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 諸葛亮三纛退曹兵 劉皇叔隻身會川主
關燈
小
中
大
直在打聽劉備在何處安身。
昨日下半夜聽得山下喊殺之聲此起彼落,方才知道劉備就在眼前。
因此帶了四個頭領殺下山來,解了劉備目前之急。
劉備想,這太好了,我家二弟也一直在打聽他的下落。
今日相遇,那就是自己人了,不必客套了。
劉備又召丁、白、趙、王進見,問了姓名,各叙相敬之意。
遂問他們五人以後作何打算。
廖化說,我們早要投奔皇叔,今日相見,便不分離了。
不過,我廖化先要去見一見主人,聽憑主人發落。
趙、王二人也馬上附和道,我等亦久聞君侯威名,願在君侯帳下執鞭随镫。
劉備稱贊廖化等人都是講義氣的英雄好漢,一口應承他們的要求。
丁立、白壽願保護劉備入川,劉備當即封他們兩人為進川左右先鋒,然後命他們五個人換下黃巾裝束,頂盔貫甲,全是将軍的氣概。
廖化懇請劉備把今日之事寫成一信,讓他帶去襄陽見主人。
劉備深深懂得關雲長的脾氣,對言而無信的人最最痛恨。
不一會,劉備按照廖化的請求寫成一信,吹幹墨迹,便交到廖化手中。
廖化謝過劉備,對丁立、白壽道:二位賢弟跟随皇叔進川,要聽從将令,忠心報效。
我等弟兄過日再會。
再把山上帶來的數千弟兄全數交付劉備,然後帶了趙累、王甫告辭了劉備和帳上的所有文武,飛身上馬,回到山上。
三人到了寨中,收拾了些金銀細軟,各自打成一個小包,挎在肩上,放-把火,燒了寨穴,表示再也不會到這種地方做強盜了。
然後執械上馬,沿着山路往襄陽去投關羽了。
劉備送走廖化等人,把山上的喽啰編入各營。
半夜戰鬥,漢軍略有損傷,這些人整編進去後,反而變成五萬有餘了。
一切收拾停當,劉備帶了大軍往西川進發。
話分兩頭。
廖化與趙、王二人一路上并無耽擱,直抵襄陽。
這一日,來到襄陽關外,擡頭見高大的城樓上旗幡招展,關卡上盤诘十分嚴密。
三人下馬,徒步帶馬往關口走去。
關上巡哨見來了三個陌生大将,急忙上前攔住。
&ldquo爾等何許樣人?到此何幹?&rdquo 廖化上前一步,和顔悅色道:&ldquo我姓廖名化,到此求見主人關君侯。
費心通禀。
&rdquo 巡哨想,關君侯隻有一個馬前步将,什麼時候聽說過你是他的手下?不過既然是來找君侯的,當然應該立即通報,讓君侯自己來處理這件事。
因此對這三個戰将重又打量了一番,轉身就往裡面去。
正巧這個時候周倉從轅門出來,見巡哨心急慌忙地奔跑,立即喝道:&ldquo與我站住!何事這般慌張?&rdquo 巡哨站定,報說:&ldquo周大将軍,關外來了三個陌生戰将。
一個名叫廖化,說要求見主人關君侯。
因而小人前來禀報。
&rdquo 周倉聽說廖化來了,又驚又喜:驚則驚,你廖化竟然還在人世,怎麼到了今天才來投奔主人?喜則喜,戰亂年間,老朋友還能久别重逢。
周倉高興得象個小孩,撇下了巡哨,潑開雙腿,連蹦帶跳地蹿出城關,果然見廖化和兩個戰将站在那裡。
興奮之餘,周倉剛要撲上去拉廖化的手,忽兒見他們都是明盔亮甲,頓然收住了腳步。
心想,自從廖化挨了蔡陽的一仗,一直下落不明。
這幾年一向在哪裡營生?做強盜是他的本行,怎麼也穿上了盔甲,當了大将呢?莫非他走投無路,又不敢來見主人,所以投靠了曹操或者是孫權,再到這兒來刺探軍情?要真是這樣的話,我們已是仇敵,不必再求見什麼主人,隻有在家夥上見高低。
