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回 柴桑吊孝孔明哭靈 耒陽補缺龐統酗酒
關燈
小
中
大
,陪着他到側廳,魯肅設宴款待孔明。
孔明将祭文疊好放入袖中,坐下與衆人叙飲。
魯肅吩咐手下到外邊請趙雲入宴。
趙雲聽得軍師祭吊非常順利,放心進了帥府。
到側廳向裡面一看,衆吳将都陪着軍師說話,勸酒十分殷勤,愈加敬佩軍師。
心想,軍師果然有膽識,身居虎穴,卻安如泰山,衆将圍着他,竟象侍奉自己的都督一樣恭敬。
如此看來,我到這裡來完全是多餘的。
此時,廳上早又擺下一席酒肴,好幾員吳将招呼他入席。
衆人說了一會話,孔明說,我是忙裡偷閑,隻怕曹操聞訊周都督亡故,乘機麾師南下,恐皇叔焦慮,不敢久留。
起身正要告辭,得報南徐孫皓到來。
孫皓奉了兄長的旨意,前來吊喪。
進得帥府,得知孔明也來祭奠亡靈。
暗想,好哇,你氣死了周瑜,如今又假意來吊孝,正是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。
倒不如先宰了他,用他的血來祭周瑜,以雪江東之恥。
因而他提了劍,直奔到側廳上,見孔明正要退出,大聲喝道:&ldquo大膽妖道,爾竟敢氣死周大都督,還敢前來假意祭吊,孫皓奉了哥哥之命,特來取爾的首級!&rdquo往孔明面前沖來。
趙雲見外面一人手執龍泉,怒氣沖沖上廳,口出狂言,手按劍柄,哄然離座,正要攔住他。
又見孔明以目相示,意思是,不必與他相争,自有江東文武上前說話。
趙雲怒目圓睜,站立孔明身旁。
果然衆吳将上前将孫皓攔住,把剛才孔明祭吊的情形向他叙說了一遍。
魯肅說:&ldquo二主公且息雷霆之怒。
諸葛軍師與周大都督乃是知音深交。
都督之死,與他無幹。
&rdquo 孫皓見衆文武與孔明相處和諧,都為孔明辯解,也就罷了宰殺之念。
忙放下臉來,到孔明面前施了一禮,道:&ldquo軍師切莫見怪,孫皓是個無知的人,聽信訛傳,冒犯鶴駕,在此賠罪了。
&rdquo 孔明也上前還了一禮:&ldquo二主公,人道亮氣死周都督,斷無此事。
孫、劉乃唇齒之邦,理應竭盡全力,聯兵破曹,皆因小人之輩無中生有。
請二主公在吳侯面前多多善言,亮感恩非淺。
&rdquo 孫皓吩咐更換杯盞,重新擺上豐盛佳肴。
孔明忙上前阻止,說道,不必了,劉皇叔在荊州見我幾日不歸,要擔心的。
況且此地祭奠已畢,衆位迎賓送客也忙得很,諸多不便,我還是早早回去的好。
魯肅道,既然軍師急着要回,那我們也不要強留他了。
隻是趙将軍和船上的衆弟兄還未飲吊喪酒,那就把酒菜擡到船上去。
魯肅将船上弟兄的人數問明,按每十人一桌,外加孔明和趙雲合一桌,共計五十一桌酒菜,命人送到江邊的官船上。
孔明問,這些碗盞家什怎麼送來呢?魯肅笑道,東吳六郡八十一州之地,難道就少這五十一副杯盤用嗎?!早說孔明是不做賠本的買賣的。
此番到柴桑吊孝,分文未花,隻是一紙祭文,盡賺這許多餐具。
孔明帶着趙雲朝外面去,魯肅和孫皓以及衆文武送将出來。
到帥府外,孔明拱手話别,徑往江邊下船。
卻說:艙中的龐統,關着艙門,獨自坐着想心思,以為孔明吊喪有去無回,雖說有趙雲保護,終難與衆将匹敵。
孔明一死,天下唯我最有本領,不論是助劉備還是助孫權,定能遂平生之願。
