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 劉玄德甘露寺招親 周公瑾柴桑郡布陣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七回劉玄德甘露寺招親 周公瑾柴桑郡布陣
來日清晨,孫權渾身上下整頓:頭戴龍冠,身穿龍袍。
臉露笑意,心藏殺機,一切完善,移步徑至内宮,見過國太。
吳國太今日為女兒相親,上下煥然一新,笑盈盈手拄龍頭拐杖,四個貼身丫環叉手而立。
見孫權已準備完畢,一再吩咐,要是相親不成,把劉皇叔好好地送過江去,千萬不可難為于他。
孫權喏喏連聲。
國太問,今日去甘露寺,随從兵将帶了多少?孫權忙說,大将隻有淩統一人,五百精兵,都在府外等侯。
國太點頭道,一家六郡之主,帶這些兵将也要得。
甘露寺人多手雜,命他們好生提防。
說罷,來到外面,坐上大轎。
四個丫環各人一乘小轎。
五百精兵前後護衛。
淩統遍體銀裝,腰懸寶劍。
見過孫權,二人并馬而行,緊随大轎。
一行人出城郊,便到甘露山下。
山不甚高,路還算平坦,轎馬紛紛上山。
到甘露寺外,早有兩家媒人孫乾、呂範迎上前來。
吳國太出轎門,四個丫環上前攙扶,扶上大殿。
孫權下馬,與淩統随後入寺。
轎、馬自有手下料理。
時值九月中旬,深秋時節,清清一早,金霜玉露還未退盡,涼風習習,侵人肌膚,襲來陣陣惬意。
進得佛殿,但覺如來慈悲,金剛威嚴。
殿内殿外窗明幾淨,灑掃一清。
殿中央放着兩個座位,兩旁案幾桌椅排列,長窗緊閉,綠紗輕啟。
晨光射進大殿,更有陰森莊嚴之感。
丫環攙扶着吳國太款步到中央面南背北坐定。
孫權、淩統伴立身後,孫乾、呂範兩旁垂手而立。
真個是秋高氣爽,神清心甯。
外面的手下報來:&ldquo報禀國太娘娘,喬國老已到,在殿外候見。
&rdquo 吳國太傳話相請。
今日一早,喬玄因心中有事,梳洗飲食完畢,換上一身舊時的新官服,傳令手下備轎,匆匆往甘露寺而來。
現在聽得殿上相請,忙手提紅袍,笑眯眯地跨上大殿,對國太把手一拱:&ldquo國太,喬玄有禮了。
&rdquo &ldquo太公少禮。
請坐了。
&rdquo 喬玄說聲&ldquo謝坐&rdquo,以袖拂凳,坐了下去。
側首問道:&ldquo劉皇叔可曾到來?&rdquo &ldquo尚未來此。
&rdquo 喬玄想,昨日已命人去館舍中相請過。
劉備此人對我謙恭有禮,是個忠厚之人,必不會失約。
既然他如此敬重于我,這樁親事一定要做好,否則對不起劉備,也對不起國太和小姐。
這個月下老人我是非做到底不可了。
說道:&ldquo諒必即刻便來。
&rdquo兩個老人趁劉備未到,扯些話頭出來。
孫權從昨日内宮受訓以來,知道喬玄對這門親事十分起勁,在國太的面前一再撺掇,便對他耿耿于懷。
此時見他與國太談論,十分得意。
心想,要是這樁親事成功,那我就要對你無禮了! 卻說:劉備在晨曦初露的時候便起了身,坐在案内想心事:昨日喬玄傳言,要我今日到甘露寺會見國太。
甘露寺相親,必然會遇到孫權,四周定有重兵埋伏。
要是國太一眼不中,伏兵四起,插翹難飛。
雖有子龍在旁,終是敵衆我寡。
