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 龐士元荊州掌大印 張永年許昌納微貢
關燈
小
中
大
知灼見,而事态的發展又恰恰在他們的逆料之中。
如今正是建安十六年的三月裡,風輕日暖,鳥語花香。
離荊州城千裡之遙的許昌西門外,塵頭大起,一行人緩緩向許都而來。
當先一騎白馬,鐵蹄得得,馬背上端坐一人,扣辔點馬而行。
馬後一行大車,車上披紅挂彩,裝載的東西上都有&ldquo封&rdquo字,是諸侯進貢皇帝的禮物,十幾輛貨車排成了一條長長的車龍。
數十名家将都衛護着車子,推的推,拉的拉,一個個滿頭大汗,氣喘籲籲,一看就可以知道這些人趕的是長路,風塵仆仆,為的是進京納貢。
不是别人,就是西川能人張松。
張松年過四十,身材矮小,乍看起來實是醜陋;獐頭鼠目,雞胸鼈背。
仔細打量一下,倒也有幾分令人歡喜之處。
目雖小,神光炯炯。
兩額飽滿,額下一對劍眉,略顯英氣。
鼻正口言,薄唇啟處,微露一排皓齒。
腮下三绺清須,已見豁達飄逸之氣。
胸凸背呵,立平地隻不過五尺有餘,卻是滿腹錦繡,信口珠玑;有膽有識,多才多智;兵書戰策熟讀,天文地理深知;過目成誦,口舌伶俐。
因為劉璋懦弱無能,難坐天下,故而以求救之名赴京,意欲投順名主,再作圖謀。
這一日,離許都已近,旅途之辛勞早抛入九霄雲外,在馬上不覺自言自語道:&ldquo胸抱川書在,何期運不來。
下官姓張,名松,字永年。
奉我主劉璋之命,往許昌求救于曹操,其實别作良圖也。
──家将們!&rdquo &ldquo張老。
&rdquo衆家将齊聲應到。
&ldquo前面城牆疊疊,乃是何等去處啊?&rdquo &ldquo張老,前面乃是皇城所在。
&rdquo &ldquo啊──哈&hellip&hellip真是人乃天邊之鳥,數日之間已抵許都,好不迅速也!來,将車輛速速推動。
&rdquo &ldquo遵命。
&rdquo家将加快了腳步,推着車輛&ldquo格啷&hellip&hellip&rdquo向前而去。
張松本是西川人氏,因性格鲠直,屈居别駕之官,常恨懷才不遇。
時東川張魯為報殺母之仇,進犯西蜀。
劉璋平生懦弱,聞得此信,心中大憂,急聚衆官商議,一面命都督張任抵敵。
張松不甘沉淪,四處奔波勘察,将西蜀五十四州各處關隘城堞暗暗畫成圖本,藏于貼身,意欲日後遇一明君奉獻,苦無際遇,見此光景,便昂然而出,說道:&ldquo主公放心。
某雖不才,願憑三寸不爛之舌,使張魯不敢正視西川。
&rdquo 劉璋問:&ldquo别駕有何高見,可解張魯之危?&rdquo 張松想,你一味寵用張任,使得他傲睨得志,獨斷專橫,趁他不在此間,将這西川送與曹操,我等也好揚眉吐氣。
說道:&ldquo某聞許都曹操,掃蕩中原,呂布、二袁皆為所滅,近又破馬超,聲勢浩大,天下無敵矣。
主公何不速備進獻之物,松親往許都,說得曹操興兵取東川,以襲張魯?則張魯拒敵無暇,何敢複窺蜀中耶?&rdquo 三國年間,除了曹操、劉備、孫權三人可以稱霸之外,其餘各路諸侯,憑他有多少地盤,多少人馬,都逃脫不了失敗的下場。
人稱劉璋是&ldquo守戶之犬&rdquo,同樣難免傾覆的命運。
雖然說,西蜀地大物博,隘險民強,廣集天下有志之士,但是主弱仆強,往往作不了主而受人脅迫。
如今張松能為他排解憂愁,心中大喜,立即命人收拾金珠錦绮,遣張松為使,去許昌讨救兵。
劉璋此話正中張松的意思。
不過偌大一個西川,竟沒一個人看出張松的用意?當然是有的。
君主雖弱,盡忠報國的人卻大有人在。
他們見張松暗中畫下圖本,知道他心懷二意,可料不到他會借此機會背主賣國,隻是以為這樣做有點小題大做。
他們想,反正張任就會回來的,到那時自然是他說了算。
因此,劉璋昏愦,文武也糊塗,一個也不出來阻谏。
張松奉了劉璋之命,暗藏西川地理圖本,帶了家将,押了貨車,逶迤朝許都投來。