龐統越想越得意,最後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:&ldquo孔明啊孔明,你此去難返,我龐統便可獨尊天下,無後顧之憂也!哈&hellip&hellip&rdquo 恰在此時,孔明和趙雲到了艙前,見門掩着。
孔明正要伸手推門,忽聽得龐統自言自語,複又揚聲大笑。
暗思道:這家夥一心要做江東大都督,真是空穴來風,癡心妄想。
背底裡又咒我有去無歸,倒是可惡得很,我料定孫權絕無此等容人之量,且東吳不乏其人,隻怕你龐統在江東無一席之地,真不合時宜也。
孔明故意朝着艙中輕聲叫道:&ldquo龐兄。
&rdquo 龐統隐約聽得外面有人叫喊,好似孔明的聲音,笑聲戛然而止。
想道,明明看到吳将都面露殺氣,盛怒之下必斬孔明。
怎麼隻一會兒工夫,他就回來了呢?不可能。
莫非是孔明被他們殺了,陰魂不散,找到我的頭上來了?我剛才在與衆吳将講鬼的故事,難道真的有怨鬼不成?也沒有這麼快的呀,龐統站起身來,蹑手蹑腳走到門邊,從門縫中朝外一張,真的是孔明回來了,身旁還有趙雲呢,頓覺自己矮了半截,愈加欽佩孔明的本領。
立即打開艙門,拱手笑道:&ldquo孔明兄,你好算計,好膽識!&rdquo 孔明對他看了一會,心想,算了吧,見我安然回船了,你卻來奉承我。
依着你的心,最好我孔明死在周瑜的靈前,方稱你的心,如你的意。
偏偏我孔明早有算計,得免大禍。
你龐統胸懷大志,卻心存惡意,到頭來,恐怕也要落得個周瑜般的終局。
孔明邁進中艙,說道:&ldquo士元兄過譽了。
士元兄有匡時濟世之才,安邦定國之策,足以輔助劉皇叔成三分鼎足之勢,何不随亮同至荊州,共佐皇叔立霸王之業!&rdquo 龐統想,我在你的船上不是為了跟你去荊州,而是為了避去一點嫌疑,既然你沒有死,那我也就不必在此多呆時間。
要我在你手下幹事,還沒有到這個地步。
我與你分道揚镳,各事其主吧,反正江東大都督我是當定了。
說道:&ldquo多蒙孔明兄關切,後會有期。
&rdquo說罷,轉身出艙下船,重新回進帥府。
魯肅見龐統忽隐忽現,心想,剛才你不知躲到哪裡去了,諸葛亮吊喪,差點送命,你卻沒有看到,如今怎麼又冒了出來?江東新喪都督,無人繼此大任,你龐統與孔明齊名,如此大才,正堪重用。
待我将周瑜的後事處置完畢,回南徐禀明吳侯,請你任此要職。
這是最恰如其份的事情了。
因此,魯肅留住了龐統。
孔明見龐統告辭,分明是執意要當江東的大都督。
暗笑道:不妨讓你去試一試,否則,你是不會死心的。
孔明和趙雲先後進艙坐定。
正要傳令開船,岸上來了一隊吳兵,挑的挑,拎的拎,把五十一桌酒菜送上船來。
吳兵放下東西,都下船回命去了。
孔明這才命人解纜開船,朝荊州駛去。
一路上,漢軍十人一桌,大吃大喝起來。
孔明和趙雲一席更加豐富,兩邊門窗打開,邊飲酒,邊兜覽江上景緻,格外有情趣。
船到中途時,忽聞江夏地面上盜賊蜂起,百姓恐慌不安。
孔明想,不知是什麼樣的匪徒如此猖獗,竟敢在我的領地上作亂?便傳令五号大官船向江夏進發,先剿滅匪徒,再回荊州。
不一日,船抵江夏,早有官員接着。
孔明便問軍情,命趙雲帶了五百漢軍跟着自己一起擒敵。
卻說這夥盜賊是附近山上小股土匪,以範疆、張達為首。
近年來,因孔明收複了荊襄九郡,治國有方,他們不敢下山滋擾。
近聞諸葛亮過江吊喪,他們賊性不死,四處偷盜,謀财害命,一時竟奈何他們不得。
今日恰又在城中造事,不料與孔明遇個正着,轉身就想逃跑。
趙雲和五百漢軍一擁而上,将他們團團圍住。
匪徒見了趙雲,心寒膽裂,紛紛倒戈投降,懇求免死。
