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回 張松獻圖劉備泣别 成都修書劉璋告急

關燈
quo久仰孝直英名。

    張别駕言及盛德,今獲聽教,甚慰平生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蜀中小吏,何足道哉!&rdquo 劉備雖然與他初次見面,但見法正談吐雅緻,恭敬有禮,又是張松密友,故而同他一見如故,心甚愛憐。

    從此後劉備重用法正,對他的計謀無有不從。

    此時,劉備将法正接到内堂,這才發覺自己竟如此狼狽。

    忙吩咐設宴招待,同時命人去請二位軍師到此陪客,自己再入寝處穿襪登履,複又回到内堂。

     兩人叙坐,傾吐思慕之情。

    酒過數巡,法正呈上書信,說道:&ldquo我主劉璋有書在此,請皇叔啟示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接過書信,拆封視之,果是劉璋前來相請。

    劉備看畢大喜。

    不多時,孔明和龐統來到。

    參見已畢,一起入席。

    劉備把書信遞過去請他們觀看。

    龐統最心急,不待孔明伸手,已把書信接到手中,未及細閱,便道:&ldquo主公,既然蜀中書信已到,不如來朝便起兵入川。

    &rdquo 此時,劉備反而猶豫起來,總覺得有些不仁。

    因而沉默不語。

     法正見劉備面有難色,忙問:&ldquo張别駕昔日之言,皇叔複有意乎?&rdquo 劉備道:&ldquo備一身寄客,未嘗不傷感而歎息。

    嘗思鹪鹩尚存一枝,狡兔猶藏三窟,何況人乎?蜀中豐腴之地,非不欲取,奈劉季玉系備同宗,不忍相圖。

    &rdquo 法正說:&ldquo益州天府之國,非治亂之主,不可居也。

    今劉季玉不能用賢,此業不久必屬他人。

    今日自付與皇叔,不可錯失。

    豈不聞&lsquo逐兔先得&rsquo之語乎?皇叔欲取,某當效死。

    若皇叔失約于張别駕,則置其阖家老小于死地也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聽了,沉吟片刻。

    問兩旁道:&ldquo二位軍師以為然否?&rdquo 龐統立即答道:&ldquo荊州東有孫權,北有曹操,難以得志。

    益州戶口百萬,土廣财富,可資大業。

    今幸永年等為内助,良機必圖,何再疑慮?&rdquo &ldquo今與吾水火相敵者,唯曹操也。

    操以急,吾以寬;操以暴,吾以仁;操以谲,吾以忠;每與操相反,事乃可成。

    若以小利而失信義于天下,吾不忍也。

    &rdquo 龐統笑着說:&ldquo主公之言雖合天理,奈失此機,強有何用?若拘執常理,寸步難行矣,宜從權變。

    若事定之後,報之以義,何負于信?今日不取,終被他人取耳。

    主公深思焉!&rdquo 劉備聽了,連連點頭。

    卻又不敢肯定龐統的話是否切合時宜,因此又問孔明道:&ldquo孔明軍師之意如何?&rdquo 孔明對劉備看看:你這樣問我,也太多此一舉了。

    西川肯定要進,進川的理由也豈止一條兩條,龐統的說話當然是對的啰。

    孔明知道劉備一向信任自己,便說道:&ldquo士元兄言之有理。

    久留荊州,漢室難興主公不必多疑,隻管入川便了。

    &rdquo 劉備有了孔明這句活,方才決定入川。

    &ldquo既然如此,二位軍師之中,哪一位随吾領兵入川?&rdquo &ldquo這個&hellip&hellip&rdquo孔明做事從來是鎮定從容,不喜歡争先奪後,草草了事。

