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 張永年校場罵曹賊 曹阿瞞客棧逐賢士

關燈
得俊。

    張松對曹操的奸笑不介為意,坦然說道:&ldquo孟德公,西蜀之地皆以松之面貌為美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聽了一愣:什麼?西川人怎麼都不辨美醜,都說你是個美貌?可想而知,你們那裡一定以青面獠牙為絕色了。

    因為選派到皇城來進貢參相,或許還要見駕的使者,一般都要選擇那種人品端正,知書識理的人。

    你張松貌不美,嘴又臭,還能進京參相,可見西蜀是何等一塌糊塗,曹操知他講的是反話,一時語塞。

     &ldquo孟德公,西蜀皆以松之身軀為高大且又強壯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想,六月裡的債,還得快。

    我剛剛笑他面目醜陋,身材矮小,他馬上一一駁回。

    看來西川是個侏儒國,在我們看來都象小孩子。

    曹操啞然不語。

     &ldquo孟德公,西蜀之人個個皆是晏平仲,孟德公堂上盡是南宮長萬。

    &rdquo 晏平仲身不滿六尺,可是口齒伶俐,博學多才,為齊國的賢相,深得舉國百姓的擁戴。

     南宮長萬是何許樣人呢?便是宋闵公手下的大将,身軀龐大,一丈二尺,有觸山舉鼎之力。

    在一次助齊伐魯之戰中被俘,後因宋、魯和好,複歸宋國。

    南宮長萬歸宋,宋闵公和他打趣道,我一直很敬佩你,如今你當過魯國的囚徒,我就不敬佩你了。

    南宮長萬聽了,頓覺沒趣,大慚而退。

    一日,闵公邀長萬同遊。

    原來長萬有一絕技,能擲戟于空中,高數丈,用手接住,百無一失。

    長萬耍弄了一回。

    闵公微有妒恨之意,命内侍取博局與長萬決賭,以大金鬥盛酒為罰。

    闵公擅長博戲,長萬連負五局,罰酒五鬥,已有八九分醉意,心中尚且不服,再請覆局。

    闵公說,你是常敗之人,怎麼還敢和我賭勝?影射前番長萬被囚之事。

    長萬心懷慚忿,嘿嘿無言。

    忽報周莊王崩,新君立。

    長萬奏請奉使往王都吊賀。

    闵公笑道,縱然宋國的人都死光,也不至于讓一個囚犯充當使者。

    長萬聽了,面頰發赤,惱羞成怒,又加上酒醉,一時性起,不顧君臣之分,大罵闵公是無道昏君。

    闵公盛怒,去拾長萬用的長戟,要想刺死長萬。

    長萬也不去奪戟,提起博局朝闵公擲去,再揮拳打死闵公。

    衆人聞變,将長萬擒住,綁至市曹,剁為肉泥。

    命人做成肉醬,以示儆戒。

     曹操深知這兩句話的分量。

    心想,你們西川人都是矮子,有相國之才,我們都應該是千刀萬剮的南宮長萬?分明譏笑我拿你沒有辦法。

    由你肆無忌憚地罵詈。

    那倒要讓你知道一下我的厲害。

    曹操怒容滿面,指着腰中的寶劍問道:&ldquo爾可知老夫腰懸何物?&rdquo &ldquo寶劍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鋒利否?&rdquo &ldquo哈&hellip&hellip孟德公之劍雖快,哪及張松舌劍唇槍,殺人不見血!&rdquo你殺我,還要見血;我罵死你,連血都不見的。

     一句話又被張松頂了回來。

    曹操又氣又恨,心想,我乃堂堂的一個丞相,當了這許多的文武被你橫一句、豎一句地罵,還成體統?!今日不制服你這個小小的别駕官,以後還做得了人嗎?曹操忽然勒下臉來,切齒道:&ldquo老夫決意提兵伐川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孟德公欲思伐川,以松看來,進兵之日,便是敗兵之期。