日暮時分,已近城關,張松與家将正說着話,忽兒從路邊竄出一人直到馬前,将缰繩扣住,問道:&ldquo大夫今晚可在城中耽擱?&rdquo 張松先是一愣:怎麼大天白日竟會有人剪徑?莫不是張任得知消息,遣人在此阻截?低頭一瞧,原來是一個店小二,在此兜攬客棧生意。
答道:&ldquo是啊,貴棧在何處?&rdquo &ldquo大夫,客店就在進城第一家。
&rdquo &ldquo房廊可清潔?&rdquo &ldquo皇城中可數第一。
&rdquo 小二知道,一般官家到皇城都有使命在身,必定住的是官驿,假使偶爾有的不住官驿,在他們身上可以賺一筆錢。
眼前這個官家從衣着上看來,并未顯宦達貴,故而要上前問訊。
如今果真不住官驿,又有這麼幾十個人,一長排車輛,就說得客店特别好。
其實,許都城内上好的館所何止百處。
小二明知這種做官人的脾氣,一住下來就不計較了,隻要店家殷勤些,房金大小無所謂。
張松是個官場之人,身為官僚,又有使命,豈可不住官驿而住客店?這一點他心裡明白的很:我此番進城獻貢事小,獻圖事大,就是為了借進貢之機面見曹操,然後獻圖。
久知曹操頗愛賢才,身旁謀士羅列。
可&ldquo百聞不如一見&rdquo,或許這隻是徒有虛名。
隻有讓我見了他才能斷定獻不獻圖。
當然,我住官驿這是無可非議的,就是為了防備獻圖之後,朝中官宦将此事洩漏出去;再者,若張任命人随後而來,必定先到官驿查訪。
所以,找一個小店比較安全,既在皇城中,又十分清靜,真可謂鬧中取靜。
遂命店小二:&ldquo馬前帶路。
&rdquo &ldquo是。
&rdquo小二握着缰繩,往城内而去。
不多時,人馬車輛已到店門口,店主聞訊忙出來迎接。
張松下馬,命家将把車馬都送進店内安置。
店主問明來人的姓氏、家鄉,在帳簿上登記完畢,引了張松到一号大房間,家将各處安歇。
張松問:&ldquo店家,丞相是天天升堂,還是隔日升堂?&rdquo 這種大事情做生意的人當然清楚,回答說:&ldquo張老爺,丞相每朝見駕回府便要升堂,風雨無阻。
&rdquo &ldquo可知相府在何處?&rdquo &ldquo張老爺請放心,來早命店中小二相送前往。
&rdquo &ldquo倒也使得。
&rdquo 說話間,天色已黑,店主出房,端正了晚餐送到房中,自去帳台上結帳。
結完帳,到客棧各處巡視一遍,見時光不早,走出店門,朝大街兩頭觀望了一會,已沒行人了,便轉身進屋,随手将大門推動,正要打烊。
忽聽身後氣喘聲聲:&ldquo店家慢來!&rdquo 店主回頭一看,一個人肩挎大包裹,渾身商人打扮,氣派非凡,料定是個大商豪。
忙笑臉相迎,轉身說:&ldquo客官可是照拂小店?&rdquo 來人說:&ldquo店家,此間可曾有一位蜀中大夫寓居?&rdquo 店主想,皇城裡一年四季人煙麇集,各地的人都有,唯獨川中人來得極少。
因為今日的确有一位川中大夫,印象特别深,所以立即回答說:&ldquo客官,适才恰巧有一位川中大夫到此。
&rdquo &ldquo其人可是姓張,名松?&rdquo &ldquo是的。
乃是張大夫。
&rdquo &ldquo西蜀人氏否?&rdquo &ldquo啊呀呀,客官一猜便中,正是西川人氏。
請教客官尊姓。
&rdquo &ldquo在下姓周。
&rdquo &ldquo哦,原是周客人,周先生。
仙鄉何處,作何貴業?&rdquo &ldquo四海為家,販賣珠寶。
&rdquo 店主想,剛才來了個官場紅客,現在又來個珠寶大商,看來我在他們身上要走運發财了。
再看眼前這個人,眉清目秀,精明老練,文質彬彬,确實象一個做大生意的人。
一往好處想,話就多了。
又搭讪道:&ldquo周先生旅途艱辛,欲往何處獲利?&rdquo &ldquo在下東奔西走,無以定址。
不必多問。
&rdquo 店主自知失言,忙笑道:&ldquo多多冒犯,請勿見怪。
