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回 張永年洩憤難謀士 曹孟德誇才焚兵書
關燈
小
中
大
第二回張永年洩憤難謀士 曹孟德誇才焚兵書
張松跟随楊修進了官廳,朝廳上四處一望,果然富麗堂皇。
三面長窗開直,都是精雕細镂。
一面白壁耀光,挂滿名人字畫。
梁間繪彩風,柱上鈎金龍。
地上磨細方磚,一塵不染,座乃潔淨師椅,明亮發光。
楊修招呼道:&ldquo張大夫請坐。
&rdquo 兩人分賓主而坐。
手下獻茶。
飲畢,楊修先開口道:&ldquo蜀道崎岖,大夫遠來勞苦。
&rdquo &ldquo奉主之命,雖赴湯蹈火,弗敢辭也。
何勞之有?&rdquo 楊修隻道張松客套,心想,聽說西川的人都是極有禮貌的,的确不假。
别看張松官小,人又生得難看,與我說話倒也十分和藹。
怎麼剛才他會和丞相在大堂上争執起來?不過,丞相也過分了些,張松不遠千裡來到許都,也應該說個請字,以禮相待。
每個人都有自尊心,張松誠心誠意來求見,卻受人家的氣,當然要發火了。
我與他素不相識,好好地和他談談;讓他能高高興興地回去。
更主要的是,西川是個豐腴之地,丞相早就想發兵進川,我應該多聯絡一些西川朋友,或許對今後有用。
便問:&ldquo張大夫,蜀中風土何如?&rdquo 張松想,&ldquo天府之國&rdquo四海聞名。
你們這些做大官的隻知道在皇城享榮華,圖富貴。
成日厮混,作威作福。
哪裡比得上我們西川人的逍遙自在,反正你們也休想打進來,讓我把西川說得天花亂墜,使你們求之不得,卻又饞涎三尺。
因此笑着回答說:&ldquo蜀為西郡,古号益州。
&rdquo 中國曆史悠久,地廣城多,大多地名都是從古名上演變、改換而來的。
比如南京就是由建業、秣陵、金陵或石頭城等改換而來;北京曾被稱作燕州和幽州等;蘇州也有吳郡、姑蘇之名&hellip&hellip不一而足。
&ldquo路有錦江之險,地連劍閣之雄。
回還二百八程,縱橫三萬餘裡。
雞鳴犬吠相聞,市井闾閻不斷。
田肥地茂,歲無水旱之憂;國富民豐,時有管弦之樂。
所産之物,阜如山積。
天下莫可及也!&rdquo 中國古代把雞鳴犬吠表示街巷毗連,人口稠密。
張松這句話說的是西川市容繁華,百姓安居樂業。
諺語道:&ldquo江南熟,吃頓粥;西川熟,富天下。
&rdquo意思是,江南收成雖好,隻能吃上一碗新米粥,暫度饑荒。
而西川到了豐收之時,家家倉滿廪溢,就是你們這些整日花天酒地的大豪貴,也未必能這麼富足! 楊修聽了,連連點頭道:&ldquo西蜀果然天下首富。
&rdquo 張松接着道:&ldquo若以許都與西蜀相比,真有霄壤之别。
&rdquo 楊修忽覺話兒不對。
心想,這就言過其實了。
你把西川比作天堂,我不否定。
但說許昌是地獄,那我楊修不就成了小鬼了?那丞相也就是閻王了。
楊修隻以為張松餘怒未消,當了我的面在咒罵曹操,并不在意。
又問:&ldquo張大夫,蜀中地理如何?&rdquo &ldquo蜀中有五山、五水。
五山:近天嶺、馬天嶺、青城山、巫山、峨眉山;五水:錦江、泯江、泸江、涪江、嘉陵江。
東有白帝城,中有涪關,西有葭萌關。
地勢險要,進能攻,退能守,雖白起、孫武,未能克之。
&rdquo 楊修聽了,覺得大開眼界。
心想,張松此人真不簡單,西蜀之地盡在掌握之中,照他這種才能,足以領兵遣将。
隻可惜劉璋無能,不識賢聖,使他屈居人下。
其實,楊修聽得入了神,雖然認為張松是非常之人,卻沒有進一步揣摸他為什麼說起西川地理來滔滔不絕,到此參見曹操有何用意。
又問:&ldquo張大夫,蜀中人物如何?&rdquo &ldquo文有相如之賦;武有伏波之才;醫有仲景之能;蔔有君平之隐。
