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回 張松獻圖劉備泣别 成都修書劉璋告急

關燈
入川。

    &rdquo 當時堂上也有少數人對張松的這種做法很不以為然,覺得他用心不良。

    其中有一個叫李恢的大夫,雖然他在劉璋手下也不很得志,官微職輕,心懷怅恨,同樣明白劉璋無能,但他感到把西川送給劉備,總非通理。

    他明白自己出來谏阻,肯定要受到劉璋的呵斥,所以他悄悄地走出大堂,去找一個劉璋寵幸的人來說話。

     當時劉璋立即提筆,寫就一封書信。

    信上略雲: 族弟劉璋,緻書于玄德宗兄麾下:久伏電天,蜀道崎岖,未及赍貢,甚切惶愧。

    璋聞&ldquo吉兇相救,患難相扶&rdquo,朋友尚然,況宗族乎?今張魯在北,旦夕興兵,犯弟疆界,甚不自安,專人謹奉尺書,上乞鈞聽。

    倘念同宗之情,全手足之義,即日興師剿滅狂寇,永為唇齒,當報重酬。

    書不盡言,耑候車騎。

     寫畢,封口落印。

    問張松道:&ldquo何人可使荊州送書?&rdquo 張松想,你不問,我也要說。

    這種書信當然不能叫别人去送,我們早已商量過了。

    便說:&ldquo下官愚意,非法正,不可往也。

    &rdquo 堂上的文武都知道,他們是一夥的。

    劉璋立即喚道:&ldquo孝直何在?&rdquo 法正上前道:&ldquo下官在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荊州為使,先通情好。

    須要當心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下官遵命!&rdquo 法正退下。

    張松又道:&ldquo主公,此番劉備進川,主公可命人往川口迎接,以示敬意。

    &rdquo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張松暗示劉璋,我與劉備并非深交。

     &ldquo永年以為誰可為使?&rdquo &ldquo子慶正宜。

    &rdquo 劉璋今日對張松格外看待,言聽計從。

    傳道:&ldquo子慶聽令!&rdquo &ldquo末将在!&rdquo &ldquo奉孤之命,往川口迎接我家兄長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末将遵命!&rsquo 張松見今日之事都在意料之中,正自得意。

    忽見一人自外突入,汗流滿面,大叫道:&ldquo主公若信張松之言,則五十四州郡已屬他人矣!&rdquo張松大吃一驚,觀其人時,乃西阆中人,姓黃名權,字公衡,現為劉璋府下主簿。

     黃權與劉焉乃是結義弟兄,他們四人最為莫逆:巴州嚴顔為長,現年八十高齡;其次劉焉;黃權年邁花甲;最小的叫程畿,現為水路上樊縣的太守。

    當時黃權身染疾病,在家休養。

    聞得李恢傳言,他從床上一躍而起,披發跣足,直奔大堂來見劉璋。

     劉璋問:&ldquo玄德與我同宗,吾故結之為援,公衡何出此言?&rdquo 黃權說:&ldquo某聞劉備寬以待人,柔能克剛,英雄莫敵;遠得人心,近得民望;兼有諸葛亮、龐統之智謀,關、張、趙雲、黃忠、魏延為羽翼。

    若召到蜀中,以部曲待之,劉備安肯伏低做小?若以客禮待之,又一國不容二主。

    今聽臣言,則西蜀有泰山之安,不聽臣言,則主公有累卵之危矣。

    張松昨從荊州過,必與劉備同謀。

    可先斬張松,後絕劉備,則西川之萬幸也!&rdquo &ldquo玄德一向以仁義待人,安有異心,況曹操、張魯到來,何以拒之?&rdquo &ldquo不如閉境絕塞,深溝高壘,以待時靖。