    &rdquo 别的地方或許都會被你打平,就是這西川之地,你難得寸土。

    所以,你今日發兵,就等于是今日已隐伏着失敗的禍根。

    曹操聽了張松的這句話,反而明白過來了:莫怪他老是看輕我,原來他把我當作了老飯桶,以為我隻會說,根本無法打進西川。

    那他看錯人了,我曹操打了一生的仗,大小功勞說也說不完。

    &ldquo張松聽了,老夫數十載來,東蕩西殺,南征北伐;戰無不勝,謀無不成;攻無不就,往無不克;百戰百勝,一向威風。

    難道這小小的西蜀,老夫竟束手無措了麼?&rdquo 張松想,這老賊被我罵到現在,還是執迷不悟,仍在自我吹噓,自我标榜。

    還大言不慚地說&ldquo一向威風&rdquo呢!旁人不知你的底細還情有可原,我是找上門來罵人的,怎麼不知你這威風的來頭呢?既然你在我的面前還想逞能,那就讓我來數落一下你的威風所在,也叫衆文武見識見識他們的主子是怎樣一副嘴臉!張松抱拳向兩旁拱道:&ldquo衆位先生,列位将軍:久聞孟德公素負盛名,威風凜凜。

    松欲在此渲染一番。

    &rdquo 兩旁文武已感覺到又有一場大罵将臨,既無人敢出來阻止,又無人表示贊同,一個個張口結舌,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 對于曹操來說,一生之中侵州掠地,勢力龐大,但也打了不少敗仗,小的敗仗當然也無從計算,光大的敗仗,就可列舉出幾個來,如;宛城、濮陽、赤壁、華容、潼關等。

    這幾仗在諸葛亮的《後出師表》上也寫得明明白白,被人稱為&ldquo五難&rdquo。

    但從曹操的整個一生來看,功勳累累,是其他各路諸侯無法比拟的。

    今日張松為了要罵他,已在昨晚想好罵詞,張口就說:&ldquo孟德公宛城戰張繡,身着女衣,藏身于污穢之旁,避難于馬營之側。

    此乃孟德公首次&lsquo威風&rsquo。

    &rdquo 大家對這樁醜聞記憶猶新。

    當時曹操在宛城同張繡的嬸娘勾搭上了私情,撮合成奸。

    後來張繡探知此事,沖進了曹營要去捉奸。

    曹操吓得逃出了營帳,身披女人的衣服,避在馬營裡,那裡臭氣撲鼻。

    這才躲避了一場大難。

    因此張松說他是第一次&ldquo威風&rdquo。

     &ldquo濮陽遇呂布,孟德公翻袍掩面,而曰:&lsquo曹操在那邊&rsquo。

    此乃孟德公生平之&lsquo威風&rsquo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在濮陽城内,呂布放火燒城,意欲燒死曹操。

    曹操得知消息從大火中逃出,料定呂布必不肯放過他,要尋找他。

    曹操就把身上的大紅蟒翻個身套在身上,在亂軍之中逃命。

    不出所料,呂布果然騎了一匹戰馬來找。

    見一個文人慌慌張張地奔逃,使用畫戟架在他的頭上,打聽曹操的下落。

    曹操情知不妙,雙手捂着臉龐,兩眼從手指縫中朝馬上一看,真是冤家路窄,偏偏遇上了呂布。

    曹操急中生智,用兩個指頭捏着鼻子,另一隻手胡亂指着一個地方告訴道:&ldquo曹操在那邊。

    &rdquo呂布畢竟是個勇而無謀的匹夫,聽了曹操的話,信以為真,也不看看戟下此人是誰,就放了他去尋找仇人了。

    這就是&ldquo翻袍掩面&rdquo的來曆。

    也是曹操生平最不樂意的&ldquo威風&rdquo。

     &ldquo赤壁逢周郎,夜宴長江,孟德公橫槊賦詩,&lsquo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&rsquo,結果一仗大敗。

    此乃孟德公驚天動地之&lsquo威風&rsquo。

    &rdquo 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,曹操中了周瑜的連環計,把七千餘艘戰艦連在一起,卻還自得其樂,在連環舟上大宴文武,舞槊吟歌。

    不料一把火燒光百萬大軍,這在他的一生中是最感抱憾的事,所以也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情。

