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回 劉郎浦周瑜二絕氣 荊州城魯肅三索情
關燈
小
中
大
dquo殺出一彪人馬,未見其人,先聞其聲:&ldquo周郎小子慢走!老張來也!&rdquo三千漢軍擁出一員大将,乃是黑臉張翼德。
但見他豹頭環眼,虎須倒奓;披堅執銳,胯下龍馬,象餓虎一般沖到江邊,起手中丈八蛇矛一蕩,攔住岸上吳軍,大吼一聲:&ldquo呔!大膽吳兵休走!&rdquo 這班小兵本來心慌意亂,被張飛這麼一叫,上船的紛紛落水,岸上的哪裡還敢動彈,早已喪魂落魄,腳上象灌了鉛一樣沉重,挪動不得,周瑜見張飛殺到,忙命船隻統統離岸,向對岸徐徐進發,看張飛把岸上的一千弟兄怎樣。
張飛明知周瑜器量狹小,今日故意要氣他一氣,便吹胡子瞪眼睛,對吳兵責問道:&ldquo你們要死還是要活?&rdquo 岸上的這些吳軍見張飛趕來,自問必死。
聽得如此動問,一個個朝着黑臉跪下,磕頭如搗蒜,人人口稱:&ldquo三将軍,咱們要活。
&rdquo &ldquo你們既然要活,那就将号衣号帽與我速速拿下!&rdquo 吳軍知道張飛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閻王,今日不殺他們,已是十分寬容了,哪裡還敢遲慢。
片刻之間,鞋帽衣褲抛得滿地都是。
衆軍重又一齊下跪,望着張飛。
張飛見這些水軍倒還算聽話,又命道:&ldquo你們既要活命,與我高聲喊叫:&lsquo周郎妙計安天下,賠了夫人又折兵&rsquo!&rdquo 吳軍聽說要他們罵自己的主帥,一個個張口結舌,不知如何是好。
暗想,都督乃是江東三軍統帥,吳侯尚且要讓他幾分。
我們罵了,這是有殺頭之罪的,怎麼還回得了東吳?這無論如何是不能罵的,隻得聽天由命了。
張飛見這許多吳軍一聲不吭,怒從心頭起,架了長矛,伸手抓住馬前的一個水軍的發帚,抽出三尺青鋒,威脅道:&ldquo你們到底叫也不叫?老張叫你們一個個腦袋落地!&rdquo 這個水軍四肢騰空,已吓得屁滾尿流,連連告饒:&ldquo三将軍饒命!小的喊叫,小的喊叫哇!&rdquo 張飛用力撒手,這個水軍跌倒在地,癱成一團。
這樣一來,吳軍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,不得不從命。
他們朝着江面上的周瑜,暗暗說道,大都督,現在我們要罵你了。
背後的黑臉兇殘無比,請你委屈一下吧,我們也是出于無奈,以後見了你,再給你賠罪了。
一千吳軍直着嗓子叫了起來:&ldquo呔,周郎妙計安天下,賠了夫人又折兵啊&hellip&hellip&rdquo 孔明在山上看得清楚,隐隐約約覺得張飛大有進步。
心想,我在錦囊上隻是寫着要吳軍卸下号衣号帽,氣一氣周瑜也就完結了。
他卻喜歡畫蛇添足,虧他做得出來,這一招效果更好。
周瑜撇下岸上的千把個弟兄,徐徐向對岸馳去。
一邊望着孫權等人,一邊又注視着張飛。
後來又聽得自己的弟兄高聲罵着自己。
心想,美人計未成,一仗又是大敗而歸。
孔明恁地狠毒,教水軍當了吳侯的面羞辱我周瑜,我還有何面目再見吳侯,周瑜氣惱過度,臉上青一陣,白一陣,咬牙切齒地恨道:&ldquo孔明啊孔明,你&hellip&hellip欺人太過了!&rdquo話音剛落,一股腥臊穿喉而出。
周瑜要想咽下去,可是搖了幾下頭,嘴一張,鮮血噴了出來。
