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回 三絕氣周公瑾托囑 二過江龐士元奔喪
關燈
小
中
大
動身?&rdquo
&ldquo亮即便前往。
&rdquo &ldquo可曾備下行裝?&rdquo &ldquo亮盡行齊備的了。
&rdquo 劉備将信将疑。
孔明命兩個小僮去取包裹。
不多時,小僮已将一個布包提上大堂。
孔明當堂打開,卻是一身孝服:白布綸巾,白布鶴氅。
随即更衣。
劉備見孔明穿了這身素衣,十分貼身。
心想,周瑜剛死不久,怎麼你已準備好了這身衣服? 其實,孔明見周瑜常常吐血昏厥,暗中早就命人端正了喪服。
隻等他一死,就要過江祭吊的。
孔明從白布鶴氅内抽出一張白紙,上面密密麻麻寫了不少字。
這張紙是他過江不受侵辱的保證,勝過趙雲幾倍的厲害。
然後揚着這張紙,對劉備說,有此護身,亮太平無事。
劉備想,一張紙有什麼了不起,難道是一張護身符不成!問是何物。
孔明說,乃是一紙祭文。
劉備越加欽佩:軍師果然能未蔔先知。
孔明便執了羽扇,向劉備告辭。
劉備帶領文武一起相送孔明到江邊。
孔明帶了趙雲和五百漢軍下了五隻大号官船。
最先船頭上扯了兩面大旗,一面上書&ldquo諸葛亮&rdquo,一面旗上&ldquo常山趙&rdquo,解纜開船。
孔明在艙口向劉備揮手:&ldquo主公且回,耳聽好消息。
&rdquo 劉備也與衆人向船上頻頻招手:&ldquo軍師小心了。
&rdquo見船漸漸駛遠,一行人回歸荊州。
孔明與趙雲進艙,便說:&ldquo子龍,你奉了主公之命,保護本軍師,可是麼?&rdquo &ldquo正是。
&rdquo &ldquo本軍師此去柴桑須是吊喪,并非交戰,何用子龍保護。
到了對江,你隻須站立船頭看護船隻,不必登岸,本軍師一人前往帥府祭吊便了。
&rdquo 趙雲想,官船自有五百軍兵看守,我奉了主命,就要盡職。
要是不護着你一起去,萬一出了什麼差錯,叫我如何回去向劉備交帳?說道:&ldquo軍師,末将不登岸,恐不穩妥,斷難從命。
&rdquo 孔明深知趙雲做事謹慎,不敢托大。
便對他說,今日之事,不是靠你的威名能解決問題的。
你若跟了我一起進帥府,勢必會引起江東文武的誤會,以為我真的心虛,不敢獨自吊喪。
他們更有理由說我氣死了周瑜,本軍師就反而危險。
所以還是請你不要上岸的好。
趙雲哪裡肯聽,定要上岸。
說,若軍師執意不讓末将進帥府,那我就不騎馬,不執槍,隻是随身佩帶青釭寶劍,守在大門口。
如果吳将對軍師無禮,我就可以立即救應。
孔明見他隻是不允,心想,子龍也很為難,就讓他上岸吧。
反正今日根本不會動刀動槍,絕無性命之憂。
就點了點頭,同意了趙雲上岸。
兩人商議停當,傳令快速進發。
到今日,船近柴桑。
孔明探出艙門對岸邊一看,沿江一帶舟船無數,旗幡飄蕩,都是江東的大小官員和有名人士來湊熱鬧。
碼頭上紮了一座高大的牌樓,披麻挂孝;許多吳軍渾身白衣白帽,招呼着來往的客人。
哀樂聲此起彼伏。
忽聽一陣鑼聲,見一條小船靠岸,艙中走出一人,道袍竹冠,皂縧素履,興沖沖上了岸。
孔明一看便知是龐統,暗想,士元啊,看你這種得意的樣子,不象是來吊唁的,倒象是來做大官的,你想來補都督這個肥缺,是吧?據我想來,你非但在江東無一官半職,而且還得受孫權的一肚子氣。
