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回 三絕氣周公瑾托囑 二過江龐士元奔喪
關燈
小
中
大
。
趙雲想,五百漢兵起不了作用,看船也是一件大事。
就應允了。
若要自己不上岸,萬萬辦不到。
孔明和趙雲出了船艙,到船頭上。
才要上岸,一人當胸揪住孔明大笑道:&ldquo汝氣死周郎,卻又來吊孝,明欺東吳無人耶!&rdquo 趙雲見船首有人動手,暗想,軍師啊,你人還未離船,江東已有人來刺殺你了。
忙從腰間抽出寶劍,擺出格鬥的架勢。
仔細一看,卻是龐統,便将寶劍送入匣中。
孔明笑着說:&ldquo士元兄請放手。
亮此來非是吊周郎,實是釣(吊)足下耳!&rdquo 龐統想,你這個人倒是心狠手辣,剛剛氣死了周瑜,又想動我龐統的腦筋了。
老實說,我當了江東的大都督,有得和你周旋呢。
誰死誰活還難料定,或許我還要來吊你的孝呢!問道&ldquo龐統尚未死,緣何便說吊我,出此不利之言?&rdquo &ldquo龐兄休要誤會,此釣非是那吊。
亮此來原是為了龐兄的前程。
&rdquo &ldquo命我共去荊州相助劉備麼?&rdquo &ldquo正是。
共興大漢。
&rdquo 龐統矢口否定道:&ldquo龐統荊州不去,要在此江東助孫權一臂之力。
&rdquo 孔明早知他的心思,要想在孫權手下做個都督,說:&ldquo以亮愚見,孫權必不重用龐兄,豈非埋沒了大才!&rdquo 龐統自從聽得周瑜亡故,趕到柴桑,滿懷希望能為孫權掌握六郡重權,不料被孔明這幾句話一說,恰似當頭一棒,滿心歡喜化作泡影。
暗恨道,孔明啊,你說話也太尖刻了。
我乃堂堂的山林&ldquo鳳雛&rdquo,與你&ldquo卧龍&rdquo齊名,偏偏你能做大漢的軍師,助劉備成三分天下,我卻做不得江東六郡的都督,助孫權一統天下?再說周瑜一死,江東更無輔佐之材,孫權要請我都請不到,如今我自薦上門,必受孫權大用,六郡都督非我誰屬?莫怪周瑜要被你氣死,見我将要榮獲大任,你也要忌恨,枉空我們還是好朋友,連酒肉弟兄也不如,龐統頓時臉露不悅之色,冷冷地說:&ldquo蒙孔明兄賜教,龐統此意已決。
&rdquo 孔明想,你這個人不吃黃連不知其苦,我好言相勸,你反以為我惡語中傷,那就讓你再到孫權那裡去碰個釘子,到時你自己會悟出道理來。
就從身邊摸出一封書信來,遞與龐統,道:&ldquo孫權若能任人唯賢,龐兄便可平步青雲;若龐兄不得意時,請持此信到荊州面見皇叔,當必重用。
&rdquo 龐統眄了孔明一眼,心想,我到荊州見劉備,還用你的書信舉薦?諒必劉備也曾知道我的大名和才學,怕他不十裡相迎?看在我們是多年的莫逆之交,要不就把這信抛入江中。
龐統把信接到手中,看都不看,塞進袍袖内。
對孔明道:&ldquo龐統在此艙中等候孔明兄。
&rdquo意思是,江東文武對你無禮與我龐統無幹。
見孔明帶了趙雲上岸,龐統轉身進了中艙。
孔明一踏上江岸,便有好多文武官員上前招呼,引領往帥府而去。
孔明一邊走,一邊想,龐統吊完了喪,急急到我船上來,必定已知帥府消息,江東文武定然有所舉動,我此時去正是一觸即發之際。
何不慢些進府,待他們等得心灰意懶,再去何妨,想到這裡,孔明走走停停,顯出十分乏力的樣子。
趙雲跟在後面,走幾步,停一停,反比往常跌爬滾打更覺疲勞。
耐着性子到了帥府。
