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 龐士元荊州掌大印 張永年許昌納微貢

關燈
定是門上這個家夥沒拿到銀子,懷恨于我,不知在曹操面前渾說些什麼。

    既然傳見,那就先見了再說,話不投機,我就不獻圖。

    張松随了府内侍從穿殿過廊來到大堂,見虎椅子上坐一人,頭戴相貂,身穿大紅綢緞四爪蟒袍。

    一對三角眼,目光淩厲,腮下滿是花白胡子。

    張松見了這張面孔,一丈水已退了八尺。

    心想,從此人面相上看來,是一個厲害人物,稱得上一位英雄,但是滿臉奸氣,不能與他共事。

    曾記得赤壁時,荊襄九郡都督蔡瑁、張允将劉家基業拱手相送,卻遭到身首異處的下場。

    我若獻了西川圖本,曹操必定重用我,待平定西川後,我還能在他堂上立足嗎?張松想到這裡,無形中對曹操已有惡感和戒備,決意不獻圖本。

    邊想,邊向虎案前走去。

     曹操揣度不出劉璋使人到此的目的,雙目緊盯着走來的西川人上下亂看,見此人身上的穿戴已斷定他官卑職小,若在許都為官,連上堂參見的資格都沒有。

    又見張松人物猥瑣,心中已有五分不喜。

    心想,西蜀之内能人賢士極多,劉璋卻派這樣醜陋的人來見我,可見他一無誠意。

    ──兩個人初次見面,一句話都沒有說,就已經變成了-對冤家了。

    ──曹操見他隻顧住案前走來,離自己不滿十步了,還在走。

    心想,此人怎麼連這點堂規都不懂?再走過來,我隻得搬了案桌讓他。

    猛然喝道:&ldquo住了!&rdquo 張松頓然立定。

    心想,怎麼這麼大的火氣!向前一看,已到了虎案前。

    忙拱手要施禮,自忖:稱他什麼呢?叫丞相吧,你我非是同道,我不願意;叫你曹操吧,直呼其名,那也大可不必。

    那就稱你一聲&ldquo孟德公&rdquo客氣一點,你也占不到便宜,我也不吃虧。

    &ldquo孟德公在上,西蜀劉璋麾下張松有禮了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見張松立而不跪,又口稱&ldquo孟德公&rdquo,想起了赤壁時,江東來一個大夫叫阚澤,見了我也是立而不跪,稱我是孟德公,結果獻了一封詐降書。

    如今你也與他一樣,可見你到此不懷好意。

    想我身為堂堂丞相,除了萬歲之外,天下人見了我誰敢不跪?因此,愠怒含恨把手一揮:&ldquo罷了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是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西蜀劉璋即位以來,年不進貢,歲不來朝,今日命爾到此,莫非川中有事麼?&rdquo 張松想,畢竟是丞相,十分有洞察力,要不是你這樣傲慢,我真的要向你告急求救,借以獻上西川圖本。

    不過我已改變主意,非但不求救,還要與你鬥一場氣,哪怕蜀中有天大的事情,我也不說有事,觸觸你的楣頭,也好讓你知道一下我張松的厲害。

    因此對着曹操雙手亂搖,連連說道:&ldquo孟德公,西蜀太平無事。

    下官此來,隻是進獻貢物。

    喏,貢單在此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聽了便有氣,看得出張松他在惡意回話。

    便接過清單一看,無非是些金銀玉帛,珍寶古玩。

    放下清單,命手下當即到外面去驗收入府。

    曹操想,既然西川太平無事,為何要捱到現在才來?就問:&ldquo爾主劉璋連年不貢,何也?&rdquo 張松說:&ldquo因為路途艱難,賊寇竊發,不能通進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想,别來強詞奪理了。

    若說蜀道難行,這還可以作為一條理由,可出了蜀道就是我的天下了,難道說光天化日之下,竟會有攔路搶截的人麼?可見你官卑職小,在西川深居簡出,對川外之事不聞不問。

    所以,到了皇城不知丞相有多大,敢當面語言沖撞。

    你家劉璋不納貢物,卻說是賊寇竊發,更是荒誕不經。

    曹操怒道:&ldquo爾此言差矣!老夫春夏讀書,秋冬練武,掃清中原,有何盜賊?&rdquo 從當時的年代來說,曹操的功績當然最大:掃黃巾、戰虎牢,剿袁術,滅袁紹,殺呂布,除劉表,直至遼東,中原安靖,這是任何一路諸侯都辦不到的。

