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回 受隆儀張松投新主 設玄計劉備求全圖
關燈
小
中
大
第四回受隆儀張松投新主 設玄計劉備求全圖
卻說張松和這位珠寶商共坐一條船逶迤向荊州進發。
一路上談談講講,倒也無話不說,十分投契。
三月底邊,船近荊州東門。
客商忽兒對張松言道:&ldquo張大夫,在下就在此間東門郊外居住。
因出門已久,與家中又無書信來往,意欲在此上岸先回家探視安置一番。
請張老在南門登岸,進城之後找-爿大些的客棧住下,待我回去料理完了家事再到客棧中來找尋大夫。
早則今晚來見,遲則來日再會。
盤纏在下已付清,失陪了。
&rdquo客商見碼頭已近,吩咐船家靠岸。
張松想,從許昌到這裡,一路之上你從未談起過要中途上岸。
現在叫我到南門登岸,我一個西川人對這裡人生地不熟,無親無戚,事情就麻煩得多了。
當然,與你相交到今,我看得出你這個人豪爽豁達,不是個壞人,既然你的家眷就在此間東門,理應回去安家,反正以後的日子長着呢,還可以常來常往。
想必南門也不會遠了,我也不用擔心路上會有什麼不測之事,隻管放心前去。
進了荊州城,先去熟悉一下風土人情。
張松十分善和地對他說:&ldquo既然如此,仁兄請便。
下官在城内客棧中等候。
&rdquo 說話間,船已靠岸停穩。
這個客商說聲&ldquo再會&rdquo便上了碼頭。
見船又去得遠了,他伸手在囊中一摸,情不自禁地笑道:&ldquo哈哈,軍師妙計神鬼莫測,三百兩紋銀尚且綽綽有餘,被我買來了&lsquo三分天下&rsquo,實是可發一笑。
哈&hellip&hellip&rdquo邊走邊笑地回轉荊州城内去了。
那末,這個姓周的珠寶大豪商到底是哪一個呢?他又為何要不辭千裡之勞把張松請到荊州來呢?這個人就是劉備的心腹文人孫乾。
他奉了龐統之命,專程許昌打探張松的動靜。
因為在當時戰亂紛纭的年代裡,諸葛亮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,對西川的政治、經濟等形勢作出了深刻的剖析,看到劉璋的無能,和川中的許多能人賢士都得不到重用,國家權柄都操縱在一小部分人的手中,那些有識之士已預感到這種表面穩定卻又危機四伏的局勢不會長久,希望有一個治亂之主來改變這種狀況,使國家富足起來。
尤其諸葛亮早已聽說張松暗中描繪西川地理圖本。
而當時劉備雖然在赤壁之戰中得益非淺,已有相當的實力,但在各路諸侯中影響并不大。
因此諸葛亮估計張松很有可能進京獻圖,促成曹操一統天下,以成大業。
但曹操這個人驕橫自大,必然看不起張松。
因此張松也肯定會感到進退兩難。
諸葛亮掌握這些情況,又從探子那裡得到了張松進京納貢的消息,一并說與龐統聽。
所以,此番龐統掌印發兵,第一個就命孫乾接令,立即命他緊跟而去。
孫乾看了龐統發的錦囊,一一依計而行,就把張松請了來。
現在大功告成,故而要放聲大笑。
且說張松别了孫乾,徑投南門而去。
無半晌時間,已見前面房廊鱗次栉比,車馬奔流不息,人煙麇集,市井繁盛。
但聞隐隐約約傳來陣陣炮聲與人群喧嘩之聲。
滿船人都朝那邊望去,方知已到南門碼頭。
碼頭上紮下彩牌樓,懸燈結彩,披紅挂綠;還有一座吹鼓亭,裡面站滿了吹打手,一個個搖頭晃腦,使勁地奏樂。
好象這裡有什麼大喜事,或者是在迎送什麼大貴客。
船主忙返身進艙把看到的情況描述一遍,然後說道:&ldquo張大夫,前邊已到南門碼頭,因岸上有大事,所有商船一律不得上前。
咱們也不必上前了,另找碼頭靠岸吧。
張老你看怎樣?&rdquo 張松見多識廣,尤其熟悉官場中的一套。
聽得船主這般說法,心裡倒有點不服氣。
心想,他們有事管我們什麼事?我們靠岸并不妨礙他們。
老實說,曹操在校場擺幾十萬軍隊的場面我都不怕,何況到了荊州,劉備又被人稱作仁君,我何必膽小呢?張松吩咐船家:&ldquo爾等不必驚慌,隻管上前,由本官在此。
