一根毫毛,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,最能使我得到安慰的是,一代名流的龐統也可以明白了,有我張任在,任何人休想得到西川的一寸土地! 張任遂命部下護着主公出營。

    到營前,劉璋君臣一齊上馬往涪關而歸。

    一路上,張任說:&ldquo主公,今日龐統命魏延改扮舞劍手,陷害之心已露,若非本督暗有提防,主公性命危矣!&rdquo 不料劉璋對此并不以為然,他與張任的想法恰恰相反,便道:&ldquo都督此言差了。

    劉備誠意相請,龐統厚禮相待,席間舞劍,乃是常理。

    都督去便去了,又何再生出這許多事來,令璋做一個負情之人?&rdquo 張任聽出了一身冷汗。

    暗想,好心不得好報,跟了這種良莠不辨的主人,保全了他的性命還要受他的惡氣,算我自己倒楣,張任是個有心計的人,明知自己受了冤枉氣,也隻得打了牙齒往肚子裡咽。

    要是換了魯莽的人,君臣之間早就會鬧出意外的事情來了。

     兩人各自說了這麼一句話,就都沉默不語了。

    一直進了涪關,抵達衙門上堂坐定,張任這才對劉璋說,既然劉備提兵進川相助,就當他沒有奪地害人之心,那也不能叫他在涪關外紮營。

    外敵侵擾葭萌關,請主公修書一封往劉備營中,令劉備移兵邊界,以救邊急。

    再者,法正送信,孟達迎接,至今未還,必定在劉備營中,主公可命他們早日回來:要是他們不敢回來,就可以證實他們二人與張松暗中串通劉備,必有背主獻圖、賣國求榮之舉。

    則與龐統命人席間舞劍并非偶然之事。

     劉璋聽得這番說話,覺得很有道理,立即寫成一書,命人送往關外大營。

    此地張任見關外拔營起寨往葭萌而去,便随了劉璋回轉成都聽候消息。

     卻說關外營中,自從劉璋一走之後,劉備立即吩咐擊鼓升帳。

    頃刻,文武聚集兩旁,大将手中各執一支令箭。

    劉備就坐在虎案後的椅子上,四下掃視,唯有龐統還沒有到來。

    龐統就在隔壁的寝帳中,聽得劉備坐帳,自知情況不妙,就站起身來,找出一方副軍師的印信,用黃布包紮好,提在手中一步一步地踅出寝帳。

    到中軍帳上,見劉備已把中央的主帥位子給占了,而且怒容滿面,料道此番不會放過自己,這個軍師當不成了,便向虎案旁那隻原先是劉備坐的座椅上坐了下去,黃布包擱在案角上,一面心不在焉地搖着鵝毛扇,聽候劉備怎樣發落自己。

     劉備待龐統坐下,便開口說:&ldquo我弟劉璋已走,爾等速來交令!&rdquo 衆将都象做錯了事的頑童,個個垂頭喪氣,準備受處罰。

    此時劉備要他們交令,衆将不約而同地向龐統投去責備的一瞥:龐軍師啊,我們在劉備手下幹了多年,向來是誰發的令,由誰收令。

    今天怎麼你發的令,卻要主公來收呢?你犯了事,幹什麼要我們來分擔罪名呢? 龐統坐在那裡滿臉沮喪,又覺得衆将都在看他。

    心裡恨道:這些匹夫,到了這個時候還要纏住我,難道要我去死不成?劉備要收你們的令,你們隻管去交好了,反正我這個軍師也當不成了,由你們怎麼去回話。

     帳上靜了一會兒,走出大将魏延來。

    他已換上了铠甲,恢複了本來的面目。

    照說,第一個接令,就第一個交令。

    昨天魏延接的是最後一令,怎麼會第一個來交令的呢?這有他的打算。

    他認為,今天席上刺劉璋未遂,這個禍闖得不大不小,劉備肯定饒不了自己。

    反正這都是龐統指使幹的,我們大将最多挨一頓罵,或許第一個交令,劉備會當我知錯認錯,處罰會輕一點,那就爽快一些。

    所以魏延雙手捧了将令,第一個走了上去,&ldquo主公在上,魏延交令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把令箭接過,插入令架.喝問道:&ldquo爾奉令何幹?&rdquo &ldquo魏延奉令改扮舞劍手,席間斬殺劉璋&rdquo。