趙雲上前将範、張二匪首擒住,押到孔明面前。
範疆、張達連連叩首求饒,願意棄邪歸正,要孔明收留。
孔明想,小人之輩,不可重用。
但是放在外面必然要做壞事,擾亂治安,連累百姓,影響安全。
孔明便命衆軍将他們兩個押回荊州。
待孔明一回荊州,便将範疆、張達二人釋放,命他們隻許在城内做事,不許出城半步。
這兩個人因孔明不用他們,也不關他們,就在城内客棧中長住。
直到後來落鳳坡龐統中箭身亡,張飛率軍進西川,才帶上他們兩個。
此是後話。
孔明見江夏安甯,就和趙雲到别的郡縣去巡視了一周。
從荊州出發,到回歸荊州,前後三月有餘。
柴桑舉喪,前往祭奠的人無數,最有影響的當然要算&ldquo龍鳳雙吊&rdquo了。
喪事料理完畢,魯肅就帶着衆人同回南徐禀複孫權。
孫權早聞兇訊,見魯肅到,哭祭一番。
因與周瑜深交,其家眷自然封恤甚厚。
程普送上周瑜的遺表。
孫權覽畢,就對魯肅說:&ldquo子敬,先大都督周瑜臨終舉薦于你,權命你為江東大都督,望子敬不負遺囑,善自輔佐寡人,繼承先大都督遺願。
&rdquo魯肅聽了此言,大出意料,忙搖手道:&ldquo肅碌碌庸才,誤蒙公瑾重薦,其實不稱所職。
願舉一人以助主公。
此人上通天文,下曉地理;謀略不減于管、樂,樞機可并于孫、吳。
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,孔明亦深服其智。
現在江南,何不重用?&rdquo 孫權聞言大喜,便問此人姓名。
魯肅說:&ldquo便是當今鳳雛先生龐統,龐士元。
&rdquo孫權聽得魯肅舉薦此人,立即想起了那張濃眉掩鼻,黑面短髯的古怪面孔來,心中不喜。
回答道:&ldquo此人狂士也,用之何益?&rdquo
孔明将祭文疊好放入袖中,坐下與衆人叙飲。
魯肅吩咐手下到外邊請趙雲入宴。
趙雲聽得軍師祭吊非常順利,放心進了帥府。
到側廳向裡面一看,衆吳将都陪着軍師說話,勸酒十分殷勤,愈加敬佩軍師。
心想,軍師果然有膽識,身居虎穴,卻安如泰山,衆将圍着他,竟象侍奉自己的都督一樣恭敬。
如此看來,我到這裡來完全是多餘的。
此時,廳上早又擺下一席酒肴,好幾員吳将招呼他入席。
衆人說了一會話,孔明說,我是忙裡偷閑,隻怕曹操聞訊周都督亡故,乘機麾師南下,恐皇叔焦慮,不敢久留。
起身正要告辭,得報南徐孫皓到來。
孫皓奉了兄長的旨意,前來吊喪。
進得帥府,得知孔明也來祭奠亡靈。
暗想,好哇,你氣死了周瑜,如今又假意來吊孝,正是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。
倒不如先宰了他,用他的血來祭周瑜,以雪江東之恥。
因而他提了劍,直奔到側廳上,見孔明正要退出,大聲喝道:&ldquo大膽妖道,爾竟敢氣死周大都督,還敢前來假意祭吊,孫皓奉了哥哥之命,特來取爾的首級!&rdquo往孔明面前沖來。
趙雲見外面一人手執龍泉,怒氣沖沖上廳,口出狂言,手按劍柄,哄然離座,正要攔住他。
又見孔明以目相示,意思是,不必與他相争,自有江東文武上前說話。
趙雲怒目圓睜,站立孔明身旁。
果然衆吳将上前将孫皓攔住,把剛才孔明祭吊的情形向他叙說了一遍。
魯肅說:&ldquo二主公且息雷霆之怒。
諸葛軍師與周大都督乃是知音深交。
都督之死,與他無幹。
&rdquo 孫皓見衆文武與孔明相處和諧,都為孔明辯解,也就罷了宰殺之念。
