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 張永年校場罵曹賊 曹阿瞞客棧逐賢士

關燈
,那隻是件小事;要是各路諸侯抱作一團和你幹起來,恐怕日子就不會有現在這麼好過,這不是自作自受麼? 曹操聽了楊修的這一番話,先是一愣,頓然又醒悟過來,覺得自己的做法确實不夠慎重,一心想壓服張松,卻忘了天下大事。

    曹操有氣無力地重又傳令道:&ldquo來,傳老夫将令,權且饒恕了他!&rdquo &ldquo丞相,待下官前去松綁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默許。

    楊修快步走到張松身邊,命手下先解了繩索,再遞上紗帽,輕聲說道,下官在丞相面前求情,大夫方免此禍。

     張松整了一整袍服,戴上帽子,暗想,我還算命大,曹操這種心狠手辣的人也不敢下此毒手,就算我撿回了一條命。

    張松對手下道,與我去回複曹操,張松要上前謝不斬之恩。

    手下收拾繩索,飛奔上演武廳見曹操,把張松的話如實說了一遍。

    曹操想,我惹不起你,也不圖你來謝什麼恩,希望你早早離開校場,今生今世不要見你。

    因此曹操雙手亂搖,命手下:&ldquo與我将其亂棒逐出校場!&rdquo 手下一聲吆喝,擁到外面,握棍的握棍,使棒的使棒,朝着張松的身上亂打亂趕起來。

    張松一手拎着袍角,一手護着頭,急步流星從亂棒下走出校場。

    手下趕出張松,回到廳上回話。

    曹操這才出了一點氣,也放下了心。

    遂帶領衆文武回進皇城。

    其實曹操豈止打走了張松,連&ldquo三分天下&rdquo也被他打得煙消雲散了。

     張松出了校場,大大地喘了一口氣。

    心想,還好,隻挨了幾下亂棒,比起送掉一條命來要合算得多,最要緊的是差一點誤把圖本送給奸賊。

    張松不敢在此久留,放大腳步回到客棧。

    進得店門,想起曹操的奸詐,又不覺怒從心頭起,大聲叫罵。

    店主覺得奇怪:這個張大夫不知與曹操是什麼時候結下的冤家,昨日回來大罵,今日又是這樣,看來我的這爿店要斷送在他的嘴上。

    店主吓得不敢出面,隻好随他的便。

     張松徑至房中坐定,見那珠寶商又走了進來。

     &ldquo張大夫,今日可曾出門?&rdquo 張松暗忖:我非但出了門,而且還賺着了一個腦袋回來,曹操被我罵得氣急敗壞,我還挨了幾下棍棒。

    你是做生意的人,不懂我們官場裡的事情,我也不來和你多說。

    因此,張松隻是敷衍道:&ldquo今日無事,未曾出門。

    &rdquo 這客商暗自好笑:隻怕身上還有青一塊,紫一塊的棒創呢,還說沒有出門。

    我不來戳穿你,辦正經大事要緊。

    便說:&ldquo大夫,在下俗事已了,無甚耽擱,意欲返回荊州。

    昨日你我約定同往,未知大夫還有何事未辦?&rdquo 張松暗自尋思:我本欲獻西川全圖與曹操,助他共成天下,誰想竟是如此輕慢,用亂棒将我趕出,我來時在劉璋面前誇下大口,今日怏怏空回,肯定會被他們所笑。

