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回 燃微火甘甯襲重寨 擎密令毛苟竊大糧
關燈
小
中
大
範的辦法運米,有秩序,裝起來也方便。
但也沒有考慮到除了自己按都督的命令運米外,諸葛亮也會插一手,派人來偷糧的。
如果每人一包從山上背到船上,上下往返,就必然會把江邊的消息帶到半山來。
呂範得悉後,定要告訴甘甯,甘甯聽說另有一批人來運米,肯定要下山察看一下,毛、苟就有危險。
而孔明料定他們不會用這樣的笨辦法來搬運的,估計到有人會想出螞蟻傳包的簡便辦法。
這樣,每個人都是原地不動地站着傳遞,孔明就有機可乘了。
靠近江邊的吳兵看到毛、苟他們後,隻能告訴相鄰的弟兄。
兩百人的長長隊伍,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把江邊的消息告訴别人的,因為這不是傳命令,而是不必他們多管的閑事。
隻要兩百人中有一個不傳,消息就會中斷,到不了半山了。
再加上甘甯守在後山,更加得不到他們的消息。
大家立即按照呂範的布置行動。
甘甯帶了一千兵,到後山隘口,準備好弓箭,謹防夏侯惇來複奪糧寨。
呂範親自指揮運米:半山的米包在十條槽車上&ldquo辘&hellip&hellip&rdquo直向江邊滾去;三十行人力傳送帶,象梭子似地把米包&ldquo唰&hellip&hellip&rdquo瀉到江邊。
馬忠帶了一千吳兵、三千曹兵準備裝船。
吳兵見江邊的米包已經堆得很高了,擔心來不及裝船,便問馬忠,要不要裝船?馬忠說,你們着什麼急,等一下好了。
我們裝起來的速度比岸上要快得多,一下子就可以裝完,不如等它積得更多些,我們一起裝完,免得中途又要停下來等他們。
其實,你還是有幾包裝幾包,甯可裝完了停下來等他們的好,多少不可以拿一點;你想等一下一起裝,那就一包都不給你了。
正在此時,口子外面駛來一百零八号大船,後面跟着三裡長的木排,浩浩蕩蕩朝聚鐵江駛來。
第一隻大船上扯着兩面旗,一面是&ldquo嚴州解糧官正&rdquo,另一面是&ldquo嚴州解糧官副”都沒有姓氏的。
船頭上站着毛仁、苟璋;苟璋手裡捧一支将令。
三千軍士都穿着兩套号衣,外面一件是&ldquo孫、吳&rdquo,裡面是&ldquo劉、漢&rdquo。
馬忠聽見鑼聲,對口子外一看,來了許多船隻,見頭不見尾,擡頭一看旗号,是嚴州解糧官。
心想,解糧怎麼解到這兒來了?便命手下問一問。
吳兵喝道:&ldquo呔!我的哥,你們到這兒來幹什麼?&rdquo劉家小兵聽說聚鐵山的一百六十萬石糧食可以冠冕堂皇地去偷,個個眼珠碧綠,手心發癢,把軍師錦囊上的吩咐早已背得一字不差,滾瓜爛熟。
故回吳兵道:&ldquo我的哥,咱們從嚴州解押軍糧和棉軍衣到三江口,正好大都督剛要出發。
都督想到你們運糧的人手、船隻不夠,要來往幾次,太麻煩了。
所以叫咱們幫個忙,從水營上拖些木排來,把糧米一下子全都運走。
&rdquo馬忠想,原說解糧怎麼要那麼多船,卻還有棉軍衣呢,這個東西又輕又大,最占地方。
這許多船隻、木排,再加上呂大夫的八十号大船,那一次完全可以裝完了。
都督這個主意妙得很,水營上反正今天沒有多少人了,空放在那裡也沒事幹,先用來裝米倒很好。
哪裡知道人家是特地去租借來的,租費還欠在那裡呢。
馬忠倒很高興,吩咐手下人放他們進來。
船和木排駛進口子。
馬忠對毛仁、苟璋把手拱拱:&ldquo二位将軍辛苦了。
馬忠有禮。
