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回 拜荊主呂範說婚姻 訪喬公劉備施禮儀
關燈
小
中
大
敬重。
孫權搶步上前,在國太的膝前跪下,──這是中國古代的禮節,不論是諸侯還是皇帝,見了父母總要雙膝跪地。
口稱:&ldquo母後在上,孩兒拜見母後。
&rdquo 國太見孫權這麼溫順地跪在面前,心想,平日裡見你這麼跪地,我為娘的總是十分開心,如今你背着我的面,私下裡将妹妹嫁與劉備,也不與我講一聲,心目中哪有我這個娘親。
到底不是我的親生,往日裡母後長、母後短,隻不過是遮人耳目罷了,我倒錯認為你是一片孝心。
想到這裡,國太一陣心酸,早已兩行熱淚挂了下來,怒喝道:&ldquo孩兒,爾幹的好事!&rdquo &ldquo母後,孩兒若有不到之處,請母後責備。
&rdquo 不管怎麼說,孫權一見國太發脾氣,總是誠惶誠恐,先認個錯。
其實,自己錯在什麼地方還不知道,隻是為了讓國太早些息怒。
&ldquo男大當婚,女大當嫁,乃是古今之常禮。
爾妹閨閣千金,爾竟擅自招贅劉皇叔,此等大事緣何瞞蔽老身?&rdquo &ldquo這個&hellip&hellip&rdquo孫權聽了這番說話,象晴天裡打了一個霹靂。
心想,不知哪個不知好歹的家夥,竟敢到國太面前搬弄是非。
走漏了風聲,被劉備逃走,計策破滅事小,郡主的閨名敗壞事大。
問道:&ldquo母後怎樣知道?&rdquo 國太見孫權開始張口結舌,七分肯定有此事了。
現在又聽他如此動問,更證實了喬玄的一番話。
便将老眼一彈,怫然怒道:&ldquo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。
此等大事,為娘雖然困居深宮内院,焉有不知之理?&rdquo 孫權想,幸虧是條計,要是真正用郡主去換荊州,我還能南面為主嗎?既然國太也有所聽聞,那不妨和盤托出,講個明白。
&ldquo母後聽了,郡主配與劉備此乃是詐。
實因赤壁之後,劉備侵州奪府,占據荊州,屢屢不還。
此乃周大都督的一條美人之計,将劉備騙過江來,生擒活捉,然後與諸葛亮掉換荊州,請母後放心。
&rdquo 國太深明大義,聽說是為了軍事上的計謀設此美人計,并不是真的,便開始放心了。
心想,我是一個不懂軍務的女流,隻要不是真的,我就不必插手。
國太漸漸地和緩下來。
不料,旁邊的喬玄忍不住了。
他想,原來這是一條計。
而且是我家女婿周瑜想出來的。
他這個人眼裡容不下人,狂妄自尊,妒賢嫉才。
兵書中有的是計,他卻偏偏選中這條喪天害理的美人計。
現在滿城百姓都已知曉,抓了劉備,定然誤了郡主的終身。
并不是我受了人家的好處,臂膀向外彎。
劉備确實是個明君,所到之處,躬行仁義,百姓無不擁戴。
劉備與郡主若能成全,倒是一樁美滿姻緣,非但孫劉兩家無幹戈之災,曹操也不敢正視江東。
于國于民有利,豈可袖手旁觀,坐視不管。
倒不如趁這個機會,将他們兩人罵一頓。
丈人罵女婿,誰也管不了,這叫打碎水缸滲過去。
喬玄乃是俠義心腸,破口大罵:&ldquo枉空啊,枉空,堂堂六郡的都督,别的計策不用,卻使這刁鑽促狹的美人計,辱沒郡主千金的閨名,實是可惱!嚯&hellip&hellip&rdquo邊罵邊用手指着孫權。
孫權見喬玄口中罵周瑜,手卻指着自己。
心想,這老頭兒倒可惡得很,指着和尚罵賊秃。
用一條計,怎會連累妹妹的名聲?隻因國太在場,孫權不敢發怒。
