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回 三絕氣周公瑾托囑 二過江龐士元奔喪
關燈
小
中
大
難堪。
手下忙上前扶起龐統,說道:&ldquo請先生止哀。
&rdquo意思是,人家哭得傷心,虧你笑得出,再呆下去不知你會闖出什麼禍來! 龐統自覺失态,站起了身,已收住笑容。
魯肅和衆将引了龐統到側廳,各自歸座,飲酒叙談、因為他是山林高士,前番對江東又有好處,所以陪伴他的都是有體面的文武官員。
飲了一會酒,文武隻是歎息:赤壁大捷,正是都督揚眉吐氣之時,卻被諸葛亮連着三氣,将都督活活氣死。
若都督在泉下有靈,必要報此大仇。
問龐統道,可有厲鬼之說否。
龐統聽了,暗自思量道:世上哪有什麼鬼怪呢?都是因為人們無知,生前無法辦到的事或者僥幸能辦到的事,說成了暗中有神靈相助,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。
今日為了我能在江東立穩腳跟,不妨借此話頭宣揚一番。
便煞有介事地肯定道,混沌之間,陽者為人,陰者為鬼。
生前若有未了之事,死後有恩報恩,有冤報冤,十分分明。
衆文武中雖然也有不信此話的,但好多人都頗感興趣,見龐統也贊同他們的說法,真的相信了。
忙說:&ldquo請先生賜教一二。
&rdquo 龐統說,既然衆位愛聽,貧道将恩鬼、冤鬼各叙一例。
便講道:列國年間,有這麼一回事,叫做&ldquo結草亢杜回&rdquo。
說的是秦晉兩國交兵。
秦國大将杜回是有名的大力士,生得牙張銀鑿,眼突金睛,拳似銅缽,虬須卷發,身長一丈有餘。
力舉千鈞,慣使一柄開山大斧,重一百二十斤。
曾一日拳打五虎,剝皮抽筋以歸。
奉了秦桓公之命與晉國交戰。
晉國大将魏顆和魏锜,乃是弟兄二人排開陣勢。
杜回手執大斧,領三百兵勇,大踏步卷入晉陣。
下砍馬足,上劈甲将。
晉兵從未見此兇狠,遮攔不住,大敗而歸。
魏顆紮下營壘,一連三日,不敢出應。
一日,魏顆秉燭悶坐,左思右想,沒有良策。
三更時分,朦胧睡去,耳邊似有人言&ldquo青草坡&rdquo三字,醒來不解其意;再睡,仍複如前。
就問魏锜,這是什麼意思。
魏锜說,離此左去十裡,有個大坡,名為青草坡,或許秦軍正該敗在那個地方。
我先引一軍在彼埋仇,兄長誘敵軍而至,左右夾攻,可以取勝。
來日,魏顆傳令:拔寨而起,并揚言要班師了。
杜回果然來追。
魏顆略鬥數合,回車就走,漸漸引進青草坡來。
一聲炮響,魏锜伏兵俱起。
魏顆複身裹來,将杜回圍在核心,兩下夾擊。
杜回全不畏懼,掄着開山大斧橫劈豎砍,當者辄死。
二魏督率衆軍,力戰杜回不退。
看看殺至青草坡中間,杜回忽然一步一跌,如油靴踏着層冰,立腳不住。
魏顆舉目看時,遙見一老人,布袍芒履,似莊家之狀,将青草一路挽結,以攀杜回之足。
魏顆、魏锜雙車驅到,二戟并舉,把杜回搠倒在地,活捉過來。
魏顆問杜回,汝自逞英雄,何以見擒?杜回說,我雙足似有物攀住,不能展動,乃天絕我命,非力不及也。
魏顆暗暗稱奇。
又恐留于軍中,後複有變,即時将杜回斬首。
是夜,魏顆剛得安睡,夢見日間所遇老人,前來緻揖:&ldquo将軍知杜回所以被獲乎,是老漢結草以禦之,因此颠踬被擒。
&rdquo魏顆說,我們素不相識,乃蒙相助,何以奉酬?老人說,我是祖姬之父,為報将軍不用先人之亂命,善嫁我女,特效微力。
原來魏顆之父乃是挾貘之魏[上雔下牛],有一愛妾,名叫祖姬。
