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回 開弓斷索子龍傳言 臨艙抱筆孔明議計
關燈
小
中
大
這自诩的賽趙雲興高采烈地接令退出。
孔明為了這一百幾十萬石糧食,連發四支令箭,出動五員武将、一位文官、八千軍隊,三裡木筏、一百零八條大船和六千套軍衣也統統用在這上面了。
可見,民以食為天,糧乃軍中寶。
這是最要緊的東西。
至此,糧、饷、人馬,這三大件都已落實了。
但下面還有好幾件大事呢。
軍師再拔令箭在手:&ldquo翼德三将軍聽令。
&rdquo&ldquo唏!&rdquo張飛歎了一口大氣。
心想,跟了大哥二十多年,身經百戰,出生入死。
每逢開戰,不是頭令、二令,至多三令,已經沒有面子了。
自從來了諸葛亮,頭令、二令不沾邊,甚至三令都挨不上,有時還要去讨令,實在可憐得很。
今天偌大的一場鏖戰,本是用武之際,重振一下威風,不料到現在還沒有我的令,看來又沒有我的令了。
你看,大帳上武将全部跑光,就剩下我――哦!還好。
還有咱們的二老倌也坐在那裡打瞌睡呢。
真是難兄難弟了。
他的牌子比我的響,身價比我高,照樣無人問津。
跟我相比,我也算不錯了。
三将軍提着甲攔裙從旁閃出,應一聲:&ldquo老張在此。
&rdquo&ldquo将令一支,錦囊一封,帶兵三千,鎮守在南郡以北、麥城以南之葫蘆谷口&hellip&hellip&rdquo諸葛亮為什麼要把地點講得那麼詳細呢?因為以葫蘆谷取名的地方較多,以防搞錯。
譬如,後三國孔明火燒葫蘆谷,燒司馬懿父子,那是祁山地區的葫蘆谷,又名上方谷,與這裡的葫蘆谷同異地,相距很遠。
孔明接着說:&ldquo二十三日卯時,東風截止,轉還西風,曹孟德敗至葫蘆谷,人困馬乏,饑寒交迫;進谷歇息,斬馬為糧。
将軍從旁殺出,曹孟德定然脫逃,将軍其功非小。
&rdquo張飛聽罷,口中不言,心裡暗道:老張不信。
曹操不來便罷,既然來到,絕不會被他逃遁。
葫蘆谷我雖未去過,但顧名思義,地形狀如葫蘆,肚大口細,而且隻有一個口子。
曹操的人馬鑽進葫蘆谷後,我把口子塞住,蒼蠅都飛不出去一隻。
況且你說他們已經人困馬乏,饑寒交迫,那就更不可能從的我矛下突圍出動。
倘然真的被曹操溜掉,那末我應該是罪責不輕,怎麼還會&ldquo其功非小&rdquo呢?莫名其妙!――是的,你現在不相信,到那時候就服帖了;現在不理解,回來交令時就明白了。
三将軍接令而去。
孔明再拔令箭在手,呼道:&ldquo子仲大夫聽令。
&rdquo 劉備的大阿舅糜竺,聞聲從旁走出:&ldquo下官糜竺在。
&rdquo&ldquo将令一支,錦囊一封,帶兵三千。
今晚三晚時分,在赤壁通往聚鐵山的大道之旁,離江邊三裡、距曹操陸營十裡左右的密林中埋伏。
按錦囊所示,在大道之上拾取金銀。
&rdquo糜大夫頭在點,心裡在笑:軍師大約窮偏了心了。
方才叫毛、苟去偷,現在又叫我去拾。
大路上哪來的金子銀子?要麼隻有石子、砂子。
孔明知道他還不明白,心想,你真不懂,赤壁一燒之後,遍地都是珍寶,就看你有沒有本事撈。
有本事的,金子銀子俯拾即是;沒本事的,鐵釘都拾不到一隻,即使拾到了,也仍舊要失掉的。
糜竺将信将疑,接了令箭錦囊而去。
孔明發令都是量才錄用,各盡其能的。
拾金銀一定要派糜子仲去,因為他才能相當一般,而品格十分高潔,見色不亂,見财不貪。
如果帶兵的人貪财,拾了金銀往口袋裡放,小兵自然上行下效,人人揩油,國家就沒有好處了,而且還會把人的道德、紀律等觀念搞亂。
糜竺是三國中有名的正人君子。
