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回 太史慈單槍鎮黃州 曹孟德三軍投彜陵
關燈
小
中
大
比方才更猛更密了。
這批曹将雖然都是好本領,但腹中空空,氣力不加。
有的大将因刀槍舞得速度不快,多有身中流矢的,隻是不在緊要緻命處,紛紛退下去。
也有舞了一會舞不動的,也退了下去,擋箭的大将越來越小,亂箭卻越射越急,最後全部退下。
休息了一會再沖,還是老樣子。
幾沖幾退,曹将都精疲力竭了。
張遼回複丞相,實在沖不過去。
曹操想,河上又沒有第二座橋,敗到如此地步,搭浮橋的東西都丢光了,怎麼辦?正在動腦筋,忽聽河對岸炮聲響亮,篾條火把閃耀,軍隊來了無數。
黑夜裡何以知道軍隊無數?因為估計軍隊的數量,一是白天看旗幟,二是晚間觀火把:二十五個小兵為一隊,一隊兵打一面旗,五個兵舉一個火把。
現在對岸火把密密麻麻,軍隊自然不可勝數。
曹操想,本來就沖不過橋去,現在對方又來了那麼多的援軍,更加插翅難越了。
看來上策行不通,隻得改用中策,向荊襄撤退。
便下令收兵。
曹操本來是慌不擇路,哪裡可以立足就往哪裡去。
曹将更無戀戰之心,聽得金鑼聲響,好似皇恩大赦,紛紛抽身退下。
丞相命令:後隊改作前隊,向荊襄撤退。
走不多遠,曹操好象想起什麼,突然将馬扣住。
心想,且慢,或許後面來的是我的增援呢?合肥城中得悉我這邊退兵,特派大隊來接應我,亦未可知啊!他回頭一看,火把不見。
咦,怎麼回事?莫非方才眼花了不成?正在疑惑,忽然炮聲又響,火把又亮。
再一看,河對岸的三千吳兵非但紋絲不亂,反而更加鬥志昂揚。
心想,若是我的軍隊,他們肯定要慌亂了。
再說,合肥派兵來接應的話,也最多來幾千,不可能來那麼多的,否則城中就要空虛了。
那末,來的确是江東援軍。
曹操這才完全死心,決定改道荊襄。
河對岸的三千吳兵首先聽得炮聲,倒也吃了一驚,深恐是合肥來的曹軍,自己要遭前後夾擊了。
立即派快馬去打探,片刻探馬回來,說是自己軍隊,大家這才放心。
所以非但不亂,反而更加井然有序。
太史慈殺得正酣,炮聲未聽真切,忽見曹操退兵,不解其意。
再一想,不去管它,我趕快回上橋梁再說。
圈轉馬來,這才見遠處火把密集。
卻不知何處人馬。
來者非是旁人,乃是江東小輩英雄陸遜陸伯言也。
在三江口時,諸葛亮計遣陸遜,周瑜從陸遜之言,命他協助吳侯同去圍攻合肥,拔除曹操這一前哨重鎮。
陸遜趕回南徐,把都督的信交給吳侯。
孫權對周瑜總是言聽計從的,覺得公瑾深謀遠虛,細緻周密。
于是就點了大将朱桓、朱然及謀士陸遜,率兵五萬,趕往合肥。
途中得知,曹操已往黃州道退來。
陸遜獻計道,太史将軍武藝雖好,猶恐不及曹賊奸詐,如被其沖過黃州橋,我們便将腹背受敵。
待我先去相助子義将軍守住橋梁,擋退曹兵,然後一起攻合肥。
孫權問他需要多少兵将。
陸遜說,隻消三千弟兄,大将不用。
仲謀很相信他的才能,一口應允,自領兵将先往合肥。
陸遜帶了三千吳兵直插黃州橋。
天色已晚。
探子報道,曹軍已在橋前與太史将軍交戰。
伯言想,我乃文人,不能上前力戰,隻能用計。
曹孟德生平多疑,我就用一條疑兵計。
便命手下連聲放炮,同時叫三千弟兄把背上的兩個火把弄旺。
本來是五個人一個火把,現在每人舉兩個,好似三萬人馬。
一邊又派探馬到前面打了瞟遠鏡觀看動靜。
聽說曹兵已退,便下令熄滅火把。
忽又得悉曹操立馬回頭觀望,陸遜立即命小兵重新鳴炮、弄火把。
直到曹兵确已去遠,這才下令熄滅火把,率隊來到黃州橋畔。
見太史慈守在橋上,便點馬上前,拱手道:&ldquo子義将軍辛苦了!在下陸遜有禮。
&rdquo &ldquo伯言先生怎樣到此?&rdquo 陸遜把前後經過講了一遍,太史慈這才知道,原來是他把曹操吓退的。
&ldquo多謝先生相助!&rdquo &ldquo将軍哪裡話來!如今曹兵已退,将軍意欲何為?&rdquo &ldquo回歸三江,見都督交令。
&rdquo &ldquo既然将軍并無别事,何不與下官同往合肥相助吳侯?攻下合肥,其功非小。
&rdquo 太史慈想,本來這一場大戰,我應該奮勇當先,多立一些功勞,哪裡想得到,都督派我到這個地方來攔截一下曹操。
如今曹操被我趕跑了,可是我一無所獲,兩手空空。
既然吳侯親自提兵到合肥,必有一場好戰,我何不助吳侯奪下這一座城池,立一樁奇功!太史慈爽朗地答道:&ldquo如此甚好。
&rdquo 太史慈跟了陸遜同往合肥。
直到來年被張遼一箭射死在合肥城下。
此話後書再提。
正是:隻因賢士多一語,緻使英雄捐全身。