魏[上雔下牛]每次出征,總要囑咐魏顆,若我戰死沙場,你要選擇良配,善嫁此女,不要讓她流離失所。
後來病危時,又叫魏顆把祖姬殉葬,不使父親在泉下失伴。
魏[上雔下牛]死後,魏顆并不用祖姬為殉。
魏锜問,不記得父親臨終的囑托了嗎?魏顆說,父親平日吩咐必嫁此女,臨終乃昏亂之言。
孝子從治命,不從亂命。
營葬事畢,就将祖姬另嫁士人。
所以老人有結草之報。
龐統講到這裡,略頓一頓,說道:&ldquo這叫&lsquo結草報恩義&rsquo,是個恩鬼。
&rdquo 文武們饒有興味地聽着。
心想,我家都督是含冤而死,不知這冤鬼如何報怨的。
問道:&ldquo怨鬼便怎樣的呢?&rdquo 龐統便講:這也是列國時的事情。
晉景公一日與群臣在内宮歡飲,忽然怪風一陣,卷入堂中,寒氣逼人,與座者無不驚顫。
風過,景公獨見一蓬頭大鬼,身長丈餘,披發及地,攘臂從戶外面入,舉銅錘來打景公。
景公口吐鮮血,悶倒在地,從此一病不起。
臣子中有人說,桑門大巫白天能見鬼,何不召來問一問,遂命人去請。
桑門大巫奉晉侯之召,趕來宮殿。
剛進寝門,就說有鬼。
景公問,這鬼的形狀怎麼樣?大巫說,蓬頭披發,身長丈餘,以手拍胸,其色甚怒。
景公暗思,巫言和我所見正合,确實能見鬼。
啞然良久,又問,鬼可禳否?大巫說,蓬頭鬼盛怒,此災難以消除。
景公說,那末我的壽限怎麼樣?大巫說,小人冒死直言,恐君之病,不能嘗新麥也。
景公想,麥熟隻在月内,我雖然受了些驚吓,精神猶旺,怎麼會到這個地步,大巫去後,景公病體愈加沉重,晉國醫生都不識此症,不敢下藥。
大夫魏相說,吾聞秦有名醫二人高和、高緩,深得扁鵲傳授,能達陰陽之理,善攻内外之症,見為秦國太醫。
欲治主公之病,非此人不可。
景公就命魏相往秦請醫。
這個時候,景公病甚危笃,忽夢有二豎子從自己的鼻中跳出。
一豎子說,秦國高太醫乃當世之名醫,如果他來用藥,我們無容身之處,怎麼辦呢?另一個豎子說,不妨。
我們隻要躲在肓之上,膏之下,他就奈何不得我們了。
景公驚覺,坐卧不安,大叫心膈間疼痛。
不一會,魏相引了高緩進入内室,診脈後,高緩直把頭來搖,說這病無可救藥。
景公問他緣故,高緩說,病入膏肓,既不可以灸攻,又不可以針達;即使用猛藥服下,亦然力不能及。
說罷,拂袖而去。
一日,景公忽覺病軀稍寬,得報農夫來獻新麥,命人舂成屑末燒粥。
想起前次大巫說自己不能嘗新麥,其言不驗,命人召來責問。
大巫到,景公問,新麥已到,我還吃不上嗎?大巫說,我看未必能嘗到。
景公色變,即命牽出斬首。
大巫仰天歎道,我因為精熟此術,故有殺身之禍,左右獻大巫之首,恰好麥粥已成。
景公方欲取嘗,忽然腹脹思洩,喚人負我登廁。
方才放下,一陣心疼,立腳不住,墜入廁下。
從人顧不得污穢,抱将起來,見他氣已絕了多時。
──到底不曾嘗得新麥。
卻是屈殺了桑門大巫,立時便有報應。
這便是怨鬼。
這些文武聽出了神,都睜大了眼睛望着龐統。
說道:&ldquo既然世上真的有人鬼之分,那我家大都督是被諸葛亮氣死的,要是冤魂不散,便将諸葛亮神使鬼差引領到此,我等定要為都督申冤。
&rdquo 龐統想,諸葛亮闖了過麼大的禍,哪裡還敢到此來吊喪,隻怕請都請不來。
正說話間,有人到魯肅跟前。
&ldquo報禀大夫,荊州官船已到碼頭,諸葛軍師前來吊喪。
&rdquo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将這裡的所有文武和龐統都震驚了。