九流三教,皆是才高學廣,&lsquo出乎其類,拔乎其萃&rsquo者,不可勝記,豈能盡數?&rdquo 楊修暗暗佩服:張松果然才略不淺,引經據典,口若懸河。
難怪丞相一清早就碰壁,原來遇上了個大賢才。
幸得我未得罪他,隻怕也不是他的對手。
隻見楊修在張松面前,好象是個小學生,專心一緻地聽他講教。
不過,他還是不完全相信川裡人真有這麼好的能人。
又問:&ldquo張大夫,方今劉季玉手下,如公者還有幾人?&rdquo象你這樣好才能的人還有幾個,我便可以知道西川能不能攻破。
張松振振有詞地說:&ldquo蜀中文武全才,智勇足備,忠義慷慨之士,動以百數。
如松不才之輩,車載鬥量,擢發難數。
以松看來,許都文武恰似小兒一般。
&rdquo &ldquo試列舉數人可好?&rdquo&ldquo文者谯周、蔣琬,秦宓、許襲等,皆是博學多才,有安邦治國之能,武者巴州嚴顔,年邁八旬,老當益壯,恰似當年趙國廉頗。
還有槍祖宗張任、刀王陽群、無敵将鄧銅、賽關公向寵、金槍将劉郃,皆有萬夫不當之勇,戰無不勝,攻無不取。
餘者不勝枚舉。
&rdquo 楊修想,西川果然兵多将廣,賢士雲集,要是能得到西川,還愁不能坐鎮天下麼?素聞劉璋優柔寡斷,大小事情都由張任說了算,如此主弱臣強,隻怕不是好兆頭,要有亡國之恨。
又問:&ldquo蜀中民俗怎樣?&rdquo &ldquo子民都以仁義待人,言必有信。
風正俗清,不知何為盜,何為賊。
正所謂&lsquo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&rsquo也。
&rdquo 楊修想,國家越發達,百姓就越講文明,處處以禮相待。
生活安定了,也就不去動壞腦筋,感到在路上拾東西是一種恥辱,更不會防備黑夜中有人會闖進屋子偷盜東西。
這個話還可信。
倒是百姓不懂得什麼強盜和小偷,那太誇張了。
言下之意,我們許昌盜賊橫行,奸佞當道的喽?張松在曹操那裡,受了氣,對我發洩起來了。
老實說,我楊修身為上大夫,這點意思辨不出來,還能被丞相重用?你把西川說得這麼好,我隻不過将信将疑。
要想在我面前做文章,那你就看錯人了,讓你看看我的厲害!楊修臉帶三分笑意,又佯問道:&ldquo請問大夫,劉季玉乃是何許樣人?&rdquo 張松明白,楊修已知我在譏諷曹操了。
心想,西川雖好,隻可惜沒一個好的主人。
正因為劉璋昏庸無用,不會長久,我才暗藏圖本來投曹操。
既然曹操這裡容不下我,我隻得改換門庭了。
當然,也就沒有必要貶低自己的主人,反正劉璋的好壞,自有公論。
你楊修要想醜化他,那我就必須針鋒相對。
素聞&ldquo子不诤父,臣不诤君&rdquo,索性把劉璋講得好些。
便答道:&ldquo我主寬厚聖明,此衆所周知也。
&rdquo 楊修何等精明,聽得張松言不由衷,稱贊劉璋是個明君,不覺大笑起來:&ldquo哈&hellip&hellip劉季玉守戶之犬不如,路人盡知,豈可稱他為明君?實是可笑!&rdquo 張松本來沒地方出氣。
現在楊修當面貶低嘲諷他,張松倒來勁了。
心想,你到我身上來找便宜,真是好大的胃口。
你說劉璋不及一條看家狗,那西川這許多文臣武将算什麼呢?有話盡管說,不要罵人你會罵,難道我就不會罵?遂雙目圓瞪,用手指朝楊修鼻子前一指:&ldquo爾好不知大義!&lsquo孝子殺身以事其親,忠臣殺身以事其君。
&rsquo你我各事其主,應謹守本份,豈可辱罵人主而後快?堂堂相前大夫,出此污穢之言,壞人君臣天倫,不愧乎?&rdquo 楊修在曹操跟前一向高談闊論,自以為能說會道。
今日見張松在大堂上出言不遜,本想邀他到官廳中訓責一頓,不料被張松連連發話,插嘴的地方都沒有。
又被張松這一番指手劃腳,頓時兩頰發燒,一陣紅、一陣白,滿臉愧色。
心裡卻不服氣。
