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回 識銀槍甘興霸失糧 觀大纛許仲康棄銀

關燈
第十一回識銀槍甘興霸失糧 觀大纛許仲康棄銀 馬忠見甘甯面有嗔色,暴跳如雷,丢了令箭就駕舟而去,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,不敢阻攔。

    呂範俯身撿起地上的令箭一看,貨真價實是都督發出的密令,上面有無法模拟的印記,旁人是不可能僞造的。

    因此也愣在一旁。

     他們都莫名其妙,隻有興霸的肚子裡象鑽進了了群螢火蟲,通明透亮:昨天下午軍政官到我的營裡來抽調,說是孔明借東風所用,就是拿了這條令箭來的。

    今天天亮時,諸葛亮匆匆逃回樊口山,當然不可能會有空把令箭交還都督,看來也沒有把令箭丢在七星壇上。

    這就可以大膽地斷定,諸葛亮偷走這條令箭早有預謀,就是為了用它來騙取我們得到的糧食。

    由于馬忠根本不知道這件事,因此被劉家兵将從眼皮底下竊了這許多糧食,而一點也沒有察覺。

    諸葛亮你好心狠啊!我和數十員曹将拚得七死八活,你倒命人把我的果實偷得一幹二淨!哼,想都不要想!碰到了我的手上沒你們的便宜可沾。

    你們載了一百七十萬石米是行不快的,我一下子就可以追上你們了。

    而且那兩個所謂嚴州解糧官肯定是蹩腳貨,關、張、趙是不會來做這種偷雞摸狗的醜事的。

    追上以後,我非但要把糧米全部奪回,而且還要連你們的船和木排也一起搶回來,教訓教訓這班賊,提醒提醒諸葛亮:沾便宜也要看看對象,到我手裡來偷東西是沒有好結果的! 小船沖出口子,興霸向樊口山方向一望,江面上片舟全無,糧船不知去向。

    他想,怎麼跑得這麼快?不可能。

    大概彎進橫江了。

    正要下令追蹤,一個吳兵叫了起來:&ldquo甘将軍,你看,他們在那邊呢!&rdquo 甘甯回頭對西邊一望,果然,隐隐約約有一長串的東西在江邊上航行。

    心想,從這一長串的船隊來估計,肯定是偷糧賊,但從方向上來琢磨,又好象有點不可信,哪有偷了東西大模大樣地繞道而行的?不過,現在是戰火紛纭的時候,江面上還會有商船,隻有戰艦,而戰艦是絕不會連在一起束縛自己手腳的。

    再說,曹操的船和周大都督的船都不會到這裡來的,除了劉家這班明目張膽的賊以外,還人何人!因此,甘甯把戟一指:&ldquo追!&rdquo 十二條闆槳劃急,小船如飛而去。

    越追越近,越看越清,果然木排上裝的都是鼓鼓囊囊的米包;一道道帶側的風帆扯足,借着橫風,緩緩而行。

     三千漢兵中有兩千在木排上。

    罩在外面的孫家号衣全都脫掉了,象圍裙似的系在腰間,身上顯出&ldquo劉&rdquo、&ldquo漢&rdquo的字樣。

    大家坐在米堆上面嘻嘻哈哈,慶賀勝利。

     毛仁、苟璋在最後一節木排上的米堆上,仰面躺着,捋着小胡子洋洋得意:&ldquo毛兄,軍師叫咱們隻能偷九成,現在咱們全部把它拿光了,不是也沒有事嗎?&rdquo &ldquo是啊。

    而且軍師叫咱們繞道赤壁,兜個大圈子,人不知,鬼不覺。

    即使甘甯發覺受騙,也一定往樊口山追去,越追越遠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對。

    這多拿的一成,咱們兩人對分,至少每人可拿八萬石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吃幾輩子都吃不完呢。

    嘻&hellip&hellip!&rdquo &ldquo哈&hellip&hellip!&rdquo 用蘇州的一句方言來說,貪心不足爛肚腸,他們的心太黑了!如果按照孔明的吩咐,隻拿九成,非但可以節省一點時間,早一點離開是非之地,而且在甘甯看來,十幾萬石大米堆在江邊也是一垛高高的糧山了,他就不一定要馬上向馬忠追根問底。

