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 諸葛亮三纛退曹兵 劉皇叔隻身會川主

關燈
主棄官。

    要是劉璋聽從這些人的良言,何至于這麼快就成了亡國之君呢? 西川中,李恢歸順劉備最晚。

    幸得他尚未成家,孑然一身,到處便為家。

    自被劉璋貶谪後,他便将薄薄的家産典質變賣,暗中跟着劉備;劉備到東,他到東,劉備到西,他也到西。

    他見劉備的所作所為,确實是寬仁慈悲,方才投誠。

    葭萌關張飛與馬超挑燈夜戰,難決勝負,就是李恢勸說馬超投降劉備。

    所以說,李恢也是三國中的一張巧嘴。

    此話暫且不提。

     文官武将出城到郊外,劉璋命他們回去,請張松回府聽候消息。

    自己帶了五百精兵,四員副将,直往涪關而去。

    因為他是一川之主,所到之處皆有文武迎送,因此太平無事。

    過青城山,渡嘉陵江,穿過綿竹,趕到雒城,過雒城三十裡便是涪關。

    其實,劉璋每到一關,總要耽擱-天。

    這裡就一表而過。

    六月中旬,已抵涪關後關。

    楊懷、高沛二将率衆迎入。

    劉璋進城到衙門,時值正午,感到時光尚早,正好請劉備進關相見。

    遂命人出關去劉備營中相請,自己随後,帶了楊、高二将到關迎候。

     手下飛奔出關,到漢營前,問道:&ldquo營中皇叔可在?&rdquo 守營兵見是川中手下,忙問:&ldquo你是哪一位?&rdquo &ldquo在下奉主公之命,特來相請皇叔進關聚會。

    費心通禀皇叔。

    &rdquo 守營兵說聲&ldquo少待&rdquo,飛也似地奔上大帳。

    見帳上文武全在:劉備和龐統坐着說話,黃忠、魏延、丁立、白壽、劉封、關平、法正、孟達兩旁肅立。

    上前報道:&ldquo皇叔,今有涪關來使奉川主劉璋之命來見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在關外等了這幾日,很是心焦,暗中揣度着劉璋會不會變卦。

    一直在等着消息。

    忽聞關中來使,忙吩咐:&ldquo與我傳見!&rdquo 守營兵回到外面傳劉備之話,川中手下來到大帳,跪下道:&ldquo皇叔在上,小的拜見!&rdquo &ldquo罷了。

    到此何幹?&rdquo &ldquo我家主公已到涪關,命小人請皇叔即刻進關赴宴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想,一向聽說劉璋比守戶之犬不如,今日倒要去會會這位同宗族弟,究竟無用到何等地步。

    &ldquo你速去回複你家主公,備随後便來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是!&rdquo手下站起身來,出大帳,飛奔而回。

     劉備對龐統道:&ldquo軍師與衆位在此大營等候,備去去就來。

    &rdquo 龐統用手一攔,說:&ldquo主公且慢!&rdquo &ldquo何事?&rdquo劉備不解。

     龐統傳令:&ldquo丁立、白壽聽令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在。

    &rdquo兩人齊聲應道。

     &ldquo護衛主公進關赴會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聽龐統發出這個令,立即阻止道:&ldquo軍師不必多慮,我等弟兄相會,一叙渴思之情,諒來無事。