我在荊州時,本意并不要這門親事,都是孔明先生再次以三分天下要挾我,逼得我到此成親。
這門親事會成麼?吳國太素有賢名,居然肯屈尊相親,實是出乎意料。
要是國太大賜青睐,肯招贅于我,真是再造之恩了。
既能娶郡主為妻,又有生命保障。
既然到此,也不容我不去相親了。
正待梳洗,低頭見腮下須髯已現三分花白,不覺又是浩歎不已。
心想,壯志未酬,年已半百。
如今須發染霜,怎能再生非份之想?此番相親,必然被東吳人恥笑,吳國太豈會相中我這個半老頭子?還是絕了這個念頭吧,想到這裡,劉備又沉吟起來。
趙雲見劉備乍動又靜,神色暗淡,早已猜中了他的心思。
便說道,主公不必嗟歎,此番吳中招親,都是軍師親自籌劃,必無絲毫差池,定能化險為夷,遇難呈祥。
況且末将随身衛護,孫權料他不敢貿然動手。
久聞吳國太乃是大賢大德之人,又有喬國老從中幫襯,東吳未必便肯作此不義之舉。
何況若國太愛憐,與郡主成親,既可補夫人之缺,又能保荊州無虞,如此一箭數雕,主公安忍舍而棄之?劉備聽了趙雲這番話,方才臉上露出笑意來。
然後站起身來,整髻理髯,戴上一頂嶄新的五爪龍冠,穿上一件高貴的五爪龍袍,腳上登一雙龍頭靴。
趙雲全身披挂,腰懸青釭寶劍,帶着五百荊州精兵,在外等候,劉備穿戴完畢,在館中來回踱了幾步,略為想了一下到甘露寺見吳國太的話,便邁出官驿,跨上龍馬。
趙雲點馬并行,漢軍緊随其後,出城直到甘露山下。
劉備舉目對山上一看,除了數百吳兵環繞寺院以外,别無異樣動靜。
已知吳國太在寺中等他了。
君臣二人點馬上山,到寺前下馬。
手下帶過馬匹,都站在寺旁。
早有人報進寺去:&ldquo報禀國太,劉皇叔駕到!&rdquo 這裡最心急的要數喬玄了,聽得劉備已到,忙欠身對國太道:&ldquo國太,皇叔駕到。
請國太速速相請,接進殿來。
&rdquo 國太想,要按身價來說,他是大漢的皇叔,萬乘之尊,理應仗儀隆重,由孫權率文武百官以國禮迎接。
不過,今日之事是私,在這甘露寺中我是尊長,用不着我去親自迎接他。
日後婚姻成功,我便是他的長輩了。
當然,叫呂範去接也不合适,一旦相親不中,劉備定要怨我太不懂禮儀。
那隻有命孫權去迎接了,君主迎君主,最是得體。
便一聲吩咐:&ldquo兒啊!&rdquo 孫權聽到國太的呼聲,忙跨上幾步到面前,問道:&ldquo母後,呼喚孩兒有何吩咐?&rdquo &ldquo劉皇叔到來,我兒速去迎接。
&rdquo 孫權想,劉備奪我荊州,此仇未了。
今日中都督的計策,要想娶我寶妹,癡心妄想。
仇人相見,正是分外眼紅。
國太還要叫我迎上前去,頗有招贅之意。
又不得違拗。
但願國太相見之下,頓然厭惡,我便可将其擒捉。
索性讓我先去見一見劉備,倘在我的眼裡,國太還有思考的餘地;要是我都看不入眼,那必定成不了這樁親事。
打定主意,允聲道:&ldquo遵母後吩咐。
&rdquo 孫權帶着淩統出殿門,到寺外,見二人神情自若地在觀看山上景緻:一人全身皇家裝束,便是趕來招親的劉備。
身旁是一員白袍小将,手按劍柄,目透神光,不識此人是誰,隻道他是護駕的大将,并不放在心上。
孫權再對劉備劈面一看,見他眉心中暗露沮喪之色。
心想,劉備自知招親難望成功,身處異地,必然驚恐不安,實是一副倒楣的面孔。