&rdquo 船上人被他這麼一說,不敢違拗,搖着船直往碼頭上靠去。
走不多遠,劈面有一條水上飛疾馳而至,船頭上一個漢兵,手執鋼刀,朝着這隻商船大聲喚道:&ldquo呔,何許樣船?與我停下!&rdquo 船上人見勢頭不妙,急忙落篷停船,賠着笑臉說道:&ldquo官家,我等馬上停船。
&rdquo 船未停穩,這個漢兵兩足一蹬,一個箭步跳了上來,沖着船主渾身上下打量了一番,厲聲問道:&ldquo你是何許樣人?&rdquo &ldquo官家,小的靠船經商。
&rdquo &ldquo我問你艙中是哪一位?&rdquo &ldquo艙中乃是一位客官。
&rdquo &ldquo是個官人?&rdquo &ldquo正是。
&rdquo &ldquo從哪裡來?&rdquo &ldquo許昌。
&rdquo &ldquo這客官姓甚名誰?&rdquo &ldquo姓張。
張大夫。
&rdquo &ldquo是弓長張,還是立早章?&rdquo 船主想,這倒不清楚。
因為他是做官的,我們不敢查三問四。
忙說聲&ldquo少待&rdquo,轉身到艙口,探進頭去問張松道:&ldquo張老,此間有個官家盤诘,問大夫姓的是弓長張,還是立早章。
&rdquo &ldquo本官姓的是弓長張。
&rdquo 船主回到船頭答道:&ldquo客官姓的是弓長張。
&rdquo &ldquo可是叫張松麼?&rdquo 船主想,我做生意的人隻懂得賺錢,誰來管人家張松張緊的!這裡的盤查倒是緊得很,隻得又踅回來問:&ldquo張老的大号可是叫張松?&rdquo &ldquo正是。
&rdquo 船主再回過去,&ldquo官家,客官正是張松。
&rdquo &ldquo何處人氏?&rdquo 船主想,這點我倒明白的,我跑遍天涯海角,各處方言都懂,一聽就知道這位客官是蜀中人。
回答道:&ldquo張老乃是川裡人。
&rdquo &ldquo是東川還是西川?&rdquo 船主想,你這個人怎麼這樣羅嗦個沒完?我這樣跑來跑去地問吃得消的啊?!真不該在這兒上碼頭,麻煩實在多。
又問:&ldquo請問張老府上在東川還是西川?&rdquo &ldquo我乃西川人氏。
&rdquo 船主回身大聲答道:&ldquo張老是西川人。
&rdquo 這個漢兵打聽明白,知道艙中确是從許昌來的四川張松,立即肅然起敬,回轉身去,右腳在甲闆上用力一磕,兩腿并攏,單手高舉鋼刀,對着岸上放開嗓門高喊道:&ldquo呔!弟兄們聽了:&ldquo西川張老到!&rdquo 刹那間,碼頭上禮炮齊鳴,隆隆作響:仙樂共奏,袅袅動聽。
岸上爆發出一片迎接之聲:&ldquo迎接張老啊&hellip&hellip&rdquo好似山呼海嘯,震耳欲聾。
船主被這突如其來的叫喚聲鬧懵了,不懂是怎麼一回事。
片刻之後,幡然醒悟:原來岸上擺了這麼大的排場,就是迎接我船上的這位客官啊?怪不得剛才那個漢兵要盤問得這麼詳細,船主立即凸出肚子,挺起胸膛,俨然象一個大貴人似的。
炮聲未落,岸邊立即有四條小船劃來,每隻船上都有一位大将,渾身新衣,輕裝紮束,一個個身輕如燕,躍上商船,走進船艙恭恭敬敬施禮道:&ldquo張老,咱們毛仁、苟璋、劉辟、龔都見大夫有禮了。
&rdquo 張松剛才聽得外邊有人盤查,總以為一會兒就可以上岸了。
哪裡知道來了四員大将,向他不明不白地行了一通禮,真使他有點其名其妙。
在許昌時,被曹操用亂棒逐出,現在初到這裡,卻受到這種意想不到的禮遇,兩者一對比,張松覺得劉備确實是個仁義之君,名不虛傳。
心想,我對劉備無半點功德,為何他要用此盛儀迎接我呢?哦,大概我是西川劉璋手下的文人,他們又是同宗弟兄,因此待我格外優厚。
張松可算得上是個聰明人了,但對孔明、龐統的用意卻是一無所知。
他們肯這樣迎接你,目的在于取得圖本,進而取得三分天下。
張松忙撩袍起身,一一回禮道:&ldquo列位将軍,想張松有何德何能,勞累四位将軍遠接。
