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回 日斷百案龐統顯能 身率萬衆馬騰受戮

關燈
袍角,緊握不放。

    &ldquo公明住馬!&rdquo徐晃此時深恨許褚太不講交情,如虎上山,雙臂緊緊夾住,隻管向前逃去。

    兩個人都是曹營中第一流大将,兩臂有千鈞之力。

    一個拼命逃,一個死命拉,這錦袍哪裡受得住,隻聽得&ldquo嘶──&rdquo一聲,大紅袍從後擺一直扯到衣領處,碎成兩片。

    這下徐晃真的惱火了,心想,本來是一件很好的錦袍,被你這戆賊胡攪蠻纏,成了廢物,我豈能與你甘休!便圈馬劈胸抓住許褚。

    許褚也不示弱,握住徐晃雙肩,兩員虎将扭成一團,打了起來,兩匹戰馬溜溜亂轉,難分難解。

    衆将見他們動起真的來了,忙上前勸架,一起上銅雀台見曹操評理。

    曹操笑着說道,今日操演箭術,意在比射取樂。

    衆将都是老夫的心腹,足見武藝之精。

    各賞戰袍一領。

    至此,兩人争執方休。

    各自取了上好戰袍,歸隊站立。

    曹操方興未艾,命手下取筆硯上台,想起曹植的《銅雀台賦》,雅意又起,意欲再作一賦。

     忽報劉備近日在荊州招募人馬,聲勢日盛,又得龐統相助,如虎添翼。

    餘興全消,将手中之筆擲于台下。

    低頭看時,河中伸出一物,其形似龍,嘴張開,把筆吞入腹中,又隐入水底,曹操回視兩旁,衆人都在飲酒說話,根本沒見水中之物。

    暗思:彰河乃是龍潭之地,今有巨龍出現,日後定有帝王之份。

    隻是劉備、孫權未滅,終是心腹大患。

    ──據說曹操死後,有七十二墓,都是假的,隻有彰河之中,才是真冢。

    ──曹操望着彰河,臉上露出驚訝之色。

    身旁的程昱見了,問道:&ldquo丞相緣何臉色不佳?&rdquo 曹操歎息道:&ldquo人皆言道,劉備乃是人中之龍。

    昔日在新野時,宛如蛟龍困于淺灘。

    如今占了荊楚之地,娶了孫權之妹,文有卧龍、鳳雛,武有關、張、趙雲,恰似蚊龍入海,大鵬展翼。

    老夫如坐針氈,豈不要擔心?&rdquo 曹操自從赤壁大敗,一直以為吳,劉聯兵,帳上文武也無計可出,隻落得幹着急。

     忽有手下來報:&ldquo丞相,今有江東華歆求見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聽得江東華歆來見,不知來意。