所以周倉持戒備之心,不敢上前相認老朋友。
廖化見了周倉也是百感交集,有一肚子說不完的話。
可忽然又見他欲行又止,臉上由喜變憂,兩眼直愣愣地望着自己。
心想,多年的老朋友,有什麼好看的?有話等到見了主人後再說。
因此搶上幾步,說:&ldquo啊呀,周大哥,小弟廖化來見主人,莫非不認了麼?&rdquo 其實廖化的年紀比周倉大得多。
因為過去在綠林厮混在一起時,不論年齡大小,都是稱兄道弟的。
見了面總叫别人是大哥。
周倉聽得廖化對自己仍然以弟兄相稱,勾起舊情,知道廖化這個人說一是一,決不會拜了君侯為主人,再去投靠别人。
隻覺有點不好意思,錯怪了無辜之人,因此伸手拉住廖化的胳膊,傻乎乎地笑道:&ldquo廖大哥啊,自家弟兄何必客套,大哥身上緣何這個打扮?&rdquo 廖化這才醒悟:原來他見我這身武将打扮生了疑心,所以不敢上來。
老實說,我的這身盔甲是立了大功才穿上的。
我還想借這身铠甲來釋主人之疑呢!&ldquo周大哥,小弟昨晚在宜都道上營救皇叔,相助殺退曹家兵将。
如今奉了皇叔之命,到此拜見主人。
費心周大哥在主人面前美言幾句,以免主人見了小弟惱怒。
&rdquo 周倉想,嚯!你的來頭倒不小,原來還有救駕之功!既然是皇叔命你到此,那隻管放心去見主人,保證主人不會怨恨你。
周倉說:&ldquo這個自然!廖大哥放心前往,由小弟引見。
&rdquo又指着廖化背後的趙累、王甫問:&ldquo廖大哥,這兩位乃是何人?&rdquo &ldquo趙累,王甫。
與小弟皆有生死之交。
久聞我家主人的威德,特來投拜,以效微勞。
&rdquo廖化回頭招呼道:&ldquo兩位賢弟速速上前見周大哥。
&rdquo 趙累和王甫齊聲上前拱手道:&ldquo久仰周大哥大名,今日拜見榮幸之極!有禮了。
&rdquo 周倉見他們都是面善之人,連連擺手道:&ldquo哪裡,哪裡:不必見外,叫俺老周便了。
──廖大哥,我等進城見了主人再叙朋友之私情可好?&rdquo &ldquo此話有理。
周大哥請!&rdquo 進了城關,周倉在前領路,廖化等三人上馬跟随,行不多遠,來到轅門。
三人下馬,周倉帶了他們先到官廳,請他們坐了,自己直住裡面去通報。
内堂上,關雲長獨坐虎案,手捧《春秋》,正在吟誦。
──這是關雲長數十年來形成的習慣,每逢閑來無事的時候,他總是翻幾頁看看。
雖然他對這本書讀得滾瓜爛熟,但總覺得每讀一遍,就能咀嚼出新的滋味來,悟出更深的涵義來。
──周倉見此情狀,小心地到關羽面前拱手道:&ldquo主人,廖化求見。
&rdquo 周倉真是個直肚腸的人,說起話來不懂得轉彎抹角,也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。
明知廖化不聽關羽之言,被蔡陽燒了草寨,主人必定惱怒,應該說一聲&ldquo廖化奉皇叔之命來見主人&rdquo,那就太平無事了。
現在,蓦地說廖化求見,關雲長當然要火冒三丈了。
關羽聽了,頓時卧蠶眉豎,丹風眼彈,長髯抖動,放下《春秋》,嗯一聲:&ldquo呣──?&rdquo 周倉見主人如此憤怒,吓得大聲喊叫:&ldquo龍刀何在?&rdquo從旁取了龍刀,站在關羽的身旁,──這是曆年來的規矩。
隻要見主人楞眉暴目,他總是手捧龍刀,站在主人身旁助威。