恕張松還禮不周!&rdquo &ldquo張大夫,咱們奉了龍、鳳二位軍
一路上談談講講,倒也無話不說,十分投契。
三月底邊,船近荊州東門。
客商忽兒對張松言道:&ldquo張大夫,在下就在此間東門郊外居住。
因出門已久,與家中又無書信來往,意欲在此上岸先回家探視安置一番。
請張老在南門登岸,進城之後找-爿大些的客棧住下,待我回去料理完了家事再到客棧中來找尋大夫。
早則今晚來見,遲則來日再會。
盤纏在下已付清,失陪了。
&rdquo客商見碼頭已近,吩咐船家靠岸。
張松想,從許昌到這裡,一路之上你從未談起過要中途上岸。
現在叫我到南門登岸,我一個西川人對這裡人生地不熟,無親無戚,事情就麻煩得多了。
當然,與你相交到今,我看得出你這個人豪爽豁達,不是個壞人,既然你的家眷就在此間東門,理應回去安家,反正以後的日子長着呢,還可以常來常往。
想必南門也不會遠了,我也不用擔心路上會有什麼不測之事,隻管放心前去。
進了荊州城,先去熟悉一下風土人情。
張松十分善和地對他說:&ldquo既然如此,仁兄請便。
下官在城内客棧中等候。
&rdquo 說話間,船已靠岸停穩。
這個客商說聲&ldquo再會&rdquo便上了碼頭。
見船又去得遠了,他伸手在囊中一摸,情不自禁地笑道:&ldquo哈哈,軍師妙計神鬼莫測,三百兩紋銀尚且綽綽有餘,被我買來了&lsquo三分天下&rsquo,實是可發一笑。
哈&hellip&hellip&rdquo邊走邊笑地回轉荊州城内去了。
那末,這個姓周的珠寶大豪商到底是哪一個呢?他又為何要不辭千裡之勞把張松請到荊州來呢?這個人就是劉備的心腹文人孫乾。
他奉了龐統之命,專程許昌打探張松的動靜。
因為在當時戰亂紛纭的年代裡,諸葛亮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,對西川的政治、經濟等形勢作出了深刻的剖析,看到劉璋的無能,和川中的許多能人賢士都得不到重用,國家權柄都操縱在一小部分人的手中,那些有識之士已預感到這種表面穩定卻又危機四伏的局勢不會長久,希望有一個治亂之主來改變這種狀況,使國家富足起來。
尤其諸葛亮早已聽說張松暗中描繪西川地理圖本。
而當時劉備雖然在赤壁之戰中得益非淺,已有相當的實力,但在各路諸侯中影響并不大。
因此諸葛亮估計張松很有可能進京獻圖,促成曹操一統天下,以成大業。
但曹操這個人驕橫自大,必然看不起張松。
因此張松也肯定會感到進退兩難。
諸葛亮掌握這些情況,又從探子那裡得到了張松進京納貢的消息,一并說與龐統聽。
所以,此番龐統掌印發兵,第一個就命孫乾接令,立即命他緊跟而去。
孫乾看了龐統發的錦囊,一一依計而行,就把張松請了來。
現在大功告成,故而要放聲大笑。
且說張松别了孫乾,徑投南門而去。
無半晌時間,已見前面房廊鱗次栉比,車馬奔流不息,人煙麇集,市井繁盛。
但聞隐隐約約傳來陣陣炮聲與人群喧嘩之聲。
滿船人都朝那邊望去,方知已到南門碼頭。
碼頭上紮下彩牌樓,懸燈結彩,披紅挂綠;還有一座吹鼓亭,裡面站滿了吹打手,一個個搖頭晃腦,使勁地奏樂。
好象這裡有什麼大喜事,或者是在迎送什麼大貴客。
船主忙返身進艙把看到的情況描述一遍,然後說道:&ldquo張大夫,前邊已到南門碼頭,因岸上有大事,所有商船一律不得上前。
咱們也不必上前了,另找碼頭靠岸吧。
張老你看怎樣?&rdquo 張松見多識廣,尤其熟悉官場中的一套。
聽得船主這般說法,心裡倒有點不服氣。
心想,他們有事管我們什麼事?我們靠岸并不妨礙他們。
老實說,曹操在校場擺幾十萬軍隊的場面我都不怕,何況到了荊州,劉備又被人稱作仁君,我何必膽小呢?張松吩咐船家:&ldquo爾等不必驚慌,隻管上前,由本官在此。
&rdquo 船上人被他這麼一說,不敢違拗,搖着船直往碼頭上靠去。
