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回 柴桑吊孝孔明哭靈 耒陽補缺龐統酗酒
關燈
小
中
大
魯肅再三進言:&ldquo赤壁鏖兵之時,此人曾獻連環策,成第一功。
主公想必知之。
&rdquo 孫權因與龐統見過一面,并無好感。
便回答:&ldquo此乃曹操自欲釘船,天意敗曹,何說是他之功勞?!吾不願用之。
&rdquo 魯肅見孫權不肯用龐統,知道推卸不脫,就提出三個條件:第一,當了都督仍穿袍帽,不衣官帶;第二,舉薦呂蒙為副都督,共掌兵權;第三,屯兵陸口,聯劉拒曹。
魯肅想,在江東,我魯肅的才學比周瑜小,單靠自己一個人未必能做好,所以要有一人助我。
從全局來說,聯曹不如聯劉。
駐紮陸口,我可以時常同諸葛亮商議軍機大事。
劉備目前還未成天下,不敢侵犯江東。
孫、劉相和,天下局勢穩定,這也是我一貫的主張。
孫權聽了當然高興,當即傳令衆将三軍聽候魯肅的調用。
魯肅告辭孫權,對龐統說,不是我不舉薦先生,奈周瑜在遺表上寫明,要我為都督。
先生的美意,我家主公萬分感激。
請先生耐心等待。
龐統低頭長歎不語。
暗想,果然被孔明料着,孫權重義不重人。
魯肅恐怕他一氣之下,去投曹操;明珠投暗,必成惡水。
便說道:&ldquo先生可往荊州投劉皇叔,必然重用。
某當作書奉薦。
先生輔助皇叔,必令孫、劉兩家和睦相處,同力破曹。
&rdquo 龐統想,到了這個地步,隻有去投劉備了。
便勉強應諾道:&ldquo此乃某平生之素志也。
&rdquo 魯肅隻道龐統講的是心裡話,暗自高興。
心想,龐統非尋常之輩,才望頗重,相助劉備,也就是幫了江東的大忙。
天下大事隻管交付于他。
要是被他投到曹操手下,我們孫、劉兩家就又添了一個勁敵。
魯肅欣然提筆,修成一書。
信中大意如此:龐士元非百裡之才,若能托其重任,足能展其宏才;若被他人所用,實為可惜。
寫罷,交付于龐統。
龐統接過書信,塞入袖中。
自忖:想不到我誠心誠意來助孫權,卻受他冷落。
老實說,我到了荊州,即使當不了軍師,也能同孔明平起平坐。
要是曹操賢明,我若投了他,第一個就要打江東,隻是曹操奸詐,不足與謀。
龐統便要起身告辭。
魯肅取出五十兩大銀,送與龐統,作為途中盤纏。
龐統說,要這些銀兩何用,憑我的名望,何處不能安歇,便取了二十兩,放入懷中。
魯肅送他到江邊,自回不提。
龐統啟程往荊州去。
路上無事,今日己到荊州。
龐統進得城門,徑至轅門來見劉備。
問道:&ldquo門上有人麼?&rdquo 轅門上正是孔明在三江口時的心腹王四。
孔明把王四帶回荊州,念他做事穩妥,就封他做了個轅門上的一個傳言官。
畢竟是一個船家出身,少有知識。
往日裡沒什麼大事,在門上通禀傳話,倒也得了些便宜,自以為得意,頗覺威風。
今日見門前一人相貌醜陋,衣冠不整,頓時有了氣,朝着龐統用手一指,大聲喝道:&ldquo呔,什麼樣人,擅敢在轅門之前雞鳴貓叫?&rdquo 這真是運來推不開,倒楣一齊來。
龐統在東吳受了孫權的一肚子氣,正沒地方發洩,卻到這裡被手下呼幺喝六,氣得他眼睛瞪,胡子翹,哪裡還忍耐得住,大聲喝問道:&ldquo爾是何許樣人,竟敢出口傷人?!&rdquo 王四見來人口氣不小,惹不起他,便軟了下來:&ldquo我乃劉皇叔麾下、漢軍師帳前傳宣官王四。
