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回 受隆儀張松投新主 設玄計劉備求全圖
關燈
小
中
大
師之命。
在此恭候已有數天,恰在今日接着。
大夫請了!&rdquo張松聽了,愈覺奇怪:孔明、龐統命他們在此接我,那末他們怎麼會知道我到這兒來的呢?而且已經等候我許多天了,說明他們早已知道我要到荊州來的。
我本來不打算繞道荊州的,因為受那個珠寶商之邀,特意來看一看。
這件事隻有我們兩個人知道,絕不會走漏半點風聲。
莫非那個商人是劉備的探子?要是那人真的是奉了孔明、龐統之命來暗中監視我,那末可以斷言,他們一定發現了我要獻圖給曹操的意圖。
這個商人想來也的确有點可疑,和我前後腳進許昌,又同到荊州,中途又上岸。
但總覺得不大可能,他從來沒和我談起過有關時局的事情,隻是扯些不要不緊的生意經。
張松一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,隻好同四員大将敷衍道:&ldquo衆位将軍請了。
&rdquo 五條船一起靠了岸,各自分别上了碼頭。
毛仁從旁帶出一匹戰馬,到張松面前道:&ldquo張大夫請上馬!&rdquo &ldquo多謝将軍了。
&rdquo 張松上馬,毛仁等四員将軍分兩邊步行跟随,離了碼頭,穿過擁擠的人群,往城中而去。
張松回顧兩旁前後,見他們握着缰繩帶馬,十分小心地保護着自己,倒有點過意不去。
忙招呼道:&ldquo衆位将軍請上馬同行。
&rdquo &ldquo張大夫在此,末将等怎敢并馬同行。
理應馬前領路,馬後保護。
&rdquo 張松想,我到底算是什麼樣的大人物,竟會使劉備如此興師動衆?老實說,要是劉璋能有十分之一這樣待我,我決不會再生異心。
張松又說道:&ldquo四位将軍不必客套,隻管上馬并行便了。
&rdquo &ldquo既然張大夫如此盛情,那末末将等放肆了。
&rdquo說罷,四将一起上了馬,并辔齊驅。
走不多遠,隻見前面塵頭起處,閃出一彪人馬,白緞旗上飄出&ldquo常山趙&rdquo三字。
張松不知是何處人馬,毛仁忙介紹道:&ldquo張大夫,我家趙雲,趙将軍迎接大夫來了!&rdquo 張松久聞趙雲的威名,早就想見識一下這位獨戰百萬曹營的蓋世英雄,可惜沒有這樣的機緣。
現在聽說趙雲來迎接自己,心裡大感不安。
暗想,趙雲在此荊州的地位和威望足以同我們西川的張任相提并論,而我同張任相比就太懸殊了。
可見得劉備是一個禮賢下士的明君。
張松擡頭朝前面一看,隻見龍駒馬上坐一員大将,白盔白甲,滿臉英氣。
身後約有五百人馬,朝這裡奔來。
趙雲今年五十二歲,與劉備同年。
長坂坡時已四十九歲了,隻因當時曹操從山上望下來看不清楚,以為趙雲是員白袍小将。
實際上他是人小年紀并不輕。
到打東川和&ldquo連營救駕&rdquo的時候,他已胡子花白了。
到出祁山時,胡須雪白,完全是個老将了。
現在張松要緊扣住馬匹等候趙雲。
趙雲到張松面前傳令弟兄停隊,自己匹馬上前,架住手中銀槍,翻身下馬。
&ldquo啊,來者張大夫,末将趙雲迎接來遲,有禮了!&rdquo &ldquo啊呀呀,趙将軍,下官久聞威名,長坂坡前單槍救主,馬前無三合之将,可敬可佩。