&rdquo不實毛、苟見他施禮,把小胡子一捋,頭一别,睬都不睬他。
馬忠倒一氣。
心想,你們不過是小小的嚴州解糧官,理應先向我行禮,我也是江東數得上的大将,先向你們打招呼,那是特别客氣,格外擡舉你們了,你們倒反而不屑一顧,對我擺起架子來了!可仔細一想,哦!明白了。
他們本來把貨物解到三江口,就可以回去了,現在都督捉他們的差,這是外加出來的事,所以他們一肚子的不樂意。
在都督面前不敢回絕,到我這兒來出氣了。
哼!你們這兩個家夥好不知羞恥,竟敢遷怒到我頭上來了!你們有氣,我可沒有氣。
多做一點事情就副樣子!你們越是懶惰,我越要懲罰懲罰你們,回去還要告訴都督,整治一下。
本來這些糧食大家平攤着裝裝,現在偏偏全部叫你們運,我們甯可空着船回去。
他跟毛仁、苟璋怄氣了。
孔明就希望你這樣做。
毛、苟按照軍師的吩咐行事。
孔明在錦囊上寫道:見了吳将不可施禮、還禮。
一行禮,接着必定要請教尊姓大名,你們如何回答?如果亂造一個假名,萬一吳兵中有個把嚴州人,覺得這個名字很陌生,就容易起疑。
所以,不理不睬,把對方一下子打悶。
馬忠飽受一肚子的冤枉氣,不高興同他們多講了。
吩咐手下,叫他們拿都督的将令來看。
吳兵問道:&ldquo你們可有都督将令哪?&rdquo毛、苟想,沒有令箭怎麼可以來偷米呢?人是假的,令是真的;以假亂真,虛虛實實。
苟璋跳到岸上,把令箭往吳兵手裡一杵,&ldquo請看。
&rdquo吳兵接過令箭,交給馬忠。
馬将軍一看,哎喲,還是條密令呢!十二條密令中的第一條:&ldquo子&rdquo令。
心想,都督知道糧米重要,故而特地給一支密令,以示緊要。
馬忠把令箭往靴統裡一插,對吳兵命令道:&ldquo把大糧裝上他的舟船、木筏。
&rdquo諸葛亮的偷東西派頭真大,要人家自學自願送到船上去。
不但吳兵幫助,受降的曹兵也出力。
四千吳兵、曹兵把米包往一百零八隻船和三裡木筏上丢上去。
三千漢兵把它們疊起來。
苟将軍手搭寶劍,在岸上走來蹁去,表面上裝得所派很大嘴上還一個勁地催促他們快裝,顯露出一副很不耐煩的樣子。
可是眼睛老是瞟着山上,要是甘甯下山,馬上要遞暗号給毛仁,立即逃命。
毛仁在船上、木排上跳來蹦去,指揮着自己的弟兄裝米,裝米也有個講究,一定要秩序好,方法正,才能裝得又多又快。
毛将軍指手劃腳地要弟兄們先把一百零八隻船裝滿。
租來的船沒有戰船那麼大,最多隻能裝三、四十萬石。
所以很快就裝滿了米先駛出口子。
接着就往木排上裝。
木排這個東西的胃口可大了,不管裝多裝少,份量壓上去好象沒有感覺的,直到米包成了堆,才往下沉一點。
堆到最後,人夠不上了,就擱了梯上往上裝。
須臾工夫,三裡長的木排已成一垛高高的米牆。
馬忠見他們把米包裝得那麼滿,堆得那麼高,還在不斷地裝。
心中暗暗高興,壓死你們這幫王八蛋!諸葛亮答應保毛、苟兩個時辰的險,兩個時辰内可以牽制住甘甯不下山。
如果不是明安排得周密細緻,興霸早就下山來了。
甘甯倒不是知道有人要來偷糧,而是因為奪下糧隊實非容易,完全靠自己同四十餘員曹将拚死而取得的,所以特别關心這批戰利品,要親自來欣賞欣賞自己的成果,可以在奮戰之餘得到一點安慰。
他在隘口上守了半個多時辰,見下面并無動靜,就準備到前山江邊去看看。
如果那時下去,毛、苟的一百零八條船都還沒有裝滿,要想逃都來不及。
此刻,甘甯正要想走,忽然後山山腳下響起了殺聲:&ldquo殺噢--複奪糧寨啊!&rdquo甘甯一吓,不敢貿然走開。
不出呂範所料,夏侯惇逃到了山下之後,想想不對:阿叔把糧隊交給我,實實足足有半份家當呢!剛才曹洪說赤壁方向半天紅光,他又一去不返,看來赤壁也遇到火攻了。