魯肅在帥府前已等了多時,見衆人引到,後面還有一大群看熱鬧的百姓簇擁,忙迎了上去,邊走邊叫了出來:&ldquo軍師鶴駕降臨,下官未及遠迎。
在此有禮了。
&rdquo恰在府門中間行了一禮。
孔明見魯肅出接,料想府中諸事都是他在主持。
心想今日到此,并非真的前來祭吊,而是為孫、劉兩家重修舊盟。
為因周瑜氣絕身亡,江東文武對我定是深惡痛絕,欲置我于死地而後快。
靈堂之上必是刀光劍影,暗伏殺機。
看來今日非要滴幾下眼淚,才能釋衆人之疑不可。
倒不如在此先試它一試,若能哭退府前圍觀的百性,諒文武也絕非鐵石心腸,那就可以前嫌冰釋了,說明我對周瑜還是誠心誠章的。
孔明雙手捏扇,往面門上-掩,雙肩抽動,泣聲連連,頓然手指縫裡湧出淚來,&ldquo嘀嘀嗒嗒&rdquo灑落到地上。
有人說,諸葛亮的哭,向來不動真情,都是裝出來的。
其實不然。
凡是人都有七情六欲,尤其他博學多才,心腹好友甚多,對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感情,哪會都是假哭的呢?以後龐統落鳳坡遭箭,雲長麥城遇難,劉備白帝城托孤,趙雲壽終,張苞陣亡等等,孔明都是痛徹肺腑,哭斷肝腸,悲哭大恸。
今日他知道是假哭,故而要哭得比人家真的還要傷心。
孔明哭了一會,暗想,不知我這樣哭,後面的人動不動心,要是大家無動于衷,不說白掉了這些淚,進去定有危險。
便睜開雙眼,身體略側,從指縫中朝府前張望,見他們一個個都在拭淚,轉身走開。
這班百姓起初聽得孔明來吊喪,十分驚奇,互相奔走相告,都尾随着看熱鬧。
因為從荊州回來的兵将四處揚言。
是孔明氣死了周瑜,今日竟敢來吊孝,不知要鬧出什麼事來。
見孔明渾身披素,心想,這幾天不知來了多少親朋好友,從未見人披麻挂孝的,今日孔明倒是一片真心。
都跟到了帥府。
被孔明這麼一哭,本來素牌高紮,哀樂沉悶,已夠悲傷的了,百姓哪裡還忍得住,&ldquo嗚裡嗚裡&rdquo哭成一片。
心腸硬些的,盈着眼淚擠出了人群。
一陣騷動,大家都散了個幹淨。
孔明偷眼見了,暗暗高興:這個法子還算靈驗,呆會兒再演一遍,吳将就不敢下手了。
便放下雙手,以目示意趙雲,叫他在此守定,不必進去了。
趙雲會意,按着寶劍站在府前。
心想,要是吳将敢動軍師一根毫毛,我就從外殺到裡,血濺帥府,鬧它個天翻地覆,趙雲點了一下頭:明白了。
孔明這才面對魯肅,拱了一拱手。
魯肅是個軟心腸的人,見孔明哭得如此悲傷,觸動了他的真情,淚如泉湧。
自忖:自周瑜看了你的最後一封信死後,大家都說是被你氣死的,我一直在犯愁,明明是一封好好的信,怎麼氣得死人呢?周瑜向來心胸狹窄,可也不至于會被人氣死吧!再說,遺囑上明明寫着要我魯肅繼承大任,分明是贊成我和孔明&ldquo二國聯兵,共拒曹操&rdquo的一貫主張。
由此看來,周瑜死在看孔明的信之後,完全出于一種偶然的巧合,與孔明毫不相幹。
可是,這班文武對他恨之入骨,隻怕要冤屈了孔明。
如今孔明身披重孝,遠道而來,足見他與周瑜雖然各持所見,但情誼深長。
要是他真的存心寫信氣死周瑜,還敢來擔這種風險嗎,開喪這幾日以來,祭吊的人又何止數百計,都是大服寬袍,誰象他這般痛哭流涕,一片誠意?魯肅想到這裡,更為孔明的安全擔心。
說道:&ldquo軍師須小心。
請了!&rdquo 孔明聽得魯肅這般說話,已領會了。
将手中的羽扇一招,起步進了府門。
兩人一前一後往裡面而去。