&ldquo既然是計,緣何滿城百姓都在傳揚?吳侯何不命人前去打探?&rdquo 喬玄越說越起勁,口中的這顆棗核随着唾沫飛了出來,直噴孫權當面。
孫權臉上挨了一下,以為喬玄罵得牙齒都斷了。
心想,隻有含血噴人,你卻含牙噴人。
不過滿城的百姓怎麼會得知這個消息的呢?孫權百思不得一解。
喬玄極力要想成人之美,便對國太道:&ldquo國太,劉皇叔麾下的二弟關君侯刀上無敵,虎牢關溫酒斬華雄;黃河渡口斬河北名将顔良、文醜;千裡尋兄,過五關,斬六将;古城刀劈蔡陽。
&rdquo 孫權想,你把關雲長如此吹捧,與美人計有什麼關系?難道我孫權怕他不成? &ldquo劉皇叔麾下的三弟張翼德,矛上無敵,虎牢關前矛挑呂布紫金冠;長闆橋上獨擋百萬曹兵,吼叫一聲,拒水斷橋。
&rdquo 國太曾經聽說過,今日再聽喬玄這麼說,仍然覺得毛骨悚然。
&ldquo劉皇叔麾下還有一員白袍小将,乃是常山趙雲,槍上無敵,百萬軍中力斬五十餘員曹将,馬前無三合之戰。
可稱天下第一名将。
&rdquo 孫權見喬玄把劉備手下的大将贊得橫一個無敵,豎一個無敵,十分怨恨。
隻因國太在旁,敢怒不敢言。
&ldquo國太,劉皇叔手下文有文才,武有武将。
他的軍師孔明先生天、地,人、事無不精通,且博古通令,用兵如神。
要是捉了劉皇叔,荊州文武豈肯罷休?席卷江東,百姓遭殃。
國太,以老漢之見,令嫒千金許與劉皇叔亦不為俗。
要不然,小姐的聲譽有關。
望國太詳察。
&rdquo 國太聽了喬玄的話,為之心動。
自忖道:倘若劉備身遭不測,荊州這班好鬥的文武必定興兵而來。
曹操得悉,乘機複赤壁之仇,兩下合力,江東有累卵之危。
即使劉備無憂,我女兒的終身也被人毀了。
喬國老說我女兒配與劉備是一樁美滿姻緣,諒他對劉備有所了解,倒不如打聽一個着落,再作道理。
問道:&ldquo隻不知劉皇叔生得恁般模樣?&rdquo 孫權聽了國太這種口吻,暗暗着急:這是計策,怎麼可以認起真來,要是妹妹嫁了劉備,這荊州還取得到嗎?兩隻眼睛瞪着喬玄:都是你這老不死的在此多嘴多舌,壞了我的計策。
忙站起身來,對國太道:&ldquo母後,劉備年過半百,相貌醜陋,神思頹廢,好似六十餘歲的老叟。
我妹隻有一十八歲,年齒不配,父女相稱尚且餘裕,豈能以夫妻相配?&rdquo 喬玄想,人家一向說你是英雄,不料用了周瑜的計,也會說謊話了,真是人言可畏。
你要說壞劉備,我卻偏要把劉備捧一捧。
馬上反駁道:&ldquo嗨,國太,休聽令郎之言。
老漢見得皇叔品貌非俗,氣宇軒昂,風流潇灑,實是一表人材。
隻不過二十青春。
&rdquo &ldquo啊?&rdquo國太想,一個說劉備是個六十餘歲的老朽,一個卻說皇叔是未滿廿載的青年。
一個人的年齡在兩個人的眼中竟有如此大的差異,完全說明了他們兩個人對劉備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。
我雖然未見過劉備的面,但聞名已久,桃園結義衆所周知,劉備隻不過五十來歲。
年齡确實大了些,但這個倒沒什麼關系的,隻要人好,有出息。
人若不好,年齡再輕,女兒嫁了過去也沒有好日子過。
百聞不如一見,還是抽個時間親自看一看,到底劉備生得怎樣一個面孔,心地如何,免得在此胡猜亂說。
因此說:&ldquo太公,不必與他一般見識,老身自要見他一見。
&rdquo 喬玄知道,國太對女兒的婚事十分看重,輕易不肯許配,又無相當門戶,故而仍舊待字閨中。
如今周瑜弄巧成拙,把劉備騙到了南徐,真是天緣巧合,國太心中已有幾分贊許,便要相親。
夜長夢多,來日最好。