不知曹操可是往荊襄而去,且聽下回分解。
這批曹将雖然都是好本領,但腹中空空,氣力不加。
有的大将因刀槍舞得速度不快,多有身中流矢的,隻是不在緊要緻命處,紛紛退下去。
也有舞了一會舞不動的,也退了下去,擋箭的大将越來越小,亂箭卻越射越急,最後全部退下。
休息了一會再沖,還是老樣子。
幾沖幾退,曹将都精疲力竭了。
張遼回複丞相,實在沖不過去。
曹操想,河上又沒有第二座橋,敗到如此地步,搭浮橋的東西都丢光了,怎麼辦?正在動腦筋,忽聽河對岸炮聲響亮,篾條火把閃耀,軍隊來了無數。
黑夜裡何以知道軍隊無數?因為估計軍隊的數量,一是白天看旗幟,二是晚間觀火把:二十五個小兵為一隊,一隊兵打一面旗,五個兵舉一個火把。
現在對岸火把密密麻麻,軍隊自然不可勝數。
曹操想,本來就沖不過橋去,現在對方又來了那麼多的援軍,更加插翅難越了。
看來上策行不通,隻得改用中策,向荊襄撤退。
便下令收兵。
曹操本來是慌不擇路,哪裡可以立足就往哪裡去。
曹将更無戀戰之心,聽得金鑼聲響,好似皇恩大赦,紛紛抽身退下。
丞相命令:後隊改作前隊,向荊襄撤退。
走不多遠,曹操好象想起什麼,突然将馬扣住。
心想,且慢,或許後面來的是我的增援呢?合肥城中得悉我這邊退兵,特派大隊來接應我,亦未可知啊!他回頭一看,火把不見。
咦,怎麼回事?莫非方才眼花了不成?正在疑惑,忽然炮聲又響,火把又亮。
再一看,河對岸的三千吳兵非但紋絲不亂,反而更加鬥志昂揚。
心想,若是我的軍隊,他們肯定要慌亂了。
再說,合肥派兵來接應的話,也最多來幾千,不可能來那麼多的,否則城中就要空虛了。
那末,來的确是江東援軍。
曹操這才完全死心,決定改道荊襄。
河對岸的三千吳兵首先聽得炮聲,倒也吃了一驚,深恐是合肥來的曹軍,自己要遭前後夾擊了。
立即派快馬去打探,片刻探馬回來,說是自己軍隊,大家這才放心。
所以非但不亂,反而更加井然有序。
太史慈殺得正酣,炮聲未聽真切,忽見曹操退兵,不解其意。
再一想,不去管它,我趕快回上橋梁再說。
圈轉馬來,這才見遠處火把密集。
卻不知何處人馬。
來者非是旁人,乃是江東小輩英雄陸遜陸伯言也。
在三江口時,諸葛亮計遣陸遜,周瑜從陸遜之言,命他協助吳侯同去圍攻合肥,拔除曹操這一前哨重鎮。
陸遜趕回南徐,把都督的信交給吳侯。
孫權對周瑜總是言聽計從的,覺得公瑾深謀遠虛,細緻周密。
于是就點了大将朱桓、朱然及謀士陸遜,率兵五萬,趕往合肥。
途中得知,曹操已往黃州道退來。
陸遜獻計道,太史将軍武藝雖好,猶恐不及曹賊奸詐,如被其沖過黃州橋,我們便将腹背受敵。
待我先去相助子義将軍守住橋梁,擋退曹兵,然後一起攻合肥。
孫權問他需要多少兵将。
陸遜說,隻消三千弟兄,大将不用。
仲謀很相信他的才能,一口應允,自領兵将先往合肥。
陸遜帶了三千吳兵直插黃州橋。
天色已晚。
探子報道,曹軍已在橋前與太史将軍交戰。
伯言想,我乃文人,不能上前力戰,隻能用計。
曹孟德生平多疑,我就用一條疑兵計。
便命手下連聲放炮,同時叫三千弟兄把背上的兩個火把弄旺。
本來是五個人一個火把,現在每人舉兩個,好似三萬人馬。
一邊又派探馬到前面打了瞟遠鏡觀看動靜。
聽說曹兵已退,便下令熄滅火把。
忽又得悉曹操立馬回頭觀望,陸遜立即命小兵重新鳴炮、弄火把。
直到曹兵确已去遠,這才下令熄滅火把,率隊來到黃州橋畔。
見太史慈守在橋上,便點馬上前,拱手道:&ldquo子義将軍辛苦了!在下陸遜有禮。
&rdquo &ldquo伯言先生怎樣到此?&rdquo 陸遜把前後經過講了一遍,太史慈這才知道,原來是他把曹操吓退的。
&ldquo多謝先生相助!&rdquo &ldquo将軍哪裡話來!如今曹兵已退,将軍意欲何為?&rdquo &ldquo回歸三江,見都督交令。
&rdquo &ldquo既然将軍并無别事,何不與下官同往合肥相助吳侯?攻下合肥,其功非小。
&rdquo 太史慈想,本來這一場大戰,我應該奮勇當先,多立一些功勞,哪裡想得到,都督派我到這個地方來攔截一下曹操。
如今曹操被我趕跑了,可是我一無所獲,兩手空空。
既然吳侯親自提兵到合肥,必有一場好戰,我何不助吳侯奪下這一座城池,立一樁奇功!太史慈爽朗地答道:&ldquo如此甚好。
&rdquo 太史慈跟了陸遜同往合肥。
直到來年被張遼一箭射死在合肥城下。
此話後書再提。
正是:隻因賢士多一語,緻使英雄捐全身。
不知曹操可是往荊襄而去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