今日得見,實是平生之願。
下官還禮了!請趙将軍上馬。
&rdquo &ldquo大夫請了。
&rdquo 趙雲上馬提槍,與張松并馬而行,五百小兵在後跟随。
臨近荊州城關,又有一彪人馬約有五百餘人迎上前來。
五百名校刀手行伍整肅,二十名關西漢身材魁梧。
左邊步将周倉手捧青龍刀,右面公子關平點馬橫刀,中間一匹赤兔馬,馬上一将生得紅臉長髯,蠶眉鳳眼;頭頂青巾,紅纓倒拖,身披綠袍,蠻絲橫纏。
一面綠緞大旗上書:&ldquo大漢漢壽亭侯、前将軍、五常公關&rdquo。
他們見張松和趙雲漸漸走近,立即趕了過去,在張松馬前不遠停下。
&ldquo來者張大夫,關某在此迎接。
馬上有禮了!&rdquo 張松見關将軍确是生得一表人材,威風凜凜,英雄之氣溢于言表,越覺自己身價百倍。
暗想,劉,關,張桃園結義,關羽又是皇封君侯,天下人誰不敬畏他幾分!劉備的天下,也就是關羽的天下。
他來迎接我,也就等于劉備親自來迎接我。
張松雖然好資格,到了此時也有點受寵若驚。
忙道:&ldquo我道是誰,原是關君侯。
張松慕名已久,渴思已極:當年君侯保皇嫂單騎走千裡,不忘桃園弟兄之情。
今日得仰威儀,三生有幸。
張松還禮了。
&rdquo 關雲長圈馬同張松并行,兩人一見如故。
來到城關口,關羽勒馬道:&ldquo關某奉了軍師之命,特從襄陽趕來。
如今已到城中,關某欲回轉襄陽。
欠陪了。
&rdquo張松忙拱手道,君侯請便。
雲長帶了部下向張松告辭而去。
趙雲陪着張松進得城關,來到官寓。
早有張飛、黃忠和魏延迎了出來。
趙雲和毛仁等告辭回府,張飛等把張松接入,各自叙禮已畢,黃忠和魏延退出。
說話間,酒宴齊備,兩人入席,分賓主坐定。
兩人邊飲邊叙,張飛勸酒十分殷勤,張松也交口稱贊張飛英勇無敵,酒過數巡,天已向暮。
張飛道,&ldquo今日時光不早,來日老張與大夫共去轅門,我家大哥和二位軍師有請。
&rdquo說罷,出官寓回府安歇。
張松送走張飛,回到寓内思量道:傳聞張飛是個魯莽匹夫,有勇無謀,今日看來,并非如此。
到此荊州,所見大小将校都是識大體,知禮義,言遜詞恭。
隻道曹操威德日甚,有一統天下之份,哪裡及得上劉備如此仁義,真後悔到許都白跑了一趟。
來日見了劉備君臣,觀察一下他們是否有進取西川之心。
要是果有此心,我便将西川地理圖本奉獻,我張松投了個明主,也不枉了數年來的一片苦心。
若然劉備安于現狀,并無進川之意,那我也不必提起西川之事,免得招惹是非。
隻在這裡遊玩幾天,回歸蜀中複命。
張松命寓中下人收去殘肴,進寝所脫帽卸衣,躺在床上還在想着許昌遇到的那個奇怪的商人。
心想,要是他并非劉備的探子,那叫他明天如何來找我呢? 一夜無事,直抵來朝。
張松心中有事,一早便起身梳洗完畢,飲過早茶,用過早膳,坐在案内動腦筋。
不一會,手下報說張飛來了。
張松迎人,兩人叙禮,同出官寓,上馬往轅門而去。
半路上隻見閑人都靠在兩旁。
張飛便說:&ldquo張大夫,我家大哥迎候大夫來了。
&rdquo 張松很是吃驚,舉目一看,前面的馬上坐着一人,頭戴龍冠,身穿龍袍,果然是劉備。
但見他劍眉龍目,方面大耳,三绺青須已有三分花白,果真有天日之表,帝王之相。