    心想,我久慕其才,曾幾次相請,都被他婉言辭去。

    今日不請而至,必有用意,讓我仔細問問江東的情況。

    遂傳話相請。

     華歆在台下向上一看,此台高聳入雲,可望不可及。

    聞得曹操相請,随了手下步至台上,憑欄向下一望,天水一色,令人目眩。

    真個是:銅雀高出屏,仰望攀不及。

    草木無參差,山河同一色。

    上前見過曹操。

     曹操起身迎接,說:&ldquo足下光臨,如老夫之願。

    未知此來何事?&rdquo華歆道:&ldquo蒙丞相見愛,久欲來此,奈俗事纏身。

    今日到此,便不回去了。

    &rdquo曹操聽得華歆不回江東了,撫掌大笑:&ldquo足下不欺老夫也!&rdquo兩人坐定,茶畢。

    曹操動問道:&ldquo江南消息如何!&rdquo華歆道:&ldquo孫、劉兩家爾虞我詐,嫌隙甚深。

    自從孔明襲了荊襄之地,兩家明争暗鬥.孔明在蘆花蕩氣死周瑜,矛盾加劇。

    孫權命我來此彰河,求丞相發兵攻打荊州,曹、孫永結和好。

    &rdquo曹操問:&ldquo足下以為如何?&rdquo  華歆說:&ldquo以下官看來,荊州劉備初露鋒芒,氣勢浩大,急切難以攻破。

    不如請丞相發兵,先取江東;周瑜已死,無人與丞相抵敵。

    則赤壁之仇可報,劉備也孤掌難鳴了。

    丞相鈞意如何?&rdquo曹操點頭稱是,便對華歆說:&ldquo老夫兵敗赤壁,一則誤中周郎詭計,二則尚有内顧之憂。

    &rdquo華歆問:&ldquo丞相兵多将廣,還怕些什麼?&rdquo曹操說:&ldquo西涼馬騰未除,終是心腹大患。

    &rdquo華歆說:&ldquo丞相須先治内而後攘外,則可一統天下。

    &rdquo曹操聽了大喜。

    就将華歆留在銅雀台,來日整頓人馬,帶了文武回歸許昌,一封表章奏請皇上封華歆為大理少卿。

    獻帝哪裡敢不應,當即準奏。

    曹操回到相府,聚集文武,假傳聖旨,詐稱皇上加封馬騰為征南将軍、頭隊正先鋒,相助丞相進兵伐吳,聖旨到日,即刻啟程,進京彙集。

    曹操立即命人将這道假聖旨送往西涼。

     快馬不日便到西涼,見馬騰,呈上書信。

    馬騰,字壽成,是東漢伏波将軍馬援的後裔。

    父親叫馬肅,字子碩,桓帝時為天水蘭幹縣尉,後因被小人暗算,棄官丢職,流落到隴西一帶居住,和羌人雜處,娶了羌女為妻,便生下了馬騰。

    馬騰身長八尺,體貌雄異,禀性溫良,大家對他非常敬重。

    靈帝末年,羌人作亂,馬騰便招募人馬,一舉破之。

    因他讨賊有功,拜為征西将軍,與鎮西将軍、西涼太守韓遂結為弟兄。

    馬騰膝下三子,長子馬超,一馬一條槍,人稱飛将軍;次子馬休、馬鐵;還有一個侄兒名叫馬岱。

    手下有八員戰将:侯選,程銀、李湛、張橫、粱興、成宣、馬玩、楊秋,四十萬西涼兵。

    與劉備在二十年前同受萬歲衣帶血诏J十分莫逆。

    隻因近年來劉備屢遭颠沛,未能如願。

    如今聞得劉備有了荊襄九郡,六十萬人馬,兵精糧足,十分高興,意欲命人去荊州與劉備聯絡,苦無機會,隻得按兵不動。

    當日聞诏,就與長子馬超商議道:&ldquo吾自與董承受衣帶诏以來,與劉玄德約共讨賊,不幸董承已死,玄德屢敗。

    我又僻處西涼,未能協助玄德。

    今聞玄德已得荊州,我正欲展昔日之志,而曹操反來召我,當是如何?&rdquo馬超說:&ldquo操賊矯诏天子之命召我父親,今若不住,彼必以&lsquo逆命&rsquo責父矣。

    當乘其來召,竟往京師,于中取事,則昔日之志可展也。

    &rdquo 馬岱谏勸道:&ldquo曹操心懷叵測,叔父若去,恐遭其害。

    &rdquo 馬超說:&ldquo兒願盡起西涼之兵,随父殺入許昌,為天下除害,有何不可?&rdquo 馬騰制止道:&ldquo汝自統羌兵保守西涼,隻教休、鐵、岱随我同往。

    曹操見有汝在西涼,又有韓遂相助,必不敢加害于我也。

    &rdquo 馬超說:&ldquo父親欲住,切不可輕入京師。

    當随機應變,觀其動靜。

    &rdquo 商議停當,馬騰打發差使回去,引五萬大軍,教馬休、馬鐵為前部,留馬岱在後接應,迤逦望許昌而來。

    時值九月底,馬騰離許昌五裡安營紮寨。

     探子打聽得馬騰已到,到相府來見曹操:&ldquo報丞相,馬騰親率五萬大軍,離城五裡屯住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聞報,暗自得意。

    心想,一直要想除去馬騰,今日機會正好。

    我來一個先禮後兵,将馬騰斬草除根。

    命探子退下,喚道:&ldquo列公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丞相啊&hellip&hellip&rdquo &ldquo今有手下報到,老将馬騰帶兵已到城外,哪一位前去勸降?&rdquo 文班中走出一位大夫,姓黃名奎,任侍郎之職,素與馬騰知交,便從旁閃出:&ldquo丞相,下官前去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須要當心了。

    &rdquo 黃奎出相府,上馬出城,到馬騰營前,命手下傳言。

    馬騰聽說黃奎到此,忙出帳迎入,命手下擺酒款待侍郎。

    馬騰問:&ldquo侍郎到此何事?&rdquo 黃奎答道:&ldquo一則奉了丞相之命,教将軍來日入城面君;二則與将軍叙舊。

    &rdquo 馬騰想,我與他往日甚是深交,多年來音信不通,其心難測,少言為妙。

    故而緘默。

    酒至半酣,黃奎忽忿然道:&ldquo吾父黃琬死于李催、郭汜之難,傷懷痛恨。

    不想今日又遇欺君之賊!&rdquo 馬騰見他已有幾分醉意,故意以言挑之:&ldquo侍郎,誰為欺君之賊?&rdquo 黃奎怒道:&ldquo欺君者操賊也。

    将軍豈有不知,而問我耶?&rdquo 馬騰深恐是曹操派來刺探,急忙制止道:&ldquo耳目較近,休得亂言。

    &rdquo 黃奎叱責道:&ldquo将軍竟然忘卻衣帶血诏乎?&rdquo 馬騰見他說出心事,乃密以實情相告。

    道:&ldquo想我馬騰十餘年來未滅操賊,正自恨耳:豈有降他之理?&rdquo 黃奎說:&ldquo曹操欲使将軍入城面君,必非好意,将軍不可輕入,來日當勒兵城下。

    待我回去複命曹操,說将軍已願歸降,使曹操出城點軍。

    将軍就在點軍處将他殺了,大事可濟矣。

    &rdquo 二人商議完畢,都已醉醺醺。

    黃奎辭别馬騰,上馬直抵相府。

    上堂見過曹操,&ldquo丞相,下官回來了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勸降成功否?&rdquo &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