眼球朝上翻,兩腿一軟,仰面倒了下去。
衆将急忙托住,見他臉如死灰,箭瘡爆裂,不省人事。
命手下速速回轉對岸。
孫權在岸上見得周瑜又昏厥過去,傳令回歸南徐。
一面命人打聽荊州動靜,一面遣人去柴桑探侯周瑜的病勢。
船上衆将一路上把都督喚醒,将半粒丹丸研碎,敷在傷處。
周瑜方才有了些精神,上岸騎馬回柴桑養病。
再說張飛安撫吳軍道:你們要回去的話,老張發放盤纏;若願降者,在此聽用:去留自決。
吳軍想,我們回去不是找死嗎?都說願降。
張飛傳令漢軍取出&ldquo劉&rdquo字号衣号帽,衆軍穿戴已畢,跟了張飛,保着劉備夫婦回到荊州。
有話則說,無話則表。
一晃眼,兩個月倏然而過。
孫權在南徐久靜思動。
探得周瑜在柴桑箭瘡複平,水軍又操演得愈加精悍,便喚魯肅到大堂。
說道,二次索讨荊州,非但未成功,又被他們騙走我的寶妹。
此番大夫再讨荊州,定要索還,方解我心頭之恨。
過江諸事,請大夫先至柴桑見都督,必有面谕。
魯肅離了南徐,趕到柴桑,徑奔帥府見周瑜。
說,下官奉了吳侯的旨意,要過江再讨荊州,先到這裡告知都督,躬聽吩咐。
周瑜在柴桑休養了這些天以後,已大愈了。
見魯肅到來,便說,子敬此去若能索還,萬事皆休,若劉備執意不與,本督自有主見。
請子敬歸來時,仍然先到柴桑。
魯肅出得帥府,坐了一條官船,直抵對岸,棄舟上馬進城,到轅門下馬。
漢軍見魯大夫到,立即上堂禀報。
卻說劉備與孔明連日無事,正在堂上閑坐聊天,得報魯肅忽至荊州,劉備忙問孔明道:&ldquo軍師,魯大夫到此,莫非又來索讨荊州?&rdquo 孔明點頭應道:&ldquo正是。
&rdquo &ldquo何以對答?&rdquo &ldquo若魯肅提起荊州之事,亮自出來解勸,隻須如此如此,則魯肅便隻得回去複命。
&rdquo 兩人計議已定,傳令相請魯肅。
魯肅上堂,三個施禮畢,劉備道:&ldquo大夫請坐!&rdquo 魯肅道:&ldquo今日皇叔做了東吳的女婿,便是魯肅的主人,如何敢坐?&rdquo 劉備笑道:&ldquo子敬與我舊交,何必太謙?&rdquo 魯肅謝過,坐定。
茶罷,劉備問:&ldquo大夫到來有何見教?&rdquo 魯肅暗忖,為此荊州之事,我是三翻四複奔波江上。
如今兩家聯姻,正該協力同心,守疆護士,共拒曹操。
可是周瑜一直耿耿于懷,非要命我索回不可。
這叫我怎樣好意思開口呢?便說:&ldquo皇叔,下官今奉吳侯鈞命,專為荊州一事而來。
皇叔已借住多時,未蒙見還。
今既兩家有秦、晉之好,當看在親情面上,早早交付。
&rdquo 劉備聞此言,便滴下淚來。
魯肅驚問:&ldquo皇叔何故如此?&rdquo 劉備掩面而泣,隻是不說。
孔明在旁言道:&ldquo大夫知我主緣何啼哭?&rdquo &ldquo下官實在不知,請軍師相告。
&rdquo &ldquo大夫,荊州早晚歸還東吳。
當初我主借荊州時,曾許下暫住一陣便還。
仔細想來,還了荊州,主公與主母何處安身?若不還時,于吳侯面上又不好看。
事出兩難,因此淚出痛腸。
&rdquo 孔明此話,觸動劉備衷腸,真個捶胸頓足,放聲大哭。
魯肅聽了孔明的話,又見劉備如此痛哭,心想,與人方便,自己方便。
待劉備再住上一陣之後再商議吧。
便勸道:&ldquo皇叔且休煩惱,從長計議。
&rdquo 孔明說:&ldquo有煩大夫,回見吳侯,不惜一言之勞,将此煩惱情節,懇告吳侯,再容幾時,待我主取了西川之後,再還荊州。