上首裡一輛四輪車,車内端坐一位先生,綸巾鶴氅,羽扇輕搖,生得眉清目秀,飄飄然似神仙相仿。
張松一猜便知是諸葛軍師。
下首裡有一匹銀鬃黑爪馬,馬上之人道袍道巾,手執鵝毛扇,也是氣度非凡,料定他是鳳雛先生,副軍師龐統。
在他們後面跟着六位大夫,都是袍帽端正,風度翩翩。
他們是:伊籍、馬良、孫乾、簡雍、糜竺、糜芳。
張松想,劉備手下文有經天緯地之才,武有安邦定國之能,有了我張松身上這本地圖,何愁不能平定西川? 張飛同張松扣馬靠在路旁。
待劉備等人走近,張飛高聲叫道:&ldquo大哥,張大夫在此!&rdquo 劉備連忙招呼道:&ldquo啊,永年先生光臨荊州,實是萬幸,劉備有禮了。
&rdquo &ldquo啊呀呀,皇叔,下官有何德能,勞大駕屈尊相迎?下官還禮了。
&rdquo張松在馬上欠身深深地施了一禮。
孔明搖動車輪上前幾步,對張松拱手道:&ldquo張大夫,亮在此有禮了。
&rdquo 張飛立即向張松介紹道:&ldquo張大夫,這便是我家軍師諸葛先生。
&rdquo 張松再凝神對孔明注目一看,确有仙風道骨之氣,名望頗高,是當今一條龍。
說道:&ldquo原來是伏龍軍師,下官久幕大名,還禮了。
&rdquo 孔明今日不便與張松多應酬,因為龐統早已有言在先,這件事由他一人來幹。
要是孔明與張松多說多話,以後事情有些差錯,龐統還以為是孔明在從中作祟。
龐統也不須别人介紹,點馬上前幾步,拱手道:&ldquo啊,張大夫,貧道龐統有禮了。
&rdquo 當然龐統的名聲也不亞于孔明,尤其在赤壁之戰中所獻的一條連環計,更是蜚聲于各路諸侯中。
現在是劉備的副軍師,與孔明同輔
在此恭候已有數天,恰在今日接着。
大夫請了!&rdquo張松聽了,愈覺奇怪:孔明、龐統命他們在此接我,那末他們怎麼會知道我到這兒來的呢?而且已經等候我許多天了,說明他們早已知道我要到荊州來的。
我本來不打算繞道荊州的,因為受那個珠寶商之邀,特意來看一看。
這件事隻有我們兩個人知道,絕不會走漏半點風聲。
莫非那個商人是劉備的探子?要是那人真的是奉了孔明、龐統之命來暗中監視我,那末可以斷言,他們一定發現了我要獻圖給曹操的意圖。
這個商人想來也的确有點可疑,和我前後腳進許昌,又同到荊州,中途又上岸。
但總覺得不大可能,他從來沒和我談起過有關時局的事情,隻是扯些不要不緊的生意經。
張松一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,隻好同四員大将敷衍道:&ldquo衆位将軍請了。
&rdquo 五條船一起靠了岸,各自分别上了碼頭。
毛仁從旁帶出一匹戰馬,到張松面前道:&ldquo張大夫請上馬!&rdquo &ldquo多謝将軍了。
&rdquo 張松上馬,毛仁等四員将軍分兩邊步行跟随,離了碼頭,穿過擁擠的人群,往城中而去。
張松回顧兩旁前後,見他們握着缰繩帶馬,十分小心地保護着自己,倒有點過意不去。
忙招呼道:&ldquo衆位将軍請上馬同行。
&rdquo &ldquo張大夫在此,末将等怎敢并馬同行。
理應馬前領路,馬後保護。
&rdquo 張松想,我到底算是什麼樣的大人物,竟會使劉備如此興師動衆?老實說,要是劉璋能有十分之一這樣待我,我決不會再生異心。