在《搜神記》,就記載了他這麼一段小故事。
糜竺祖上世代經商,家中資産巨富。
子仲未投劉備之時,一次從洛陽驅車返家,途中遇到一個年輕女子,美貌絕頂,要求讓她搭乘一段車子。
糜竺同意。
于是,兩人同車并座而行。
子促正襟危坐,目不斜視。
行了十餘裡,女子下車,說,&ldquo多謝子仲先生。
&rdquo糜竺一愣,問,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?女子說,實不相瞞,我不是凡人,乃是祝融氏火德星君。
今奉天帝之命,前往焚燒你家。
糜竺大驚,說,我從未造過什麼孽呀!能否請星君高擡貴手,赦免了吧。
祝融說,帝命難違,燒是非燒不可的。
我因念你為人善良正直,故而先通個消息給你。
現在這麼辦:你快些趕回家去,把值錢的東西統統搬出,我走得慢些,到日中時分來燒。
糜竺感激不盡,急忙驅車趕到農時,把人和緊要财物全部遷出。
太陽當頂時,果然起火。
房屋盡數燒光,但人丁一個未傷,财産損失也不大。
這雖是一則神話傳說,但說明了糜竺的為人忠厚卻是當世聞名的。
東西又無處去查對,隻管先把自己的腰包塞滿了再說。
此人是哪一個呢?就是積極行動的兄弟糜芳,糜子衡。
兩人雖是嫡親同胞,但品格截然不同,阿哥是大丈夫,兄弟是賴小人。
孔明對糜芳的心迹有所洞察。
心想,你眼紅什麼,我也要叫你去拾一些東西的,不過不是去拾金銀罷了。
先生拔了一支令箭,喚道:&ldquo子衡聽令。
&rdquo糜芳想,不知軍師叫我幹什麼去,最好也能讓我去輔助哥哥,一同去多拾些金銀。
他邊連忙搶步上前,急急應道:&ldquo糜芳在。
&rdquo&ldquo将令一支,錦囊一封,帶兵三千、去往赤壁江邊,拾取&hellip&hellip&rdquo 糜芳想,拾取金子銀子?&ldquo旗幡刀槍。
&rdquo &ldquo哱――!&rdquo糜芳氣呵!那東西比起金銀來,既不值錢,又不實用,油揩得再多也發不了财;同拾垃圾的叫花子差不多,軍師有偏心。
其實,孔明十分公平。
他盡是讓每個人的長處都得到恰當的發揮。
糜芳原先也算一員武将,但是根本不能上陣交戰的。
當時劉備覺得大堂之上隻有三個文官太難看,于是就把他調到文班湊個數。
似這樣文不成、武不就,品質又如此低下庸人,能做些什麼呢?隻有去拾刀槍最為合适。
因為他還算對武器有點識貨,知道哪些是好的,哪些是差的;哪些修修還能用,哪些隻能當作廢鐵回爐&hellip&hellip真可稱得是人盡其才,物盡其用了。
到後來,皇叔手下文臣多了,就又叫他改為老本行。
哪知他一當武将,掌了兵權,就肆無忌憚,胡作非為起來。
先是失守襄陽,繼而與傅士仁勾搭了投降孫權,送掉南郡,害得關雲長兵麥城,被擒身亡。
緻使阿哥糜竺也&ldquo漸恚發病,歲餘卒&rdquo――因忿恨不平而漸漸緻病,一年多後死去。
現在孔明知道糜芳對這支令箭大為不滿,特意關照說,你别小看這樁差使,也要不折不扣地對待,切不可敷衍也事,該拾回來的都要拾回來。
到時候也要根據你拾來東西的多少、好壞來評定功過。
而且,我可以告訴你,江東也有人來拾的。
你手腳慢了一無所獲。
那就非但無功,而且還要記過,以戒将來。
糜芳氣得沒話好說,心想,這種吃力不讨好的低賤行當,居然還有人來與我競争呢!真是叫花子容不下讨飯人。
沒辦法,隻好接了令箭怏怏而去。
孔明專心緻志地發令,沒有留神一旁關将軍早已怒不可遏了。
雲長想,你今天發了那麼多的令箭,大帳上的人幾乎都跑空了,你連看都不對我看一眼!你是沒有長眼睛,還是不知道有我這麼個人哪?!豈有此理!站在他身後的公子關平和副将周倉早憋不住了。