卻說:靈堂上的這班武将,見魯肅往外去接孔明,以為孔明馬上就會到此。
故而在靈桌前列成兩隊,一個個虎眉倒豎,怒目圓睜,手按劍柄,臉生殺氣,注視着門外。
可是,左等不見孔明到,右等不見孔明來,兩眼瞪得生疼,腰中的寶劍抽出推進,推進又抽出,一片铿锵之聲。
忙命手下去觀望,孔明到底來了沒有。
回報說,諸葛亮還在路上。
衆将頓時洩了氣。
等了片刻,手下來報,孔明已到,魯大夫已接着。
衆将忙又提足精神,照原先那樣吹胡子,瞪眼睛。
等了多時,仍不見孔明到來,一個個心灰意冷,一股勁又松了下來,紛紛把寶劍送入匣中。
經這麼兩次折騰,大家也麻痹了。
待到聽得外面的說話聲,料定是魯肅和孔明到來時,陣腳已開始亂了。
魯肅和孔明邊說着話,邊來到大廳前。
魯肅正要跨步進去,怎想,衆将必不肯甘休。
弄出事來,諸葛亮還以為是我設下圈套,誘他中計呢。
這個壞名聲我擔當不起,還是讓他自己去應付衆将吧。
魯肅縮回一腳,戛然止步。
孔明見魯肅欲行又止,緊走兩步,到魯肅身邊,朝裡面一看,雪白兩排戰将,目露兇光,氣勢洶洶,手按劍柄,大有将孔明生吞活剝之勢。
──遇到這種場面,勇猛的大将不一定敢進去。
可是,孔明雖然是個文人,但他的膽量卻比戰将還要大。
人家以為是龍潭虎穴,他卻當作是池塘水窪。
前三國,柴桑吊孝,人們稱他渾身是膽;後三國,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到西城,孔明洞開城門,吓退敵軍。
如此膽識,三國中絕無僅有。
──孔明見此光景,直朝靈前撲去。
忽然間,吳将個個舉起寶劍。
寒光閃處,孔明早已倒地。
正是:借得壯士三尺水,勾卻英才一縷魂。
欲知孔明性命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
趙雲想,五百漢兵起不了作用,看船也是一件大事。
就應允了。
若要自己不上岸,萬萬辦不到。
孔明和趙雲出了船艙,到船頭上。
才要上岸,一人當胸揪住孔明大笑道:&ldquo汝氣死周郎,卻又來吊孝,明欺東吳無人耶!&rdquo 趙雲見船首有人動手,暗想,軍師啊,你人還未離船,江東已有人來刺殺你了。
忙從腰間抽出寶劍,擺出格鬥的架勢。
仔細一看,卻是龐統,便将寶劍送入匣中。
孔明笑着說:&ldquo士元兄請放手。
亮此來非是吊周郎,實是釣(吊)足下耳!&rdquo 龐統想,你這個人倒是心狠手辣,剛剛氣死了周瑜,又想動我龐統的腦筋了。
老實說,我當了江東的大都督,有得和你周旋呢。
誰死誰活還難料定,或許我還要來吊你的孝呢!問道&ldquo龐統尚未死,緣何便說吊我,出此不利之言?&rdquo &ldquo龐兄休要誤會,此釣非是那吊。
亮此來原是為了龐兄的前程。
&rdquo &ldquo命我共去荊州相助劉備麼?&rdquo &ldquo正是。
共興大漢。
&rdquo 龐統矢口否定道:&ldquo龐統荊州不去,要在此江東助孫權一臂之力。
&rdquo 孔明早知他的心思,要想在孫權手下做個都督,說:&ldquo以亮愚見,孫權必不重用龐兄,豈非埋沒了大才!&rdquo 龐統自從聽得周瑜亡故,趕到柴桑,滿懷希望能為孫權掌握六郡重權,不料被孔明這幾句話一說,恰似當頭一棒,滿心歡喜化作泡影。
暗恨道,孔明啊,你說話也太尖刻了。
