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回 燃微火甘甯襲重寨 擎密令毛苟竊大糧

關燈
,還要抽出兩名最得力的心腹大将來支援我。

    我本來就準備複奪糧寨,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
    現在有這麼兩位老朋友來幫忙,那笃定了。

    許褚一個人就足以抵敵甘甯,再有張遼和我,奪回糧隊那就勿庸置疑了。

    眼下他倆還沒有趕到,那末我一個人先沖上去,縱然不能殺敗甘甯,也要攪得他們無法把糧食搶走。

    否則我在丞相面前無法交代的。

    一隻眼頓時好象打足了氣的皮球,鼓足了勁,圈轉馬頭,一聲召喚:&ldquo軍士們,跟随本督殺回山頭,複奪糧寨!&rdquo說罷,一馬當冼沖上山去。

    曹兵們聽說許褚、張遼奉了丞相之命來求援,也勇氣百倍,跟着夏侯惇殺回山頭。

    樹林裡的當兵見自己的喊聲果真應了驗,更加起功了,拚命為曹兵呐喊助威:&ldquo複奪糧寨噢!複奪糧寨啊!殺噢!&rdquo老太婆吃海蜇--嘴裡熱鬧,身體一動都不動。

    有的爬在樹上,閉着眼睛,&ldquo複奪糧寨噢!&rdquo當山歌唱;有的在黑暗中撒尿拉屎,一邊也在叫&ldquo複奪糧寨噢!&rdquo因為這是軍師在錦囊上這麼交代的。

    别看光這麼叫叫,也着實也能壯膽、鼓勁呢。

    甘甯見夏侯惇果然心不死,帶着喽羅重新沖上來了,隻得留在隘口。

    等曹兵靠遑,興霸一聲命令:&ldquo放箭!&rdquo&ldquo呔!賊兵賊将招箭呐!&rdquo箭似飛蝗。

    雖然吳兵帶來的箭并不多,但糧營上有的是,就用他們的箭射他們的人。

    許多曹兵都死在自己的箭上。

    前面的曹兵一排排地倒下去,後面的曹兵還在一批批地擁上來&hellip&hellip。

    大将是不怕亂箭的,夏侯惇播動長槍,亂箭便四下彈開。

    雖然箭傷不着他,但他要沖上去也不行。

    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,夏侯惇想,許褚、張遼怎麼還不來?再這樣我吃不消了。

    他舞長槍舞得吃力了,隻好退下來。

    你往下退,樹林裡的殺聲就高起來:&ldquo張大将軍、許大将軍來啦!沖啊!&rdquo夏侯惇聽說許褚、張遼來了,心想,再殺回去。

    便圈馬重又沖向山頭。

    你一沖上去,樹林裡的殺聲馬上又緩和了些。

    因為老是真着喉嚨叫太辛苦,嗓子吃不消,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。

    擋了一陣亂箭,還是不見許褚、張遼的影子,又有點洩氣。

    心想,大概他們在路上碰到了周瑜的伏兵攔截,一下子沖不過來;也可能是丞相那邊情況嚴重,他們抽不出身。

    那靠我一個蠻沖是不行的,看到地上的弟兄死傷很慘重,沖又沖不上去,隻好再次退下去。

    樹林裡的劉、龔二将早就點好了一支時辰香,現在一看已經拖住甘甯一個半時辰多了,便命令小兵把大旗亮出來,擺起戰鼓,再賣力點喊幾聲,作為臨别紀念。

    漢兵立即把兩面大旗打開,在樹林口使勁揮動,戰鼓擂響,殺聲震天:&ldquo張大将軍、許大将軍來啦!複奪糧寨啊!殺噢!&rdquo&ldquo咚&hellip&hellip&rdquo,大旗&ldquo啪&hellip&hellip&rdquo。

    夏侯惇一聽這聲間與前兩次不同。

    又見飄出兩面大旗:&ldquo大漢丞相帳前左護衛、二虎将:張&rdquo、&ldquo大漢丞相帳前右護衛、癡虎将:許&rdquo。

    心想,好,這一下真的來了,再拚他一下。

    &ldquo軍士們,複奪糧寨!&rdquo第三次沖鋒又開始了。

    甘甯比夏侯惇聰明,聽得山下樹林裡殺聲很高,卻不見人馬殺到。

    當夏侯惇沖上山時,喊聲就低,一退下去,殺聲就急,此起彼落,此落彼起,很有規律。

    甘甯尋思道:幾次叫喊張遼、許褚來了,結果都是空炮,&ldquo光打雷,不下雨&rdquo,&ldquo隻聽樓梯響,不見人下來&rdquo。

    這是怎麼回事呢?經夏侯惇上上下下兩次折騰,還不見張遼、許褚來,甘甯已猜到了八、九層:一定是曹操生怕夏侯惇拆爛污,糧營不保,但又自顧不暇,抽不出勇猛的大将來增援,所以派一批小兵來騙騙他,用張遼、許褚的威名來給獨眼龍打氣壯膽,希望他能盡力保住糧隊,等待曹操大隊退到這裡。

    對,肯定是這樣的。

    甘甯對夏侯惇看看:你這個匹夫啊,上了自己叔父的當還兀自蒙在鼓裡呢!--可是你自己也上了當了呀!孔明這一條計策既調動了夏侯惇複奪糧寨的信心,又牽制了你甘甯,不讓你離開後山去巡視聚鐵江,你可知道嗎?甘甯看别人一目了然,十分清楚,看到自己身上就模糊不清了。

