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回 太史慈單槍鎮黃州 曹孟德三軍投彜陵
關燈
小
中
大
團圍住,我就可以趁人不備溜過橋去。
曹操一轉三角眼,立即想出一條調虎離山計。
便對文武道:&ldquo列公,爾等在此等候,老夫上前将他誘下橋梁,爾等立即将他團團包圍,我等便能安然過橋。
&rdquo衆文武道:&ldquo丞相,你要當心了。
&rdquo &ldquo放心便了。
&rdquo 曹操是将軍出身,久戰沙場,有經驗,有把握。
他單人獨騎點馬上前,至橋墩站定。
所謂橋墩,實際上是橋墩的末端,離橋面還有一大段距離,真正在橋腳下的話,會被太史慈一槍戳死的。
現在這個地方,對話可以聽得清,要動手還夠不到。
曹操把袍袖一掂,對太史慈把手一拱,笑容可掬:&ldquo橋梁之上太史将軍,老夫有禮了。
&rdquo 太史慈低頭一看:曹操!他一個人跑上前來做什麼?與我交戰麼?那是不可能的。
你打拱,我是不會還禮的。
故而子義不言不語,聽他再講些什麼。
曹操見他并不答話,便接着講:&ldquo将軍乃當世英雄,相助周郎,實是埋沒良才。
老夫偶爾失策,誤中詭計。
然而,勝敗乃兵家之常事,老夫回轉合肥,調兵遣将,定要興師報仇;踏平江東,易如反掌。
将軍聽從老夫良言相勸,下馬歸降,老夫定在萬歲駕前表奏将軍加官晉爵;若執迷不悟,定要交戰,隻管放馬過來,老夫與爾見個高下。
&rdquo 曹操自知這些都是廢話,太史慈根本不會聽信的,但為了騙太史慈下橋,隻得胡說了。
子義想,你真是大白天說夢話,自己敗得無立足之地,還想來招降我?說什麼要與我交戰,分明是想騙我下橋。
哼!我就是下了橋梁,你們也過不去的,對面三千部下強弓硬弩封鎖,你仍是枉費心機。
太史慈将金槍一蕩,道:&ldquo老賊,敗軍之将還敢在本先行馬前胡言亂語。
看槍!&rdquo話音剛落,馬已沖下橋來,金槍直刺曹操。
丞相早有準備,見他沖下橋來,圈馬便逃,對自己的大将甩一甩袍袖:&ldquo包圍了!&rdquo 曹将也早已整頓好刀槍馬匹,分在兩旁。
現在見太史慈果然中計,便一擁而上把他層層包圍,裹在中心,各式兵刃從四面八方向他刺來。
太史慈藝高膽大,舞動金槍四下招架。
曹操帶衆文武登上土山觀戰。
見自己的大将雖多,但都騎的是滑背馬,而且是既無力氣,又無士氣。
太史慈一個人抵擋這許多将,不慌不忙,金槍掠到之處,自己大将的兵器都一一蕩開。
心想,看來别說将他生擒,要想殺敗他也很困難。
但是,太史慈此時也沖不出包圍圈,橋無人把守,待我先逃了過去再說。
便率衆文官下土山,命小兵去把曹洪叫來,保護過橋。
曹洪退出交戰圈子,手執紅銅刀,在前面開路,曹操與衆文官跟在後面,向黃州橋靠近。
吳兵們發覺對面的曹操有趁混戰之際溜過黃州橋的意圖,暗暗着急:先行将中計,被曹将包圍住了,現在曹将在前,曹操在後,還有一大批大夫跟着要想過橋,我們隻有用箭來封鎖橋面,不讓他們靠近。
他們便拉開弓弩,齊聲高喊:&ldquo呔!曹賊休得近前,招箭哪!&rdquo三千兵亂箭驟發。
曹洪一馬當先,立即揮動大刀擋箭。
曹操躲在他的馬後,就好比躲在擋箭牌背後一樣,倒很安全。
曹洪雖能擋住亂箭,但也休想向前跨一步。
三千吳兵是專門來阻擋的,所以箭帶得特别多,一批一批不停地射。
曹洪漸漸覺得體力不支,回頭招呼一聲:&ldquo丞相快走!&rdquo 曹操與文官圈馬先退,曹洪也随着退了下去。
不料子廉的大刀收得略快了些,剛要退出射程,一排密集的亂箭射來,一支箭正中曹操胯下的馬臀,滑背馬猛吃一驚,來一個後尥。
幸得曹操馬上的功夫好,覺得坐騎身子一震,立即引起警覺,總算沒有落馬。
大家退到安全的地方,丞相跳下馬背一看,馬屁股上插着一支箭。
曹操想,這匹馬雖然是拖車子的草馬,未曾經過馴練,但我騎了之後,每每逢兇化吉,化險為夷,功勞着實不小。
我與它也算得上是患難之交了,現在受了這麼一箭,我心裡也很過意不去,待脫離這危險地後,一定要犒賞犒賞它。
因此輕輕說地說了句:&ldquo好馬,待老夫與爾打箭。
&rdquo說罷,起三個手指捏住箭杆,把箭拔了出來。
丞相依舊帶文官上土山觀戰。
發現圍住太史慈的大将太多了,非但無用,反而有礙。
便傳令:一部分大将繼續圍攻,一部分先沖過橋去。
于是,以張遼為首的武藝高強的大将便退出圈子,向黃州橋發起沖鋒。
吳兵見曹将來勢兇猛,更是心急焚:都是先行将太大意,否則他守在橋上,曹操毫無辦法。