張松又說道:&ldquo四位将軍不必客套,隻管上馬并行便了。
&rdquo &ldquo既然張大夫如此盛情,那末末将等放肆了。
&rdquo說罷,四将一起上了馬,并辔齊驅。
走不多遠,隻見前面塵頭起處,閃出一彪人馬,白緞旗上飄出&ldquo常山趙&rdquo三字。
張松不知是何處人馬,毛仁忙介紹道:&ldquo張大夫,我家趙雲,趙将軍迎接大夫來了!&rdquo 張松久聞趙雲的威名,早就想見識一下這位獨戰百萬曹營的蓋世英雄,可惜沒有這樣的機緣。
現在聽說趙雲來迎接自己,心裡大感不安。
暗想,趙雲在此荊州的地位和威望足以同我們西川的張任相提并論,而我同張任相比就太懸殊了。
可見得劉備是一個禮賢下士的明君。
張松擡頭朝前面一看,隻見龍駒馬上坐一員大将,白盔白甲,滿臉英氣。
身後約有五百人馬,朝這裡奔來。
趙雲今年五十二歲,與劉備同年。
長坂坡時已四十九歲了,隻因當時曹操從山上望下來看不清楚,以為趙雲是員白袍小将。
實際上他是人小年紀并不輕。
到打東川和&ldquo連營救駕&rdquo的時候,他已胡子花白了。
到出祁山時,胡須雪白,完全是個老将了。
現在張松要緊扣住馬匹等候趙雲。
趙雲到張松面前傳令弟兄停隊,自己匹馬上前,架住手中銀槍,翻身下馬。
&ldquo啊,來者張大夫,末将趙雲迎接來遲,有禮了!&rdquo &ldquo啊呀呀,趙将軍,下官久聞威名,長坂坡前單槍救主,馬前無三合之将,可敬可佩。
今日得見,實是平生之願。
下官還禮了!請趙将軍上馬。
&rdquo &ldquo大夫請了。
&rdquo 趙雲上馬提槍,與張松并馬而行,五百小兵在後跟随。
臨近荊州城關,又有一彪人馬約有五百餘人迎上前來。
五百名校刀手行伍整肅,二十名關西漢身材魁梧。
左邊步将周倉手捧青龍刀,右面公子關平點馬橫刀,中間一匹赤兔馬,馬上一将生得紅臉長髯,蠶眉鳳眼;頭頂青巾,紅纓倒拖,身披綠袍,蠻絲橫纏。
一面綠緞大旗上書:&ldquo大漢漢壽亭侯、前将軍、五常公關&rdquo。
他們見張松和趙雲漸漸走近,立即趕了過去,在張松馬前不遠停下。
&ldquo來者張大夫,關某在此迎接。
馬上有禮了!&rdquo 張松見關将軍确是生得一表人材,威風凜凜,英雄之氣溢于言表,越覺自己身價百倍。
暗想,劉,關,張桃園結義,關羽又是皇封君侯,天下人誰不敬畏他幾分!劉備的天下,也就是關羽的天下。
他來迎接我,也就等于劉備親自來迎接我。
張松雖然好資格,到了此時也有點受寵若驚。
忙道:&ldquo我道是誰,原是關君侯。
張松慕名已久,渴思已極:當年君侯保皇嫂單騎走千裡,不忘桃園弟兄之情。
今日得仰威儀,三生有幸。
張松還禮了。
&rdquo 關雲長圈馬同張松并行,兩人一見如故。
來到城關口,關羽勒馬道:&ldquo關某奉了軍師之命,特從襄陽趕來。
如今已到城中,關某欲回轉襄陽。
欠陪了。
&rdquo張松忙拱手道,君侯請便。
雲長帶了部下向張松告辭而去。
趙雲陪着張松進得城關,來到官寓。
早有張飛、黃忠和魏延迎了出來。
趙雲和毛仁等告辭回府,張飛等把張松接入,各自叙禮已畢,黃忠和魏延退出。
說話間,酒宴齊備,兩人入席,分賓主坐定。