&rdquo 雷聲大,雨點小。
龐統聽了,隻覺得好笑:搞了半天也隻是個報事的差役,竟也對人神氣活現,真是狗仗人勢。
我被人稱作鳳雛,也從未這樣傲慢。
若你聽了我的名字,定叫你吓一跳!龐統嚴厲地說:&ldquo我乃襄陽人氏,姓龐名統,字士元。
有事要見皇叔,與我報進去!&rdquo &ldquo龍&rdquo,&ldquo鳳&rdquo并稱,天下聞名。
王四跟了孔明這些時候,素知龐統抱匡世之才,同孔明是一流人物。
今日初次見面,言語中便得罪了他,王四害怕劉備和孔明要責罰,吓得渾身發顫,答應了一聲&ldquo是&rdquo,潑腿就報了進去。
此時孔明按察諸郡未回,劉備獨坐大堂,惦記着軍師此去柴桑吊孝的情況。
心想,去了這許多時,也無音信送來,看來又被江東文武絆羁住了。
我這裡軍務冗雜,一刻都離不了他,怎麼還不回來呢?正在想着,王四報來:&ldquo報禀皇叔,外邊來一位襄陽道家,姓龐名統,字士元。
有事要見皇叔。
&rdquo 劉備聽了很是高興,心想,久聞鳳雛大名。
火燒赤壁是他獻的連環策。
今日不請而至,必定有所助我。
我劉備獨得龍、鳳二人,看來劉家的基業還不會衰敗。
我正憂慮着孔明,來了龐統,軍中之事就可暫時托付于他。
劉備剛要起身迎接,再-想,慢。
龐統此來是不是投我,還不能料定。
即使他真的來投我,那又怎樣處置呢?我自請出孔明以來,三把大火,掙來這荊楚之地,全仗孔明運籌。
當時這些有名之士見我家底貧瘠,請都請不到。
如今有了份基業,眼見得一日好似一日,他倒來了,說明世上之人都是勢利眼。
要是我留住龐統,孔明回來了,豈不要暗中猜疑我得新厭舊?不管怎麼說,讓我去接了龐統進來再作道理。
劉備離座擡身,向外面走去。
邊走邊想,龐統也是個隐林高士,滿腹才學,肯定也長得象孔明那樣清俊飄逸,風流倜傥吧。
不料跑到轅門一看,門外一個道家模樣的人面目醜陋,衣杉褴褛,仰着頭,神态十分高傲。
劉備想,這個人難道就是我所渴思的鳳雛先生嗎?依我看來,倒象是一隻無樹可栖的烏鴉。
恐怕不會是龐統吧。
要是我身旁一邊站着孔明,一邊站着龐統,豈不要被衆文武指手劃腳,評頭品足,真是想不到的事。
劉備第一眼見了就不悅,忙将雙眼斜向旁邊,頭也向邊上一側。
龐統因為前番到東吳見孫權已遭到冷遇,三江見周瑜也不受歡迎,赤壁見曹操也未得青睐,故而今日早有此心,要看一看劉備到底是愛才還是愛貌。
雖然素聞劉備仁義廣播天下,禮賢下士,但因為自己生相确實不讨人喜歡,因此對這些十分敏感。
見劉備這般舉動,心中已大感不悅。
心想,人的相貌醜了,好象人格也要低一等。
想不到你身為大漢皇叔,竟也以貌取人。
你不看我,我也不睬你。
龐統挺一挺胸,旁若無人。
劉備見龐統這般神色,已知自己冒昧了他,暗暗責備:我怎麼可以露形于色呢?他到我這裡來,必定是有心來指點我,求之不得呢。
況且來者總是客,我是一邦之主,更應厚禮待之,留在軍中共商大事。
這樣,天下能人賢士就會慕名而來。
他畢竟是鳳雛,是有體面的人,我決不可冷落了他。
劉備笑容可掬地迎了上去,和藹地說道:&ldquo啊,龐先生大駕降臨,實是三生有幸。
備久聞大名,恨不能相見。
在此恭迎。
先生請!&rdquo 龐統見劉備忽冷忽熱,好生不樂。