如果被曹将沖過橋來,我們的責任不輕。
所以,吳兵将亂箭射個不停,
曹操一轉三角眼,立即想出一條調虎離山計。
便對文武道:&ldquo列公,爾等在此等候,老夫上前将他誘下橋梁,爾等立即将他團團包圍,我等便能安然過橋。
&rdquo衆文武道:&ldquo丞相,你要當心了。
&rdquo &ldquo放心便了。
&rdquo 曹操是将軍出身,久戰沙場,有經驗,有把握。
他單人獨騎點馬上前,至橋墩站定。
所謂橋墩,實際上是橋墩的末端,離橋面還有一大段距離,真正在橋腳下的話,會被太史慈一槍戳死的。
現在這個地方,對話可以聽得清,要動手還夠不到。
曹操把袍袖一掂,對太史慈把手一拱,笑容可掬:&ldquo橋梁之上太史将軍,老夫有禮了。
&rdquo 太史慈低頭一看:曹操!他一個人跑上前來做什麼?與我交戰麼?那是不可能的。
你打拱,我是不會還禮的。
故而子義不言不語,聽他再講些什麼。
曹操見他并不答話,便接着講:&ldquo将軍乃當世英雄,相助周郎,實是埋沒良才。
老夫偶爾失策,誤中詭計。
然而,勝敗乃兵家之常事,老夫回轉合肥,調兵遣将,定要興師報仇;踏平江東,易如反掌。
将軍聽從老夫良言相勸,下馬歸降,老夫定在萬歲駕前表奏将軍加官晉爵;若執迷不悟,定要交戰,隻管放馬過來,老夫與爾見個高下。
&rdquo 曹操自知這些都是廢話,太史慈根本不會聽信的,但為了騙太史慈下橋,隻得胡說了。
子義想,你真是大白天說夢話,自己敗得無立足之地,還想來招降我?說什麼要與我交戰,分明是想騙我下橋。
哼!我就是下了橋梁,你們也過不去的,對面三千部下強弓硬弩封鎖,你仍是枉費心機。
太史慈将金槍一蕩,道:&ldquo老賊,敗軍之将還敢在本先行馬前胡言亂語。
看槍!&rdquo話音剛落,馬已沖下橋來,金槍直刺曹操。
丞相早有準備,見他沖下橋來,圈馬便逃,對自己的大将甩一甩袍袖:&ldquo包圍了!&rdquo 曹将也早已整頓好刀槍馬匹,分在兩旁。
現在見太史慈果然中計,便一擁而上把他層層包圍,裹在中心,各式兵刃從四面八方向他刺來。
太史慈藝高膽大,舞動金槍四下招架。
曹操帶衆文武登上土山觀戰。
見自己的大将雖多,但都騎的是滑背馬,而且是既無力氣,又無士氣。
太史慈一個人抵擋這許多将,不慌不忙,金槍掠到之處,自己大将的兵器都一一蕩開。
心想,看來别說将他生擒,要想殺敗他也很困難。
但是,太史慈此時也沖不出包圍圈,橋無人把守,待我先逃了過去再說。
便率衆文官下土山,命小兵去把曹洪叫來,保護過橋。
曹洪退出交戰圈子,手執紅銅刀,在前面開路,曹操與衆文官跟在後面,向黃州橋靠近。
吳兵們發覺對面的曹操有趁混戰之際溜過黃州橋的意圖,暗暗着急:先行将中計,被曹将包圍住了,現在曹将在前,曹操在後,還有一大批大夫跟着要想過橋,我們隻有用箭來封鎖橋面,不讓他們靠近。
他們便拉開弓弩,齊聲高喊:&ldquo呔!曹賊休得近前,招箭哪!&rdquo三千兵亂箭驟發。
曹洪一馬當先,立即揮動大刀擋箭。
曹操躲在他的馬後,就好比躲在擋箭牌背後一樣,倒很安全。
曹洪雖能擋住亂箭,但也休想向前跨一步。
三千吳兵是專門來阻擋的,所以箭帶得特别多,一批一批不停地射。
曹洪漸漸覺得體力不支,回頭招呼一聲:&ldquo丞相快走!&rdquo 曹操與文官圈馬先退,曹洪也随着退了下去。
不料子廉的大刀收得略快了些,剛要退出射程,一排密集的亂箭射來,一支箭正中曹操胯下的馬臀,滑背馬猛吃一驚,來一個後尥。
幸得曹操馬上的功夫好,覺得坐騎身子一震,立即引起警覺,總算沒有落馬。
大家退到安全的地方,丞相跳下馬背一看,馬屁股上插着一支箭。
曹操想,這匹馬雖然是拖車子的草馬,未曾經過馴練,但我騎了之後,每每逢兇化吉,化險為夷,功勞着實不小。
我與它也算得上是患難之交了,現在受了這麼一箭,我心裡也很過意不去,待脫離這危險地後,一定要犒賞犒賞它。
因此輕輕說地說了句:&ldquo好馬,待老夫與爾打箭。
&rdquo說罷,起三個手指捏住箭杆,把箭拔了出來。
丞相依舊帶文官上土山觀戰。
發現圍住太史慈的大将太多了,非但無用,反而有礙。
便傳令:一部分大将繼續圍攻,一部分先沖過橋去。
于是,以張遼為首的武藝高強的大将便退出圈子,向黃州橋發起沖鋒。
吳兵見曹将來勢兇猛,更是心急焚:都是先行将太大意,否則他守在橋上,曹操毫無辦法。
如果被曹将沖過橋來,我們的責任不輕。
所以,吳兵将亂箭射個不停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