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回 開弓斷索子龍傳言 臨艙抱筆孔明議計

關燈
ldquo偷取軍糧&rdquo!我們姓了毛、苟,你真當我們是貓和狗啊!就算難得做一次賊吧,到甘甯手裡去偷,那還不是铤而走險,白白送命!甘甯号稱江東趙子龍,可見功夫不小,尤其擅長水戰,而且聰明機警,萬一被他發覺,我們非但偷不到米,反而會把一萬零八條大船、三裡木筏同我們的性命統統送掉。

    所以兩人呆隻地望着軍師,卻不敢接令。

    孔明用一對清澈明亮而又充滿信心的眼神看着他們:你們隻管放心前去。

    我據說的偷是一種戲谑口吻,實際上是就是智取。

    所謂兵不厭詐嘛。

    糧是曹操的,江東人可以去劫,你們為何不能去奪呢?!當然,你們也不需象真的做賊那樣鬼鬼祟祟,盡管堂而皇之去取好了,甚至不勞你們親自動手,吳兵會把一包包糧米自覺自願地搬到你們的船上和木筏上來的。

    因此說道:&ldquo二位将軍放心便了,亮有周郎的令箭一支在此。

    &rdquo諸葛亮将自己的令箭放在案桌上,再從靴統裡抽出那支周瑜的密令遞給毛、苟。

    毛、苟暗想,怪不得你叫我們去偷,原來你自己也是個慣偷,從江東學到了一手行竊的好本領,偷回來一支令箭,再叫我們去偷糧。

    孔明說,這支令箭當然不是我偷來的,而是周瑜心悅誠服地給我建壇祭風的。

    而後,他贻然大方地放在我身邊,被我順便帶回來了。

    今天早上帶來,你們下半夜就可以令取糧而予奉還。

    周瑜象在做夢一樣,根本還來不及醒呢,哪裡還想得着這支不常用的令箭呢!毛、苟聽孔明這麼一席話,方才放大膽量伸手接令。

    一看,喲!還不是一一般的正令,而是密令中的第一支:子令。

    心想,我們的人雖是假冒的,但令箭卻是真價實貨,那就不用擔驚受怕了。

    因為火燒赤壁的場面那麼大,那麼亂,人那麼多,那麼雜,況且三家兵馬混在一起,難以識别敵我,在任何情況下,都隻能采取隻認令箭不認人的辦法。

    再說,軍師叫我們改扮嚴州解糧官,冷落地方冷落人,江東六郡八十一州,甘甯總不見得每個州的文武官員都認識,更何況解糧官也未必是頭面人物。

    兩人想到這裡,這才臉上露出了笑容,欣然從命。

    孔明囑咐道,到了聚鐵江之後,毛仁不要上岸,就在大船和木排上跳來跳去,指揮裝米,以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裝得既快又多。

    苟璋到岸上去和江東大将敷衍,分散他的注意力。

    這就叫&ldquo貓一般的跳,狗一般的叫&rdquo。

    聚鐵山上共有一百六、七十萬石米,但你們最多隻能取九成,要留一成給周瑜,使他有一口氣好咽。

    孔明的良心還算平,不料這兩個人的心比你還要狠。

    他們想,反正總是做一次賊,多偷少偷總歸是偷,要偷就要偷個徹底。

    你軍師隻要九成,那末多得的一成咱們兩個人坐地分贓,每人至少八萬石,吃風世都吃不完。

    殊不知,任何事情總要講一個适可而止,要留一點餘地,做得太絕,摳到人家肉裡,對自己沒有好處。

    他們兩人為了多取一成米,差一點弄得一成都不成,險險乎連&ldquo貓&rdquo命&ldquo狗&rdquo命都送掉。

    孔明又叮囑道,偷米的時間限在兩個時辰之内。

    在這兩個時辰中,我擔保你們太平無事。

    一到兩個時辰,即使糧米裝載為數不多,你們切不可流連忘返,馬上要走。

    倘若超過時間而不走,一切後果由你們自己負責。

    這一點一定要牢記。

    毛、苟應聲&ldquo遵命&rdquo,接了令箭、錦囊退出大帳。

    不過心中還有疑雲未釋,為什麼隻能保兩個時辰的險呢?這支密令是真的,隻要周瑜本人不到場,哪怕四個時辰也不會拆穿的呀!你們不知道,甘甯是認識這支密令的。

    三江口建造七星壇,孔明叫魯肅幫忙去調一千兵來,魯大夫把這支密令交給軍政官,那軍政官恰恰是到甘甯營上去調的兵。

    甘興霸當然驗看過令箭。

    這種密令是難得使用的,特别觸目,而且每條不同,不會混淆的。

    因此,他們去偷米時,如果甘甯看到這支令箭,馬上會清醒地意識到:借東風是這條子令,怎麼解糧又是這條令呢?會不會都督沒有收回,被諸葛亮帶了回去,現在又用此令來&ldquo借&rdquo糧食了呢?好,西洋景馬上穿繃。

    那末孔明又怎樣可以擔保他們在兩個時辰内不出事呢?那就是要設法把甘甯釘住在聚鐵山上,在兩個時辰内,不讓他下山到江邊去。

    也就是要派一支佯攻的軍隊牽制住甘興霸,掩護毛、苟二人順利運糧。

     孔明再拔一支令箭,拿一封錦囊在手,喚道:&ldquo劉、龔二将聽令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劉辟在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龔都有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将令一支,錦囊一封,帶兵一千,身穿曹兵的号衣。