又找出話來問:&ldquo張大夫近居何職?&rdquo 張松聽得楊修這樣問,已知他丢了面子,用官職的大小來取笑自己。
心想,官職并不能标明才幹。
你别以為是上大夫,就可以任意指責人家。
功名利祿,隻不過是一時風雲,時過境遷,也就煙消雲散了。
張松滿不在乎地說:&ldquo濫充别駕之任,甚不稱職。
&rdquo 楊修總以為張松羞于回答,哪裡會料到他竟會如此直言相告,而且還覺得十分榮耀,臉上露出得意之色,表明當了别駕,已經十分滿意。
言外之意,雖然官卑職小,對付你這種上大夫還綽綽有餘。
楊修倒反而感到尴尬起來,故而默不作聲。
張松想,我胸懷壯志,可時運不蹇,不能被人重用,這并不能磨滅我的才幹。
老實說,假如你到了西川,隻怕連個别駕之官也撈不到。
接着問楊修道:&ldquo敢問大夫為朝廷何職?&rdquo 楊修在這種場合裡,就遠不及張松有資格。
他也不想想,張松和曹操見面就吵。
現在明知他是一品上大夫,又明知故問,決不會來捧他的場。
楊修聽張松這樣問,頓覺有點飄飄然。
心想,我的官職,那還用問?身上穿的,不是明擺着嗎?若我說出來,隻怕你難以為情,自慚形穢。
便将雙袖一甩,頭輕輕地一晃,略顯得意地說:&ldquo現為丞相府參贊軍機。
&rdquo 張松想,你别太得意。
我隻要說出兩個字,就可以叫你收住笑臉,擡不起頭來。
未及楊修話音落,張松忽然仰面大笑道:&ldquo啊,哈&hellip&hellip楊彪!&rdquo 楊彪是楊修的父親,曾舉薦和提拔過曹操,後來卻被曹操所殺。
當時,楊修年紀尚小,不谙世情,卻天真好學。
曹操恐怕楊修年少,被人利用,将前情洩露,為害不淺,所以就收養在府中,教他習文演武。
楊修自幼聰穎,長成之後累進官爵,直至一品大夫,交往的人也越來越多。
當然,沒有不透風的牆。
楊彪被殺的事情終于點點滴滴地傳到了他的耳朵裡。
起初楊修還不以為然,覺得曹操對自己有養育之恩,又十分寵幸自己。
後來,那些與曹操不睦的文武當着楊修的面說這件事,
三面長窗開直,都是精雕細镂。
一面白壁耀光,挂滿名人字畫。
梁間繪彩風,柱上鈎金龍。
地上磨細方磚,一塵不染,座乃潔淨師椅,明亮發光。
楊修招呼道:&ldquo張大夫請坐。
&rdquo 兩人分賓主而坐。
手下獻茶。
飲畢,楊修先開口道:&ldquo蜀道崎岖,大夫遠來勞苦。
&rdquo &ldquo奉主之命,雖赴湯蹈火,弗敢辭也。
何勞之有?&rdquo 楊修隻道張松客套,心想,聽說西川的人都是極有禮貌的,的确不假。
别看張松官小,人又生得難看,與我說話倒也十分和藹。
怎麼剛才他會和丞相在大堂上争執起來?不過,丞相也過分了些,張松不遠千裡來到許都,也應該說個請字,以禮相待。
每個人都有自尊心,張松誠心誠意來求見,卻受人家的氣,當然要發火了。
我與他素不相識,好好地和他談談;讓他能高高興興地回去。
更主要的是,西川是個豐腴之地,丞相早就想發兵進川,我應該多聯絡一些西川朋友,或許對今後有用。
便問:&ldquo張大夫,蜀中風土何如?&rdquo 張松想,&ldquo天府之國&rdquo四海聞名。
你們這些做大官的隻知道在皇城享榮華,圖富貴。
成日厮混,作威作福。
哪裡比得上我們西川人的逍遙自在,反正你們也休想打進來,讓我把西川說得天花亂墜,使你們求之不得,卻又饞涎三尺。
因此笑着回答說:&ldquo蜀為西郡,古号益州。
&rdquo 中國曆史悠久,地廣城多,大多地名都是從古名上演變、改換而來的。
比如南京就是由建業、秣陵、金陵或石頭城等改換而來;北京曾被稱作燕州和幽州等;蘇州也有吳郡、姑蘇之名&hellip&hellip不一而足。
&ldquo路有錦江之險,地連劍閣之雄。
回還二百八程,縱橫三萬餘裡。
雞鳴犬吠相聞,市井闾閻不斷。
田肥地茂,歲無水旱之憂;國富民豐,時有管弦之樂。