哪裡知道,劉備自從得了孔明相輔,财運不斷,國運亨通,馬上又要交桃花運了。
孫權對他心懷鬼胎,樣樣看不順眼。
偶然間又發現劉備的須髯已經斑白,暗自高興:我家妹妹生得冰肌雪膚,是個有才有貌的閨秀姣娃,國太愛如珍寶,怎肯與你同枕共寝結為夫妻?孫權正待上前見禮,忽想,我與他怎樣稱呼呢?叫他皇叔吧,以為我懼怕于他,向他恭維;若直呼其名吧,又不太禮貌。
倒不如稱他一聲将軍罷了。
因此,跨步上前,把手一拱:&ldquo啊,劉将軍,權迎接有禮了。
&rdquo 劉備見甘露寺中走出孫權,碧眼紫髯,龍冠龍袍,一表非俗,英雄氣概溢于外表。
雖然臉上帶笑,但已見他目露兇光。
忽聽他以将軍相稱,更覺孫權有害人之心。
暗想,相親中不中,我全不在意,隻要保全性命。
如此看來,孫權不懷好意,必有準備。
不過,我也不見得怕你,你用美人計誘我招親,我早已識破,即使你能得逞,也不是英雄豪傑。
劉備又想,你不稱我&ldquo皇叔&rdquo,我也不稱你&ldquo吳侯”你叫我&ldquo将軍&rdquo,我卻不與你平起平坐。
略一思索,便迎上一步:&ldquo啊,我道是誰,原來是舅兄!&rdquo看你心裡是什麼滋味! 孫權哪裡會想到劉備竟會如此稱呼他,先是一愣,後又暗暗罵道:好一個大漢皇叔,竟敢如此放肆,親還未相,已用郎舅相稱,我看你是天下第一個大膽老面皮,我妹妹嫁給你必然被你糟蹋。
即使我是真心誠意地叫你來招親,初次見面,也應該客客氣氣,以往常之禮相稱。
叫我舅兄,我孫權一世佩服你。
旁邊的趙雲也沒料到,聽得這樣稱呼孫權,臉都紅了起來。
心想,你要麼怕人家害你,擔心吳國太看不中;要麼又這麼心急地喚人家舅兄,吳國太到底還
臉露笑意,心藏殺機,一切完善,移步徑至内宮,見過國太。
吳國太今日為女兒相親,上下煥然一新,笑盈盈手拄龍頭拐杖,四個貼身丫環叉手而立。
見孫權已準備完畢,一再吩咐,要是相親不成,把劉皇叔好好地送過江去,千萬不可難為于他。
孫權喏喏連聲。
國太問,今日去甘露寺,随從兵将帶了多少?孫權忙說,大将隻有淩統一人,五百精兵,都在府外等侯。
國太點頭道,一家六郡之主,帶這些兵将也要得。
甘露寺人多手雜,命他們好生提防。
說罷,來到外面,坐上大轎。
四個丫環各人一乘小轎。
五百精兵前後護衛。
淩統遍體銀裝,腰懸寶劍。
見過孫權,二人并馬而行,緊随大轎。
一行人出城郊,便到甘露山下。
山不甚高,路還算平坦,轎馬紛紛上山。
到甘露寺外,早有兩家媒人孫乾、呂範迎上前來。
吳國太出轎門,四個丫環上前攙扶,扶上大殿。
孫權下馬,與淩統随後入寺。
轎、馬自有手下料理。
時值九月中旬,深秋時節,清清一早,金霜玉露還未退盡,涼風習習,侵人肌膚,襲來陣陣惬意。
進得佛殿,但覺如來慈悲,金剛威嚴。
殿内殿外窗明幾淨,灑掃一清。
殿中央放着兩個座位,兩旁案幾桌椅排列,長窗緊閉,綠紗輕啟。
晨光射進大殿,更有陰森莊嚴之感。
丫環攙扶着吳國太款步到中央面南背北坐定。
孫權、淩統伴立身後,孫乾、呂範兩旁垂手而立。
真個是秋高氣爽,神清心甯。
外面的手下報來:&ldquo報禀國太娘娘,喬國老已到,在殿外候見。