走不多遠,劈面有一條水上飛疾馳而至,船頭上一個漢兵,手執鋼刀,朝着這隻商船大聲喚道:&ldquo呔,何許樣船?與我停下!&rdquo 船上人見勢頭不妙,急忙落篷停船,賠着笑臉說道:&ldquo官家,我等馬上停船。
&rdquo 船未停穩,這個漢兵兩足一蹬,一個箭步跳了上來,沖着船主渾身上下打量了一番,厲聲問道:&ldquo你是何許樣人?&rdquo &ldquo官家,小的靠船經商。
&rdquo &ldquo我問你艙中是哪一位?&rdquo &ldquo艙中乃是一位客官。
&rdquo &ldquo是個官人?&rdquo &ldquo正是。
&rdquo &ldquo從哪裡來?&rdquo &ldquo許昌。
&rdquo &ldquo這客官姓甚名誰?&rdquo &ldquo姓張。
張大夫。
&rdquo &ldquo是弓長張,還是立早章?&rdquo 船主想,這倒不清楚。
因為他是做官的,我們不敢查三問四。
忙說聲&ldquo少待&rdquo,轉身到艙口,探進頭去問張松道:&ldquo張老,此間有個官家盤诘,問大夫姓的是弓長張,還是立早章。
&rdquo &ldquo本官姓的是弓長張。
&rdquo 船主回到船頭答道:&ldquo客官姓的是弓長張。
&rdquo &ldquo可是叫張松麼?&rdquo 船主想,我做生意的人隻懂得賺錢,誰來管人家張松張緊的!這裡的盤查倒是緊得很,隻得又踅回來問:&ldquo張老的大号可是叫張松?&rdquo &ldquo正是。
&rdquo 船主再回過去,&ldquo官家,客官正是張松。
&rdquo &ldquo何處人氏?&rdquo 船主想,這點我倒明白的,我跑遍天涯海角,各處方言都懂,一聽就知道這位客官是蜀中人。
回答道:&ldquo張老乃是川裡人。
&rdquo &ldquo是東川還是西川?&rdquo 船主想,你這個人怎麼這樣羅嗦個沒完?我這樣跑來跑去地問吃得消的啊?!真不該在這兒上碼頭,麻煩實在多。
又問:&ldquo請問張老府上在東川還是西川?&rdquo &ldquo我乃西川人氏。
&rdquo 船主回身大聲答道:&ldquo張老是西川人。
&rdquo 這個漢兵打聽明白,知道艙中确是從許昌來的四川張松,立即肅然起敬,回轉身去,右腳在甲闆上用力一磕,兩腿并攏,單手高舉鋼刀,對着岸上放開嗓門高喊道:&ldquo呔!弟兄們聽了:&ldquo西川張老到!&rdquo 刹那間,碼頭上禮炮齊鳴,隆隆作響:仙樂共奏,袅袅動聽。
岸上爆發出一片迎接之聲:&ldquo迎接張老啊&hellip&hellip&rdquo好似山呼海嘯,震耳欲聾。
船主被這突如其來的叫喚聲鬧懵了,不懂是怎麼一回事。
片刻之後,幡然醒悟:原來岸上擺了這麼大的排場,就是迎接我船上的這位客官啊?怪不得剛才那個漢兵要盤問得這麼詳細,船主立即凸出肚子,挺起胸膛,俨然象一個大貴人似的。
炮聲未落,岸邊立即有四條小船劃來,每隻船上都有一位大将,渾身新衣,輕裝紮束,一個個身輕如燕,躍上商船,走進船艙恭恭敬敬施禮道:&ldquo張老,咱們毛仁、苟璋、劉辟、龔都見大夫有禮了。
&rdquo 張松剛才聽得外邊有人盤查,總以為一會兒就可以上岸了。
哪裡知道來了四員大将,向他不明不白地行了一通禮,真使他有點其名其妙。
在許昌時,被曹操用亂棒逐出,現在初到這裡,卻受到這種意想不到的禮遇,兩者一對比,張松覺得劉備确實是個仁義之君,名不虛傳。
心想,我對劉備無半點功德,為何他要用此盛儀迎接我呢?哦,大概我是西川劉璋手下的文人,他們又是同宗弟兄,因此待我格外優厚。
張松可算得上是個聰明人了,但對孔明、龐統的用意卻是一無所知。
他們肯這樣迎接你,目的在于取得圖本,進而取得三分天下。
張松忙撩袍起身,一一回禮道:&ldquo列位将軍,想張松有何德何能,勞累四位将軍遠接。
恕張松還禮不周!&rdquo &ldquo張大夫,咱們奉了龍、鳳二位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