    尤其摸透龐統的性格易躁欠靜,因此早已想過,與龐統兩人共助劉備,總要有一人謙讓些,否則互相不睦,劉備的三分天下就會被斷送。

    因而孔明故意拖長了語調,等候龐統接言。

     果然,龐統不等孔明語出,就搶先說道:&ldquo孔明兄。

    &rdquo龐統生怕孔明占先。

     &ldquo士元兄怎樣?&rdquo &ldquo想你出山相助主公,數載以來,屢建功勳,天下聞名。

    龐統自思;伏路把關,我不及你,奪陣沖鋒,你不及我。

    荊州重地,須分兵守之。

    此番下川,由龐統随主公同往,不知意下如何?&rdquo 孔明聽後,思量道:龐統此人胸狹量小,為了要顯示自己腹中之才學,與我來搶奪功勞了。

    說什麼沖鋒奪陣我不如他,簡直在胡說八道。

    老實說,你我腹中之才學可稱半斤八兩,但真正用起來,你一樣也及不上我。

    正因為大家都投在劉備的手下,又有法正在旁,所以我也不便多說,就讓你去立一樁功勞,否則沒這麼容易就讓你在嘴上占便宜。

    因此,孔明索性附和他,連連點頭。

     劉備在旁也在想,照我的想法,最好和孔明一起進川,那是十分有把握的,而龐統雖有才能,性情魯莽急躁。

    進取西川是一件天大的事情,和你同去,隻怕西川沒取到,我的性命卻被人取掉,這是何等的危險,但劉備又想道,要是叫龐統守荊州吧,又不妥當。

    荊州四面受敵,象他這種脾氣的人見我和孔明同進西川,他以為我鄙視他,鬧起情緒來,也和上次在耒陽縣一樣,整日沉湎于酒,萬一把個荊州送掉,我劉備就進退維谷了。

    最後劉備想,還是讓龐統進川吧,有我在旁,還可以時常提醒他。

    荊州是我的根據地,萬一西川取不到,我仍然還有盤旋的餘地。

    劉備便與孔明道:&ldquo我與龐軍師、黃忠、魏延前往西川;軍師可與關雲長、張翼德、趙子龍守荊州。

    &rdquo 孔明點頭應允。

     法正又對劉備說,替天行道,不必挑選黃道吉日,越快越好。

    孔明說,我早巳安排好了。

    此番進川,主公率馬步兵五萬,帶一年大糧和軍饷。

    劉備聽了,暗暗稱贊諸葛亮的用兵之妙。

    進川一年,吃用都靠自己,不依賴别人,使西川人先對我有一個良好的印象,吃了自己的飯,去管别人的閑事,确是仁慈。

    到那時,我取了西川,别人也不會說我劉備的壞話了。

    劉備這才請孔明送法正歸館舍安歇。

     龐統忙從旁說道,就讓孝直耽擱在我的府中吧。

    龐統想,趁現在還未動身,我再向法正打探一下蜀中的情況。

    劉備問法正可願,法正當然欣然同意。

    法正想,張松關照我,要是龐統進川,就将便條給他。

    四人商議到此,各回府中安睡。

     經過三天的調兵遣将,一切準備就緒。

    發兵前夕,劉備又把孔明請到内堂。

    因為此番取川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告捷的,因而要來問一下孔明有沒有要關照的事情。

    孔明就說,龐統的用兵并不亞于我,但他好大喜功,性急暴躁,往往要壞事。

    另外,大隊要走大道,切莫偷襲小路。

    因為川中有一條叫落鳳坡的小道,十分險惡,主公要提醒他。

    劉備把孔明的話一一記在心上。

    孔明辭别。

    ──孔明的這些話的确起了不小的作用。

    就因為這些話,黃忠才能死裡逃生。

    此話後提。

     孔明回到軍師府,已是二更時分。

    他獨坐書房,靜靜思考着在劉備進川前,還有沒有被遺忘的事未做。

    忽兒想起一事:張松曾言先欲将圖獻曹操,後又獻給劉備。

    這就是說,曹操對此事肯定有所察覺,因此他決不會輕易放過劉備。

    想到這兒,孔明立即命人把毛、苟、劉、龔四将喚來,命他們帶兵三千,一封錦囊,還有三面大旗,吩咐他們照錦囊所說,如此這般,必有大功。

    四将立即點兵起程,約趕了五、六百裡路,埋伏下來。

     孔明這才籲了口氣,進入内室安寝。

     正是:龐統率兵思量少,孔明妙計囊裡多。

     欲知劉備等進川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