拉拉君侯的袍袖,意思是,你看,軍師虎案上的錦囊都已經沒有了,看樣子馬上就要退帳了,你趕快問問他吧,是不是把咱們三個忘了!關雲長被他們這麼一撺掇,實在熬不住了,轟地站起身來,對孔明施了一禮:&ldquo關某見軍師。
&rdquo劉備猛聽這麼一聲,暗道:哎呀,該死!我也聽昏了,被孔明的什麼二千萬兩銀子,一百六十萬石糧食,四十萬降兵,金銀隻要拾拾&hellip&hellip弄得我雲裡霧裡,連二弟坐在邊上都忘記了。
對孔明看看:你發了那麼多令箭,怎麼沒有我二弟的份呀?他可是個極要面子的人哪!大概你事情太多,人太疲勞,一時疏忽了吧?那馬上彌補還不為遲。
哪知諸葛亮若無其事,淡然問道:&ldquo君侯有何見教?&rdquo&ldquo軍師,想某關羽,自桃園結義以來,跟随兄王二十餘載,掃黃巾,戰虎牢,轉戰南北,馳騁疆場,陣陣當先,仗仗有功。
今日,大破曹兵百萬,人人皆有将令,子龍身兼二事,唯有關某父子一無差遣。
請問軍師,卻為何來?&rdquo孔明微微一笑,平心靜氣地答道:&ldquo君侯息怒。
亮另有要事相托。
&rdquo&ldquo這&hellip&hellip&rdquo碰着個軟釘子,關羽倒被弄得很尴尬。
心想,是啊,軍師向來喜歡把最要緊、最複雜的事情留在最後詳詳細細交代的,這裡的大将都有令箭了,唯有我還等着,接下來的令必定是我的了。
現在他又沒有宣布退帳,我那麼急幹什麼?倒顯得我邀功心切,一點沒有涵養,好象從來沒有接到過令箭似的。
回頭對關平、周倉瞪了一眼:都是你們拉袖子拉出來的事情,害我坍這麼個台!紅面孔重新歸座,等待軍師交托重任。
孔明果真再拔一支令箭。
關雲長一看,哎,這下我的将令來了!――别着急,還輪不到你呢! 正是:望穿鳳目祈一令,燎破虎膽失半言。
不知關羽何時接令,且聽下回分解。
孔明為了這一百幾十萬石糧食,連發四支令箭,出動五員武将、一位文官、八千軍隊,三裡木筏、一百零八條大船和六千套軍衣也統統用在這上面了。
可見,民以食為天,糧乃軍中寶。
這是最要緊的東西。
至此,糧、饷、人馬,這三大件都已落實了。
但下面還有好幾件大事呢。
軍師再拔令箭在手:&ldquo翼德三将軍聽令。
&rdquo&ldquo唏!&rdquo張飛歎了一口大氣。
心想,跟了大哥二十多年,身經百戰,出生入死。
每逢開戰,不是頭令、二令,至多三令,已經沒有面子了。
自從來了諸葛亮,頭令、二令不沾邊,甚至三令都挨不上,有時還要去讨令,實在可憐得很。
今天偌大的一場鏖戰,本是用武之際,重振一下威風,不料到現在還沒有我的令,看來又沒有我的令了。
你看,大帳上武将全部跑光,就剩下我――哦!還好。
還有咱們的二老倌也坐在那裡打瞌睡呢。
真是難兄難弟了。
他的牌子比我的響,身價比我高,照樣無人問津。
跟我相比,我也算不錯了。
三将軍提着甲攔裙從旁閃出,應一聲:&ldquo老張在此。
&rdquo&ldquo将令一支,錦囊一封,帶兵三千,鎮守在南郡以北、麥城以南之葫蘆谷口&hellip&hellip&rdquo諸葛亮為什麼要把地點講得那麼詳細呢?因為以葫蘆谷取名的地方較多,以防搞錯。
譬如,後三國孔明火燒葫蘆谷,燒司馬懿父子,那是祁山地區的葫蘆谷,又名上方谷,與這裡的葫蘆谷同異地,相距很遠。
孔明接着說:&ldquo二十三日卯時,東風截止,轉還西風,曹孟德敗至葫蘆谷,人困馬乏,饑寒交迫;進谷歇息,斬馬為糧。
将軍從旁殺出,曹孟德定然脫逃,将軍其功非小。
&rdquo張飛聽罷,口中不言,心裡暗道:老張不信。
曹操不來便罷,既然來到,絕不會被他逃遁。