因此,孔明傳令官船緩緩而行,讓龐統碰了釘子,我再去祭吊,更顯出我的誠心誠意來。
船上的手下卻不是這麼想,他們以為,吊喪要跑在頭裡,方顯得真心,怎麼反要落在後面。
難道孔明到了柴桑又有點後怕啦!既然如此,現在掉頭還來得及。
船上人邊這麼想着,邊停止了劃船,讓船順着水流漂向江邊。
卻說襄陽龐士元自從兩年前到三江口結識周瑜,為破曹操,三賢定計,親進連環圖到曹營。
赤壁一場大火,燒掉了連環舟,傾蕩了曹操的百萬大軍,自以為功勞皆出于他的手中。
又見周瑜量狹氣短,專好陷害孔明,知道這是取禍之道。
更見周瑜患有咯血之絕症,滿臉晦氣,料道命難長久。
惟想等周瑜一死之後,立即出任江東都督,仗着&ldquo鳳雛&rdquo這個雅号和以往對江東的好處,操掌六郡八十一州的兵權,展平生之才學,與孔明比一個高低,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出來。
諒必孫權新喪都督,必定要重用他。
因此龐統此來,吊喪是假,謀官是真。
現在,船剛停穩,龐統就出艙站立船頭,俨然似一位江東的六郡主将。
縱目四望,桅杆林立,白幡招展,排樓高聳,吊喪者紛至沓來。
滿眼都是白色,充耳全是哀聲。
真正是凄慘蕭瑟,催人淚下。
龐統手提袍角,神采奕奕地上了岸,在東吳官員的引領下,大模大樣地進了帥府。
卻說魯肅和衆文武連日來迎賓送客,裡外招待,忙得不可開交。
忽聽龐統前來祭靈,放下手中活計,匆匆趕到府門,正迎着龐統,施禮道:&ldquo啊,鳳雛先生降臨,下官有失迎迓,有禮了。
&rdquo 龐統見魯肅滿面憔悴,兩眼充血,知他與周瑜莫逆,傷心過度。
龐統自以為見了孫權,必定要任都督之職,故而并不為意,隻是對魯肅把手一揮:&ldquo大夫罷了。
&rdquo &ldquo先生請進!&rdquo &ldquo請了。
&rdquo 兩人說着話往裡邊走去。
到第三重大廳前,魯肅快步走了進去,與衆文武說龐統已到,大家都作些準備。
衆人聽得龐統到,都知道他是有名之士,尤其在赤壁破曹,為江東立下了不小的功勞,因此對他很是敬重。
忙分班站立在靈桌兩旁。
龐統不緊不慢跨上大廳,見裡面白幡素幌挂滿,紅燭赤香高燒。
正中懸着周瑜生前的肖像,唇若塗朱,臉如敷粉,清俊英武,栩栩如生。
龐統見了,臉上露出一絲笑意,暗說道:周瑜啊,曾記得赤壁破曹前,你、我、孔明三人營中飲酒,商議計策,各書一字在掌中,你是何等威風和得意,三江口唯你為尊。
破了曹操,你更是威名遠揚,天下人都知道江東有個出類拔萃的小輩英雄,誰不稱頌你的卓絕之功!可是事無數載,你便成了泉下之魂,大業未竟,夭逝身亡。
實是可悲!不過,你胸襟狹窄,為區區一座荊州城池,不惜興兵與孔明争鬥,弄得身亡名喪,也是自取其禍。
今日貧道到此,若能執掌帥印,取荊州如同翻掌。
龐統跨上幾步,見遺像下白帏拖地.帏幕内停放着靈柩,旁邊有幾個家眷跪在靈旁嘶啞着喉嚨悲啼着。
柩前一張桌子,桌上祭品無數,一對大紅燭,一隻大香爐,爐内焚着香,正中設着一塊靈牌,上面寫着&ldquo先大都督周瑜之位&rdquo。
桌前有兩個少兒粗麻重孝,大聲恸哭着,叫着&ldquo先父&rdquo。
龐統料定他們是周瑜的兩個兒子。
桌旁左右兩排,頭紮白布,身披孝服的人,看不清是男是女,是文是武。
龐統到靈桌前,廳上大舉悲聲,撕心裂肺。
龐統執着鵝毛扇,撩起袍子,跪了下去。