心想,我這人就象一根爛木頭在水面上漂來浮去,沒有一個人肯撈。
碰上你劉備也是愛理不理,我真瞎了眼。
好在孔明在這裡當家,呆會兒見了他再說,便道:&ldquo貧道深慕皇叔英明,特來投拜。
&rdquo 兩人來到大堂,分賓主坐定。
手下獻茶。
兩人寒喧一番。
茶畢。
又談論些兵家之事。
劉備暗忖,龐統出言非俗,正堪大任,隻是未見真才實學,不可貿然任命,待孔明回來了再行封賞吧。
便道:&ldquo荊襄稍定,苦無閑職。
多蒙先生美意,請暫住幾日。
待日後有缺,理當重用。
&rdquo 龐統想,這是什麼話!把我當作混飯吃的混客了。
什麼有缺無缺,分明不肯用我,搪塞于我罷了。
欲以才學動之,見孔明不在,隻得按下不提。
龐統站起身來告辭劉備,跟了手下到官驿安歇。
次日,劉備正閑坐無事,忽聞耒陽縣令病故,縣吏送來一封書信和一方印信。
劉備展書一看,原是那裡的縣吏要他速遣新縣令前去上任,料理公務和訟事。
劉備想,恰好昨日龐統到此,閑居官驿,倒不如先命他到那裡去即任,也可以試一試他的本領究竟能不能重用。
劉備即刻命人到官驿去請龐統不一會,龐統到。
劉備便說:&ldquo先生,此去東北一百三十裡地,有一縣名叫耒陽縣,缺一縣宰,屈駕任之。
待軍師回來,再作定奪。
&rdquo 龐統哭笑不得,暗思:玄德待我何薄,我與孔明不分彼此,他能做軍師,我至少也要弄個副職做做,卻叫我去當縣令,真是大材小用。
既然劉備有此意思,我就痛痛快快答應下來,讓我到耒陽縣鬧個天翻地覆,看你把我怎麼樣。
──在劉備手下為官的人隻有龐統敢鬧事,也算耒陽百姓倒楣。
──龐統勉強相辭,重回官驿,等侯耒陽僚屬約期上任。
劉備一面命人送信到耒陽,
主公想必知之。
&rdquo 孫權因與龐統見過一面,并無好感。
便回答:&ldquo此乃曹操自欲釘船,天意敗曹,何說是他之功勞?!吾不願用之。
&rdquo 魯肅見孫權不肯用龐統,知道推卸不脫,就提出三個條件:第一,當了都督仍穿袍帽,不衣官帶;第二,舉薦呂蒙為副都督,共掌兵權;第三,屯兵陸口,聯劉拒曹。
魯肅想,在江東,我魯肅的才學比周瑜小,單靠自己一個人未必能做好,所以要有一人助我。
從全局來說,聯曹不如聯劉。
駐紮陸口,我可以時常同諸葛亮商議軍機大事。
劉備目前還未成天下,不敢侵犯江東。
孫、劉相和,天下局勢穩定,這也是我一貫的主張。
孫權聽了當然高興,當即傳令衆将三軍聽候魯肅的調用。
魯肅告辭孫權,對龐統說,不是我不舉薦先生,奈周瑜在遺表上寫明,要我為都督。
先生的美意,我家主公萬分感激。
請先生耐心等待。
龐統低頭長歎不語。
暗想,果然被孔明料着,孫權重義不重人。
魯肅恐怕他一氣之下,去投曹操;明珠投暗,必成惡水。
便說道:&ldquo先生可往荊州投劉皇叔,必然重用。
某當作書奉薦。
先生輔助皇叔,必令孫、劉兩家和睦相處,同力破曹。
&rdquo 龐統想,到了這個地步,隻有去投劉備了。
便勉強應諾道:&ldquo此乃某平生之素志也。
&rdquo 魯肅隻道龐統講的是心裡話,暗自高興。
心想,龐統非尋常之輩,才望頗重,相助劉備,也就是幫了江東的大忙。
天下大事隻管交付于他。
要是被他投到曹操手下,我們孫、劉兩家就又添了一個勁敵。
魯肅欣然提筆,修成一書。