    何必命人保護,而傷劉璋之意?&rdquo 龐統想,你一個人進關諸多不便,出了事情,我擔當不起,我也是一片好心。

    既然你不要他們保護,那也不勉強,反正初次會面,不會有差錯的。

    &ldquo本軍師收回将令,爾等退下了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是。

    &rdquo兩個人想,我們新來乍到,不懂帳上規矩,第一次接令。

    你難道也是第一天做軍師?怎麼剛發出的令,又馬上收回了呢?我們以為在山寨做大王時,也知道&ldquo令出如山&rdquo的道理,從沒有自食其言的。

    兩人相視一笑,退了回去。

     其實龐統這樣做是有其道理的,他一到西川,就把法正交給他的一張便條看了一遍,暗贊張松做事幹脆,深合己意。

    心想,要殺劉璋,一定要把劉璋賺來漢營。

    今日劉備隻身進關,我雖然不大放心,但不會有危險。

    因為劉璋隻以為劉備是來相助的,絕對不會疑心别人要害他。

    要是有人跟了劉備同往,來日相請劉璋赴宴,他必然也會命人保駕。

    這樣,我們就很難動手。

    劉備不帶一兵一卒,劉璋也不會帶一将一士,那殺起他來如同割雞。

    龐統有殺人之心,所以也防人家先殺劉備。

    真有點做賊心虛!見劉備起身離案,龐統又說:&ldquo主公,此去會見劉璋,有關三分天下,須要當心了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軍師放心。

    季玉相邀,必無壞意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主公宴畢歸營時,邀劉璋來日大營相聚。

    切不可忘懷了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想,你龐統真羅嗦,把我當成小孩子,樣樣都要關照。

    這-點我還不懂嗎?今天吃了人家的,明天當然也要請還人家。

    朋友之間尚且如此,何況弟兄,劉備根本不知道龐統所說的意思:明日請劉璋不是叫他吃酒,而是吃刀。

    劉備怎麼想得到呢?便出了大營。

    龐統和文武一起到營外送行。

    劉備上馬,對龐統說:&ldquo請軍師在營中耳聽消息,備去了。

    &rdquo說着,抖動缰繩往涪關而去。

    龐統等人目送劉備走遠,一起回到帳上等候消息。

     劉璋帶着楊懷、高沛,出了城等了一會,見手下已回,得知劉備随後便到。

    舉目向涪關界口方向一看,塵頭騰處有一騎良馬趕來,馬上坐着的人渾身皇家裝束,料是劉備到來,便命楊、高二将一起上前迎接,自己策動坐騎飛快地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看看相距不遠,就放慢馬步,高聲叫道:&ldquo來者莫非兄長?小弟在此恭候良久。

    馬上有禮了。

    &rdquo說着在馬上打了一躬。

     他們兩個雖然是同宗弟兄,然而遭遇不同,從來沒有見過面。

    劉備見迎上來的就是劉璋,忙注目向他的臉上掃視了一番,見他生得皮白肉嫩,清俊有神,看起來隻有三十多歲的模樣。

    心下忖思道:據我所聞,劉璋的年紀不比我小多少,最多也不過相差十歲光景。

    怎麼今日一見,他竟這般年輕?莫非我記錯了?其實,劉璋隻比劉備小七歲,今年已經四十五歲了。

    隻因他自從即位以來,西川無戰事之擾,終日是飯來張口,衣來伸手,沒什麼心事。

    所以養得這般好模樣。

    而劉備呢,數十年來東殺西蕩,颠沛流離,雖則隻有五十二歲,可皺紋縱橫,好象已年邁花甲了。

    劉備趕上幾步。

    還禮道:&ldquo啊,季玉賢弟,愚兄到此,何勞遠迎?恕愚兄還禮不周。

    &rdquo 二主各施禮畢,楊、高二将參見。

    劉璋掉馬,由二将在馬前引路,弟兄二人并馬而行。

    關上川軍跪迎。

    進涪關到衙門,一齊下馬。

    二主相攜同至大堂,并行一禮,分賓主坐定。

    飲茶畢,劉璋邀劉備往内堂入席。

    楊、高二将在旁敬酒侍候。

    二主相互把盞,各叙弟兄之情。

    酒過數巡,劉璋道:&ldquo啊,兄長,我等雖是弟兄,何奈路隔千裡,難以相見。

    今日一聚,足慰平生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賢弟之言甚善。

    自先祖創業以來,天下紛争;各自稱霸,刀兵不息。

    數十年來,雖則同宗,亦難相聚。

    今日得以會面,愚兄亦深感有幸!&rdquo &ldquo久聞兄長廣施仁義,威震天下,弟深相思慕。

    恕小弟冒昧,敢求兄長平生大略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想,我與你的際遇真有天壤之别。