早有手下為他上香三炷,青煙繞缭,飄飄忽忽。
龐統凝視着這冉冉上升的輕煙,忽聚忽散,煙霧中似見周瑜頭挑雉尾,身披堅甲。
忽似見自己身坐虎椅,手擎令箭,在發号施令。
正在呆視之際,桌上的燭芯&ldquo哔剝&rdquo一響,頓然眼前一亮,這才收回遐想,面對着靈位暗暗想道:今日紅燭爆花,是個好兆,六郡都督有我的份。
兩旁的文武見龐統跪下去多時了,卻一聲不響,盯着眼前的香燭和靈位在想心事,都感到很納悶:人家來吊喪的一跪下去,就誦讀一篇祭文,你怎麼跪了下去默不作聲,算什麼意思?我們還有别的事情要做,江邊還有許多人沒有吊過,誰有這個閑工夫陪着你練悶功,再一想,對了。
象他這樣的大能人決不會事先寫了祭文來,而是出口成章,此時正在凝思呢! 龐統呆想了一會,自以為入選都督十分有把握,不覺面露喜色。
開口道:&ldquo龐統吊于公瑾先生靈前:想君當年,奮威于外,聞名于内。
獨霸江東可敬可畏,屯兵三江能進能退。
夜探曹營渾身是膽,反間蔡、張立除大患。
怒打黃蓋當機立斷,委托貧道巧獻連環,赤壁燎盡曹兵百萬。
&lsquo美人&rsquo拱送非爾無幹,&lsquo假途&rsquo取城終遭大難。
江東重任拭目以待,完成遺志多則三載。
香燭之前祭吊一番,伏唯尚飨,嗚呼哀哉!&rdquo 龐統一心想着能在江東做個大都督,吟誦出來的一點不象祭文,倒象是一篇上任的演說,把心裡話都吊了出來。
祭罷,越覺餘興未盡,不禁出聲笑了起來。
兩旁的文武官員起初見他稱頌周瑜的豐功偉績,還在贊賞他的才學呢。
後來見他面無悲色,搖頭晃腦地表露出自己想出任都督的欲望,還笑了出來,頓起惡感。
白帏内的小喬聽到了笑聲,大為莫名其妙,以為來了個瘋子,停止了哭泣。
廳内一片寂靜,氣氛十分
&rdquo &ldquo可曾備下行裝?&rdquo &ldquo亮盡行齊備的了。
&rdquo 劉備将信将疑。
孔明命兩個小僮去取包裹。
不多時,小僮已将一個布包提上大堂。
孔明當堂打開,卻是一身孝服:白布綸巾,白布鶴氅。
随即更衣。
劉備見孔明穿了這身素衣,十分貼身。
心想,周瑜剛死不久,怎麼你已準備好了這身衣服? 其實,孔明見周瑜常常吐血昏厥,暗中早就命人端正了喪服。
隻等他一死,就要過江祭吊的。
孔明從白布鶴氅内抽出一張白紙,上面密密麻麻寫了不少字。
這張紙是他過江不受侵辱的保證,勝過趙雲幾倍的厲害。
然後揚着這張紙,對劉備說,有此護身,亮太平無事。
劉備想,一張紙有什麼了不起,難道是一張護身符不成!問是何物。
孔明說,乃是一紙祭文。
劉備越加欽佩:軍師果然能未蔔先知。
孔明便執了羽扇,向劉備告辭。
劉備帶領文武一起相送孔明到江邊。
孔明帶了趙雲和五百漢軍下了五隻大号官船。
最先船頭上扯了兩面大旗,一面上書&ldquo諸葛亮&rdquo,一面旗上&ldquo常山趙&rdquo,解纜開船。
孔明在艙口向劉備揮手:&ldquo主公且回,耳聽好消息。
&rdquo 劉備也與衆人向船上頻頻招手:&ldquo軍師小心了。
&rdquo見船漸漸駛遠,一行人回歸荊州。
孔明與趙雲進艙,便說:&ldquo子龍,你奉了主公之命,保護本軍師,可是麼?&rdquo &ldquo正是。
&rdquo &ldquo本軍師此去柴桑須是吊喪,并非交戰,何用子龍保護。
到了對江,你隻須站立船頭看護船隻,不必登岸,本軍師一人前往帥府祭吊便了。