&rdquo 吳國太傳話相請。
今日一早,喬玄因心中有事,梳洗飲食完畢,換上一身舊時的新官服,傳令手下備轎,匆匆往甘露寺而來。
現在聽得殿上相請,忙手提紅袍,笑眯眯地跨上大殿,對國太把手一拱:&ldquo國太,喬玄有禮了。
&rdquo &ldquo太公少禮。
請坐了。
&rdquo 喬玄說聲&ldquo謝坐&rdquo,以袖拂凳,坐了下去。
側首問道:&ldquo劉皇叔可曾到來?&rdquo &ldquo尚未來此。
&rdquo 喬玄想,昨日已命人去館舍中相請過。
劉備此人對我謙恭有禮,是個忠厚之人,必不會失約。
既然他如此敬重于我,這樁親事一定要做好,否則對不起劉備,也對不起國太和小姐。
這個月下老人我是非做到底不可了。
說道:&ldquo諒必即刻便來。
&rdquo兩個老人趁劉備未到,扯些話頭出來。
孫權從昨日内宮受訓以來,知道喬玄對這門親事十分起勁,在國太的面前一再撺掇,便對他耿耿于懷。
此時見他與國太談論,十分得意。
心想,要是這樁親事成功,那我就要對你無禮了! 卻說:劉備在晨曦初露的時候便起了身,坐在案内想心事:昨日喬玄傳言,要我今日到甘露寺會見國太。
甘露寺相親,必然會遇到孫權,四周定有重兵埋伏。
要是國太一眼不中,伏兵四起,插翹難飛。
雖有子龍在旁,終是敵衆我寡。
我在荊州時,本意并不要這門親事,都是孔明先生再次以三分天下要挾我,逼得我到此成親。
這門親事會成麼?吳國太素有賢名,居然肯屈尊相親,實是出乎意料。
要是國太大賜青睐,肯招贅于我,真是再造之恩了。
既能娶郡主為妻,又有生命保障。
既然到此,也不容我不去相親了。
正待梳洗,低頭見腮下須髯已現三分花白,不覺又是浩歎不已。
心想,壯志未酬,年已半百。
如今須發染霜,怎能再生非份之想?此番相親,必然被東吳人恥笑,吳國太豈會相中我這個半老頭子?還是絕了這個念頭吧,想到這裡,劉備又沉吟起來。
趙雲見劉備乍動又靜,神色暗淡,早已猜中了他的心思。
便說道,主公不必嗟歎,此番吳中招親,都是軍師親自籌劃,必無絲毫差池,定能化險為夷,遇難呈祥。
況且末将随身衛護,孫權料他不敢貿然動手。
久聞吳國太乃是大賢大德之人,又有喬國老從中幫襯,東吳未必便肯作此不義之舉。
何況若國太愛憐,與郡主成親,既可補夫人之缺,又能保荊州無虞,如此一箭數雕,主公安忍舍而棄之?劉備聽了趙雲這番話,方才臉上露出笑意來。
然後站起身來,整髻理髯,戴上一頂嶄新的五爪龍冠,穿上一件高貴的五爪龍袍,腳上登一雙龍頭靴。
趙雲全身披挂,腰懸青釭寶劍,帶着五百荊州精兵,在外等候,劉備穿戴完畢,在館中來回踱了幾步,略為想了一下到甘露寺見吳國太的話,便邁出官驿,跨上龍馬。
趙雲點馬并行,漢軍緊随其後,出城直到甘露山下。
劉備舉目對山上一看,除了數百吳兵環繞寺院以外,别無異樣動靜。
已知吳國太在寺中等他了。
君臣二人點馬上山,到寺前下馬。
手下帶過馬匹,都站在寺旁。
早有人報進寺去:&ldquo報禀國太,劉皇叔駕到!&rdquo 這裡最心急的要數喬玄了,聽得劉備已到,忙欠身對國太道:&ldquo國太,皇叔駕到。
請國太速速相請,接進殿來。
&rdquo 國太想,要按身價來說,他是大漢的皇叔,萬乘之尊,理應仗儀隆重,由孫權率文武百官以國禮迎接。