    魏延知道,在今天這種場合中,絕不能再吞吞吐吐。

    所以直言禀告。

     &ldquo叱!匹夫!&rdquo 魏延想,我今天做出這種事來,罪責不輕,你罵我一聲匹夫,還是便宜我的。

     劉備怒憤填膺,罵了一聲,頓了一頓,&ldquo爾這匹夫,昔日長沙時諸葛軍師欲将爾斬首,備念爾棄邪歸正,一力擔保,饒爾性命。

    如今方進西川,未獲寸土,便幹出此等不法之事,膽敢謀害劉璋,險遭張任殺戳。

    此等大罪,備豈能容忍!待我修書荊州,于軍師面前免保。

    由軍師回信,再行發落!&rdquo 魏延聽了着實吓了一跳,心想,當初我在長沙弑主開城時,這顆腦袋确是劉備保下來的。

    以後我總總覺孔明不太重用我。

    要是劉備把這件事告訴了他,且怕我這顆腦袋真的要搬下來了。

    不過,魏延再一想,不要緊,劉備若是真正要殺我,隻管将我推出大帳正法,何必非要聽了孔明的回音才發落我呢!況且,我怎敢鬥膽殺劉璋呢,還不是龐統發的令?我們做大将的不過是聽從将令罷了,要殺就應該先殺龐統。

    看來劉備也隻是吓唬我&mdash下,目的是奚落龐統。

    魏延想畢,不慌不忙地說:&ldquo謝主公不斬之恩!&rdquo意思是,今天不殺,以後也不會殺了,這點我還明白。

    說罷,退了下去。

     帳上又走出丁立、白壽,&ldquo主公,小将等交令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奉令幹些什麼?&rdquo &ldquo大營前阻擋川将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住口!我等弟兄相會,隻叙手足之情,又無戰事之憂,何必阻擋?本當治爾等之罪,念爾等初到軍中,不知軍規,前番宜都道上救駕有功,恕爾等無罪。

    追下了!&rdquo 丁、白二将吃了這麼一頓訓,方知刺殺劉璋是出自龐統一手謀劃。

    兩人暗暗慶幸。

     黃忠見三個人交令,都被劉備痛責一頓。

    心想,到了劉備手下,我交令一向是登功,隻有接了龐統的令,反而要問罪,把我一世的威名都糟蹋了。

    還有什麼面目去交令?黃忠羞赧地到劉備面前呈上令箭:&ldquo黃忠交令了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見黃忠這種心灰意冷的樣子,火勢已退了八成。

    暗想,老将軍做事向來是小心謹慎,能明辨是非的,今日他肯定身不由己。

    他不能和魏延同日而語,要是我言重了,恐怕老将軍性烈,當即拔劍自刎的。

    老将軍一死,我也不必取川了。

    自己人也會互相殘殺起來的。

    所以,劉備收了令箭,口氣十分和缦地問:&ldquo老将軍奉令何事?&rdquo &ldquo奉令守住帳口,阻擋川将。

    黃忠罪該萬死!&rdquo &ldquo老将軍向來作事穩妥,孔明軍師也常以嘉言贊揚。

    此番同來西蜀,擔子不輕,正求老将軍施展勇武,以定天下。

    緣何接此不法之令,而誤備之大事?下回不可。

    退下了。

    &rdquo 就這麼幾句不輕不重的話,已夠黃忠消受一輩子了。

    他一向好勝,從不被人冷言冷語,今日這番話好象一盆烈炭,燒得他面紅耳赤,羞愧難言。

    他對龐統看了一跟:接你的令箭要倒楣的。

    以後你不要再叫我掮這種木梢了。

    黃忠邊向後轉,邊仰天歎道:&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