&rdquo 趙雲想,官船自有五百軍兵看守,我奉了主命,就要盡職。
要是不護着你一起去,萬一出了什麼差錯,叫我如何回去向劉備交帳?說道:&ldquo軍師,末将不登岸,恐不穩妥,斷難從命。
&rdquo 孔明深知趙雲做事謹慎,不敢托大。
便對他說,今日之事,不是靠你的威名能解決問題的。
你若跟了我一起進帥府,勢必會引起江東文武的誤會,以為我真的心虛,不敢獨自吊喪。
他們更有理由說我氣死了周瑜,本軍師就反而危險。
所以還是請你不要上岸的好。
趙雲哪裡肯聽,定要上岸。
說,若軍師執意不讓末将進帥府,那我就不騎馬,不執槍,隻是随身佩帶青釭寶劍,守在大門口。
如果吳将對軍師無禮,我就可以立即救應。
孔明見他隻是不允,心想,子龍也很為難,就讓他上岸吧。
反正今日根本不會動刀動槍,絕無性命之憂。
就點了點頭,同意了趙雲上岸。
兩人商議停當,傳令快速進發。
到今日,船近柴桑。
孔明探出艙門對岸邊一看,沿江一帶舟船無數,旗幡飄蕩,都是江東的大小官員和有名人士來湊熱鬧。
碼頭上紮了一座高大的牌樓,披麻挂孝;許多吳軍渾身白衣白帽,招呼着來往的客人。
哀樂聲此起彼伏。
忽聽一陣鑼聲,見一條小船靠岸,艙中走出一人,道袍竹冠,皂縧素履,興沖沖上了岸。
孔明一看便知是龐統,暗想,士元啊,看你這種得意的樣子,不象是來吊唁的,倒象是來做大官的,你想來補都督這個肥缺,是吧?據我想來,你非但在江東無一官半職,而且還得受孫權的一肚子氣。
因此,孔明傳令官船緩緩而行,讓龐統碰了釘子,我再去祭吊,更顯出我的誠心誠意來。
船上的手下卻不是這麼想,他們以為,吊喪要跑在頭裡,方顯得真心,怎麼反要落在後面。
難道孔明到了柴桑又有點後怕啦!既然如此,現在掉頭還來得及。
船上人邊這麼想着,邊停止了劃船,讓船順着水流漂向江邊。
卻說襄陽龐士元自從兩年前到三江口結識周瑜,為破曹操,三賢定計,親進連環圖到曹營。
赤壁一場大火,燒掉了連環舟,傾蕩了曹操的百萬大軍,自以為功勞皆出于他的手中。
又見周瑜量狹氣短,專好陷害孔明,知道這是取禍之道。
更見周瑜患有咯血之絕症,滿臉晦氣,料道命難長久。
惟想等周瑜一死之後,立即出任江東都督,仗着&ldquo鳳雛&rdquo這個雅号和以往對江東的好處,操掌六郡八十一州的兵權,展平生之才學,與孔明比一個高低,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出來。
諒必孫權新喪都督,必定要重用他。
因此龐統此來,吊喪是假,謀官是真。
現在,船剛停穩,龐統就出艙站立船頭,俨然似一位江東的六郡主将。
縱目四望,桅杆林立,白幡招展,排樓高聳,吊喪者紛至沓來。
滿眼都是白色,充耳全是哀聲。
真正是凄慘蕭瑟,催人淚下。
龐統手提袍角,神采奕奕地上了岸,在東吳官員的引領下,大模大樣地進了帥府。
卻說魯肅和衆文武連日來迎賓送客,裡外招待,忙得不可開交。
忽聽龐統前來祭靈,放下手中活計,匆匆趕到府門,正迎着龐統,施禮道:&ldquo啊,鳳雛先生降臨,下官有失迎迓,有禮了。
&rdquo 龐統見魯肅滿面憔悴,兩眼充血,知他與周瑜莫逆,傷心過度。
龐統自以為見了孫權,必定要任都督之職,故而并不為意,隻是對魯肅把手一揮:&ldquo大夫罷了。
&rdquo &ldquo先生請進!&rdquo &ldquo請了。
&rdquo 兩人說着話往裡邊走去。