    我聽說荊州劉備仁義遠播天下,索性跟了這商人同去,從那裡返回西川。

    先看看劉備的為人怎樣,我再作打算。

    想定之後,說道:&ldquo仁兄,下官别無它事,正思歸途。

    你我同道而行,這倒使得。

    請仁兄在外略等片刻,下官少頃便來。

    &rdquo 張松見這個珠寶商退出之後,從行李中拿出地理圖本藏在身邊,然後召集家将吩咐他們說,你們從原路回去複命,我繞道荊州回川。

    不要再在這裡耽擱了,我去付了房飯金,大家迅速啟程吧。

    家将各自回房搬了行囊,紛紛往門外大道回西川而去。

    張松回房紮好包裹,往店堂而來。

    到帳房,見那個珠寶商已在那裡了。

    張松正想與店主結帳,店主笑吟吟地指着一旁說道:&ldquo張老的房飯金,早已由這位周先生付清了。

    &rdquo 張松望着這個闊氣的生意人,很覺過意不去。

    心想,這商人倒是十分慷慨,昨日請我飲酒,今天還給我付清銀兩。

    雖然我們是同道,怎麼可以這樣麻煩人家呢?張松忙從包囊中取出銀兩,送到那人面前道:&ldquo仁兄肯慷慨解囊,下官深感難以為情。

    然你我萍水相逢,豈勞仁兄破費,仁兄之盛情,下官領了。

    來來來,下官奉還與你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張大夫。

    些許銀兩何足挂齒?常言道,在家靠父母,出門靠朋友。

    你我-見如故,情誼頗洽,理應互助,況且同往荊州,路途迢迢,再請大夫還鈔不遲。

    &rdquo 張松愈加覺得這個商人豁達大度,說話入情入理,因而也就并不怎麼推讓,就把銀兩放入包裹,打算一路上由自己來支付盤纏。

    張松和店主打了個招呼,便同那個珠寶商出了客棧,徑往碼頭上去。

    下了船,分别坐定,乘着船離開了許昌。

    兩人遠看青山,近觀綠水,直往荊州而去。

     卻說曹操回到相府,獨自安坐内堂,想起今日又被張松着實大罵了半天,甚是狐疑不定,總以為張松此來進貢有點蹊跷。

    從這兩天張松的說話中,曹操覺得張松此人非但口齒伶俐,有根有據,而且才華橫溢,揮灑自如,有條有序,言多而不失。

    心想,象他這種人材,在我曹操的府内也沒幾個。

    楊修算得上是第一等的謀士,尚且中他的圈套;連我自己也象喝了迷魂湯,把三十年的心血毀于一炬。

    最使我不能解釋的是,他一上堂對我就沒好面孔,用言語來頂撞我,好象我曹操不是丞相,而是他的灰孫子一樣要聽他的教訓。

    一般說來,外邦使者初次參相是一樁極嚴肅、極有體面的事情,總有點拘束。

    而他見了我卻是大模大樣,不慌不忙,完全表現出對付我曹操胸有成竹的氣概,既然他學問這麼好,為什麼官職又這麼小呢?曹操想到這裡,已經斷定張松在西川很不得志,此番前來許昌還有别的企圖。

    不過他到底有什麼意圖呢?是有求于我,還是給我好處呢?要是他想求我給他辦點事,決不會-見面就這樣頂撞,謾罵我;要是說他想給我點好處,那是一種什麼好處呢?金銀财寶我不缺,厚祿美女我都有,皇城裡面除了萬歲的寶座我挨不上,其它的東西應有盡有,我所需要的是蕩平天下,稱霸四海。

    西川劉璋無能,有好多象張松這樣的賢能得不到重用,人心所思治亂之主。

    我曹操常被人背後稱作奸雄,張松從未到過許昌,今日到來,會不會對我作一個試探,然後把西川的内情洩露給我?也就是說,張松不辭辛勞從蜀中趕到這裡,很有可能助我奪取西川,他就可以在我的手下施展生平之才。

    曹操想到這裡,似有所悟,暗恨自己從勝馬超以來,有點驕橫,很少對近鄰遠邦親近,以緻對張松也很是冷淡。

    又想道,要是張松真的是來獻西川,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,我應該刮目相看,豈可以貌取人,甚至棒打賢士?張松這一氣,肯定不會再來了,我必須趁早傳客棧的主人來詢問一下有關張松的情況,以便取決是否在他臨走前把他請回來。