而且九十裡外能見火光,可想而知已燒到什麼程度。
如果水、陸兩營燒光,丞相必然退往此地。
現在糧隊一丢掉,我們在長江邊上非但無寸土可奪,就是立足之地也沒有了。
不行,聚鐵山不能從我的手中喪失,得去把它奪回來。
方才前山的火攻肯定是虛張聲勢,吓唬吓唬我。
難道他們為了奪取聚鐵山,連一顆糧食也不要,而付之于一炬?這顯然是不可信的。
那末殺回去!一隻眼對四下一看,從山上逃出來的敗兵不少,一時都未走遠,但部将卻一個都不見了。
心想,我對付甘甯一個人已經相當勉強,倘然他們還有增援那怎麼辦?所以夏侯惇進退兩難,猶豫不決,在那裡轉來轉去,想找個把部将幫幫手,殺上山去也可以膽壯些。
&ldquo幫忙&rdquo的在那裡等候已久了,就在前面樹林之中,許褚、張遼帶了三千人也來支援你了。
不過這許褚、張遼是劉備手下劉辟、龔都必扮的,三千曹兵都是皇叔的人馬,身上也都穿着裡外兩套不同的号衣。
劉、龔二将自己并不抛頭露面,而是躲在背後命令手下在要林口觀察。
漢兵見山上有一批批的曹兵曹将潰逃下來,最後見夏侯惇也下來了,便立即報告劉、龔二将。
二将一聲令下,漢兵們齊聲高喊:&ldquo夏侯都督住馬喽,都督慢走哎!&rdquo獨眼龍正從山上策也奪路而逃,恍惚中見樹林口有一批小兵,身着&ldquo曹&rdquo家号衣,以為是自己的弟兄。
便問:&ldquo喊叫本督何事?&rdquo&ldquo夏侯都督,咱們從赤壁大營趕來。
今晚周郎大舉進兵,丞相料定他們必來偷襲糧寨,因此派咱們來給你送個信,叫你早作提防,無論如何要守住糧隊。
張文遠、許仲康二位大将軍随後便到。
夏侯都督,糧隊千萬不能丢啊!&rdquo夏侯惇想,的确,丞相向來最關心軍糧。
現在他自己那裡也十分吃緊
但也沒有考慮到除了自己按都督的命令運米外,諸葛亮也會插一手,派人來偷糧的。
如果每人一包從山上背到船上,上下往返,就必然會把江邊的消息帶到半山來。
呂範得悉後,定要告訴甘甯,甘甯聽說另有一批人來運米,肯定要下山察看一下,毛、苟就有危險。
而孔明料定他們不會用這樣的笨辦法來搬運的,估計到有人會想出螞蟻傳包的簡便辦法。
這樣,每個人都是原地不動地站着傳遞,孔明就有機可乘了。
靠近江邊的吳兵看到毛、苟他們後,隻能告訴相鄰的弟兄。
兩百人的長長隊伍,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把江邊的消息告訴别人的,因為這不是傳命令,而是不必他們多管的閑事。
隻要兩百人中有一個不傳,消息就會中斷,到不了半山了。
再加上甘甯守在後山,更加得不到他們的消息。
大家立即按照呂範的布置行動。
甘甯帶了一千兵,到後山隘口,準備好弓箭,謹防夏侯惇來複奪糧寨。
呂範親自指揮運米:半山的米包在十條槽車上&ldquo辘&hellip&hellip&rdquo直向江邊滾去;三十行人力傳送帶,象梭子似地把米包&ldquo唰&hellip&hellip&rdquo瀉到江邊。
馬忠帶了一千吳兵、三千曹兵準備裝船。
吳兵見江邊的米包已經堆得很高了,擔心來不及裝船,便問馬忠,要不要裝船?馬忠說,你們着什麼急,等一下好了。
我們裝起來的速度比岸上要快得多,一下子就可以裝完,不如等它積得更多些,我們一起裝完,免得中途又要停下來等他們。
其實,你還是有幾包裝幾包,甯可裝完了停下來等他們的好,多少不可以拿一點;你想等一下一起裝,那就一包都不給你了。