兩人邊飲邊叙,張飛勸酒十分殷勤,張松也交口稱贊張飛英勇無敵,酒過數巡,天已向暮。
張飛道,&ldquo今日時光不早,來日老張與大夫共去轅門,我家大哥和二位軍師有請。
&rdquo說罷,出官寓回府安歇。
張松送走張飛,回到寓内思量道:傳聞張飛是個魯莽匹夫,有勇無謀,今日看來,并非如此。
到此荊州,所見大小将校都是識大體,知禮義,言遜詞恭。
隻道曹操威德日甚,有一統天下之份,哪裡及得上劉備如此仁義,真後悔到許都白跑了一趟。
來日見了劉備君臣,觀察一下他們是否有進取西川之心。
要是果有此心,我便将西川地理圖本奉獻,我張松投了個明主,也不枉了數年來的一片苦心。
若然劉備安于現狀,并無進川之意,那我也不必提起西川之事,免得招惹是非。
隻在這裡遊玩幾天,回歸蜀中複命。
張松命寓中下人收去殘肴,進寝所脫帽卸衣,躺在床上還在想着許昌遇到的那個奇怪的商人。
心想,要是他并非劉備的探子,那叫他明天如何來找我呢? 一夜無事,直抵來朝。
張松心中有事,一早便起身梳洗完畢,飲過早茶,用過早膳,坐在案内動腦筋。
不一會,手下報說張飛來了。
張松迎人,兩人叙禮,同出官寓,上馬往轅門而去。
半路上隻見閑人都靠在兩旁。
張飛便說:&ldquo張大夫,我家大哥迎候大夫來了。
&rdquo 張松很是吃驚,舉目一看,前面的馬上坐着一人,頭戴龍冠,身穿龍袍,果然是劉備。
但見他劍眉龍目,方面大耳,三绺青須已有三分花白,果真有天日之表,帝王之相。
上首裡一輛四輪車,車内端坐一位先生,綸巾鶴氅,羽扇輕搖,生得眉清目秀,飄飄然似神仙相仿。
張松一猜便知是諸葛軍師。
下首裡有一匹銀鬃黑爪馬,馬上之人道袍道巾,手執鵝毛扇,也是氣度非凡,料定他是鳳雛先生,副軍師龐統。
在他們後面跟着六位大夫,都是袍帽端正,風度翩翩。
他們是:伊籍、馬良、孫乾、簡雍、糜竺、糜芳。
張松想,劉備手下文有經天緯地之才,武有安邦定國之能,有了我張松身上這本地圖,何愁不能平定西川? 張飛同張松扣馬靠在路旁。
待劉備等人走近,張飛高聲叫道:&ldquo大哥,張大夫在此!&rdquo 劉備連忙招呼道:&ldquo啊,永年先生光臨荊州,實是萬幸,劉備有禮了。
&rdquo &ldquo啊呀呀,皇叔,下官有何德能,勞大駕屈尊相迎?下官還禮了。
&rdquo張松在馬上欠身深深地施了一禮。
孔明搖動車輪上前幾步,對張松拱手道:&ldquo張大夫,亮在此有禮了。
&rdquo 張飛立即向張松介紹道:&ldquo張大夫,這便是我家軍師諸葛先生。
&rdquo 張松再凝神對孔明注目一看,确有仙風道骨之氣,名望頗高,是當今一條龍。
說道:&ldquo原來是伏龍軍師,下官久幕大名,還禮了。
&rdquo 孔明今日不便與張松多應酬,因為龐統早已有言在先,這件事由他一人來幹。
要是孔明與張松多說多話,以後事情有些差錯,龐統還以為是孔明在從中作祟。
龐統也不須别人介紹,點馬上前幾步,拱手道:&ldquo啊,張大夫,貧道龐統有禮了。
&rdquo 當然龐統的名聲也不亞于孔明,尤其在赤壁之戰中所獻的一條連環計,更是蜚聲于各路諸侯中。
現在是劉備的副軍師,與孔明同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