忙放下臉來,到孔明面前施了一禮,道:&ldquo軍師切莫見怪,孫皓是個無知的人,聽信訛傳,冒犯鶴駕,在此賠罪了。
&rdquo 孔明也上前還了一禮:&ldquo二主公,人道亮氣死周都督,斷無此事。
孫、劉乃唇齒之邦,理應竭盡全力,聯兵破曹,皆因小人之輩無中生有。
請二主公在吳侯面前多多善言,亮感恩非淺。
&rdquo 孫皓吩咐更換杯盞,重新擺上豐盛佳肴。
孔明忙上前阻止,說道,不必了,劉皇叔在荊州見我幾日不歸,要擔心的。
況且此地祭奠已畢,衆位迎賓送客也忙得很,諸多不便,我還是早早回去的好。
魯肅道,既然軍師急着要回,那我們也不要強留他了。
隻是趙将軍和船上的衆弟兄還未飲吊喪酒,那就把酒菜擡到船上去。
魯肅将船上弟兄的人數問明,按每十人一桌,外加孔明和趙雲合一桌,共計五十一桌酒菜,命人送到江邊的官船上。
孔明問,這些碗盞家什怎麼送來呢?魯肅笑道,東吳六郡八十一州之地,難道就少這五十一副杯盤用嗎?!早說孔明是不做賠本的買賣的。
此番到柴桑吊孝,分文未花,隻是一紙祭文,盡賺這許多餐具。
孔明帶着趙雲朝外面去,魯肅和孫皓以及衆文武送将出來。
到帥府外,孔明拱手話别,徑往江邊下船。
卻說:艙中的龐統,關着艙門,獨自坐着想心思,以為孔明吊喪有去無回,雖說有趙雲保護,終難與衆将匹敵。
孔明一死,天下唯我最有本領,不論是助劉備還是助孫權,定能遂平生之願。
龐統越想越得意,最後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:&ldquo孔明啊孔明,你此去難返,我龐統便可獨尊天下,無後顧之憂也!哈&hellip&hellip&rdquo 恰在此時,孔明和趙雲到了艙前,見門掩着。
孔明正要伸手推門,忽聽得龐統自言自語,複又揚聲大笑。
暗思道:這家夥一心要做江東大都督,真是空穴來風,癡心妄想。
背底裡又咒我有去無歸,倒是可惡得很,我料定孫權絕無此等容人之量,且東吳不乏其人,隻怕你龐統在江東無一席之地,真不合時宜也。
孔明故意朝着艙中輕聲叫道:&ldquo龐兄。
&rdquo 龐統隐約聽得外面有人叫喊,好似孔明的聲音,笑聲戛然而止。
想道,明明看到吳将都面露殺氣,盛怒之下必斬孔明。
怎麼隻一會兒工夫,他就回來了呢?不可能。
莫非是孔明被他們殺了,陰魂不散,找到我的頭上來了?我剛才在與衆吳将講鬼的故事,難道真的有怨鬼不成?也沒有這麼快的呀,龐統站起身來,蹑手蹑腳走到門邊,從門縫中朝外一張,真的是孔明回來了,身旁還有趙雲呢,頓覺自己矮了半截,愈加欽佩孔明的本領。
立即打開艙門,拱手笑道:&ldquo孔明兄,你好算計,好膽識!&rdquo 孔明對他看了一會,心想,算了吧,見我安然回船了,你卻來奉承我。
依着你的心,最好我孔明死在周瑜的靈前,方稱你的心,如你的意。
偏偏我孔明早有算計,得免大禍。
你龐統胸懷大志,卻心存惡意,到頭來,恐怕也要落得個周瑜般的終局。
孔明邁進中艙,說道:&ldquo士元兄過譽了。
士元兄有匡時濟世之才,安邦定國之策,足以輔助劉皇叔成三分鼎足之勢,何不随亮同至荊州,共佐皇叔立霸王之業!&rdquo 龐統想,我在你的船上不是為了跟你去荊州,而是為了避去一點嫌疑,既然你沒有死,那我也就不必在此多呆時間。
要我在你手下幹事,還沒有到這個地步。
我與你分道揚镳,各事其主吧,反正江東大都督我是當定了。
說道:&ldquo多蒙孔明兄關切,後會有期。