     &ldquo華容見關公,孟德公渾身污泥,馬騎滑背,苦苦哀求,龍刀下委屈求生。

    此乃孟德公前所未有的&lsquo威風&rsquo。

    &rdquo 兵敗華容道,百萬人馬隻剩下了二十七人好似驚弓之鳥,漏網之魚,已經是極慘的了。

    想不到又碰上了關雲長,曹操隻得在馬前說盡好話,總算在龍刀之下鑽了過去,保全了二十七條性命。

    與往日那種不可一世的丞相面孔形成鮮明的對比。

     &ldquo去歲潼關遇馬超,割須棄袍于戰軍,奪船避箭于渭橋,此乃孟德公近日之&lsquo威風&rsquo。

    &rdquo 馬超起西涼之兵,趕奔潼關戰場,為父親馬騰報仇,殺得曹操一仗大敗,馬超率得勝之軍乘勝追擊,綽槍高呼,捉拿長須的曹操。

    曹操聽得此話,立即拔劍割下了須髯,拍馬倉促逃命。

    馬超緊追不舍,傳令手下擒獲穿紅袍的曹操。

    曹操聽得喊聲複起,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脫了紅袍。

    這就是衆所周知的&ldquo割須棄袍&rdquo。

    曹操總以為這下可以逃脫性命了,在渭河邊單騎而走。

    不料馬超對他恨之切骨,非緻他于死地不可,潑馬拚命緊迫。

    眼看漸漸趕上,卻見曹将許褚從旁殺到,敵住馬超,一邊護着曹操沿河而退,恰有一條小船在此攏岸。

    許褚先把曹操送上小船,後來自己上船,離開岸邊。

    馬超率兵趕到,小船已蕩出數丈,遂命手下張弓射箭,頓時流矢如蝗。

    許褚抽出腰中所懸寶劍,拉着曹操往身後躲藏,揮劍将利箭紛紛打入河中,這才且戰且逃,總算活了命。

    這便是&ldquo奪船避箭&rdquo。

    因為這事發生在去年十一月,所以張松說這是曹操最近的&ldquo威風&rdquo。

     曹操料不到張松竟會這麼赤裸裸地把他痛罵,當了數十萬人的面,下不了台,惱怒萬分,暴跳如雷:&ldquo來,與我拖出斬了!&rdquo &ldquo是!&rdquo兩旁捆綁手從後面一擁而上,把張松一下子拖翻,摘掉紗帽,五花大綁,推的推,拉的拉,往校場中央而去。

    張松被他們硬按着跪倒在地,昂首望着天空,見太陽已經當頂。

    心想,這老賊被我足足罵了半天。

    即使現在就死,那也合算了。

    當然,我罵的話全是事實,夠不上死罪,是這老賊做賊心虛。

    我總算出了這口氣,死也瞑目了。

     劊子手上前請行刑令。

    今日曹操校場召見張松,意在吓唬一下他,并不打算真的要殺,隻要張松能信服曹操的才能,也就收場了。

    所以沒有帶令箭。

    哪裡知道張松竟然變本加厲地破口大罵,不殺不足以平心頭之憤,故而到了非殺不可的地步。

    現在見劊子手再次請令,曹操不假思索地傳令斬殺。

     此時,校場四周圍着許多看熱鬧的人,一個個翹首企足地望着校場内。

    人群中有一個人特别焦急,他就是在客棧中與張松相識的珠寶商。

    他想,這下完了。

    張松一死,劉備的三分天下也就丢了。

    隻見演武廳上跑出一個劊子手,到校場中央正要下斬令。

     忽兒,曹操身旁有一文人大聲呼喚:&ldquo刀下留人!&rdquo 不是别人,他就是曹操的寵臣楊修。

    張松在許昌既有冤家,也有親家。

    自從曹操焚燒兵書以後,楊修至此還未覺察到自己上了人家的當,相反還很感激張松的知遇之恩,一則佩服張松的滿腹才華,二則贊賞張松的魄力,無形中與曹操結下了不解之怨。

    因此,今天張松當了衆多文武破口大罵曹操,楊修也覺得十分痛快,視同自己出了一口惡氣。

    現在見手下正要用刑,楊修便踏出,到曹操面前道:&ldquo丞相,永年出口傷人,罪固宜斬。

    然其奉使進京納貢,若遭殺戮,恐天下人絕進貢之道,必懷二意。

    還請丞相寬恕,暫且饒他這一遭。

    &rdquo 楊修這幾句話聽來很平緩,實際上是很銳利的。

    意思是,别小看張松是個小人物,他到底還是個使者,而且從遠道而來,不能說沒有一點誠意。

    雖然各路諸侯進貢是來孝敬皇上的,但都入了你丞相的腰包。

    老實說,他們所獻的東西連皇帝都看不到,這每年的額外收益是一筆不可小觑的收入,說明天下各路諸侯雖然與你不睦,但還不敢與你明火執仗地作對,不得不在表面上作出一些讓步。

    要是你殺了張松,誰還肯進京來獻納珍寶?這點貢物沒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