    即使甘甯看出其中有詐,能夠争取到這一點時間,甘甯追出來時,他們已經跑遠了,他看不見糧船的影蹤,必然直接往樊口山去撲個空,這樣就安全了。

    而現在甘甯一眼就發現了他們,那裡還肯放他們逃跑? 興霸漸漸追上糧船,已經看清了在米堆上嬉笑玩耍的小兵穿的是劉家号衣,更證實了剛才的推測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心想,果然是這班窮鬼,窮得發狂來做賊了!想不到一面自诩為漢家皇叔的劉備,竟會唆使手下幹這種事情!又見米堆上躺着兩員将,身影不熟悉,無大将風度,料定不是關、張、趙。

    心想,關雲長我曾見過面的,身材魁梧,氣概非常;張飛、趙雲我雖未識面,威震寰宇,不至于會這麼懶散,劫了人家的大糧竟無戒備之心。

    不知是兩個什麼樣的貨色。

    便厲聲喝道:&ldquo呔!大膽孤窮将,竟敢偷取本将軍的糧米!甘甯來也!&rdquo 毛、苟正在骨頭輕,大聊其天,猛然聽得後面大聲吆喝,馬上一個鯉魚打挺跳了起來,回頭一看,一葉扁舟疾駛而來,頓時慌了手腳:不好了,甘甯追上來了!兩人後悔不該多偷一成米而耽誤了時間。

    苟璋還算鎮定,安慰毛仁道:&ldquo别害怕。

    一慌反而要露底,我來吓退他們。

    &rdquo 苟璋回過身來面對甘甯。

    心裡在打顫,嘴上還不肯軟:&ldquo呔!你胡說八道什麼?咱們奉了軍師之命,到聚鐵山搬運曹家糧米,與你何幹?&rdquo 甘甯想,明明是偷,還要美其名曰搬運,你們怎麼不到山上去搬呢!&ldquo孤窮将通上名來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你聽了。

    咱們是劉皇叔駕前、漢軍師帳下,勇猛無比的大将軍毛仁、苟璋!&rdquo 甘甯想,姓的是貓、狗,做的是偷雞摸狗的事,自稱勇猛無比,不會勇到哪裡的,隻要不是關、張、趙,全不是我的對手。

    &ldquo大膽貓狗,留下糧米!如若不然,甘甯跳上前來,爾等性命不保!&rdquo 毛、苟想,我們提心吊膽地偷了米,難道被你一句話就奪回去,有這麼便當的嗎?不過,倘然他真的跳上來,我們兩個功夫自己有數,十個毛、苟也不是他的對手。

    怎麼辦?咱們自己沒本事,隻有把兩塊響招牌擡出來吓唬他了。

    苟璋道:&ldquo哼!甘甯,我勸你不必追趕,咱們趙子龍将軍和葛軍師正等着你呢!&rdquo 甘甯聽了,頗覺可信:趙子龍是完全有可能奉了孔明之命接應毛、苟的,因為畢竟是一百七十萬石大糧呢,諸葛亮決不會掉以輕心。

    但孔明本人絕不會親自來的,一是他的身價大,片刻不能離開劉備,二來,他叫手下做賊,有何面目與我相見!但是,隻要趙子龍一來,事情就麻煩了。

    雖則我從未與他交過手,甚至他的面長短我也不知道,但從大戰長坂坡斬殺五十餘員上将的威望可知,我甘甯不是他的敵手。

    因此,人家稱我江東趙子龍我很滿足。

    否則的話,就應該倒過來稱他為&ldquo江夏甘興霸&rdquo了。

    趙雲一來,米是奪不回來了。

    都怪都督不謹慎,遺失了一條密令也不給我打個招呼。

    那隻有遷就一點,作一些讓步。

    因此,甘甯口氣和緩了下來:&ldquo毛、苟二将聽了。

    本當甘甯定将糧米盡數奪回,看在孫劉兩國聯合的份上,願與你等平半均分。

    &rdquo心裡想,我不能說是看在趙子龍面上。

     毛仁對苟璋看看:那就給他一半吧,要不然他跳過來,我們就白跑一趟,顆粒無收了。

     苟璋對他瞟了一眼,暗示道:不行,我們偷來的這許多糧食,都是皇叔以後奠基創業的資财,怎麼可以私與吳将平分呢?他聽到諸葛軍師、子龍将軍的威名就肯心甘情願地讓出一半,說明他害怕。