    你的運道好,數十年來安居蜀中,家有妻妾侍奉,國有文武治理,可謂福壽齊天。

    而我就不是這樣了,講出來隻怕三天三夜也講不完。

    &ldquo賢弟啊,愚兄家住涿縣樓桑村,早年喪父,家道貧寒;老母年高,愚兄隻得織席販履,苦度光陰。

    母亡之後,從盧植為師學醫。

    學成,四鄉行醫。

    二十八歲時,張角造反。

    愚兄遇關、張二人桃園結為弟兄。

    掃黃巾,戰虎牢,受聖天子衣帶血诏,誓滅國賊曹操。

    可恨命運不濟,屢遭颠沛:失徐州,敗小沛,棄汝南,逃當陽;雖有壯志,難以伸展。

    後三顧隆中,得卧龍先生,&lsquo東聯孫權,北拒曹操&rsquo,赤壁一仗,破百萬曹軍,遂得荊襄九郡,以為安身之地。

    此番聞得東川張魯兵犯葭萌關,又得賢弟書信,故而不惜蜀道崎岖,提兵相助。

    但願早日蕩平寇賊,複興漢室天下。

    方稱愚兄之心。

    此乃愚兄一生之事,實是有濁清聞。

    &rdquo 劉璋聽完,肅然起敬。

    心想,劉備真不簡單。

    一生經曆了這許多的磨難,尚能自強不息,可敬可歎!今日初次相會,他竟肯訴之衷情,一點不見外。

    我與他素無魚雁之通,單憑我一封信,他就立即率軍來助,如此重義講禮的人,怎麼會來奪我劉璋的西川呢?可恨那些多愁善感的人把耳朵當作眼睛,硬是纏着我,不讓我出關迎接。

    可見得世上的事情往往以訛傳訛,把别人的一片好心腸來糟蹋。

    劉璋想到這裡,把劉備看得象一母同生的親兄弟一樣,恭敬備至,一點也沒有戒備之心。

    他一邊勸酒,一邊笑道:&ldquo吾兄真仁義之人也。

    可笑那黃權、王累等輩,不知宗兄之心,妄相猜疑。

    若信了彼人之言,豈非壞了小弟的大事!&rdquo 劉備暗吃一驚。

    又怕被劉璋看出破綻起疑,故作驚訝之狀,說道:&ldquo愚兄無能,多有非議。

    未知蜀中賢才有何言語,乞道其詳,以明視聽。

    &rdquo 劉璋想,他們這些人專要壞我的事,什麼賢才,簡直是蠢才!講出來,隻怕你要動氣。

    既然你感興趣,那就說也無妨。

    &ldquo兄長切莫見怪。

    黃權乃是先父密友,王累乃是小弟帳前從事。

    說道兄長進川,必欲奪同宗之地,數辱于我;黃權落牙苦勸,王累墜城死谏,實是自食其果。

    今見兄長這等仁義,小弟豈不要笑他們!&rdquo 劉備如坐針氈,隻覺得毛骨悚然,渾身不自在。

    心想,西川多能人,此話一些不假。

    我劉備尚未露面,但他們已經揣度出了我的來意。

    要是劉璋懂得這裡面的道理,我劉備不要說進取西川,就連性命也保不住。

    不過劉璋啊,人家說你守戶之犬不如,我一直不相信。

    今日和你一交談,真是&ldquo百聞不如一見&rdquo,無半點之虛。

    人家死了,你還要譏笑他們,真是個飯桶!但劉備見他是這麼個無用之人,反而覺得進取西川有點問心有愧。

    又想,要是劉璋也象曹操那樣奸詐,那我必定要奪取西川。

    可他&hellip&hellip唉!這不成了同室操戈,骨肉相殘了麼?同是劉家子孫,盡管他懦弱無能,也用不着我來奪他的基業呀,來倒是來了,奪又不想奪,那叫我怎麼辦呢?想到這裡,劉備鼻子一酸,兩行熱淚潸然而下。

     劉璋邊說邊飲,又不時看一眼劉備。

    忽見劉備淚流滿面,頓吃一驚,以為是自己講話不檢點,傷了他的心。

    忙問:&ldquo啊呀,兄長緣何落淚啊?&rdquo 劉備這才意識到自己分了心,獨自在動腦筋。

    自思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