    劉辟、龔都見兩個時辰已到,吩咐整頓隊伍,準備回去。

    你們何不再多叫一會兒呢?多拖住甘甯一分鐘,毛仁、苟璋就多一分安全呀!劉、龔二人也都有他們的想法:軍師的用兵十分精确、周密,他關照什麼時候撤兵,你不能自作聰明瞎賣力,在這種風雲變幻的大戰中是有性命出入的。

    有時候自以為是好心,結果适得其反,破壞了軍師的計策。

    所以,他叫我們拖住甘甯兩個時辰,我們就一點不要多,一點也不要少,不折不扣最好。

    漢兵們一面在排隊,一面仍在喊&ldquo複奪糧隊噢!&rdquo隊伍開始向樊口山徐徐撤退,嘴裡還是一個勁地叫着&ldquo複奪糧隊噢!&rdquo否則一下子聲音刹住,夏侯惇要疑心的。

    隊伍越走越遠,聲音越來越輕。

    夏侯惇又擋了半天的流矢,非但不見張遼、許褚趕到,反而殺聲越為越弱了,甚至沒有了。

    他覺得苗頭不對,連忙退回去,朝樹林深處一看,咦,怎麼這些家夥竟然偃旗息鼓不辭而别了呢?當然羅,他們來時沒和你打招呼,回去也不必向你說明了。

    漢兵們一齊回過頭來對他招招手,辛苦你了,後會有期!&ldquo複奪糧隊噢!&rdquo夏侯惇想,複奪個屁!害得我上蹿下跳,拚命奔波,原來讓我上當。

    但他弄不明白這批究竟是什麼人,到這時來尋我的開心算什麼意思。

    别說你這個匹夫弄不明白,即使比你聰明的甘甯也沒有弄清楚呢。

    他隻知道是曹操派來給夏侯惇鼓氣助威的。

    現在這批人見夏侯惇沖了三次沖不上,援軍也不來,知道複奪糧寨沒有指望了,所以隻好複命曹操去了。

    甘甯見夏侯惇不再往上沖了,心想,害你白沖了三趟,料你也不想再沖,也沖不上來了,前山的糧食大概也都運到江邊了。

    現在你不沖,我也不陪你了,要到江邊去驗看我的戰利品了。

    便吩咐手下繼續守住隘口,不能讓夏侯惇靠近,自己圈馬打算到前山去。

    剛剛要走,呂範來了。

    子衡說,糧米早已全部運下山了,我把軍隊都已整頓好,我們一起到江邊去吧。

    甘甯想,糧食一運走,這座聚鐵山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,這裡也不用守了。

    便和呂範帶了一千兵朝前山而去。

    在甘甯的想象之中,江邊一帶必定米包堆積如山。

    可是到山腳一看,清清爽爽,幹幹淨淨,顆料全無。

    心裡覺得奇怪:怎麼裝船裝得這麼快?就算八十條大船裝滿運足,也最多裝掉四分之一呀!而且這八十條大船還靜靜地躺在江面上,悠悠然自得地搖晃着,上面空空如也。

    米到哪裡去了?生翅膀飛回去了?的确不翼而飛了。

    甘甯見馬忠捧了一支令箭在江邊輕松自如地走來踱去,便招呼道:&ldquo馬将軍!&rdquo馬忠見他們都下山來了,連忙迎上前去。

    &ldquo甘将軍!&rdquo&ldquo糧米哪裡去了?&rdquo&ldquo運往三江口了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八十号舟船上粒米全無,怎說運回對江?&rdquo&ldquo甘将軍,你還不知曉麼?&rdquo&ldquo知曉什麼?&rdquo馬忠就把兩個嚴州解糧官來運米的前因後果給他道道地地講了一遍。

    甘甯聽罷,将信将疑:這種可能性是有的,但有點突然。

    又問:&ldquo馬将軍,這兩位解糧官姓甚名誰?&rdquo&ldquo這個&hellip&hellip&rdquo馬忠想,因為一開頭就被他們觸了個黴頭,所以就此賭氣,沒有問姓名。

    不過姓名不知道沒關系,都督的将令在此,可以說明總是,戰場上認令不認人是一向的規矩。

    便道:&ldquo他們有都督的将令,何必記其姓名?&rdquo&ldquo将令何在?&rdquo&ldquo在此。

    喏,甘将軍請看。

    &rdquo甘甯接過這支令箭一看,是一支密令。

    啊,面熟得很哪!&ldquo馬将軍,他們的舟船從何而來,又往哪邊而去?&rdquo馬忠想,我在這裡怎麼會知道他們的來龍去脈呢?應付道:&ldquo想必從對江而來,往對江而去。

    &rdquo甘甯想,怎麼能憑自己的想當然呢?這麼些糧食丢失了關系重大,恐怕早已落入他人之手了!緊問道:&ldquo他們去了幾時了?&rdquo&ldquo才去不久。

    &rdquo甘甯把令箭一丢,飛身上馬,跳上江邊的一條小船。

    一隊吳兵立即&ldquo啪&hellip&hellip&rdquo跟了上去,操起闆槳。

    興霸抽出腰間的兩柄短戟,手中一執,急令道:&ldquo速速與我追趕上前,奪回糧米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是。

    &rdquo十二枝闆槳迅速劃動,小船飛也似地沖出口子&hellip&hellip 正是:千秋功業歸吳孫,萬貫錢财屬漢劉。

    欲知下情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