不過,今日之事是私,在這甘露寺中我是尊長,用不着我去親自迎接他。
日後婚姻成功,我便是他的長輩了。
當然,叫呂範去接也不合适,一旦相親不中,劉備定要怨我太不懂禮儀。
那隻有命孫權去迎接了,君主迎君主,最是得體。
便一聲吩咐:&ldquo兒啊!&rdquo 孫權聽到國太的呼聲,忙跨上幾步到面前,問道:&ldquo母後,呼喚孩兒有何吩咐?&rdquo &ldquo劉皇叔到來,我兒速去迎接。
&rdquo 孫權想,劉備奪我荊州,此仇未了。
今日中都督的計策,要想娶我寶妹,癡心妄想。
仇人相見,正是分外眼紅。
國太還要叫我迎上前去,頗有招贅之意。
又不得違拗。
但願國太相見之下,頓然厭惡,我便可将其擒捉。
索性讓我先去見一見劉備,倘在我的眼裡,國太還有思考的餘地;要是我都看不入眼,那必定成不了這樁親事。
打定主意,允聲道:&ldquo遵母後吩咐。
&rdquo 孫權帶着淩統出殿門,到寺外,見二人神情自若地在觀看山上景緻:一人全身皇家裝束,便是趕來招親的劉備。
身旁是一員白袍小将,手按劍柄,目透神光,不識此人是誰,隻道他是護駕的大将,并不放在心上。
孫權再對劉備劈面一看,見他眉心中暗露沮喪之色。
心想,劉備自知招親難望成功,身處異地,必然驚恐不安,實是一副倒楣的面孔。
哪裡知道,劉備自從得了孔明相輔,财運不斷,國運亨通,馬上又要交桃花運了。
孫權對他心懷鬼胎,樣樣看不順眼。
偶然間又發現劉備的須髯已經斑白,暗自高興:我家妹妹生得冰肌雪膚,是個有才有貌的閨秀姣娃,國太愛如珍寶,怎肯與你同枕共寝結為夫妻?孫權正待上前見禮,忽想,我與他怎樣稱呼呢?叫他皇叔吧,以為我懼怕于他,向他恭維;若直呼其名吧,又不太禮貌。
倒不如稱他一聲将軍罷了。
因此,跨步上前,把手一拱:&ldquo啊,劉将軍,權迎接有禮了。
&rdquo 劉備見甘露寺中走出孫權,碧眼紫髯,龍冠龍袍,一表非俗,英雄氣概溢于外表。
雖然臉上帶笑,但已見他目露兇光。
忽聽他以将軍相稱,更覺孫權有害人之心。
暗想,相親中不中,我全不在意,隻要保全性命。
如此看來,孫權不懷好意,必有準備。
不過,我也不見得怕你,你用美人計誘我招親,我早已識破,即使你能得逞,也不是英雄豪傑。
劉備又想,你不稱我&ldquo皇叔&rdquo,我也不稱你&ldquo吳侯”你叫我&ldquo将軍&rdquo,我卻不與你平起平坐。
略一思索,便迎上一步:&ldquo啊,我道是誰,原來是舅兄!&rdquo看你心裡是什麼滋味! 孫權哪裡會想到劉備竟會如此稱呼他,先是一愣,後又暗暗罵道:好一個大漢皇叔,竟敢如此放肆,親還未相,已用郎舅相稱,我看你是天下第一個大膽老面皮,我妹妹嫁給你必然被你糟蹋。
即使我是真心誠意地叫你來招親,初次見面,也應該客客氣氣,以往常之禮相稱。
叫我舅兄,我孫權一世佩服你。
旁邊的趙雲也沒料到,聽得這樣稱呼孫權,臉都紅了起來。
心想,你要麼怕人家害你,擔心吳國太看不中;要麼又這麼心急地喚人家舅兄,吳國太到底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