    劉将軍改扮曹将張遼,龔将軍改扮曹将許褚。

    埋伏于聚鐵山後山腳下的樹林之中。

    照錦囊所示,依計而行,牽制甘甯兩個時辰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得令。

    &rdquo劉辟道。

     &ldquo遵命。

    &rdquo龔都應和。

     劉龔二将接令而去。

    這樣,兩個時辰的偷糧可以保證了。

    但是還不行。

    因為兩個時辰之後,甘甯發覺糧食被竊,肯定暴跳如雷,馬上駕舟追趕。

    那一百零八隻大船和三裡木筏滿載着一百幾十萬石糧食,怎麼行得快呢?一下子就要被興霸追上。

    非但前功後棄,還要蝕光老本。

    這種虧本生意諸葛亮是絕對不做的。

    所以他早就考慮好了,還要派一支軍隊擔任狙擊,在半路上截住甘甯,把他擋回去。

    誰能擋得住這位江東趙子龍呢?關、張、趙足以對付,但他們别有用處。

    在水面上,甘興霸可稱天下無敵。

    他天不怕,地不愧,就怕一個人。

    誰?諸葛亮。

    正因為知道他厲害,所以諸葛亮在江東時就有意識地降伏了他。

    那諸葛亮會不會親自出馬去攔截他呢?大可不必。

    統帥赤膊上陣,未免有點計窮力竭之感。

    倘每逢大事必要主帥露面,那劉備手下不知要有多少個諸葛亮呢!而這樣的天下奇才又有幾個呢?就象下象棋似的,動辄老将突出,總歸大高而不妙。

    用人得體,就是諸葛亮最大的才能之一。

    軍師拔令在手,對文官班中喚道:&ldquo公侯先生聽令。

    &rdquo他劉備手下的頭牌文官,前兩次都他接的頭令。

    孫乾上前來:&ldquo下官孫乾在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将令一支,錦囊一封,帶兵一千。

    先生改扮本軍師的模樣,埋伏在聚鐵江以東三裡的橫江這中。

    按錦囊行事,接應毛、苟二位将軍。

    &rdquo孫乾聽了孔明之言,覺得非常高興。

    他想,我這樣一個全無武藝的文人,雖然可以在同敵周旋中,行使一下諸葛軍師的無比威力來吓退敵人,倒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,實是莫大的榮幸。

    便說,請軍師更衣,讓我穿着試一試,看看行不行。

     孔明想,我這身衣服是不能脫的,反正還有替換的。

    就叫手下去拿了一套的舊的綸巾鶴氅來。

     孫乾迅速卸去紗帽紅袍,換上綸巾鶴氅。

    理理正,拉拉平,長短大小倒正合身,好象照着身材做就的。

    對孔明講,沒有扇子不象你軍師。

    還請軍師将羽扇變借來一用。

    孔明說,這把扇子不能借給你的。

    另外去找一把相似的鵝毛扇代替一下好了,反正你這個也是代用的嘛。

    好在你與甘甯見面時天還不曾這,他看不清楚的,隻要樣子差不多就行了。

    手下立即去找來一把鵝毛扇,其形狀、顔色與孔明的羽扇卻十分相似,把它交給孫乾。

    孔明說,你見了甘甯不用開口,一開口就要洩露機關。

    但是你的動作姿态要學得象。

    因為甘甯對我很熟悉,真假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你現在走幾步讓大家看看,象也不象。

     孫公侯倒一點不怕難為情,當了諸葛亮的面,居然踱起孔明式的方步,亦步亦趨,煞是相仿,在大帳上款款而行。

    劉備看得笑了出來:學得真象,光看背影果然能以假亂真。

    可見他們平時把軍師的舉止行動都看在眼裡,記在心上,如今一用就用上了。

     孫乾回到虎案前,問孔明:&ldquo軍師,你看象也不象?&rdquo孔明點頭道:&ldquo象之極也。

    &rdquo孫乾趁勢打趣道:&ldquo那末,軍師在上,諸葛亮見軍師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休得打趣了。

    快快下帳去吧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遵命。

    &rdquo 孫乾接令下帳。

    孔明預料,甘甯一看到我諸葛亮把他撞壞住,定然不敢再往前追,但又決不甘心馬上退下。

    孫乾畢竟是假冒的,多看就要被看穿。

    如何能使甘興霸掉頭便跑呢?隻有我與趙雲搭配起來,可以立即把他吓退。

    既然諸葛亮是假的,那末,趙子龍也隻消用個替身便可以了。

    諸葛亮知道趙雲現在正是紅極一時之際,牌子最響,威望最高,所以要充分利用,弄了三個假子龍。

    赤壁之戰中經常看到趙雲,到蘆花蕩時,周瑜又到處碰着張飛。

    就象過去的張小泉剪刀店一樣,不知有多少,家家自稱起首老店,哪個弄得清楚!軍師又拔一支令箭,拿一封錦囊:&ldquo公子劉封聽令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劉封在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将令一支,錦囊一封,帶兵三千。

    公子改扮子龍将軍模樣,照錦囊而行,接應公侯先生,不得有誤。

    &rdquo劉封暗喜:那好極了!叫我當趙雲根本用不着改扮,隻要借一面旗來就夠了。

    因為我向來最崇拜四阿叔,樣樣都喜歡模仿他:他銀盔銀甲,我也銀盔銀甲;他銀槍白馬,我也銀槍白馬。

    隻不過的是竹竿的,本事比他差一些。

    ――可知最要緊的就是本事啊!徒有虛名,不學無術那又有什麼用呢?―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