    &rdquo 劉璋道:&ldquo賊兵犯界,有燃眉之急,若待時靖,則是慢計也。

    不必多言,與我退過一旁。

    &rdquo遂不聽黃權之言。

     正在此時,外面又有一人匆匆而進,他叫王累,是張任的心腹,現任帳前從事官之職。

    張任平蠻,聞訊張魯犯境,本想收兵回川,奈何一時抽身不得。

    又知劉璋膽小怕事,因此先差王累回歸成都,安慰一下劉璋,等到打過泸江便回。

    王累到大堂,見裡面人頭濟濟,黃權滿面憤恨。

    将事情打聽明白,原來張松勸主迎劉備入川。

    頓時怒從心頭起,抽出腰中寶劍,奔上大堂,向張松頭上劈來。

    &ldquo叱,大膽賣國賊,受我一劍!&rdquo 張松冷不防有人刺他,情急生智,倒退幾步,到虎案旁站定。

    王累一劍未着又起一劍,這時激怒了劉璋,隻見他将虎案一拍,大喝道:&ldquo大膽匹夫!遠道而來,尚未見孤,擅敢大堂行兇。

    還不與我住手!&rdquo 王累收回寶劍,到虎案前,向劉璋一躬到底:&ldquo小将王累拜見主公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平蠻未捷,緣何先回?&rdquo &ldquo小将奉都督之命,聞張魯擾境,特來告禀:東川之寇,自有都督前去剿滅,切莫使劉備入川。

    劉備世之枭雄,先事曹操,便思謀害;後從孫權,便奪荊州。

    今若召來,西川休矣!&rdquo 劉璋怒叱道:&ldquo再休亂言!玄德是我同宗,安肯奪我基業。

    與我亂棒逐出大堂!&rdquo一面命人扶黃權回府養病,自己起身朝内堂一走。

     王累想不到會遭到如此辱罵,回到府中,氣憤成疾,卧倒病榻。

    黃權更是惱怒萬分,暗想道,你家父親尚且要讓我幾分,你竟敢目無尊長,不聽忠谏,看來劉家的基業要敗在你這個昏君手中。

    便立即寫成一書,命人送往巴州,詳述川中張松等人背主賣國,要嚴顔立即去信南蠻,叫張任勒兵回川。

    因為嚴顔是張任的先生,又是西蜀兩代忠臣,他的話張任一定會聽。

    當時嚴顔接到老友黃權的告急信,按書所言,便命人去南蠻見張任。

    等到張任接到嚴顔的信,領兵回川時,劉備已經進川了。

     再說張松、法正和孟達退出堂來,重又來到張松府中,再次謀劃見了劉備以後的事宜。

    張松對法正說,你見到劉備之後,要是聽說是龐統領兵入川,那你就把我寫的一張便條交給他,請他預先不要看,等到見了劉璋之後再開拆。

    ──劉備進川的第一個關節,就從張松這張便條上生發出來。

    這便條上寫了些什麼呢?一共八個字:二主相會,席間斬璋。

    就是要龐統先殺了劉璋,西川沒有主人,就會群龍無首,必然陷入一片混亂之中。

    這樣,劉備乘虛取關,可以一鼓而平西川。

    龐統見了這張便條,急于求成,就命魏延改扮舞劍手,要想刺殺劉璋。

    幸得張任及時趕到,劉璋得免大難。

    ──法正把便條藏在隐蔽處。

    張松又說,請劉備見了劉璋的信火速進川,不必挑選什麼黃道吉日了,又對孟達說,你到了川口領了劉備往陸路進發,事不宜遲,越快越好,我在成都暗中接應。

    三人商議完畢,各自去按計行事。

     單說法正送信。

    五月初,法正趕到荊州。

    到轅門時,恰是薄暮時分,萬家燈火通明。

    劉備得了張松的地圖,一直在焦急地等着西川的消息。

    今日已覺疲乏,随便用了些晚膳,正在洗足,要想早些憩息。

    忽報蜀中有人投書到此,劉備驚喜萬分,也來不及整冠理袍,赤着腳迎了出去。

    劉備見一文人,搶步上前。

    &ldquo來者莫非蜀中孝直先生?備在此迎接。

    有禮了!&rdquo 法正一愣:你我初次見面,又未通報名姓,你怎麼知道我就是法正呢?&ldquo皇叔在上,下官有禮。

    不知皇叔緣何便知下官的名姓?&rdquo &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