文人暗暗幸災樂禍,巴不得對孔明奚落一場;武将都在摩拳擦掌,決心為周瑜報仇殺了孔明,奪取荊襄;龐統更是吃驚不小,暗忖:孔明啊,人家都是身包膽,你卻是膽大包身,氣死了周瑜,還敢來吊喪。
如今文武臉上都是殺氣騰騰,我若呆在這裡,過會兒江東衆将要殺他,還以為是我龐統在挑唆他們呢。
趁着衆人騷亂之際,龐統站起身來,悄悄地出了帥府。
衆将站了起來,湊在一塊交頭接耳,忽兒向魯肅看看,忽兒又摸摸腰中的寶劍,比手劃腳,十分機密。
然後請魯肅到府門迎候孔明,這裡由這些大将安排。
打發走了魯肅,衆将聚集到靈堂上,當然,這些大将中程普最有威信。
他對衆人說,今日為周都督報仇,我們不能輕舉妄動,要按部就班,有一個次序。
我抽出寶劍,大家也都和我一樣,我舉劍,大家就一齊動手,結果了孔明。
商議完畢,衆将都站在周瑜的靈位前,望着周瑜的遺像,默默通神:周都督在天有靈,将孔明引領到此。
如今仇人已到,我等諸将在靈前起誓,定要誅殺孔明!小喬在帏幕内聽得外面議論紛紛,都說要殺孔明,知道這冤家也來吊喪,也不哭了,一聲不響,聽着外面的動靜。
魯肅從靈堂走出,滿腹狐疑。
想道,孔明啊,你氣死了周瑜,也該安安穩穩坐鎮荊州,怎麼還要來吊喪,捅漏子呢?我看衆将氣色不佳,滿臉殺氣,恐怕兇多吉少。
雖然周瑜氣死,并不全是你的責任,但衆将可饒不了你,我也是愛莫能助,幫不了你的忙。
一邊想,一邊往府外而去。
卻說:孔明見龐統去了多時,吩咐官船靠岸。
便再與趙雲說,你不必登岸了,吳将決計奈何我不得,況且魯肅在彼,我又有這篇祭文,一點都不會發生意外的事情。
趙雲哪裡放心,執意要與軍師前去。
孔明見勸他不回,也無法可想,就說,那五百漢兵就不須上岸了,命他們看守船隻
手下忙上前扶起龐統,說道:&ldquo請先生止哀。
&rdquo意思是,人家哭得傷心,虧你笑得出,再呆下去不知你會闖出什麼禍來! 龐統自覺失态,站起了身,已收住笑容。
魯肅和衆将引了龐統到側廳,各自歸座,飲酒叙談、因為他是山林高士,前番對江東又有好處,所以陪伴他的都是有體面的文武官員。
飲了一會酒,文武隻是歎息:赤壁大捷,正是都督揚眉吐氣之時,卻被諸葛亮連着三氣,将都督活活氣死。
若都督在泉下有靈,必要報此大仇。
問龐統道,可有厲鬼之說否。
龐統聽了,暗自思量道:世上哪有什麼鬼怪呢?都是因為人們無知,生前無法辦到的事或者僥幸能辦到的事,說成了暗中有神靈相助,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。
今日為了我能在江東立穩腳跟,不妨借此話頭宣揚一番。
便煞有介事地肯定道,混沌之間,陽者為人,陰者為鬼。
生前若有未了之事,死後有恩報恩,有冤報冤,十分分明。
衆文武中雖然也有不信此話的,但好多人都頗感興趣,見龐統也贊同他們的說法,真的相信了。
忙說:&ldquo請先生賜教一二。
&rdquo 龐統說,既然衆位愛聽,貧道将恩鬼、冤鬼各叙一例。
便講道:列國年間,有這麼一回事,叫做&ldquo結草亢杜回&rdquo。
說的是秦晉兩國交兵。
秦國大将杜回是有名的大力士,生得牙張銀鑿,眼突金睛,拳似銅缽,虬須卷發,身長一丈有餘。
力舉千鈞,慣使一柄開山大斧,重一百二十斤。
曾一日拳打五虎,剝皮抽筋以歸。
奉了秦桓公之命與晉國交戰。
晉國大将魏顆和魏锜,乃是弟兄二人排開陣勢。
杜回手執大斧,領三百兵勇,大踏步卷入晉陣。
