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回 訴舊情孟德嗔關羽 報餘恩雲長釋曹操

關燈


    陳矯問,錦袍須做何種顔色。

    曹操想,我每逢戰場失利,總是穿的紅袍,想必紅顔色與我曹操相尅的。

    他把自己用兵不周的責任歸咎到顔色上,豈非可發一笑!不過,穿紅袍出征确實是他多災多難的一個因素。

    大将在争立戰功的時候,見千軍萬馬中一點大紅,知道必是大官,這便成了他們追逐的目标。

    所以曹操也多吃了不少驚吓。

    曹操關照做一領藍袍。

    陳矯立即傳話下去,這裡整頓就緒,步入大堂。

     大堂上燈燭輝煌,早已擺好數桌酒肴,曹操居中坐定,文武兩旁按班就坐。

    忽然曹操仰天大恸,衆文武驚問道:&ldquo丞相于亂軍中逃難時,并無懼色;今到城中,人已得食,馬已得料,正須整頓軍馬複仇,何故反又痛哭?&rdquo 曹操說:&ldquo我哭郭奉孝耳!若奉孝在,決不使我有此大失也!&rdquo 衆文人聽了,個個臉上發燒,羞慚萬分。

    為什麼呢?奉孝姓郭名嘉,是文人席上第一位謀士,可惜夭壽身亡。

    要是奉孝壽長一點,不至于赤壁之戰如此大敗。

    文人聽來,當然坐不安席,默然自慚了,故而一個個低下了頭。

    陳矯忙來谏勸:丞相,事到如今也不必過度悲傷。

    且喜死裡逃生,正是禍中得福。

     曹操一面飲酒,一面在想,走襄陽大道的文武,不日将至,等他們一到,便一起回歸皇城。

    便這裡荊襄九郡,除江夏劉琦占據外,其餘都是我的地盤。

    現在我赤壁一敗,八郡領地如此之大,我已沒有這麼多的兵力來駐守了,而且周瑜肯定要來奪取地盤的,倘然無人鎮守,不攻自破,白白地送與周郎,我卻不願。

    八郡中最要緊的是南郡、荊州、襄陽,應該派人去堅守。

    曹操想定主意,已是子夜。

    遂吩咐撤席,各自安歇。

    大家三天三夜未合眼,又見丞相不高興,早已無心飲酒,疲倦已極。

    現在聽得席散,求之不得。

    各人找着下處,頭一挨枕,已鼾聲大作,進入夢鄉。

    這一覺好睡,直到次日黃昏方才起身,尚且睡眼惺松。

     有話則說,無書則表。

    第四天,走襄陽的那班文武也絡繹而至。

    曹操升坐大堂,布置将令:曹洪去守荊州;夏侯惇鎮守襄陽;曹仁、曹真留守南郡。

    曹操取出一隻錦盒,交與曹仁,關照他,我暫回許都,收拾人馬,必來報仇。

    你要竭盡全力守住,危急之時,打開盒子,内有一計,依計而行,使周瑜不敢正視南郡。

    否則,否則,孔明三氣周瑜,還不一定會氣死,加上中了曹操這條計,便結束了他的性命。

    曹操敗雖敗,在這一點上多少也得到了些慰藉。

    曹操發令停當,退堂歇息。

     五天過後,曹操帶領文武一起回轉皇城,金殿見駕,說誤中周郎詭計,将皇師燒得幹幹淨淨。

    這是老臣之罪,罪該萬死。

    萬歲想,你的賊兵算什麼皇師!你戕害百萬生靈,造孽多端,真是死有餘辜。

    誰叫你去打江東的?我隻命皇叔齊備奉旨讨伐,誅盡天下逆賊。

    你就是被周瑜千刀萬剮,我也不會可憐你。

    你葬送了百萬人馬,責任推到我的身上。

    幸得你敗得精光,要是被你赢了周瑜,那金殿上的龍椅我還坐得牢,還不被你搶去啊!所以,萬歲心中暗暗得意。

    朝堂兩旁的忠臣,聽得這個消息,好不痛快:你這奸賊若被周瑜燒死,那才是萬民所幸,社稷所幸呢!當然,曹操在金殿請罪,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,誰都奈何他不得。

     赤壁一敗,曹操隻得呆在皇城裡招兵買馬,準備積蓄實力,二次下江南。

    但他目前還不敢輕舉妄動,而且他對孫劉兩國聯兵的内幕尚不清楚。

    以後,他又帶着手下文武和少數軍隊,離開皇城,将大營駐紮在漳河邊上。

    漳河中有一座台,名為銅雀台,聚集了天下無數佳麗絕色,供他尋歡作樂。

    曹操從此以後,就在銅雀台上起居,但是複仇之心時刻不忘。

    命手下兵将在漳河邊操兵演馬,射箭練武。

    一面派人打聽南郡等地的消息,一面近探視孫權、劉備的動靜。

     再說,關雲長偕兵将正打算回轉樊口山交令,路過剛才放走曹操的地方,他扣馬停步。

    心想,接令以前,諸葛亮并沒有發我的令,是我主動讨來的,而且白紙黑字還立下了軍令狀,回去必然是按軍法論處,斬首示衆,或許還會被孔明羞辱一場。

    總歸是死,我何必還要回去自讨沒趣呢?倒不如自刎了還算有點英雄氣概。

    因此停馬不前,呆呆地在想着。

     關平見父親突然停下不走,知道父親現在的心情十分沉重。

    心想,既然放走了曹操,那就回去和軍師說個明白,皇叔和三将軍肯定會為你讨情,或許軍師能夠原諒你。

    即使要按軍法處置,那也沒什麼可怕的,一人做事一人當,何況還有我和周倉陪着你呢。

    因此,并不催促父親回去。

     周倉也在想,君了一言既出,驷馬難追,豈有翻悔之理?殺就殺,不必這麼遲疑不決,難道你怕死不成?本來就是你不對,曹賊和皇叔是冤家對頭,你和曹賊去講信用,不就等于把皇叔對你的恩義抛在一旁了嗎? 雲長放了曹操,自己也覺得有點對不住大哥和軍師,馬上閃過一個念頭:一死了之。

    頓時從腰中&ldquo哐!&rdquo抽出寶劍,一手撩須,一手用劍往頭頸上勒去。

    關平和周倉哪裡來得及救他呢? 正是:為酬知己舍一命,緻令義名頌千秋。

     究竟雲長性命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