我乃堂堂的山林&ldquo鳳雛&rdquo,與你&ldquo卧龍&rdquo齊名,偏偏你能做大漢的軍師,助劉備成三分天下,我卻做不得江東六郡的都督,助孫權一統天下?再說周瑜一死,江東更無輔佐之材,孫權要請我都請不到,如今我自薦上門,必受孫權大用,六郡都督非我誰屬?莫怪周瑜要被你氣死,見我将要榮獲大任,你也要忌恨,枉空我們還是好朋友,連酒肉弟兄也不如,龐統頓時臉露不悅之色,冷冷地說:&ldquo蒙孔明兄賜教,龐統此意已決。
&rdquo 孔明想,你這個人不吃黃連不知其苦,我好言相勸,你反以為我惡語中傷,那就讓你再到孫權那裡去碰個釘子,到時你自己會悟出道理來。
就從身邊摸出一封書信來,遞與龐統,道:&ldquo孫權若能任人唯賢,龐兄便可平步青雲;若龐兄不得意時,請持此信到荊州面見皇叔,當必重用。
&rdquo 龐統眄了孔明一眼,心想,我到荊州見劉備,還用你的書信舉薦?諒必劉備也曾知道我的大名和才學,怕他不十裡相迎?看在我們是多年的莫逆之交,要不就把這信抛入江中。
龐統把信接到手中,看都不看,塞進袍袖内。
對孔明道:&ldquo龐統在此艙中等候孔明兄。
&rdquo意思是,江東文武對你無禮與我龐統無幹。
見孔明帶了趙雲上岸,龐統轉身進了中艙。
孔明一踏上江岸,便有好多文武官員上前招呼,引領往帥府而去。
孔明一邊走,一邊想,龐統吊完了喪,急急到我船上來,必定已知帥府消息,江東文武定然有所舉動,我此時去正是一觸即發之際。
何不慢些進府,待他們等得心灰意懶,再去何妨,想到這裡,孔明走走停停,顯出十分乏力的樣子。
趙雲跟在後面,走幾步,停一停,反比往常跌爬滾打更覺疲勞。
耐着性子到了帥府。
魯肅在帥府前已等了多時,見衆人引到,後面還有一大群看熱鬧的百姓簇擁,忙迎了上去,邊走邊叫了出來:&ldquo軍師鶴駕降臨,下官未及遠迎。
在此有禮了。
&rdquo恰在府門中間行了一禮。
孔明見魯肅出接,料想府中諸事都是他在主持。
心想今日到此,并非真的前來祭吊,而是為孫、劉兩家重修舊盟。
為因周瑜氣絕身亡,江東文武對我定是深惡痛絕,欲置我于死地而後快。
靈堂之上必是刀光劍影,暗伏殺機。
看來今日非要滴幾下眼淚,才能釋衆人之疑不可。
倒不如在此先試它一試,若能哭退府前圍觀的百性,諒文武也絕非鐵石心腸,那就可以前嫌冰釋了,說明我對周瑜還是誠心誠章的。
孔明雙手捏扇,往面門上-掩,雙肩抽動,泣聲連連,頓然手指縫裡湧出淚來,&ldquo嘀嘀嗒嗒&rdquo灑落到地上。
有人說,諸葛亮的哭,向來不動真情,都是裝出來的。
其實不然。
凡是人都有七情六欲,尤其他博學多才,心腹好友甚多,對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感情,哪會都是假哭的呢?以後龐統落鳳坡遭箭,雲長麥城遇難,劉備白帝城托孤,趙雲壽終,張苞陣亡等等,孔明都是痛徹肺腑,哭斷肝腸,悲哭大恸。
今日他知道是假哭,故而要哭得比人家真的還要傷心。
孔明哭了一會,暗想,不知我這樣哭,後面的人動不動心,要是大家無動于衷,不說白掉了這些淚,進去定有危險。
便睜開雙眼,身體略側,從指縫中朝府前張望,見他們一個個都在拭淚,轉身走開。
這班百姓起初聽得孔明來吊喪,十分驚奇,互相奔走相告,都尾随着看熱鬧。
因為從荊州回來的兵将四處揚言。
是孔明氣死了周瑜,今日竟敢來吊孝,不知要鬧出什麼事來。
見孔明渾身披素,心想,這幾天不知來了多少親朋好友,從未見人披麻挂孝的,今日孔明倒是一片真心。
都跟到了帥府。