&rdquo 過去的客棧隻管做生意賺錢,别的事情一概不管。
你叫他不要問,他
如今正是建安十六年的三月裡,風輕日暖,鳥語花香。
離荊州城千裡之遙的許昌西門外,塵頭大起,一行人緩緩向許都而來。
當先一騎白馬,鐵蹄得得,馬背上端坐一人,扣辔點馬而行。
馬後一行大車,車上披紅挂彩,裝載的東西上都有&ldquo封&rdquo字,是諸侯進貢皇帝的禮物,十幾輛貨車排成了一條長長的車龍。
數十名家将都衛護着車子,推的推,拉的拉,一個個滿頭大汗,氣喘籲籲,一看就可以知道這些人趕的是長路,風塵仆仆,為的是進京納貢。
不是别人,就是西川能人張松。
張松年過四十,身材矮小,乍看起來實是醜陋;獐頭鼠目,雞胸鼈背。
仔細打量一下,倒也有幾分令人歡喜之處。
目雖小,神光炯炯。
兩額飽滿,額下一對劍眉,略顯英氣。
鼻正口言,薄唇啟處,微露一排皓齒。
腮下三绺清須,已見豁達飄逸之氣。
胸凸背呵,立平地隻不過五尺有餘,卻是滿腹錦繡,信口珠玑;有膽有識,多才多智;兵書戰策熟讀,天文地理深知;過目成誦,口舌伶俐。
因為劉璋懦弱無能,難坐天下,故而以求救之名赴京,意欲投順名主,再作圖謀。
這一日,離許都已近,旅途之辛勞早抛入九霄雲外,在馬上不覺自言自語道:&ldquo胸抱川書在,何期運不來。
下官姓張,名松,字永年。
奉我主劉璋之命,往許昌求救于曹操,其實别作良圖也。
──家将們!&rdquo &ldquo張老。
&rdquo衆家将齊聲應到。
&ldquo前面城牆疊疊,乃是何等去處啊?&rdquo &ldquo張老,前面乃是皇城所在。
&rdquo &ldquo啊──哈&hellip&hellip真是人乃天邊之鳥,數日之間已抵許都,好不迅速也!來,将車輛速速推動。
&rdquo &ldquo遵命。
&rdquo家将加快了腳步,推着車輛&ldquo格啷&hellip&hellip&rdquo向前而去。
張松本是西川人氏,因性格鲠直,屈居别駕之官,常恨懷才不遇。
時東川張魯為報殺母之仇,進犯西蜀。
劉璋平生懦弱,聞得此信,心中大憂,急聚衆官商議,一面命都督張任抵敵。
張松不甘沉淪,四處奔波勘察,将西蜀五十四州各處關隘城堞暗暗畫成圖本,藏于貼身,意欲日後遇一明君奉獻,苦無際遇,見此光景,便昂然而出,說道:&ldquo主公放心。
某雖不才,願憑三寸不爛之舌,使張魯不敢正視西川。
&rdquo 劉璋問:&ldquo别駕有何高見,可解張魯之危?&rdquo 張松想,你一味寵用張任,使得他傲睨得志,獨斷專橫,趁他不在此間,将這西川送與曹操,我等也好揚眉吐氣。
說道:&ldquo某聞許都曹操,掃蕩中原,呂布、二袁皆為所滅,近又破馬超,聲勢浩大,天下無敵矣。
主公何不速備進獻之物,松親往許都,說得曹操興兵取東川,以襲張魯?則張魯拒敵無暇,何敢複窺蜀中耶?&rdquo 三國年間,除了曹操、劉備、孫權三人可以稱霸之外,其餘各路諸侯,憑他有多少地盤,多少人馬,都逃脫不了失敗的下場。
人稱劉璋是&ldquo守戶之犬&rdquo,同樣難免傾覆的命運。
雖然說,西蜀地大物博,隘險民強,廣集天下有志之士,但是主弱仆強,往往作不了主而受人脅迫。
如今張松能為他排解憂愁,心中大喜,立即命人收拾金珠錦绮,遣張松為使,去許昌讨救兵。
劉璋此話正中張松的意思。
不過偌大一個西川,竟沒一個人看出張松的用意?當然是有的。
君主雖弱,盡忠報國的人卻大有人在。
他們見張松暗中畫下圖本,知道他心懷二意,可料不到他會借此機會背主賣國,隻是以為這樣做有點小題大做。
他們想,反正張任就會回來的,到那時自然是他說了算。
因此,劉璋昏愦,文武也糊塗,一個也不出來阻谏。
張松奉了劉璋之命,暗藏西川地理圖本,帶了家将,押了貨車,逶迤朝許都投來。
日暮時分,已近城關,張松與家将正說着話,忽兒從路邊竄出一人直到馬前,将缰繩扣住,問道:&ldquo大夫今晚可在城中耽擱?&rdquo 張松先是一愣:怎麼大天白日竟會有人剪徑?莫不是張任得知消息,遣人在此阻截?低頭一瞧,原來是一個店小二,在此兜攬客棧生意。