實際上今日主仆誤會,作為朋友,大可不必這麼小題大做。
──他把廖化托他在主人面前美言幾句的話,統統吓得一幹二淨。
真是急煞人! 關雲長道:&ldquo來,傳廖化進見!&rdquo 手下到官廳,見三個戰将正伸長了頭頸在等裡面的消息。
便問哪一個叫廖化。
廖化答道,小人就是。
手下生硬地說:&ldquo君侯傳你進見。
&rdquo 廖化見手下這種神情,聽他這種口氣,便覺得事情不妙。
心想,我叫你周倉善言幾句,把我廖化來此的前因後果講述一遍,主人絕不會發怒,而這個手下也不會對我這樣不客氣,至少要叫我一聲廖将軍。
不知周倉是怎樣講的,讓我進去見了再說。
因此對趙累、王甫道:&ldquo二位賢弟在此少待,愚兄見了主人便來相請。
&rdquo說罷,渾身上下整頓一下,跟了手下就走。
到内堂,隻見關雲長端坐中央,周倉捧刀侍立。
廖化也不敢看一眼主人的面孔到底是喜還是怒,埋了頭到雲長前雙膝跪下,說道:&ldquo主人在上,小人廖化特來拜見。
&rdquo 雲長見廖化是武将打扮,更是火上澆油:你既然已經投了他人為将,何必還要假惺惺地來見我!雲長見廖化剛剛跪定,忽地抽出寶劍,往廖化當頂刺去。
&ldquo爾既然劣性不改,又從賊為将,要爾何用!&rdquo 廖化聽得寶劍出匣&ldquo哐──&rdquo的聲音,早作準備,頭略擡起,見劍鋒将近,忙把身體向右一偏,躲過了這-劍。
再起雙手抓住劍柄,死命不放。
連連叫道:&ldquo主人且息雷霆之怒,容小人一訴衷曲。
&rdquo 周倉見事情鬧大,放了龍刀,與廖化并排跪着,懇求道:&ldquo主人啊,廖化奉了皇叔之命來拜見主人。
&rdquo說罷,側着頭輕聲對廖化說:&ldquo廖大哥,速将詳請告禀。
&rdquo 廖化想,周倉跟了君侯多年,仍舊是個匹夫。
我總以為他會将剛才的話告禀主人,結果一句未說,還是要我自己來陳述,真拿他沒辦法。
廖化向前跪上一步道:&ldquo主人,劉皇叔在宜都道被曹兵曹将圍困,小人帶了弟兄們營救,和衆将一起殺退曹家兵将。
如今奉命來見,有皇叔書信在此,請主人詳察!&rdquo說罷,取出身邊的書信,雙手呈上。
關雲長聽他這麼一說,略微收斂起了怒容,将寶劍插入匣中。
取信到手,展開一看,果然寫得十分明白,廖化确實有救駕之功。
信上還提及趙累、王甫來投,要雲長不記前怨,收用他們三人。
關雲長看完,這才餘怒全消,心平氣和地說:&ldquo既然如此,爾等請起。
未知趙累、王甫現在何處?&rdquo 廖化站起身子,答道:&ldquo現在官廳候見主人。
&rdquo &ldquo速去傳話,關某相請!&rdquo 關雲長做事一向很有分寸。
對廖化因為是自己的部下,要罵就罵,要殺就殺,不用客氣。
而趙累,王甫來投,素不相識,應該待之以禮,說聲相請。
盡管以後也是他的部下,可這一點禮貌決不廢棄。
廖化急步走到官廳,把兩位兄弟領到内堂。
趙累、王甫趨步上前跪見。
關雲長見他們二人相貌善良,心甚愛憐,問他們因何而來。
趙、王答道:向聞君侯盛德,名揚天下,特來投拜,趨侍左右,效犬馬之力。
關雲長大喜,請他們起來,遂命廖化、趙累、王甫為襄陽内外巡哨将。
三将謝過主人提攜之恩,站立兩旁。
本來關平一進川,關雲長又不善言談,因而周倉覺得冷清清。
今日來了三個朋友,而且都有過一段相同的經曆,從此以後,隻要一碰面,就說說笑笑熱鬧個沒完。