葫蘆谷我雖未去過,但顧名思義,地形狀如葫蘆,肚大口細,而且隻有一個口子。
曹操的人馬鑽進葫蘆谷後,我把口子塞住,蒼蠅都飛不出去一隻。
況且你說他們已經人困馬乏,饑寒交迫,那就更不可能從的我矛下突圍出動。
倘然真的被曹操溜掉,那末我應該是罪責不輕,怎麼還會&ldquo其功非小&rdquo呢?莫名其妙!――是的,你現在不相信,到那時候就服帖了;現在不理解,回來交令時就明白了。
三将軍接令而去。
孔明再拔令箭在手,呼道:&ldquo子仲大夫聽令。
&rdquo 劉備的大阿舅糜竺,聞聲從旁走出:&ldquo下官糜竺在。
&rdquo&ldquo将令一支,錦囊一封,帶兵三千。
今晚三晚時分,在赤壁通往聚鐵山的大道之旁,離江邊三裡、距曹操陸營十裡左右的密林中埋伏。
按錦囊所示,在大道之上拾取金銀。
&rdquo糜大夫頭在點,心裡在笑:軍師大約窮偏了心了。
方才叫毛、苟去偷,現在又叫我去拾。
大路上哪來的金子銀子?要麼隻有石子、砂子。
孔明知道他還不明白,心想,你真不懂,赤壁一燒之後,遍地都是珍寶,就看你有沒有本事撈。
有本事的,金子銀子俯拾即是;沒本事的,鐵釘都拾不到一隻,即使拾到了,也仍舊要失掉的。
糜竺将信将疑,接了令箭錦囊而去。
孔明發令都是量才錄用,各盡其能的。
拾金銀一定要派糜子仲去,因為他才能相當一般,而品格十分高潔,見色不亂,見财不貪。
如果帶兵的人貪财,拾了金銀往口袋裡放,小兵自然上行下效,人人揩油,國家就沒有好處了,而且還會把人的道德、紀律等觀念搞亂。
糜竺是三國中有名的正人君子。
在《搜神記》,就記載了他這麼一段小故事。
糜竺祖上世代經商,家中資産巨富。
子仲未投劉備之時,一次從洛陽驅車返家,途中遇到一個年輕女子,美貌絕頂,要求讓她搭乘一段車子。
糜竺同意。
于是,兩人同車并座而行。
子促正襟危坐,目不斜視。
行了十餘裡,女子下車,說,&ldquo多謝子仲先生。
&rdquo糜竺一愣,問,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?女子說,實不相瞞,我不是凡人,乃是祝融氏火德星君。
今奉天帝之命,前往焚燒你家。
糜竺大驚,說,我從未造過什麼孽呀!能否請星君高擡貴手,赦免了吧。
祝融說,帝命難違,燒是非燒不可的。
我因念你為人善良正直,故而先通個消息給你。
現在這麼辦:你快些趕回家去,把值錢的東西統統搬出,我走得慢些,到日中時分來燒。
糜竺感激不盡,急忙驅車趕到農時,把人和緊要财物全部遷出。
太陽當頂時,果然起火。
房屋盡數燒光,但人丁一個未傷,财産損失也不大。
這雖是一則神話傳說,但說明了糜竺的為人忠厚卻是當世聞名的。
東西又無處去查對,隻管先把自己的腰包塞滿了再說。
此人是哪一個呢?就是積極行動的兄弟糜芳,糜子衡。
兩人雖是嫡親同胞,但品格截然不同,阿哥是大丈夫,兄弟是賴小人。
孔明對糜芳的心迹有所洞察。
心想,你眼紅什麼,我也要叫你去拾一些東西的,不過不是去拾金銀罷了。
先生拔了一支令箭,喚道:&ldquo子衡聽令。
&rdquo糜芳想,不知軍師叫我幹什麼去,最好也能讓我去輔助哥哥,一同去多拾些金銀。
他邊連忙搶步上前,急急應道:&ldquo糜芳在。
&rdquo&ldquo将令一支,錦囊一封,帶兵三千、去往赤壁江邊,拾取&hellip&hellip&rdquo 糜芳想,拾取金子銀子?&ldquo旗幡刀槍。
&rdquo &ldquo哱――!&rdquo糜芳氣呵!那東西比起金銀來,既不值錢,又不實用,油揩得再多也發不了财;同拾垃圾的叫花子差不多,軍師有偏心。