     &ldquo來啊,速往城内第-家客棧,傳店主進府見我!&rdquo 手下奉了丞相之命,到客棧傳喚店主迅速進相府見丞相。

    店主聽到這個消息,吓出了一身冷汗。

    一個本份的生意人,隻求多招徕些顧客,多賺些錢,向來不同官家打交道,尤其同位極人臣的丞相,平時根本巴結不上,若有事情,最多隻同地方通個消息。

    今日聞得丞相親自召見,哪裡還安得下心?店主想,不好了,這兩天來了個西川的張大夫,大罵丞相是賊,我沒有立即去禀報,被人暗中盯上了,所以丞相遷怒于我。

    看來今日一去,性命不保,這店也就要關了。

    店主不敢遲慢,放下手中活計,戰戰兢兢地跟了府中差人來到相府内堂。

    見上面坐着一個大官,他也不敢看仔細,雙膝跪下,&ldquo相爺在上,小人見相爺叩頭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爾是店家麼?&rdquo &ldquo正是小人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西蜀張松耽擱在爾的店内?&rdquo &ldquo正在小人店内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張松何日到爾客棧?有何言語?爾從實講來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相爺,容小人告禀:兩日前傍晚時分,張松率家将押了車輛投到小人的店中,尚未安歇,便問丞相是天天升堂,還是隔日升堂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爾如何作答?&rdquo &ldquo小人告訴他,丞相每日見駕回來便要坐堂,風雨無阻。

    昨日張松參見丞相回到店内,破口大罵丞相,甚是不堪入耳。

    小人幾番勸說:小人是本份經濟,擔當不起這麼大的風險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他便怎樣?&rdquo &ldquo張松說丞相懼怕于他,叫小人隻管放心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老夫害怕于他?&rdquo曹操自言自語地說。

     &ldquo小人說丞相豈會害怕你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想,這句話倒是我的心裡話,我見他的确很是害怕,吃他不消。

    &ldquo後來怎樣?&rdquo &ldquo今日清晨,楊大夫親至小店邀張松見丞相。

    适才回到店中,又将相爺痛罵一場。

    言下之意,說丞相輕慢天下賢士,看不起他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說老夫看他不起?張松現在何處?&rdquo &ldquo張松帶了家将走了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往哪裡而去?&rdquo &ldquo荊州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聽到這兩個字,腦海中立即閃現出劉備的形象來,尤其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,更使曹操覺得不寒而栗。

    暗想,莫非張松真的是來獻西川地理圖給我的嗎?忙追問一句:&ldquo爾緣何便知張松去了荊州?&rdquo &ldquo丞相,小人記得張松當日進得小店安歇,便有一個珠寶商販尾随而來。

    二話未說,先與張松付了三天的房飯金,還置酒邀張松同飲叙話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這商客姓甚名誰?&rdquo &ldquo此人姓周。

    小人喚他周先生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何處人氏?&rdquo &ldquo荊州人。

    适才與張松同路而去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聽到這裡,已完全證實這個珠寶商是諸葛亮派來的奸細,而張松必定是跟了這個不明真相的商人同往荊州去投劉備了。

    他懊悔不及,暗恨道:諸葛亮啊,你的手伸得也太長了一點,到我的嘴邊來撈東西了。

    那末可要馬上命人追他們回來?那也不必了,他們肯定離了城門倍道而行,唯恐被人追趕,再說,被諸葛亮奪去的東西,别人也就休想再去奪回來。

    隻怪自己太疏忽,到了嘴邊的肥肉又被人叼去。

    曹操叱退店主,獨自動起腦筋來。

    首先他意識到劉備肯定要進兵西川了,而且很有奪取整個西川的可能。

    因為劉備在兵不滿千,将不滿十的時候,曹操尚且沒能将他剿滅。

    現在他有了這樣的實力和規模,尤其是一旦讓劉備坐鎮了西川,老實說,隻有劉備可以讨伐曹操,而曹操卻無法動他一根毫毛。

    曹操三角眼一轉,心生一策,立即差徐晃、徐商、于禁、毛玠四将,帶兵三千,往宜都道上去埋伏。

    這條大道就是宜昌到成都的道路。

    曹操就是要在劉備進取西川時,出其不意地在半路上攔截,打一個冷不防,吓得他今後不敢進川,以消内顧之憂。

    劉備吃過曹操無數苦頭,宜都道上受劫這是最後一次。

     正是:威福日甚傲天下,人地兩空入夢中。

     欲知後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