下砍馬足,上劈甲将。
晉兵從未見此兇狠,遮攔不住,大敗而歸。
魏顆紮下營壘,一連三日,不敢出應。
一日,魏顆秉燭悶坐,左思右想,沒有良策。
三更時分,朦胧睡去,耳邊似有人言&ldquo青草坡&rdquo三字,醒來不解其意;再睡,仍複如前。
就問魏锜,這是什麼意思。
魏锜說,離此左去十裡,有個大坡,名為青草坡,或許秦軍正該敗在那個地方。
我先引一軍在彼埋仇,兄長誘敵軍而至,左右夾攻,可以取勝。
來日,魏顆傳令:拔寨而起,并揚言要班師了。
杜回果然來追。
魏顆略鬥數合,回車就走,漸漸引進青草坡來。
一聲炮響,魏锜伏兵俱起。
魏顆複身裹來,将杜回圍在核心,兩下夾擊。
杜回全不畏懼,掄着開山大斧橫劈豎砍,當者辄死。
二魏督率衆軍,力戰杜回不退。
看看殺至青草坡中間,杜回忽然一步一跌,如油靴踏着層冰,立腳不住。
魏顆舉目看時,遙見一老人,布袍芒履,似莊家之狀,将青草一路挽結,以攀杜回之足。
魏顆、魏锜雙車驅到,二戟并舉,把杜回搠倒在地,活捉過來。
魏顆問杜回,汝自逞英雄,何以見擒?杜回說,我雙足似有物攀住,不能展動,乃天絕我命,非力不及也。
魏顆暗暗稱奇。
又恐留于軍中,後複有變,即時将杜回斬首。
是夜,魏顆剛得安睡,夢見日間所遇老人,前來緻揖:&ldquo将軍知杜回所以被獲乎,是老漢結草以禦之,因此颠踬被擒。
&rdquo魏顆說,我們素不相識,乃蒙相助,何以奉酬?老人說,我是祖姬之父,為報将軍不用先人之亂命,善嫁我女,特效微力。
原來魏顆之父乃是挾貘之魏[上雔下牛],有一愛妾,名叫祖姬。
魏[上雔下牛]每次出征,總要囑咐魏顆,若我戰死沙場,你要選擇良配,善嫁此女,不要讓她流離失所。
後來病危時,又叫魏顆把祖姬殉葬,不使父親在泉下失伴。
魏[上雔下牛]死後,魏顆并不用祖姬為殉。
魏锜問,不記得父親臨終的囑托了嗎?魏顆說,父親平日吩咐必嫁此女,臨終乃昏亂之言。
孝子從治命,不從亂命。
營葬事畢,就将祖姬另嫁士人。
所以老人有結草之報。
龐統講到這裡,略頓一頓,說道:&ldquo這叫&lsquo結草報恩義&rsquo,是個恩鬼。
&rdquo 文武們饒有興味地聽着。
心想,我家都督是含冤而死,不知這冤鬼如何報怨的。
問道:&ldquo怨鬼便怎樣的呢?&rdquo 龐統便講:這也是列國時的事情。
晉景公一日與群臣在内宮歡飲,忽然怪風一陣,卷入堂中,寒氣逼人,與座者無不驚顫。
風過,景公獨見一蓬頭大鬼,身長丈餘,披發及地,攘臂從戶外面入,舉銅錘來打景公。
景公口吐鮮血,悶倒在地,從此一病不起。
臣子中有人說,桑門大巫白天能見鬼,何不召來問一問,遂命人去請。
桑門大巫奉晉侯之召,趕來宮殿。
剛進寝門,就說有鬼。
景公問,這鬼的形狀怎麼樣?大巫說,蓬頭披發,身長丈餘,以手拍胸,其色甚怒。
景公暗思,巫言和我所見正合,确實能見鬼。
啞然良久,又問,鬼可禳否?大巫說,蓬頭鬼盛怒,此災難以消除。
景公說,那末我的壽限怎麼樣?大巫說,小人冒死直言,恐君之病,不能嘗新麥也。
景公想,麥熟隻在月内,我雖然受了些驚吓,精神猶旺,怎麼會到這個地步,大巫去後,景公病體愈加沉重,晉國醫生都不識此症,不敢下藥。
大夫魏相說,吾聞秦有名醫二人高和、高緩,深得扁鵲傳授,能達陰陽之理,善攻内外之症,見為秦國太醫。
欲治主公之病,非此人不可。
景公就命魏相往秦請醫。
這個時候,景公病甚危笃,忽夢有二豎子從自己的鼻中跳出。