到第三重大廳前,魯肅快步走了進去,與衆文武說龐統已到,大家都作些準備。
衆人聽得龐統到,都知道他是有名之士,尤其在赤壁破曹,為江東立下了不小的功勞,因此對他很是敬重。
忙分班站立在靈桌兩旁。
龐統不緊不慢跨上大廳,見裡面白幡素幌挂滿,紅燭赤香高燒。
正中懸着周瑜生前的肖像,唇若塗朱,臉如敷粉,清俊英武,栩栩如生。
龐統見了,臉上露出一絲笑意,暗說道:周瑜啊,曾記得赤壁破曹前,你、我、孔明三人營中飲酒,商議計策,各書一字在掌中,你是何等威風和得意,三江口唯你為尊。
破了曹操,你更是威名遠揚,天下人都知道江東有個出類拔萃的小輩英雄,誰不稱頌你的卓絕之功!可是事無數載,你便成了泉下之魂,大業未竟,夭逝身亡。
實是可悲!不過,你胸襟狹窄,為區區一座荊州城池,不惜興兵與孔明争鬥,弄得身亡名喪,也是自取其禍。
今日貧道到此,若能執掌帥印,取荊州如同翻掌。
龐統跨上幾步,見遺像下白帏拖地.帏幕内停放着靈柩,旁邊有幾個家眷跪在靈旁嘶啞着喉嚨悲啼着。
柩前一張桌子,桌上祭品無數,一對大紅燭,一隻大香爐,爐内焚着香,正中設着一塊靈牌,上面寫着&ldquo先大都督周瑜之位&rdquo。
桌前有兩個少兒粗麻重孝,大聲恸哭着,叫着&ldquo先父&rdquo。
龐統料定他們是周瑜的兩個兒子。
桌旁左右兩排,頭紮白布,身披孝服的人,看不清是男是女,是文是武。
龐統到靈桌前,廳上大舉悲聲,撕心裂肺。
龐統執着鵝毛扇,撩起袍子,跪了下去。
早有手下為他上香三炷,青煙繞缭,飄飄忽忽。
龐統凝視着這冉冉上升的輕煙,忽聚忽散,煙霧中似見周瑜頭挑雉尾,身披堅甲。
忽似見自己身坐虎椅,手擎令箭,在發号施令。
正在呆視之際,桌上的燭芯&ldquo哔剝&rdquo一響,頓然眼前一亮,這才收回遐想,面對着靈位暗暗想道:今日紅燭爆花,是個好兆,六郡都督有我的份。
兩旁的文武見龐統跪下去多時了,卻一聲不響,盯着眼前的香燭和靈位在想心事,都感到很納悶:人家來吊喪的一跪下去,就誦讀一篇祭文,你怎麼跪了下去默不作聲,算什麼意思?我們還有别的事情要做,江邊還有許多人沒有吊過,誰有這個閑工夫陪着你練悶功,再一想,對了。
象他這樣的大能人決不會事先寫了祭文來,而是出口成章,此時正在凝思呢! 龐統呆想了一會,自以為入選都督十分有把握,不覺面露喜色。
開口道:&ldquo龐統吊于公瑾先生靈前:想君當年,奮威于外,聞名于内。
獨霸江東可敬可畏,屯兵三江能進能退。
夜探曹營渾身是膽,反間蔡、張立除大患。
怒打黃蓋當機立斷,委托貧道巧獻連環,赤壁燎盡曹兵百萬。
&lsquo美人&rsquo拱送非爾無幹,&lsquo假途&rsquo取城終遭大難。
江東重任拭目以待,完成遺志多則三載。
香燭之前祭吊一番,伏唯尚飨,嗚呼哀哉!&rdquo 龐統一心想着能在江東做個大都督,吟誦出來的一點不象祭文,倒象是一篇上任的演說,把心裡話都吊了出來。
祭罷,越覺餘興未盡,不禁出聲笑了起來。
兩旁的文武官員起初見他稱頌周瑜的豐功偉績,還在贊賞他的才學呢。
後來見他面無悲色,搖頭晃腦地表露出自己想出任都督的欲望,還笑了出來,頓起惡感。
白帏内的小喬聽到了笑聲,大為莫名其妙,以為來了個瘋子,停止了哭泣。
廳内一片寂靜,氣氛十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