關雲長立刻修書
昨日下半夜聽得山下喊殺之聲此起彼落,方才知道劉備就在眼前。
因此帶了四個頭領殺下山來,解了劉備目前之急。
劉備想,這太好了,我家二弟也一直在打聽他的下落。
今日相遇,那就是自己人了,不必客套了。
劉備又召丁、白、趙、王進見,問了姓名,各叙相敬之意。
遂問他們五人以後作何打算。
廖化說,我們早要投奔皇叔,今日相見,便不分離了。
不過,我廖化先要去見一見主人,聽憑主人發落。
趙、王二人也馬上附和道,我等亦久聞君侯威名,願在君侯帳下執鞭随镫。
劉備稱贊廖化等人都是講義氣的英雄好漢,一口應承他們的要求。
丁立、白壽願保護劉備入川,劉備當即封他們兩人為進川左右先鋒,然後命他們五個人換下黃巾裝束,頂盔貫甲,全是将軍的氣概。
廖化懇請劉備把今日之事寫成一信,讓他帶去襄陽見主人。
劉備深深懂得關雲長的脾氣,對言而無信的人最最痛恨。
不一會,劉備按照廖化的請求寫成一信,吹幹墨迹,便交到廖化手中。
廖化謝過劉備,對丁立、白壽道:二位賢弟跟随皇叔進川,要聽從将令,忠心報效。
我等弟兄過日再會。
再把山上帶來的數千弟兄全數交付劉備,然後帶了趙累、王甫告辭了劉備和帳上的所有文武,飛身上馬,回到山上。
三人到了寨中,收拾了些金銀細軟,各自打成一個小包,挎在肩上,放-把火,燒了寨穴,表示再也不會到這種地方做強盜了。
然後執械上馬,沿着山路往襄陽去投關羽了。
劉備送走廖化等人,把山上的喽啰編入各營。
半夜戰鬥,漢軍略有損傷,這些人整編進去後,反而變成五萬有餘了。
一切收拾停當,劉備帶了大軍往西川進發。
話分兩頭。
廖化與趙、王二人一路上并無耽擱,直抵襄陽。
這一日,來到襄陽關外,擡頭見高大的城樓上旗幡招展,關卡上盤诘十分嚴密。
三人下馬,徒步帶馬往關口走去。
關上巡哨見來了三個陌生大将,急忙上前攔住。
&ldquo爾等何許樣人?到此何幹?&rdquo 廖化上前一步,和顔悅色道:&ldquo我姓廖名化,到此求見主人關君侯。
費心通禀。
&rdquo 巡哨想,關君侯隻有一個馬前步将,什麼時候聽說過你是他的手下?不過既然是來找君侯的,當然應該立即通報,讓君侯自己來處理這件事。
因此對這三個戰将重又打量了一番,轉身就往裡面去。
正巧這個時候周倉從轅門出來,見巡哨心急慌忙地奔跑,立即喝道:&ldquo與我站住!何事這般慌張?&rdquo 巡哨站定,報說:&ldquo周大将軍,關外來了三個陌生戰将。
一個名叫廖化,說要求見主人關君侯。
因而小人前來禀報。
&rdquo 周倉聽說廖化來了,又驚又喜:驚則驚,你廖化竟然還在人世,怎麼到了今天才來投奔主人?喜則喜,戰亂年間,老朋友還能久别重逢。
周倉高興得象個小孩,撇下了巡哨,潑開雙腿,連蹦帶跳地蹿出城關,果然見廖化和兩個戰将站在那裡。
興奮之餘,周倉剛要撲上去拉廖化的手,忽兒見他們都是明盔亮甲,頓然收住了腳步。
心想,自從廖化挨了蔡陽的一仗,一直下落不明。
這幾年一向在哪裡營生?做強盜是他的本行,怎麼也穿上了盔甲,當了大将呢?莫非他走投無路,又不敢來見主人,所以投靠了曹操或者是孫權,再到這兒來刺探軍情?要真是這樣的話,我們已是仇敵,不必再求見什麼主人,隻有在家夥上見高低。
所以周倉持戒備之心,不敢上前相認老朋友。
廖化見了周倉也是百感交集,有一肚子說不完的話。