說道:&ldquo國太,城外甘露寺倒是清靜之地。
何不請皇叔來朝在彼相見。
國太意下如何?&rdquo &ldquo太公之言,甚合我意。
兒啊,若要荊州,隻管用兵之上搏取,豈可以爾妹為賭注,壞人閨名?來朝為娘在甘露寺中欲見皇叔,爾今日速命人去打掃準備。
成與不成與爾等無幹,千萬不可存陷害之心。
&rdquo 喬玄暗暗贊歎國太不愧為是一家大英雄的母親,有見識,有氣魄!便起身告辭國太,出門上轎,随即命人去官驿通報劉備,約定來朝城外甘露寺中相見。
然後回府自去準備。
國太送走喬玄,命孫權退出,自回内室歇息。
孫權見國太對劉備頗有好感,執意要見劉備,回到外面,興味索然,長歎不息:&ldquo完了,完了!&rdquo 文武見他蘊怒含悲,十分怅然,連聲叫完,不知他說的是哪一樁事情,忙問:&ldquo吳侯緣何歎息?&rdquo 孫權便将進内宮見國太的前後經過詳述了一遍。
文武聽了,也覺得大失所望。
都在想,國太插手,事情就棘手了。
吳侯是個孝子,決不肯一意孤行而違背母命的,要捉劉備就由不得我們作主了。
看來甘露寺相親是一定要相的,但也要想個權宜之策。
既不讓國太動怒,又要擒下劉備掉換荊州。
因此大家商量來,考慮去,以為等候相見之後再動手最是上策。
相中,隻得再思良謀;相不中,一舉擒住劉備。
孫權想,這确是一個辦法,便照此而行。
當即傳令心腹副将賈華,帶領五百刀斧手先去甘露寺打掃準備,來日一早暗中伏在兩廊長窗之後,舉手為号,破門而入。
賈華遵命退出。
又命潘璋、董襲二将,引兵三千守在甘露寺山下,藏在隐蔽之處,見劉備逃下山時,将他團團圍住。
再命大将淩統在身旁護衛。
一切準備完畢,孫權方才如釋重負,仰面跌坐在案座内。
正是:隻道相親拜嶽母,那來結怨恨舅兄。
未知甘露寺相親成否,且聽下回分解。
孫權搶步上前,在國太的膝前跪下,──這是中國古代的禮節,不論是諸侯還是皇帝,見了父母總要雙膝跪地。
口稱:&ldquo母後在上,孩兒拜見母後。
&rdquo 國太見孫權這麼溫順地跪在面前,心想,平日裡見你這麼跪地,我為娘的總是十分開心,如今你背着我的面,私下裡将妹妹嫁與劉備,也不與我講一聲,心目中哪有我這個娘親。
到底不是我的親生,往日裡母後長、母後短,隻不過是遮人耳目罷了,我倒錯認為你是一片孝心。
想到這裡,國太一陣心酸,早已兩行熱淚挂了下來,怒喝道:&ldquo孩兒,爾幹的好事!&rdquo &ldquo母後,孩兒若有不到之處,請母後責備。
&rdquo 不管怎麼說,孫權一見國太發脾氣,總是誠惶誠恐,先認個錯。
其實,自己錯在什麼地方還不知道,隻是為了讓國太早些息怒。
&ldquo男大當婚,女大當嫁,乃是古今之常禮。
爾妹閨閣千金,爾竟擅自招贅劉皇叔,此等大事緣何瞞蔽老身?&rdquo &ldquo這個&hellip&hellip&rdquo孫權聽了這番說話,象晴天裡打了一個霹靂。
心想,不知哪個不知好歹的家夥,竟敢到國太面前搬弄是非。
走漏了風聲,被劉備逃走,計策破滅事小,郡主的閨名敗壞事大。
問道:&ldquo母後怎樣知道?&rdquo 國太見孫權開始張口結舌,七分肯定有此事了。
現在又聽他如此動問,更證實了喬玄的一番話。
便将老眼一彈,怫然怒道:&ldquo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。
此等大事,為娘雖然困居深宮内院,焉有不知之理?&rdquo 孫權想,幸虧是條計,要是真正用郡主去換荊州,我還能南面為主嗎?既然國太也有所聽聞,那不妨和盤托出,講個明白。