大夫意下如何?&rdquo 魯肅想,總算這趟沒有白跑,孔明已許下了确切的日期,回去也有個交代了。
但見他豹頭環眼,虎須倒奓;披堅執銳,胯下龍馬,象餓虎一般沖到江邊,起手中丈八蛇矛一蕩,攔住岸上吳軍,大吼一聲:&ldquo呔!大膽吳兵休走!&rdquo 這班小兵本來心慌意亂,被張飛這麼一叫,上船的紛紛落水,岸上的哪裡還敢動彈,早已喪魂落魄,腳上象灌了鉛一樣沉重,挪動不得,周瑜見張飛殺到,忙命船隻統統離岸,向對岸徐徐進發,看張飛把岸上的一千弟兄怎樣。
張飛明知周瑜器量狹小,今日故意要氣他一氣,便吹胡子瞪眼睛,對吳兵責問道:&ldquo你們要死還是要活?&rdquo 岸上的這些吳軍見張飛趕來,自問必死。
聽得如此動問,一個個朝着黑臉跪下,磕頭如搗蒜,人人口稱:&ldquo三将軍,咱們要活。
&rdquo &ldquo你們既然要活,那就将号衣号帽與我速速拿下!&rdquo 吳軍知道張飛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閻王,今日不殺他們,已是十分寬容了,哪裡還敢遲慢。
片刻之間,鞋帽衣褲抛得滿地都是。
衆軍重又一齊下跪,望着張飛。
張飛見這些水軍倒還算聽話,又命道:&ldquo你們既要活命,與我高聲喊叫:&lsquo周郎妙計安天下,賠了夫人又折兵&rsquo!&rdquo 吳軍聽說要他們罵自己的主帥,一個個張口結舌,不知如何是好。
暗想,都督乃是江東三軍統帥,吳侯尚且要讓他幾分。
我們罵了,這是有殺頭之罪的,怎麼還回得了東吳?這無論如何是不能罵的,隻得聽天由命了。
張飛見這許多吳軍一聲不吭,怒從心頭起,架了長矛,伸手抓住馬前的一個水軍的發帚,抽出三尺青鋒,威脅道:&ldquo你們到底叫也不叫?老張叫你們一個個腦袋落地!&rdquo 這個水軍四肢騰空,已吓得屁滾尿流,連連告饒:&ldquo三将軍饒命!小的喊叫,小的喊叫哇!&rdquo 張飛用力撒手,這個水軍跌倒在地,癱成一團。
這樣一來,吳軍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,不得不從命。
他們朝着江面上的周瑜,暗暗說道,大都督,現在我們要罵你了。
背後的黑臉兇殘無比,請你委屈一下吧,我們也是出于無奈,以後見了你,再給你賠罪了。
一千吳軍直着嗓子叫了起來:&ldquo呔,周郎妙計安天下,賠了夫人又折兵啊&hellip&hellip&rdquo 孔明在山上看得清楚,隐隐約約覺得張飛大有進步。
心想,我在錦囊上隻是寫着要吳軍卸下号衣号帽,氣一氣周瑜也就完結了。
他卻喜歡畫蛇添足,虧他做得出來,這一招效果更好。
周瑜撇下岸上的千把個弟兄,徐徐向對岸馳去。
一邊望着孫權等人,一邊又注視着張飛。
後來又聽得自己的弟兄高聲罵着自己。
心想,美人計未成,一仗又是大敗而歸。
孔明恁地狠毒,教水軍當了吳侯的面羞辱我周瑜,我還有何面目再見吳侯,周瑜氣惱過度,臉上青一陣,白一陣,咬牙切齒地恨道:&ldquo孔明啊孔明,你&hellip&hellip欺人太過了!&rdquo話音剛落,一股腥臊穿喉而出。
周瑜要想咽下去,可是搖了幾下頭,嘴一張,鮮血噴了出來。
眼球朝上翻,兩腿一軟,仰面倒了下去。
衆将急忙托住,見他臉如死灰,箭瘡爆裂,不省人事。
命手下速速回轉對岸。
孫權在岸上見得周瑜又昏厥過去,傳令回歸南徐。
一面命人打聽荊州動靜,一面遣人去柴桑探侯周瑜的病勢。