&rdquo說罷,轉身出艙下船,重新回進帥府。
魯肅見龐統忽隐忽現,心想,剛才你不知躲到哪裡去了,諸葛亮吊喪,差點送命,你卻沒有看到,如今怎麼又冒了出來?江東新喪都督,無人繼此大任,你龐統與孔明齊名,如此大才,正堪重用。
待我将周瑜的後事處置完畢,回南徐禀明吳侯,請你任此要職。
這是最恰如其份的事情了。
因此,魯肅留住了龐統。
孔明見龐統告辭,分明是執意要當江東的大都督。
暗笑道:不妨讓你去試一試,否則,你是不會死心的。
孔明和趙雲先後進艙坐定。
正要傳令開船,岸上來了一隊吳兵,挑的挑,拎的拎,把五十一桌酒菜送上船來。
吳兵放下東西,都下船回命去了。
孔明這才命人解纜開船,朝荊州駛去。
一路上,漢軍十人一桌,大吃大喝起來。
孔明和趙雲一席更加豐富,兩邊門窗打開,邊飲酒,邊兜覽江上景緻,格外有情趣。
船到中途時,忽聞江夏地面上盜賊蜂起,百姓恐慌不安。
孔明想,不知是什麼樣的匪徒如此猖獗,竟敢在我的領地上作亂?便傳令五号大官船向江夏進發,先剿滅匪徒,再回荊州。
不一日,船抵江夏,早有官員接着。
孔明便問軍情,命趙雲帶了五百漢軍跟着自己一起擒敵。
卻說這夥盜賊是附近山上小股土匪,以範疆、張達為首。
近年來,因孔明收複了荊襄九郡,治國有方,他們不敢下山滋擾。
近聞諸葛亮過江吊喪,他們賊性不死,四處偷盜,謀财害命,一時竟奈何他們不得。
今日恰又在城中造事,不料與孔明遇個正着,轉身就想逃跑。
趙雲和五百漢軍一擁而上,将他們團團圍住。
匪徒見了趙雲,心寒膽裂,紛紛倒戈投降,懇求免死。
趙雲上前将範、張二匪首擒住,押到孔明面前。
範疆、張達連連叩首求饒,願意棄邪歸正,要孔明收留。
孔明想,小人之輩,不可重用。
但是放在外面必然要做壞事,擾亂治安,連累百姓,影響安全。
孔明便命衆軍将他們兩個押回荊州。
待孔明一回荊州,便将範疆、張達二人釋放,命他們隻許在城内做事,不許出城半步。
這兩個人因孔明不用他們,也不關他們,就在城内客棧中長住。
直到後來落鳳坡龐統中箭身亡,張飛率軍進西川,才帶上他們兩個。
此是後話。
孔明見江夏安甯,就和趙雲到别的郡縣去巡視了一周。
從荊州出發,到回歸荊州,前後三月有餘。
柴桑舉喪,前往祭奠的人無數,最有影響的當然要算&ldquo龍鳳雙吊&rdquo了。
喪事料理完畢,魯肅就帶着衆人同回南徐禀複孫權。
孫權早聞兇訊,見魯肅到,哭祭一番。
因與周瑜深交,其家眷自然封恤甚厚。
程普送上周瑜的遺表。
孫權覽畢,就對魯肅說:&ldquo子敬,先大都督周瑜臨終舉薦于你,權命你為江東大都督,望子敬不負遺囑,善自輔佐寡人,繼承先大都督遺願。
&rdquo魯肅聽了此言,大出意料,忙搖手道:&ldquo肅碌碌庸才,誤蒙公瑾重薦,其實不稱所職。
願舉一人以助主公。
此人上通天文,下曉地理;謀略不減于管、樂,樞機可并于孫、吳。
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,孔明亦深服其智。
現在江南,何不重用?&rdquo 孫權聞言大喜,便問此人姓名。
魯肅說:&ldquo便是當今鳳雛先生龐統,龐士元。
&rdquo孫權聽得魯肅舉薦此人,立即想起了那張濃眉掩鼻,黑面短髯的古怪面孔來,心中不喜。
回答道:&ldquo此人狂士也,用之何益?&rdqu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