&ldquo母後聽了,郡主配與劉備此乃是詐。
實因赤壁之後,劉備侵州奪府,占據荊州,屢屢不還。
此乃周大都督的一條美人之計,将劉備騙過江來,生擒活捉,然後與諸葛亮掉換荊州,請母後放心。
&rdquo 國太深明大義,聽說是為了軍事上的計謀設此美人計,并不是真的,便開始放心了。
心想,我是一個不懂軍務的女流,隻要不是真的,我就不必插手。
國太漸漸地和緩下來。
不料,旁邊的喬玄忍不住了。
他想,原來這是一條計。
而且是我家女婿周瑜想出來的。
他這個人眼裡容不下人,狂妄自尊,妒賢嫉才。
兵書中有的是計,他卻偏偏選中這條喪天害理的美人計。
現在滿城百姓都已知曉,抓了劉備,定然誤了郡主的終身。
并不是我受了人家的好處,臂膀向外彎。
劉備确實是個明君,所到之處,躬行仁義,百姓無不擁戴。
劉備與郡主若能成全,倒是一樁美滿姻緣,非但孫劉兩家無幹戈之災,曹操也不敢正視江東。
于國于民有利,豈可袖手旁觀,坐視不管。
倒不如趁這個機會,将他們兩人罵一頓。
丈人罵女婿,誰也管不了,這叫打碎水缸滲過去。
喬玄乃是俠義心腸,破口大罵:&ldquo枉空啊,枉空,堂堂六郡的都督,别的計策不用,卻使這刁鑽促狹的美人計,辱沒郡主千金的閨名,實是可惱!嚯&hellip&hellip&rdquo邊罵邊用手指着孫權。
孫權見喬玄口中罵周瑜,手卻指着自己。
心想,這老頭兒倒可惡得很,指着和尚罵賊秃。
用一條計,怎會連累妹妹的名聲?隻因國太在場,孫權不敢發怒。
&ldquo既然是計,緣何滿城百姓都在傳揚?吳侯何不命人前去打探?&rdquo 喬玄越說越起勁,口中的這顆棗核随着唾沫飛了出來,直噴孫權當面。
孫權臉上挨了一下,以為喬玄罵得牙齒都斷了。
心想,隻有含血噴人,你卻含牙噴人。
不過滿城的百姓怎麼會得知這個消息的呢?孫權百思不得一解。
喬玄極力要想成人之美,便對國太道:&ldquo國太,劉皇叔麾下的二弟關君侯刀上無敵,虎牢關溫酒斬華雄;黃河渡口斬河北名将顔良、文醜;千裡尋兄,過五關,斬六将;古城刀劈蔡陽。
&rdquo 孫權想,你把關雲長如此吹捧,與美人計有什麼關系?難道我孫權怕他不成? &ldquo劉皇叔麾下的三弟張翼德,矛上無敵,虎牢關前矛挑呂布紫金冠;長闆橋上獨擋百萬曹兵,吼叫一聲,拒水斷橋。
&rdquo 國太曾經聽說過,今日再聽喬玄這麼說,仍然覺得毛骨悚然。
&ldquo劉皇叔麾下還有一員白袍小将,乃是常山趙雲,槍上無敵,百萬軍中力斬五十餘員曹将,馬前無三合之戰。
可稱天下第一名将。
&rdquo 孫權見喬玄把劉備手下的大将贊得橫一個無敵,豎一個無敵,十分怨恨。
隻因國太在旁,敢怒不敢言。
&ldquo國太,劉皇叔手下文有文才,武有武将。
他的軍師孔明先生天、地,人、事無不精通,且博古通令,用兵如神。
要是捉了劉皇叔,荊州文武豈肯罷休?席卷江東,百姓遭殃。
國太,以老漢之見,令嫒千金許與劉皇叔亦不為俗。
要不然,小姐的聲譽有關。
望國太詳察。
&rdquo 國太聽了喬玄的話,為之心動。
自忖道:倘若劉備身遭不測,荊州這班好鬥的文武必定興兵而來。
曹操得悉,乘機複赤壁之仇,兩下合力,江東有累卵之危。
即使劉備無憂,我女兒的終身也被人毀了。
喬國老說我女兒配與劉備是一樁美滿姻緣,諒他對劉備有所了解,倒不如打聽一個着落,再作道理。
問道:&ldquo隻不知劉皇叔生得恁般模樣?&rdquo 孫權聽了國太這種口吻,暗暗着急:這是計策,怎麼可以認起真來,要是妹妹嫁了劉備,這荊州還取得到嗎?兩隻眼睛瞪着喬玄:都是你這老不死的在此多嘴多舌,壞了我的計策。