所産之物,阜如山積。
天下莫可及也!&rdquo 中國古代把雞鳴犬吠表示街巷毗連,人口稠密。
張松這句話說的是西川市容繁華,百姓安居樂業。
諺語道:&ldquo江南熟,吃頓粥;西川熟,富天下。
&rdquo意思是,江南收成雖好,隻能吃上一碗新米粥,暫度饑荒。
而西川到了豐收之時,家家倉滿廪溢,就是你們這些整日花天酒地的大豪貴,也未必能這麼富足! 楊修聽了,連連點頭道:&ldquo西蜀果然天下首富。
&rdquo 張松接着道:&ldquo若以許都與西蜀相比,真有霄壤之别。
&rdquo 楊修忽覺話兒不對。
心想,這就言過其實了。
你把西川比作天堂,我不否定。
但說許昌是地獄,那我楊修不就成了小鬼了?那丞相也就是閻王了。
楊修隻以為張松餘怒未消,當了我的面在咒罵曹操,并不在意。
又問:&ldquo張大夫,蜀中地理如何?&rdquo &ldquo蜀中有五山、五水。
五山:近天嶺、馬天嶺、青城山、巫山、峨眉山;五水:錦江、泯江、泸江、涪江、嘉陵江。
東有白帝城,中有涪關,西有葭萌關。
地勢險要,進能攻,退能守,雖白起、孫武,未能克之。
&rdquo 楊修聽了,覺得大開眼界。
心想,張松此人真不簡單,西蜀之地盡在掌握之中,照他這種才能,足以領兵遣将。
隻可惜劉璋無能,不識賢聖,使他屈居人下。
其實,楊修聽得入了神,雖然認為張松是非常之人,卻沒有進一步揣摸他為什麼說起西川地理來滔滔不絕,到此參見曹操有何用意。
又問:&ldquo張大夫,蜀中人物如何?&rdquo &ldquo文有相如之賦;武有伏波之才;醫有仲景之能;蔔有君平之隐。
九流三教,皆是才高學廣,&lsquo出乎其類,拔乎其萃&rsquo者,不可勝記,豈能盡數?&rdquo 楊修暗暗佩服:張松果然才略不淺,引經據典,口若懸河。
難怪丞相一清早就碰壁,原來遇上了個大賢才。
幸得我未得罪他,隻怕也不是他的對手。
隻見楊修在張松面前,好象是個小學生,專心一緻地聽他講教。
不過,他還是不完全相信川裡人真有這麼好的能人。
又問:&ldquo張大夫,方今劉季玉手下,如公者還有幾人?&rdquo象你這樣好才能的人還有幾個,我便可以知道西川能不能攻破。
張松振振有詞地說:&ldquo蜀中文武全才,智勇足備,忠義慷慨之士,動以百數。
如松不才之輩,車載鬥量,擢發難數。
以松看來,許都文武恰似小兒一般。
&rdquo &ldquo試列舉數人可好?&rdquo&ldquo文者谯周、蔣琬,秦宓、許襲等,皆是博學多才,有安邦治國之能,武者巴州嚴顔,年邁八旬,老當益壯,恰似當年趙國廉頗。
還有槍祖宗張任、刀王陽群、無敵将鄧銅、賽關公向寵、金槍将劉郃,皆有萬夫不當之勇,戰無不勝,攻無不取。
餘者不勝枚舉。
&rdquo 楊修想,西川果然兵多将廣,賢士雲集,要是能得到西川,還愁不能坐鎮天下麼?素聞劉璋優柔寡斷,大小事情都由張任說了算,如此主弱臣強,隻怕不是好兆頭,要有亡國之恨。
又問:&ldquo蜀中民俗怎樣?&rdquo &ldquo子民都以仁義待人,言必有信。
風正俗清,不知何為盜,何為賊。
正所謂&lsquo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&rsquo也。
&rdquo 楊修想,國家越發達,百姓就越講文明,處處以禮相待。
生活安定了,也就不去動壞腦筋,感到在路上拾東西是一種恥辱,更不會防備黑夜中有人會闖進屋子偷盜東西。
這個話還可信。
倒是百姓不懂得什麼強盜和小偷,那太誇張了。
言下之意,我們許昌盜賊橫行,奸佞當道的喽?張松在曹操那裡,受了氣,對我發洩起來了。
老實說,我楊修身為上大夫,這點意思辨不出來,還能被丞相重用?你把西川說得這麼好,我隻不過将信将疑。