正在此時,口子外面駛來一百零八号大船,後面跟着三裡長的木排,浩浩蕩蕩朝聚鐵江駛來。
第一隻大船上扯着兩面旗,一面是&ldquo嚴州解糧官正&rdquo,另一面是&ldquo嚴州解糧官副”都沒有姓氏的。
船頭上站着毛仁、苟璋;苟璋手裡捧一支将令。
三千軍士都穿着兩套号衣,外面一件是&ldquo孫、吳&rdquo,裡面是&ldquo劉、漢&rdquo。
馬忠聽見鑼聲,對口子外一看,來了許多船隻,見頭不見尾,擡頭一看旗号,是嚴州解糧官。
心想,解糧怎麼解到這兒來了?便命手下問一問。
吳兵喝道:&ldquo呔!我的哥,你們到這兒來幹什麼?&rdquo劉家小兵聽說聚鐵山的一百六十萬石糧食可以冠冕堂皇地去偷,個個眼珠碧綠,手心發癢,把軍師錦囊上的吩咐早已背得一字不差,滾瓜爛熟。
故回吳兵道:&ldquo我的哥,咱們從嚴州解押軍糧和棉軍衣到三江口,正好大都督剛要出發。
都督想到你們運糧的人手、船隻不夠,要來往幾次,太麻煩了。
所以叫咱們幫個忙,從水營上拖些木排來,把糧米一下子全都運走。
&rdquo馬忠想,原說解糧怎麼要那麼多船,卻還有棉軍衣呢,這個東西又輕又大,最占地方。
這許多船隻、木排,再加上呂大夫的八十号大船,那一次完全可以裝完了。
都督這個主意妙得很,水營上反正今天沒有多少人了,空放在那裡也沒事幹,先用來裝米倒很好。
哪裡知道人家是特地去租借來的,租費還欠在那裡呢。
馬忠倒很高興,吩咐手下人放他們進來。
船和木排駛進口子。
馬忠對毛仁、苟璋把手拱拱:&ldquo二位将軍辛苦了。
馬忠有禮。
&rdquo不實毛、苟見他施禮,把小胡子一捋,頭一别,睬都不睬他。
馬忠倒一氣。
心想,你們不過是小小的嚴州解糧官,理應先向我行禮,我也是江東數得上的大将,先向你們打招呼,那是特别客氣,格外擡舉你們了,你們倒反而不屑一顧,對我擺起架子來了!可仔細一想,哦!明白了。
他們本來把貨物解到三江口,就可以回去了,現在都督捉他們的差,這是外加出來的事,所以他們一肚子的不樂意。
在都督面前不敢回絕,到我這兒來出氣了。
哼!你們這兩個家夥好不知羞恥,竟敢遷怒到我頭上來了!你們有氣,我可沒有氣。
多做一點事情就副樣子!你們越是懶惰,我越要懲罰懲罰你們,回去還要告訴都督,整治一下。
本來這些糧食大家平攤着裝裝,現在偏偏全部叫你們運,我們甯可空着船回去。
他跟毛仁、苟璋怄氣了。
孔明就希望你這樣做。
毛、苟按照軍師的吩咐行事。
孔明在錦囊上寫道:見了吳将不可施禮、還禮。
一行禮,接着必定要請教尊姓大名,你們如何回答?如果亂造一個假名,萬一吳兵中有個把嚴州人,覺得這個名字很陌生,就容易起疑。
所以,不理不睬,把對方一下子打悶。
馬忠飽受一肚子的冤枉氣,不高興同他們多講了。
吩咐手下,叫他們拿都督的将令來看。
吳兵問道:&ldquo你們可有都督将令哪?&rdquo毛、苟想,沒有令箭怎麼可以來偷米呢?人是假的,令是真的;以假亂真,虛虛實實。
苟璋跳到岸上,把令箭往吳兵手裡一杵,&ldquo請看。
&rdquo吳兵接過令箭,交給馬忠。
馬将軍一看,哎喲,還是條密令呢!十二條密令中的第一條:&ldquo子&rdquo令。
心想,都督知道糧米重要,故而特地給一支密令,以示緊要。
馬忠把令箭往靴統裡一插,對吳兵命令道:&ldquo把大糧裝上他的舟船、木筏。
&rdquo諸葛亮的偷東西派頭真大,要人家自學自願送到船上去。
不但吳兵幫助,受降的曹兵也出力。
四千吳兵、曹兵把米包往一百零八隻船和三裡木筏上丢上去。
三千漢兵把它們疊起來。