信中大意如此:龐士元非百裡之才,若能托其重任,足能展其宏才;若被他人所用,實為可惜。
寫罷,交付于龐統。
龐統接過書信,塞入袖中。
自忖:想不到我誠心誠意來助孫權,卻受他冷落。
老實說,我到了荊州,即使當不了軍師,也能同孔明平起平坐。
要是曹操賢明,我若投了他,第一個就要打江東,隻是曹操奸詐,不足與謀。
龐統便要起身告辭。
魯肅取出五十兩大銀,送與龐統,作為途中盤纏。
龐統說,要這些銀兩何用,憑我的名望,何處不能安歇,便取了二十兩,放入懷中。
魯肅送他到江邊,自回不提。
龐統啟程往荊州去。
路上無事,今日己到荊州。
龐統進得城門,徑至轅門來見劉備。
問道:&ldquo門上有人麼?&rdquo 轅門上正是孔明在三江口時的心腹王四。
孔明把王四帶回荊州,念他做事穩妥,就封他做了個轅門上的一個傳言官。
畢竟是一個船家出身,少有知識。
往日裡沒什麼大事,在門上通禀傳話,倒也得了些便宜,自以為得意,頗覺威風。
今日見門前一人相貌醜陋,衣冠不整,頓時有了氣,朝着龐統用手一指,大聲喝道:&ldquo呔,什麼樣人,擅敢在轅門之前雞鳴貓叫?&rdquo 這真是運來推不開,倒楣一齊來。
龐統在東吳受了孫權的一肚子氣,正沒地方發洩,卻到這裡被手下呼幺喝六,氣得他眼睛瞪,胡子翹,哪裡還忍耐得住,大聲喝問道:&ldquo爾是何許樣人,竟敢出口傷人?!&rdquo 王四見來人口氣不小,惹不起他,便軟了下來:&ldquo我乃劉皇叔麾下、漢軍師帳前傳宣官王四。
&rdquo 雷聲大,雨點小。
龐統聽了,隻覺得好笑:搞了半天也隻是個報事的差役,竟也對人神氣活現,真是狗仗人勢。
我被人稱作鳳雛,也從未這樣傲慢。
若你聽了我的名字,定叫你吓一跳!龐統嚴厲地說:&ldquo我乃襄陽人氏,姓龐名統,字士元。
有事要見皇叔,與我報進去!&rdquo &ldquo龍&rdquo,&ldquo鳳&rdquo并稱,天下聞名。
王四跟了孔明這些時候,素知龐統抱匡世之才,同孔明是一流人物。
今日初次見面,言語中便得罪了他,王四害怕劉備和孔明要責罰,吓得渾身發顫,答應了一聲&ldquo是&rdquo,潑腿就報了進去。
此時孔明按察諸郡未回,劉備獨坐大堂,惦記着軍師此去柴桑吊孝的情況。
心想,去了這許多時,也無音信送來,看來又被江東文武絆羁住了。
我這裡軍務冗雜,一刻都離不了他,怎麼還不回來呢?正在想着,王四報來:&ldquo報禀皇叔,外邊來一位襄陽道家,姓龐名統,字士元。
有事要見皇叔。
&rdquo 劉備聽了很是高興,心想,久聞鳳雛大名。
火燒赤壁是他獻的連環策。
今日不請而至,必定有所助我。
我劉備獨得龍、鳳二人,看來劉家的基業還不會衰敗。
我正憂慮着孔明,來了龐統,軍中之事就可暫時托付于他。
劉備剛要起身迎接,再-想,慢。
龐統此來是不是投我,還不能料定。
即使他真的來投我,那又怎樣處置呢?我自請出孔明以來,三把大火,掙來這荊楚之地,全仗孔明運籌。
當時這些有名之士見我家底貧瘠,請都請不到。
如今有了份基業,眼見得一日好似一日,他倒來了,說明世上之人都是勢利眼。
要是我留住龐統,孔明回來了,豈不要暗中猜疑我得新厭舊?不管怎麼說,讓我去接了龐統進來再作道理。
劉備離座擡身,向外面走去。