要想在我面前做文章,那你就看錯人了,讓你看看我的厲害!楊修臉帶三分笑意,又佯問道:&ldquo請問大夫,劉季玉乃是何許樣人?&rdquo 張松明白,楊修已知我在譏諷曹操了。
心想,西川雖好,隻可惜沒一個好的主人。
正因為劉璋昏庸無用,不會長久,我才暗藏圖本來投曹操。
既然曹操這裡容不下我,我隻得改換門庭了。
當然,也就沒有必要貶低自己的主人,反正劉璋的好壞,自有公論。
你楊修要想醜化他,那我就必須針鋒相對。
素聞&ldquo子不诤父,臣不诤君&rdquo,索性把劉璋講得好些。
便答道:&ldquo我主寬厚聖明,此衆所周知也。
&rdquo 楊修何等精明,聽得張松言不由衷,稱贊劉璋是個明君,不覺大笑起來:&ldquo哈&hellip&hellip劉季玉守戶之犬不如,路人盡知,豈可稱他為明君?實是可笑!&rdquo 張松本來沒地方出氣。
現在楊修當面貶低嘲諷他,張松倒來勁了。
心想,你到我身上來找便宜,真是好大的胃口。
你說劉璋不及一條看家狗,那西川這許多文臣武将算什麼呢?有話盡管說,不要罵人你會罵,難道我就不會罵?遂雙目圓瞪,用手指朝楊修鼻子前一指:&ldquo爾好不知大義!&lsquo孝子殺身以事其親,忠臣殺身以事其君。
&rsquo你我各事其主,應謹守本份,豈可辱罵人主而後快?堂堂相前大夫,出此污穢之言,壞人君臣天倫,不愧乎?&rdquo 楊修在曹操跟前一向高談闊論,自以為能說會道。
今日見張松在大堂上出言不遜,本想邀他到官廳中訓責一頓,不料被張松連連發話,插嘴的地方都沒有。
又被張松這一番指手劃腳,頓時兩頰發燒,一陣紅、一陣白,滿臉愧色。
心裡卻不服氣。
又找出話來問:&ldquo張大夫近居何職?&rdquo 張松聽得楊修這樣問,已知他丢了面子,用官職的大小來取笑自己。
心想,官職并不能标明才幹。
你别以為是上大夫,就可以任意指責人家。
功名利祿,隻不過是一時風雲,時過境遷,也就煙消雲散了。
張松滿不在乎地說:&ldquo濫充别駕之任,甚不稱職。
&rdquo 楊修總以為張松羞于回答,哪裡會料到他竟會如此直言相告,而且還覺得十分榮耀,臉上露出得意之色,表明當了别駕,已經十分滿意。
言外之意,雖然官卑職小,對付你這種上大夫還綽綽有餘。
楊修倒反而感到尴尬起來,故而默不作聲。
張松想,我胸懷壯志,可時運不蹇,不能被人重用,這并不能磨滅我的才幹。
老實說,假如你到了西川,隻怕連個别駕之官也撈不到。
接着問楊修道:&ldquo敢問大夫為朝廷何職?&rdquo 楊修在這種場合裡,就遠不及張松有資格。
他也不想想,張松和曹操見面就吵。
現在明知他是一品上大夫,又明知故問,決不會來捧他的場。
楊修聽張松這樣問,頓覺有點飄飄然。
心想,我的官職,那還用問?身上穿的,不是明擺着嗎?若我說出來,隻怕你難以為情,自慚形穢。
便将雙袖一甩,頭輕輕地一晃,略顯得意地說:&ldquo現為丞相府參贊軍機。
&rdquo 張松想,你别太得意。
我隻要說出兩個字,就可以叫你收住笑臉,擡不起頭來。
未及楊修話音落,張松忽然仰面大笑道:&ldquo啊,哈&hellip&hellip楊彪!&rdquo 楊彪是楊修的父親,曾舉薦和提拔過曹操,後來卻被曹操所殺。
當時,楊修年紀尚小,不谙世情,卻天真好學。
曹操恐怕楊修年少,被人利用,将前情洩露,為害不淺,所以就收養在府中,教他習文演武。
楊修自幼聰穎,長成之後累進官爵,直至一品大夫,交往的人也越來越多。
當然,沒有不透風的牆。
楊彪被殺的事情終于點點滴滴地傳到了他的耳朵裡。
起初楊修還不以為然,覺得曹操對自己有養育之恩,又十分寵幸自己。
後來,那些與曹操不睦的文武當着楊修的面說這件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