可忽然又見他欲行又止,臉上由喜變憂,兩眼直愣愣地望着自己。
心想,多年的老朋友,有什麼好看的?有話等到見了主人後再說。
因此搶上幾步,說:&ldquo啊呀,周大哥,小弟廖化來見主人,莫非不認了麼?&rdquo 其實廖化的年紀比周倉大得多。
因為過去在綠林厮混在一起時,不論年齡大小,都是稱兄道弟的。
見了面總叫别人是大哥。
周倉聽得廖化對自己仍然以弟兄相稱,勾起舊情,知道廖化這個人說一是一,決不會拜了君侯為主人,再去投靠别人。
隻覺有點不好意思,錯怪了無辜之人,因此伸手拉住廖化的胳膊,傻乎乎地笑道:&ldquo廖大哥啊,自家弟兄何必客套,大哥身上緣何這個打扮?&rdquo 廖化這才醒悟:原來他見我這身武将打扮生了疑心,所以不敢上來。
老實說,我的這身盔甲是立了大功才穿上的。
我還想借這身铠甲來釋主人之疑呢!&ldquo周大哥,小弟昨晚在宜都道上營救皇叔,相助殺退曹家兵将。
如今奉了皇叔之命,到此拜見主人。
費心周大哥在主人面前美言幾句,以免主人見了小弟惱怒。
&rdquo 周倉想,嚯!你的來頭倒不小,原來還有救駕之功!既然是皇叔命你到此,那隻管放心去見主人,保證主人不會怨恨你。
周倉說:&ldquo這個自然!廖大哥放心前往,由小弟引見。
&rdquo又指着廖化背後的趙累、王甫問:&ldquo廖大哥,這兩位乃是何人?&rdquo &ldquo趙累,王甫。
與小弟皆有生死之交。
久聞我家主人的威德,特來投拜,以效微勞。
&rdquo廖化回頭招呼道:&ldquo兩位賢弟速速上前見周大哥。
&rdquo 趙累和王甫齊聲上前拱手道:&ldquo久仰周大哥大名,今日拜見榮幸之極!有禮了。
&rdquo 周倉見他們都是面善之人,連連擺手道:&ldquo哪裡,哪裡:不必見外,叫俺老周便了。
──廖大哥,我等進城見了主人再叙朋友之私情可好?&rdquo &ldquo此話有理。
周大哥請!&rdquo 進了城關,周倉在前領路,廖化等三人上馬跟随,行不多遠,來到轅門。
三人下馬,周倉帶了他們先到官廳,請他們坐了,自己直住裡面去通報。
内堂上,關雲長獨坐虎案,手捧《春秋》,正在吟誦。
──這是關雲長數十年來形成的習慣,每逢閑來無事的時候,他總是翻幾頁看看。
雖然他對這本書讀得滾瓜爛熟,但總覺得每讀一遍,就能咀嚼出新的滋味來,悟出更深的涵義來。
──周倉見此情狀,小心地到關羽面前拱手道:&ldquo主人,廖化求見。
&rdquo 周倉真是個直肚腸的人,說起話來不懂得轉彎抹角,也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。
明知廖化不聽關羽之言,被蔡陽燒了草寨,主人必定惱怒,應該說一聲&ldquo廖化奉皇叔之命來見主人&rdquo,那就太平無事了。
現在,蓦地說廖化求見,關雲長當然要火冒三丈了。
關羽聽了,頓時卧蠶眉豎,丹風眼彈,長髯抖動,放下《春秋》,嗯一聲:&ldquo呣──?&rdquo 周倉見主人如此憤怒,吓得大聲喊叫:&ldquo龍刀何在?&rdquo從旁取了龍刀,站在關羽的身旁,──這是曆年來的規矩。
隻要見主人楞眉暴目,他總是手捧龍刀,站在主人身旁助威。
實際上今日主仆誤會,作為朋友,大可不必這麼小題大做。
──他把廖化托他在主人面前美言幾句的話,統統吓得一幹二淨。