被孔明這麼一哭,本來素牌高紮,哀樂沉悶,已夠悲傷的了,百姓哪裡還忍得住,&ldquo嗚裡嗚裡&rdquo哭成一片。
心腸硬些的,盈着眼淚擠出了人群。
一陣騷動,大家都散了個幹淨。
孔明偷眼見了,暗暗高興:這個法子還算靈驗,呆會兒再演一遍,吳将就不敢下手了。
便放下雙手,以目示意趙雲,叫他在此守定,不必進去了。
趙雲會意,按着寶劍站在府前。
心想,要是吳将敢動軍師一根毫毛,我就從外殺到裡,血濺帥府,鬧它個天翻地覆,趙雲點了一下頭:明白了。
孔明這才面對魯肅,拱了一拱手。
魯肅是個軟心腸的人,見孔明哭得如此悲傷,觸動了他的真情,淚如泉湧。
自忖:自周瑜看了你的最後一封信死後,大家都說是被你氣死的,我一直在犯愁,明明是一封好好的信,怎麼氣得死人呢?周瑜向來心胸狹窄,可也不至于會被人氣死吧!再說,遺囑上明明寫着要我魯肅繼承大任,分明是贊成我和孔明&ldquo二國聯兵,共拒曹操&rdquo的一貫主張。
由此看來,周瑜死在看孔明的信之後,完全出于一種偶然的巧合,與孔明毫不相幹。
可是,這班文武對他恨之入骨,隻怕要冤屈了孔明。
如今孔明身披重孝,遠道而來,足見他與周瑜雖然各持所見,但情誼深長。
要是他真的存心寫信氣死周瑜,還敢來擔這種風險嗎,開喪這幾日以來,祭吊的人又何止數百計,都是大服寬袍,誰象他這般痛哭流涕,一片誠意?魯肅想到這裡,更為孔明的安全擔心。
說道:&ldquo軍師須小心。
請了!&rdquo 孔明聽得魯肅這般說話,已領會了。
将手中的羽扇一招,起步進了府門。
兩人一前一後往裡面而去。
卻說:靈堂上的這班武将,見魯肅往外去接孔明,以為孔明馬上就會到此。
故而在靈桌前列成兩隊,一個個虎眉倒豎,怒目圓睜,手按劍柄,臉生殺氣,注視着門外。
可是,左等不見孔明到,右等不見孔明來,兩眼瞪得生疼,腰中的寶劍抽出推進,推進又抽出,一片铿锵之聲。
忙命手下去觀望,孔明到底來了沒有。
回報說,諸葛亮還在路上。
衆将頓時洩了氣。
等了片刻,手下來報,孔明已到,魯大夫已接着。
衆将忙又提足精神,照原先那樣吹胡子,瞪眼睛。
等了多時,仍不見孔明到來,一個個心灰意冷,一股勁又松了下來,紛紛把寶劍送入匣中。
經這麼兩次折騰,大家也麻痹了。
待到聽得外面的說話聲,料定是魯肅和孔明到來時,陣腳已開始亂了。
魯肅和孔明邊說着話,邊來到大廳前。
魯肅正要跨步進去,怎想,衆将必不肯甘休。
弄出事來,諸葛亮還以為是我設下圈套,誘他中計呢。
這個壞名聲我擔當不起,還是讓他自己去應付衆将吧。
魯肅縮回一腳,戛然止步。
孔明見魯肅欲行又止,緊走兩步,到魯肅身邊,朝裡面一看,雪白兩排戰将,目露兇光,氣勢洶洶,手按劍柄,大有将孔明生吞活剝之勢。
──遇到這種場面,勇猛的大将不一定敢進去。
可是,孔明雖然是個文人,但他的膽量卻比戰将還要大。
人家以為是龍潭虎穴,他卻當作是池塘水窪。
前三國,柴桑吊孝,人們稱他渾身是膽;後三國,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到西城,孔明洞開城門,吓退敵軍。
如此膽識,三國中絕無僅有。
──孔明見此光景,直朝靈前撲去。
忽然間,吳将個個舉起寶劍。
寒光閃處,孔明早已倒地。
正是:借得壯士三尺水,勾卻英才一縷魂。
欲知孔明性命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