    不過,能占據中原大片土地,并不意味太平無事。

    曹操以此既成事實,要想壓住張松。

    而張松他軟硬不吃,對曹操的生平事迹早已了如指掌,知道是一位屈指可數的第一流人物。

    由于兩人各自鄙視對方,所以形成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。

    張松生性好勝,不畏強暴,口才十分伶俐,見曹操自我标榜,以勢欺人,哪裡肯退讓半步。

    心想,你越是把自己捧得半天高,我就越是要把你貶低得分文不值。

    張松先是冷笑一聲,然後說道:&ldquo孟德公果是英雄無敵。

    然而東有孫權,北有張魯,西有劉備,至少者亦帶甲數十萬,各霸一方,終年幹戈不息,并争天下,豈得會太平耶?如此大言不慚,自欺欺人,實是可發一笑!哈&hellip&hellip&rdquo曹操料不着他會這麼譏刺、挖苦,氣得張口結舌,一句話都說不出來。

    暗想,我今天交了什麼運氣,一大清早來受你的窩囊氣?你這種人倒是少見,千裡迢迢趕到這裡來和我擡扛!曹操被張松這幾句話氣昏了頭,一時又找不出詞來回駁.以為丢盡了面子,心想,這種人伶牙俐齒,什麼話都說得出來,我犯不着和他多講.免得在大堂上當着衆人的面出醜,趁早回避算了。

    便對張松說:&ldquo爾不知禮儀,一味沖撞,何能朝堂面君?老夫看汝遠來之情,身負使命,不見罪貴。

    汝可急急回去!&rdquo說罷,輕嗽一聲,拂袖而起,轉入後堂。

    文武紛紛退出。

     張松見曹操灰溜溜逃進内堂,暗暗好笑:曹操自以為勢大滔天,功德無量,被我這一番說話,第一個回台就敗下陣去。

    真是不堪一擊。

    但是,我就這麼回去嗎?我出川時,張任不在西川。

    我若回去,張任必定班師,得知我去許昌求救,豈不要懷疑我另有打算?過去我畫西川地理圖,他也有所聽聞,總想找我的岔子,可抓不住憑據。

    萬一被他得知此信,我張松性命難保無虞。

    如今好不容易到了這裡,圖沒獻成,曹操又溜之大吉,文武也在退堂,這口怨氣如何憋得住!張松沖着大堂口還沒退盡的文武大聲說:&ldquo吾川中無谄佞之人也。

    &rdquo 這句話果真靈驗,自會有人來擡他的牙慧,頓然有人停住腳步望着他。

    其中有一文人聽得張松這般說話,大喝道:&ldquo汝川中不會谄佞,吾中原豈有谄佞者乎?&rdquo 張松注目一看,此人臉如冠玉,唇若塗朱。

    單眉細眼,貌白神清。

    八尺身軀,年紀尚輕,卻是神采飄逸,甚是風流。

    紗帽紅袍,倒也是一個上大夫,可稱年少得意,前程無量。

    張松想,以我&ldquo别駕&rdquo官的地位來同他相比,真個是望塵莫及,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。

    但有志不在地位高低,曹操可算老奸巨猾,也不是我的對手。

    為人要自重,官雖小,志不短,不能低三下四。

    張松走上兩步,施禮道:&ldquo請教足下尊姓大名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下官姓楊名修,字德祖。

    &rdquo 張松知道此人博學能言,智識過人,是個舌辯之士。

    人稱他是&ldquo智囊&rdquo,專為曹操出謀劃策,便有心要為難他:心想,他年紀雖輕,官爵不小,讓我在言語之中來掂掂他的斤兩。

    便很有禮貌地客套道:&ldquo聞名已久,恨相見晚耳。

    大夫出言不俗,必有賜教。

    &rdquo 楊修自恃其才,小觑天下之士。

    當時見張松言語譏諷,已忍耐多時,無法發作。

    忽見張松對自己很有禮貌,說話也很謙虛,心頭之火稍退。

    心想,我随丞相多年,南征北伐,所到之處無數。

    但西川這個地方沒有去過,而且很難攻取。

    倒不如打聽一下蜀中的風土人情,了解一些名勝古迹。

    據說西川被人稱作&ldquo天府之國&rdquo,山明水秀,國泰民豐,是個好地方。

    說話之間,顯露些才華,讓張松也可明白許都的文武不是好惹的,為丞相出一出氣。

    想到這裡,楊修也笑容可掬地邀請道:&ldquo張大夫,可能同往官廳中一叙,以解渴思?&rdquo 這句話說到張松的心裡去了。

    張松想,好極了!你是曹操的心腹,我就當了你的面罵曹操,讓你傳話進去,着着實實地氣他一頓。

    這叫&ldquo打破水缸滲過去&rdquo。

    便回答道:&ldquo此言甚合吾意。

    &rdquo起身出大堂。

     兩個人一個要想報複,一個卻把人家當出氣洞,都想在口舌上占點便宜。

    因此這回書就叫做&ldquo官廳難楊修&rdquo。

    楊修在前,張松在後,直往官廳而去。

     正是:好事多被口舌誤,惡念常從心扉出。

     未知張松有何言語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