    我們隻要再硬一硬,他就會滾蛋了。

    相反,你答應分一半的話,他反而要疑心我的話是假的了。

    便又高聲道:&ldquo咱們的糧米為什麼要給你一半呢?給了你,咱們在諸葛軍師面前如何交令?你别癡心妄想了,快點回去吧。

    要不然,軍師和子龍将軍一來,沒你的好處!&rdquo 甘甯想,我讓出一半已作了最大限度的退步,你們竟然一毛拔,毫無謙讓之心。

    也罷!就算我剛才戰死在糧營上,以身殉國,見了趙雲唯拚一死。

    現在趁趙雲未到,先下手為強。

    便命令手下緊劃幾槳,再靠近一些,&ldquo大膽貓狗,甘甯來也!&rdquo 毛仁急得用手亂捅苟璋。

    我說蠻好一人一半,你不聽,現在他橫了心要和我們對着幹,我們性命不保。

     苟璋想,何必這麼心怯呢!曆來聞得&ldquo孝子殺身以事其親,忠臣殺身以報其君&rdquo。

    我等承蒙皇叔厚恩,猶恐報效無門,今日事已至此,縱然性命相捐,隻要糧米安然無恙,有何悔哉!因此,抽出腰中寶劍,跨前一步:&ldquo你來,你敢來!&rdquo 毛仁說,你怎麼不要招來殺身之禍? 苟璋對他相視一笑,不叫他來,他也要來的。

    索性派頭大點,也許他倒不敢來了。

     毛仁想,既然要拚,那末朋友義氣,要死一起死。

    也抽出了三尺青鋒。

    &ldquo你來!你來!&rdquo邊說,邊向後面退了兩步。

     甘甯想,當然要來的,難道怕你們兩個鼠輩不成!興霸将雙戟一分,身子一蹲,正要想蹿,突然,&ldquo乓&hellip&hellip&rdquo一陣鑼聲。

    甘甯一楞,回頭望見旁邊橫江裡駛出一批戰船,打的都是劉字旗号,為首的大船上一面大纛高飄:&ldquo大漢軍師、中郎将諸葛&rdquo。

    甘甯立即吩咐手下:停船!停船!不要中了埋伏。

     毛、苟一看,高興得蹦了起來。

    心想,我們是無意中吓吓甘甯的,不料被我們一屁彈中,軍師真來接應我們了!因為毛、苟接了令箭先走,後面的事情一概不知,所以還以為來的是真孔明呢。

     這批戰船早就等候在橫江口了,見裝糧的船滿載而過,又見甘甯追上來,他們就作好了準備。

    遵照軍事的吩咐,隻要毛、苟二将一抽寶劍,立即鳴鑼殺出,插在木排與甘甯小船的中間。

    大船駛到兩國中間。

    艙中的&ldquo諸葛亮&rdquo滿面春風,自得其樂:&ldquo頭戴舊綸巾,身穿舊鶴氅,拿的羽毛扇,扮的諸葛亮。

    下官,孫乾。

    奉了軍師之命,前來接應毛、苟二将。

    &rdquo 孫公侯想,軍師安排我在這裡以防萬一。

    如果毛、苟偷得快,跑得迅速,甘甯根本不會往這邊追,我就不必登場。

    現在這兩個家夥誤了時間,甘興霸追了上來,所以我隻好出來擋一擋了。

    好地甘甯看到這面大旗就會不戰自退的。

     不料興霸并不退兵。

    他想,毛、苟倒并沒有瞎說,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