苟将軍手搭寶劍,在岸上走來蹁去,表面上裝得所派很大嘴上還一個勁地催促他們快裝,顯露出一副很不耐煩的樣子。
可是眼睛老是瞟着山上,要是甘甯下山,馬上要遞暗号給毛仁,立即逃命。
毛仁在船上、木排上跳來蹦去,指揮着自己的弟兄裝米,裝米也有個講究,一定要秩序好,方法正,才能裝得又多又快。
毛将軍指手劃腳地要弟兄們先把一百零八隻船裝滿。
租來的船沒有戰船那麼大,最多隻能裝三、四十萬石。
所以很快就裝滿了米先駛出口子。
接着就往木排上裝。
木排這個東西的胃口可大了,不管裝多裝少,份量壓上去好象沒有感覺的,直到米包成了堆,才往下沉一點。
堆到最後,人夠不上了,就擱了梯上往上裝。
須臾工夫,三裡長的木排已成一垛高高的米牆。
馬忠見他們把米包裝得那麼滿,堆得那麼高,還在不斷地裝。
心中暗暗高興,壓死你們這幫王八蛋!諸葛亮答應保毛、苟兩個時辰的險,兩個時辰内可以牽制住甘甯不下山。
如果不是明安排得周密細緻,興霸早就下山來了。
甘甯倒不是知道有人要來偷糧,而是因為奪下糧隊實非容易,完全靠自己同四十餘員曹将拚死而取得的,所以特别關心這批戰利品,要親自來欣賞欣賞自己的成果,可以在奮戰之餘得到一點安慰。
他在隘口上守了半個多時辰,見下面并無動靜,就準備到前山江邊去看看。
如果那時下去,毛、苟的一百零八條船都還沒有裝滿,要想逃都來不及。
此刻,甘甯正要想走,忽然後山山腳下響起了殺聲:&ldquo殺噢--複奪糧寨啊!&rdquo甘甯一吓,不敢貿然走開。
不出呂範所料,夏侯惇逃到了山下之後,想想不對:阿叔把糧隊交給我,實實足足有半份家當呢!剛才曹洪說赤壁方向半天紅光,他又一去不返,看來赤壁也遇到火攻了。
而且九十裡外能見火光,可想而知已燒到什麼程度。
如果水、陸兩營燒光,丞相必然退往此地。
現在糧隊一丢掉,我們在長江邊上非但無寸土可奪,就是立足之地也沒有了。
不行,聚鐵山不能從我的手中喪失,得去把它奪回來。
方才前山的火攻肯定是虛張聲勢,吓唬吓唬我。
難道他們為了奪取聚鐵山,連一顆糧食也不要,而付之于一炬?這顯然是不可信的。
那末殺回去!一隻眼對四下一看,從山上逃出來的敗兵不少,一時都未走遠,但部将卻一個都不見了。
心想,我對付甘甯一個人已經相當勉強,倘然他們還有增援那怎麼辦?所以夏侯惇進退兩難,猶豫不決,在那裡轉來轉去,想找個把部将幫幫手,殺上山去也可以膽壯些。
&ldquo幫忙&rdquo的在那裡等候已久了,就在前面樹林之中,許褚、張遼帶了三千人也來支援你了。
不過這許褚、張遼是劉備手下劉辟、龔都必扮的,三千曹兵都是皇叔的人馬,身上也都穿着裡外兩套不同的号衣。
劉、龔二将自己并不抛頭露面,而是躲在背後命令手下在要林口觀察。
漢兵見山上有一批批的曹兵曹将潰逃下來,最後見夏侯惇也下來了,便立即報告劉、龔二将。
二将一聲令下,漢兵們齊聲高喊:&ldquo夏侯都督住馬喽,都督慢走哎!&rdquo獨眼龍正從山上策也奪路而逃,恍惚中見樹林口有一批小兵,身着&ldquo曹&rdquo家号衣,以為是自己的弟兄。
便問:&ldquo喊叫本督何事?&rdquo&ldquo夏侯都督,咱們從赤壁大營趕來。
今晚周郎大舉進兵,丞相料定他們必來偷襲糧寨,因此派咱們來給你送個信,叫你早作提防,無論如何要守住糧隊。
張文遠、許仲康二位大将軍随後便到。
夏侯都督,糧隊千萬不能丢啊!&rdquo夏侯惇想,的确,丞相向來最關心軍糧。
現在他自己那裡也十分吃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