真是急煞人! 關雲長道:&ldquo來,傳廖化進見!&rdquo 手下到官廳,見三個戰将正伸長了頭頸在等裡面的消息。
便問哪一個叫廖化。
廖化答道,小人就是。
手下生硬地說:&ldquo君侯傳你進見。
&rdquo 廖化見手下這種神情,聽他這種口氣,便覺得事情不妙。
心想,我叫你周倉善言幾句,把我廖化來此的前因後果講述一遍,主人絕不會發怒,而這個手下也不會對我這樣不客氣,至少要叫我一聲廖将軍。
不知周倉是怎樣講的,讓我進去見了再說。
因此對趙累、王甫道:&ldquo二位賢弟在此少待,愚兄見了主人便來相請。
&rdquo說罷,渾身上下整頓一下,跟了手下就走。
到内堂,隻見關雲長端坐中央,周倉捧刀侍立。
廖化也不敢看一眼主人的面孔到底是喜還是怒,埋了頭到雲長前雙膝跪下,說道:&ldquo主人在上,小人廖化特來拜見。
&rdquo 雲長見廖化是武将打扮,更是火上澆油:你既然已經投了他人為将,何必還要假惺惺地來見我!雲長見廖化剛剛跪定,忽地抽出寶劍,往廖化當頂刺去。
&ldquo爾既然劣性不改,又從賊為将,要爾何用!&rdquo 廖化聽得寶劍出匣&ldquo哐──&rdquo的聲音,早作準備,頭略擡起,見劍鋒将近,忙把身體向右一偏,躲過了這-劍。
再起雙手抓住劍柄,死命不放。
連連叫道:&ldquo主人且息雷霆之怒,容小人一訴衷曲。
&rdquo 周倉見事情鬧大,放了龍刀,與廖化并排跪着,懇求道:&ldquo主人啊,廖化奉了皇叔之命來拜見主人。
&rdquo說罷,側着頭輕聲對廖化說:&ldquo廖大哥,速将詳請告禀。
&rdquo 廖化想,周倉跟了君侯多年,仍舊是個匹夫。
我總以為他會将剛才的話告禀主人,結果一句未說,還是要我自己來陳述,真拿他沒辦法。
廖化向前跪上一步道:&ldquo主人,劉皇叔在宜都道被曹兵曹将圍困,小人帶了弟兄們營救,和衆将一起殺退曹家兵将。
如今奉命來見,有皇叔書信在此,請主人詳察!&rdquo說罷,取出身邊的書信,雙手呈上。
關雲長聽他這麼一說,略微收斂起了怒容,将寶劍插入匣中。
取信到手,展開一看,果然寫得十分明白,廖化确實有救駕之功。
信上還提及趙累、王甫來投,要雲長不記前怨,收用他們三人。
關雲長看完,這才餘怒全消,心平氣和地說:&ldquo既然如此,爾等請起。
未知趙累、王甫現在何處?&rdquo 廖化站起身子,答道:&ldquo現在官廳候見主人。
&rdquo &ldquo速去傳話,關某相請!&rdquo 關雲長做事一向很有分寸。
對廖化因為是自己的部下,要罵就罵,要殺就殺,不用客氣。
而趙累,王甫來投,素不相識,應該待之以禮,說聲相請。
盡管以後也是他的部下,可這一點禮貌決不廢棄。
廖化急步走到官廳,把兩位兄弟領到内堂。
趙累、王甫趨步上前跪見。
關雲長見他們二人相貌善良,心甚愛憐,問他們因何而來。
趙、王答道:向聞君侯盛德,名揚天下,特來投拜,趨侍左右,效犬馬之力。
關雲長大喜,請他們起來,遂命廖化、趙累、王甫為襄陽内外巡哨将。
三将謝過主人提攜之恩,站立兩旁。
本來關平一進川,關雲長又不善言談,因而周倉覺得冷清清。
今日來了三個朋友,而且都有過一段相同的經曆,從此以後,隻要一碰面,就說說笑笑熱鬧個沒完。
關雲長立刻修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