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回 受隆儀張松投新主 設玄計劉備求全圖

關燈
劉備成天下,身價不小。

    張松連忙還禮:&ldquo鳳雛先生,下官還禮不周。

    &rdquo 背後六位大夫對張松一一打拱行禮。

    張松向他們還了個總禮。

    張松發覺其中有一個文臣好生面善,就象許昌城中遇到的那個珠寶商,張松此時也不多加思索,隻覺得這個人太眼熟了。

    孫乾見張松在注視自己,隻當作素不相識,暗思:我從許昌一直陪你到了荊州,三百兩銀子把你買了來,恐怕你沒有這種本領來識别了。

     衆人見過禮後,劉備等陪同了張松一起回轅門。

    進得轅門,衆文武全部退出,隻有劉備、諸葛亮和龐統三人與張松一起進到内堂。

    内堂一席酒肴,四人坐定用酒。

    酒過三巡之後,話入正題。

    張松道:&ldquo請問皇叔現有幾郡之地?&rdquo言下之意,你現有的地盤和實力已滿足否?有沒有進取他人之地的意圖? 劉備還未張口回答,下首裡的龐統就把話接了上去。

    答道:&ldquo張大夫,若說我家皇叔,目前已有荊襄九郡,馬、步軍共有六十萬之衆。

    &rdquo龐統邊說邊對張松看看,意思是這些力量大概打進西川沒有問題吧!老實說,隻要你身邊的這本地理圖本出來,我立即可以率兵伐下西川。

    龐統還怕張松聽不懂這層意思,接着說:&ldquo張大夫,皇叔雖有九郡之地,猶如空中樓閣,江東魯肅已到此三索荊州,皇叔為此終日焦慮不安。

    &rdquo 張松不知就裡,暗忖道:荊州曆來是劉家之地,劉表亡故,劉備乃是同宗弟兄,接收宗兄之土,理所應當。

    問道:&ldquo劉家之地,何勞魯肅來此索讨?&rdquo &ldquo此事一言難盡。

    總之是我家孔明兄的失策。

    &rdquo 諸葛亮聽了,隻覺得好笑:龐統這人就是好大喜功,最愛貶低别人來擡高自己。

    他自己對整個局勢不了解,還要對人家的政治策略橫加指責,真有點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了。

    諸葛亮坐在旁邊隻聽不講,看龐統能不能把圖本取到手。

     張松聽了龐統的話,倒十分歡喜這種豪爽的性格。

    因為他能當着好友的面揭短,可見友誼之深;而當了賓客的面不講外話,這是最難得的。

    張松問:&ldquo龐先生,其中原委可能講與下官一聽?&rdquo 龐統當然一口應承:&ldquo當年赤壁之戰,我家孔明兄為收漁翁之利,不費一兵一卒取了荊襄九郡。

    &rdquo 諸葛亮對龐統看了一眼:你這個人說話怎麼這樣不知高低?&ldquo收漁翁之利&rdquo隻能自己人說說,怎麼可以對外人這般說法?照這麼說,劉備不就成了不仁不義的人了? 龐統也瞥了一眼孔明:本來就是這麼回事。

    火燒赤壁,從中取利,這是人所皆知的,天下人誰不知道這是你諸葛亮的計策!當了張松的面有何隐瞞呢?你這個人圖本要的,真話又不肯講,說得難聽點,叫做&ldquo做了婊子還要立牌坊&rdquo,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,到最後必定人财兩空,後悔莫及。

    龐統道:&ldquo為此,魯肅初讨荊州。

    若龐統在旁,即可一口回絕:荊州乃是劉家基業,劉皇叔取而代之則名正言順。

    東吳要取荊州,那就兩下開兵,打一仗便見高低。

    誰知孔明兄反與魯肅言道,劉皇叔代侄複地,隻是暫領荊州,待公子故世,一定歸還江東&rdquo 諸葛亮想,要是打仗能解決問題,我難道不會用兵?東聯孫權,北拒曹操,這是劉備奠定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;要是與東吳結了冤仇,刀兵不息,曹操必然乘虛而入,劉備就連這九郡之地也保不住,如何能再圖發展?在這個大原則上,你龐統如此目光短淺,沒有政治遠見,那以後肯定要吃虧,也就是取亡之道。