忙站起身來,對國太道:&ldquo母後,劉備年過半百,相貌醜陋,神思頹廢,好似六十餘歲的老叟。
我妹隻有一十八歲,年齒不配,父女相稱尚且餘裕,豈能以夫妻相配?&rdquo 喬玄想,人家一向說你是英雄,不料用了周瑜的計,也會說謊話了,真是人言可畏。
你要說壞劉備,我卻偏要把劉備捧一捧。
馬上反駁道:&ldquo嗨,國太,休聽令郎之言。
老漢見得皇叔品貌非俗,氣宇軒昂,風流潇灑,實是一表人材。
隻不過二十青春。
&rdquo &ldquo啊?&rdquo國太想,一個說劉備是個六十餘歲的老朽,一個卻說皇叔是未滿廿載的青年。
一個人的年齡在兩個人的眼中竟有如此大的差異,完全說明了他們兩個人對劉備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。
我雖然未見過劉備的面,但聞名已久,桃園結義衆所周知,劉備隻不過五十來歲。
年齡确實大了些,但這個倒沒什麼關系的,隻要人好,有出息。
人若不好,年齡再輕,女兒嫁了過去也沒有好日子過。
百聞不如一見,還是抽個時間親自看一看,到底劉備生得怎樣一個面孔,心地如何,免得在此胡猜亂說。
因此說:&ldquo太公,不必與他一般見識,老身自要見他一見。
&rdquo 喬玄知道,國太對女兒的婚事十分看重,輕易不肯許配,又無相當門戶,故而仍舊待字閨中。
如今周瑜弄巧成拙,把劉備騙到了南徐,真是天緣巧合,國太心中已有幾分贊許,便要相親。
夜長夢多,來日最好。
說道:&ldquo國太,城外甘露寺倒是清靜之地。
何不請皇叔來朝在彼相見。
國太意下如何?&rdquo &ldquo太公之言,甚合我意。
兒啊,若要荊州,隻管用兵之上搏取,豈可以爾妹為賭注,壞人閨名?來朝為娘在甘露寺中欲見皇叔,爾今日速命人去打掃準備。
成與不成與爾等無幹,千萬不可存陷害之心。
&rdquo 喬玄暗暗贊歎國太不愧為是一家大英雄的母親,有見識,有氣魄!便起身告辭國太,出門上轎,随即命人去官驿通報劉備,約定來朝城外甘露寺中相見。
然後回府自去準備。
國太送走喬玄,命孫權退出,自回内室歇息。
孫權見國太對劉備頗有好感,執意要見劉備,回到外面,興味索然,長歎不息:&ldquo完了,完了!&rdquo 文武見他蘊怒含悲,十分怅然,連聲叫完,不知他說的是哪一樁事情,忙問:&ldquo吳侯緣何歎息?&rdquo 孫權便将進内宮見國太的前後經過詳述了一遍。
文武聽了,也覺得大失所望。
都在想,國太插手,事情就棘手了。
吳侯是個孝子,決不肯一意孤行而違背母命的,要捉劉備就由不得我們作主了。
看來甘露寺相親是一定要相的,但也要想個權宜之策。
既不讓國太動怒,又要擒下劉備掉換荊州。
因此大家商量來,考慮去,以為等候相見之後再動手最是上策。
相中,隻得再思良謀;相不中,一舉擒住劉備。
孫權想,這确是一個辦法,便照此而行。
當即傳令心腹副将賈華,帶領五百刀斧手先去甘露寺打掃準備,來日一早暗中伏在兩廊長窗之後,舉手為号,破門而入。
賈華遵命退出。
又命潘璋、董襲二将,引兵三千守在甘露寺山下,藏在隐蔽之處,見劉備逃下山時,将他團團圍住。
再命大将淩統在身旁護衛。
一切準備完畢,孫權方才如釋重負,仰面跌坐在案座内。
正是:隻道相親拜嶽母,那來結怨恨舅兄。
未知甘露寺相親成否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