一豎子說,秦國高太醫乃當世之名醫,如果他來用藥,我們無容身之處,怎麼辦呢?另一個豎子說,不妨。
我們隻要躲在肓之上,膏之下,他就奈何不得我們了。
景公驚覺,坐卧不安,大叫心膈間疼痛。
不一會,魏相引了高緩進入内室,診脈後,高緩直把頭來搖,說這病無可救藥。
景公問他緣故,高緩說,病入膏肓,既不可以灸攻,又不可以針達;即使用猛藥服下,亦然力不能及。
說罷,拂袖而去。
一日,景公忽覺病軀稍寬,得報農夫來獻新麥,命人舂成屑末燒粥。
想起前次大巫說自己不能嘗新麥,其言不驗,命人召來責問。
大巫到,景公問,新麥已到,我還吃不上嗎?大巫說,我看未必能嘗到。
景公色變,即命牽出斬首。
大巫仰天歎道,我因為精熟此術,故有殺身之禍,左右獻大巫之首,恰好麥粥已成。
景公方欲取嘗,忽然腹脹思洩,喚人負我登廁。
方才放下,一陣心疼,立腳不住,墜入廁下。
從人顧不得污穢,抱将起來,見他氣已絕了多時。
──到底不曾嘗得新麥。
卻是屈殺了桑門大巫,立時便有報應。
這便是怨鬼。
這些文武聽出了神,都睜大了眼睛望着龐統。
說道:&ldquo既然世上真的有人鬼之分,那我家大都督是被諸葛亮氣死的,要是冤魂不散,便将諸葛亮神使鬼差引領到此,我等定要為都督申冤。
&rdquo 龐統想,諸葛亮闖了過麼大的禍,哪裡還敢到此來吊喪,隻怕請都請不來。
正說話間,有人到魯肅跟前。
&ldquo報禀大夫,荊州官船已到碼頭,諸葛軍師前來吊喪。
&rdquo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将這裡的所有文武和龐統都震驚了。
文人暗暗幸災樂禍,巴不得對孔明奚落一場;武将都在摩拳擦掌,決心為周瑜報仇殺了孔明,奪取荊襄;龐統更是吃驚不小,暗忖:孔明啊,人家都是身包膽,你卻是膽大包身,氣死了周瑜,還敢來吊喪。
如今文武臉上都是殺氣騰騰,我若呆在這裡,過會兒江東衆将要殺他,還以為是我龐統在挑唆他們呢。
趁着衆人騷亂之際,龐統站起身來,悄悄地出了帥府。
衆将站了起來,湊在一塊交頭接耳,忽兒向魯肅看看,忽兒又摸摸腰中的寶劍,比手劃腳,十分機密。
然後請魯肅到府門迎候孔明,這裡由這些大将安排。
打發走了魯肅,衆将聚集到靈堂上,當然,這些大将中程普最有威信。
他對衆人說,今日為周都督報仇,我們不能輕舉妄動,要按部就班,有一個次序。
我抽出寶劍,大家也都和我一樣,我舉劍,大家就一齊動手,結果了孔明。
商議完畢,衆将都站在周瑜的靈位前,望着周瑜的遺像,默默通神:周都督在天有靈,将孔明引領到此。
如今仇人已到,我等諸将在靈前起誓,定要誅殺孔明!小喬在帏幕内聽得外面議論紛紛,都說要殺孔明,知道這冤家也來吊喪,也不哭了,一聲不響,聽着外面的動靜。
魯肅從靈堂走出,滿腹狐疑。
想道,孔明啊,你氣死了周瑜,也該安安穩穩坐鎮荊州,怎麼還要來吊喪,捅漏子呢?我看衆将氣色不佳,滿臉殺氣,恐怕兇多吉少。
雖然周瑜氣死,并不全是你的責任,但衆将可饒不了你,我也是愛莫能助,幫不了你的忙。
一邊想,一邊往府外而去。
卻說:孔明見龐統去了多時,吩咐官船靠岸。
便再與趙雲說,你不必登岸了,吳将決計奈何我不得,況且魯肅在彼,我又有這篇祭文,一點都不會發生意外的事情。
趙雲哪裡放心,執意要與軍師前去。
孔明見勸他不回,也無法可想,就說,那五百漢兵就不須上岸了,命他們看守船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