船上衆将一路上把都督喚醒,将半粒丹丸研碎,敷在傷處。
周瑜方才有了些精神,上岸騎馬回柴桑養病。
再說張飛安撫吳軍道:你們要回去的話,老張發放盤纏;若願降者,在此聽用:去留自決。
吳軍想,我們回去不是找死嗎?都說願降。
張飛傳令漢軍取出&ldquo劉&rdquo字号衣号帽,衆軍穿戴已畢,跟了張飛,保着劉備夫婦回到荊州。
有話則說,無話則表。
一晃眼,兩個月倏然而過。
孫權在南徐久靜思動。
探得周瑜在柴桑箭瘡複平,水軍又操演得愈加精悍,便喚魯肅到大堂。
說道,二次索讨荊州,非但未成功,又被他們騙走我的寶妹。
此番大夫再讨荊州,定要索還,方解我心頭之恨。
過江諸事,請大夫先至柴桑見都督,必有面谕。
魯肅離了南徐,趕到柴桑,徑奔帥府見周瑜。
說,下官奉了吳侯的旨意,要過江再讨荊州,先到這裡告知都督,躬聽吩咐。
周瑜在柴桑休養了這些天以後,已大愈了。
見魯肅到來,便說,子敬此去若能索還,萬事皆休,若劉備執意不與,本督自有主見。
請子敬歸來時,仍然先到柴桑。
魯肅出得帥府,坐了一條官船,直抵對岸,棄舟上馬進城,到轅門下馬。
漢軍見魯大夫到,立即上堂禀報。
卻說劉備與孔明連日無事,正在堂上閑坐聊天,得報魯肅忽至荊州,劉備忙問孔明道:&ldquo軍師,魯大夫到此,莫非又來索讨荊州?&rdquo 孔明點頭應道:&ldquo正是。
&rdquo &ldquo何以對答?&rdquo &ldquo若魯肅提起荊州之事,亮自出來解勸,隻須如此如此,則魯肅便隻得回去複命。
&rdquo 兩人計議已定,傳令相請魯肅。
魯肅上堂,三個施禮畢,劉備道:&ldquo大夫請坐!&rdquo 魯肅道:&ldquo今日皇叔做了東吳的女婿,便是魯肅的主人,如何敢坐?&rdquo 劉備笑道:&ldquo子敬與我舊交,何必太謙?&rdquo 魯肅謝過,坐定。
茶罷,劉備問:&ldquo大夫到來有何見教?&rdquo 魯肅暗忖,為此荊州之事,我是三翻四複奔波江上。
如今兩家聯姻,正該協力同心,守疆護士,共拒曹操。
可是周瑜一直耿耿于懷,非要命我索回不可。
這叫我怎樣好意思開口呢?便說:&ldquo皇叔,下官今奉吳侯鈞命,專為荊州一事而來。
皇叔已借住多時,未蒙見還。
今既兩家有秦、晉之好,當看在親情面上,早早交付。
&rdquo 劉備聞此言,便滴下淚來。
魯肅驚問:&ldquo皇叔何故如此?&rdquo 劉備掩面而泣,隻是不說。
孔明在旁言道:&ldquo大夫知我主緣何啼哭?&rdquo &ldquo下官實在不知,請軍師相告。
&rdquo &ldquo大夫,荊州早晚歸還東吳。
當初我主借荊州時,曾許下暫住一陣便還。
仔細想來,還了荊州,主公與主母何處安身?若不還時,于吳侯面上又不好看。
事出兩難,因此淚出痛腸。
&rdquo 孔明此話,觸動劉備衷腸,真個捶胸頓足,放聲大哭。
魯肅聽了孔明的話,又見劉備如此痛哭,心想,與人方便,自己方便。
待劉備再住上一陣之後再商議吧。
便勸道:&ldquo皇叔且休煩惱,從長計議。
&rdquo 孔明說:&ldquo有煩大夫,回見吳侯,不惜一言之勞,将此煩惱情節,懇告吳侯,再容幾時,待我主取了西川之後,再還荊州。
大夫意下如何?&rdquo 魯肅想,總算這趟沒有白跑,孔明已許下了确切的日期,回去也有個交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