答道:&ldquo是啊,貴棧在何處?&rdquo &ldquo大夫,客店就在進城第一家。
&rdquo &ldquo房廊可清潔?&rdquo &ldquo皇城中可數第一。
&rdquo 小二知道,一般官家到皇城都有使命在身,必定住的是官驿,假使偶爾有的不住官驿,在他們身上可以賺一筆錢。
眼前這個官家從衣着上看來,并未顯宦達貴,故而要上前問訊。
如今果真不住官驿,又有這麼幾十個人,一長排車輛,就說得客店特别好。
其實,許都城内上好的館所何止百處。
小二明知這種做官人的脾氣,一住下來就不計較了,隻要店家殷勤些,房金大小無所謂。
張松是個官場之人,身為官僚,又有使命,豈可不住官驿而住客店?這一點他心裡明白的很:我此番進城獻貢事小,獻圖事大,就是為了借進貢之機面見曹操,然後獻圖。
久知曹操頗愛賢才,身旁謀士羅列。
可&ldquo百聞不如一見&rdquo,或許這隻是徒有虛名。
隻有讓我見了他才能斷定獻不獻圖。
當然,我住官驿這是無可非議的,就是為了防備獻圖之後,朝中官宦将此事洩漏出去;再者,若張任命人随後而來,必定先到官驿查訪。
所以,找一個小店比較安全,既在皇城中,又十分清靜,真可謂鬧中取靜。
遂命店小二:&ldquo馬前帶路。
&rdquo &ldquo是。
&rdquo小二握着缰繩,往城内而去。
不多時,人馬車輛已到店門口,店主聞訊忙出來迎接。
張松下馬,命家将把車馬都送進店内安置。
店主問明來人的姓氏、家鄉,在帳簿上登記完畢,引了張松到一号大房間,家将各處安歇。
張松問:&ldquo店家,丞相是天天升堂,還是隔日升堂?&rdquo 這種大事情做生意的人當然清楚,回答說:&ldquo張老爺,丞相每朝見駕回府便要升堂,風雨無阻。
&rdquo &ldquo可知相府在何處?&rdquo &ldquo張老爺請放心,來早命店中小二相送前往。
&rdquo &ldquo倒也使得。
&rdquo 說話間,天色已黑,店主出房,端正了晚餐送到房中,自去帳台上結帳。
結完帳,到客棧各處巡視一遍,見時光不早,走出店門,朝大街兩頭觀望了一會,已沒行人了,便轉身進屋,随手将大門推動,正要打烊。
忽聽身後氣喘聲聲:&ldquo店家慢來!&rdquo 店主回頭一看,一個人肩挎大包裹,渾身商人打扮,氣派非凡,料定是個大商豪。
忙笑臉相迎,轉身說:&ldquo客官可是照拂小店?&rdquo 來人說:&ldquo店家,此間可曾有一位蜀中大夫寓居?&rdquo 店主想,皇城裡一年四季人煙麇集,各地的人都有,唯獨川中人來得極少。
因為今日的确有一位川中大夫,印象特别深,所以立即回答說:&ldquo客官,适才恰巧有一位川中大夫到此。
&rdquo &ldquo其人可是姓張,名松?&rdquo &ldquo是的。
乃是張大夫。
&rdquo &ldquo西蜀人氏否?&rdquo &ldquo啊呀呀,客官一猜便中,正是西川人氏。
請教客官尊姓。
&rdquo &ldquo在下姓周。
&rdquo &ldquo哦,原是周客人,周先生。
仙鄉何處,作何貴業?&rdquo &ldquo四海為家,販賣珠寶。
&rdquo 店主想,剛才來了個官場紅客,現在又來個珠寶大商,看來我在他們身上要走運發财了。
再看眼前這個人,眉清目秀,精明老練,文質彬彬,确實象一個做大生意的人。
一往好處想,話就多了。
又搭讪道:&ldquo周先生旅途艱辛,欲往何處獲利?&rdquo &ldquo在下東奔西走,無以定址。
不必多問。
&rdquo 店主自知失言,忙笑道:&ldquo多多冒犯,請勿見怪。
&rdquo 過去的客棧隻管做生意賺錢,别的事情一概不管。
你叫他不要問,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