     當時張松覺得龐統言之有理,做起事來象快刀斬亂麻,英明果斷,這叫千日毒不如一日毒,不必遺下後患。

    因此饒有興味地問道:&ldquo後來便怎樣?&rdquo &ldquo不久公子劉琦天亡,魯肅二索荊州。

    孔明兄又是含糊其辭,同魯肅道。

    劉皇叔還了荊州,無處安身。

    待等取了&hellip&hellip别處,再還荊州不遲。

    &rdquo 龐統說到得意處,險些露出馬腳來。

    他剛要講&ldquo取了西川&rdquo,一想不對,立刻在舌頭上打個滾,換了别的地方。

    要是他真正說漏了嘴,龐統就難以自圓其說了。

    旁邊的張松肯定要想,我的圖本還沒有獻,他們倒早已打好了如意算盤,說明劉備貌似仁義之主,實則是個僞君子,不足以取信于天下。

    那這本地圖送給這種人危害更大。

    幸得龐統及時補漏洞,免了不少麻煩。

    龐統見張松并無察覺,又說道:&ldquo後來魯肅再讨荊州。

    雖則荊州還未落于他人之手,但四面受敵,東防孫權,北拒曹操,實非長久之計,皇叔久有此心,進取太平之地屯兵拒敵,徐圖發展。

    &rdquo 張松聽到這裡,方才聽到了一點真正希望聽到的話來。

    心想,縱觀天下之地,要說太平,除了西川,還有什麼地方再算太平的呢?我們西川之地進退皆宜,就是曹操擁有百萬之師,也是鞭長莫及,休想奪取尺寸之地。

    張松聽得連連點頭。

     現在内堂四人成了兩對:劉備和孔明默不作聲,隻聽不講;龐統和張松話得投機,滔滔不絕。

    龐統想,今日你既然到了這裡,不獻出圖本我就不放你走。

    因此一邊說話,一邊雙眼緊盯張松當胸,就好象已經看到圖本将從張松的胸前跳出來,真恨不能伸手上去搶到手中。

     卻說孔明聽龐統的話越來越不象樣,竟然把進取太平之地這種心裡話也說了出來,下來不知還要說出什麼赤裸裸的話來。

    因此趁着他們說話頓住的當口,孔明用腳碰了一下劉備。

    劉備對他看看:做小動作幹什麼?孔明兩跟一眨,嘴巴朝龐統那邊一歪,示意劉備快插話去岔開龐統的胡說八道。

    劉備聽得正起勁,被孔明這麼一碰,不懂他這是什麼意思。

    心想,他們兩人談得正火熱,不久張松就會獻出圖來,我又何必去打斷他們的說話呢?隻要圖本到手就達到目的。

    但劉備對孔明一向言聽計從,盡管此時不達其意,劉備還是要做出一點表示。

    便略加思索道:&ldquo啊,龐軍師,荊州雖則不安,尚可自守。

    ──張大夫請用酒。

    &rdquo 其實,孔明并不是妒忌龐統。

    他作事一向瞻前顧後,注意影響。

    要張松獻圖這是一件大事,一定要張松當着劉備一個人的面自願獻出來。

    要是現在張松獻了圖,以後取了西川,被人說起來這張圖并非張松所獻,而是被劉備君臣三人硬逼出來的。

    這樣,莫說天下人不服,就連西川人也不會信服劉備的。

    做事情就要做到一面打漿兩面光,不留一點痕迹。

    所以孔明要劉備出來制止龐統這種做法。

     張松聽了劉備的話,頗覺失望。

    他對龐統看看:你有進取西川之心,可是你家主人劉備無意,這仍舊是孤掌難鳴。

    看來這本地圖隻有帶回西川了。

     龐統正與張松談得火熱,冷不防劉備不真不假地說了這番話,很覺得不自在。

    暗想,我為了你們劉家的三分天下煞費苦心想把張松的地圖要弄到手,你卻在旁從中阻撓,這算什麼意思?按照龐統往日的性格,遇到這種事情早就要跳出來了。

    今日因為張松在旁,又是自己初試才幹,要是地圖搞不到手,恐怕諸葛亮要笑話。

    因此他今天隻能耐住心頭之氣,不去理會劉備,與張松繼續說道:&ldquo張大夫,雖則荊襄足以自守,然複興漢室大業,戡盡天下逆黨,無進退兩全之地,何異于紙上談兵?!張大夫以為何處關隘最是能攻易守?&rdquo 諸葛亮聽了暗暗發笑:龐統啊,你也太沒臉面了,人家不獻圖,你卻厚着臉皮問他讨。

    要是人家不肯獻,那你怎麼辦?難道把他逼出來?諸葛亮見張松又被龐統的三言兩語吸引住了,又用腳在桌子底下輕輕地碰了一下劉備的腳,再次暗示劉備插話岔開他們的談話。

    劉備因為剛才打斷了他們的說話,龐統并無表示。

    劉備以為自己的做法有道理,所以又開口道:&ldquo嗳!龐軍師,荊襄九郡地勢險要,進能滅曹興漢,退可閉關自守,确是兩全之地。

    備再無過望之想。

    &rdquo 龐統到了這個時候,實在忍不住了。

    他想,諸葛亮何等知趣,我叫他不必多言,他就一言不發。

    你今日中了什麼邪,這麼不識相,屢次中斷我們的談話,與我的說話背道而馳。

    看來有你在旁,我龐統無法使張松獻出圖來,那就讓你來吧。

    龐統氣憤憤站起身來,惡狠狠道:&ldquo龐統告退了。

    &rdquo說罷轉身走了出去。

     内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