邊走邊想,龐統也是個隐林高士,滿腹才學,肯定也長得象孔明那樣清俊飄逸,風流倜傥吧。
不料跑到轅門一看,門外一個道家模樣的人面目醜陋,衣杉褴褛,仰着頭,神态十分高傲。
劉備想,這個人難道就是我所渴思的鳳雛先生嗎?依我看來,倒象是一隻無樹可栖的烏鴉。
恐怕不會是龐統吧。
要是我身旁一邊站着孔明,一邊站着龐統,豈不要被衆文武指手劃腳,評頭品足,真是想不到的事。
劉備第一眼見了就不悅,忙将雙眼斜向旁邊,頭也向邊上一側。
龐統因為前番到東吳見孫權已遭到冷遇,三江見周瑜也不受歡迎,赤壁見曹操也未得青睐,故而今日早有此心,要看一看劉備到底是愛才還是愛貌。
雖然素聞劉備仁義廣播天下,禮賢下士,但因為自己生相确實不讨人喜歡,因此對這些十分敏感。
見劉備這般舉動,心中已大感不悅。
心想,人的相貌醜了,好象人格也要低一等。
想不到你身為大漢皇叔,竟也以貌取人。
你不看我,我也不睬你。
龐統挺一挺胸,旁若無人。
劉備見龐統這般神色,已知自己冒昧了他,暗暗責備:我怎麼可以露形于色呢?他到我這裡來,必定是有心來指點我,求之不得呢。
況且來者總是客,我是一邦之主,更應厚禮待之,留在軍中共商大事。
這樣,天下能人賢士就會慕名而來。
他畢竟是鳳雛,是有體面的人,我決不可冷落了他。
劉備笑容可掬地迎了上去,和藹地說道:&ldquo啊,龐先生大駕降臨,實是三生有幸。
備久聞大名,恨不能相見。
在此恭迎。
先生請!&rdquo 龐統見劉備忽冷忽熱,好生不樂。
心想,我這人就象一根爛木頭在水面上漂來浮去,沒有一個人肯撈。
碰上你劉備也是愛理不理,我真瞎了眼。
好在孔明在這裡當家,呆會兒見了他再說,便道:&ldquo貧道深慕皇叔英明,特來投拜。
&rdquo 兩人來到大堂,分賓主坐定。
手下獻茶。
兩人寒喧一番。
茶畢。
又談論些兵家之事。
劉備暗忖,龐統出言非俗,正堪大任,隻是未見真才實學,不可貿然任命,待孔明回來了再行封賞吧。
便道:&ldquo荊襄稍定,苦無閑職。
多蒙先生美意,請暫住幾日。
待日後有缺,理當重用。
&rdquo 龐統想,這是什麼話!把我當作混飯吃的混客了。
什麼有缺無缺,分明不肯用我,搪塞于我罷了。
欲以才學動之,見孔明不在,隻得按下不提。
龐統站起身來告辭劉備,跟了手下到官驿安歇。
次日,劉備正閑坐無事,忽聞耒陽縣令病故,縣吏送來一封書信和一方印信。
劉備展書一看,原是那裡的縣吏要他速遣新縣令前去上任,料理公務和訟事。
劉備想,恰好昨日龐統到此,閑居官驿,倒不如先命他到那裡去即任,也可以試一試他的本領究竟能不能重用。
劉備即刻命人到官驿去請龐統不一會,龐統到。
劉備便說:&ldquo先生,此去東北一百三十裡地,有一縣名叫耒陽縣,缺一縣宰,屈駕任之。
待軍師回來,再作定奪。
&rdquo 龐統哭笑不得,暗思:玄德待我何薄,我與孔明不分彼此,他能做軍師,我至少也要弄個副職做做,卻叫我去當縣令,真是大材小用。
既然劉備有此意思,我就痛痛快快答應下來,讓我到耒陽縣鬧個天翻地覆,看你把我怎麼樣。
──在劉備手下為官的人隻有龐統敢鬧事,也算耒陽百姓倒楣。
──龐統勉強相辭,重回官驿,等侯耒陽僚屬約期上任。
劉備一面命人送信到耒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