其實,孔明十分公平。
他盡是讓每個人的長處都得到恰當的發揮。
糜芳原先也算一員武将,但是根本不能上陣交戰的。
當時劉備覺得大堂之上隻有三個文官太難看,于是就把他調到文班湊個數。
似這樣文不成、武不就,品質又如此低下庸人,能做些什麼呢?隻有去拾刀槍最為合适。
因為他還算對武器有點識貨,知道哪些是好的,哪些是差的;哪些修修還能用,哪些隻能當作廢鐵回爐&hellip&hellip真可稱得是人盡其才,物盡其用了。
到後來,皇叔手下文臣多了,就又叫他改為老本行。
哪知他一當武将,掌了兵權,就肆無忌憚,胡作非為起來。
先是失守襄陽,繼而與傅士仁勾搭了投降孫權,送掉南郡,害得關雲長兵麥城,被擒身亡。
緻使阿哥糜竺也&ldquo漸恚發病,歲餘卒&rdquo――因忿恨不平而漸漸緻病,一年多後死去。
現在孔明知道糜芳對這支令箭大為不滿,特意關照說,你别小看這樁差使,也要不折不扣地對待,切不可敷衍也事,該拾回來的都要拾回來。
到時候也要根據你拾來東西的多少、好壞來評定功過。
而且,我可以告訴你,江東也有人來拾的。
你手腳慢了一無所獲。
那就非但無功,而且還要記過,以戒将來。
糜芳氣得沒話好說,心想,這種吃力不讨好的低賤行當,居然還有人來與我競争呢!真是叫花子容不下讨飯人。
沒辦法,隻好接了令箭怏怏而去。
孔明專心緻志地發令,沒有留神一旁關将軍早已怒不可遏了。
雲長想,你今天發了那麼多的令箭,大帳上的人幾乎都跑空了,你連看都不對我看一眼!你是沒有長眼睛,還是不知道有我這麼個人哪?!豈有此理!站在他身後的公子關平和副将周倉早憋不住了。
拉拉君侯的袍袖,意思是,你看,軍師虎案上的錦囊都已經沒有了,看樣子馬上就要退帳了,你趕快問問他吧,是不是把咱們三個忘了!關雲長被他們這麼一撺掇,實在熬不住了,轟地站起身來,對孔明施了一禮:&ldquo關某見軍師。
&rdquo劉備猛聽這麼一聲,暗道:哎呀,該死!我也聽昏了,被孔明的什麼二千萬兩銀子,一百六十萬石糧食,四十萬降兵,金銀隻要拾拾&hellip&hellip弄得我雲裡霧裡,連二弟坐在邊上都忘記了。
對孔明看看:你發了那麼多令箭,怎麼沒有我二弟的份呀?他可是個極要面子的人哪!大概你事情太多,人太疲勞,一時疏忽了吧?那馬上彌補還不為遲。
哪知諸葛亮若無其事,淡然問道:&ldquo君侯有何見教?&rdquo&ldquo軍師,想某關羽,自桃園結義以來,跟随兄王二十餘載,掃黃巾,戰虎牢,轉戰南北,馳騁疆場,陣陣當先,仗仗有功。
今日,大破曹兵百萬,人人皆有将令,子龍身兼二事,唯有關某父子一無差遣。
請問軍師,卻為何來?&rdquo孔明微微一笑,平心靜氣地答道:&ldquo君侯息怒。
亮另有要事相托。
&rdquo&ldquo這&hellip&hellip&rdquo碰着個軟釘子,關羽倒被弄得很尴尬。
心想,是啊,軍師向來喜歡把最要緊、最複雜的事情留在最後詳詳細細交代的,這裡的大将都有令箭了,唯有我還等着,接下來的令必定是我的了。
現在他又沒有宣布退帳,我那麼急幹什麼?倒顯得我邀功心切,一點沒有涵養,好象從來沒有接到過令箭似的。
回頭對關平、周倉瞪了一眼:都是你們拉袖子拉出來的事情,害我坍這麼個台!紅面孔重新歸座,等待軍師交托重任。
孔明果真再拔一支令箭。
關雲長一看,哎,這下我的将令來了!――别着急,還輪不到你呢! 正是:望穿鳳目祈一令,燎破虎膽失半言。
不知關羽何時接令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