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回 拜師伏台周濟替身 追舟縱敵徐丁擔罪

關燈
埋怨起我們來了?不知過份在什麼地方,倒要問個明白:&ldquo請問都督,小将們哪裡過份了?&rdquo &ldquo爾等緣何把孔明的須髯剃了啊?&rdquo――我叫你們去拿下他的頭來,沒有叫你們去刮掉他的胡子呀!原來周濟同周瑜一樣,沒有胡子的。

    所以都督一看,就發現了問題。

    心想,孔明的三绺清須到哪裡去了呢?就算在寶劍鋒上帶掉一些,也沒有這麼幹淨、徹底的呀!可是你們給他修了個面哪?且慢。

    難道周瑜連自己的兄弟都認不出來嗎?的确一時難以認識。

    因為頭裝在身上時和拿下來以後是完全不同的。

    血一流幹,頭就會縮小,面色象香灰,無法與腦子裡活生生的形象相比,就象大病初愈的人不能和健壯時相比一樣。

    更主要的是,在周瑜的思想上,一直在想象出各種各樣死諸葛亮的模樣,根本沒有想到會有第二者頂替。

    初看之後,第一個感覺是與活諸葛亮的形象面目全非,不象諸葛亮。

    至于象誰,一下子還來不及考慮。

    不過,這畢竟隻是刹那間的事情。

    徐、丁二将還沒有明白過來,還在回味着都督的問題:什麼把他胡子剃了?誰剃的?周瑜已經認了出來,一看清這是自己兄弟的腦袋,大都督心如刀割,渾身無力。

    到底是同胞手足啊!活着是棵草,死了變成寶。

    他想,兄弟特地代我家眷來看看我的,剛剛從老遠趕到這裡,弟兄倆還沒有說上幾句貼心的話,就已經送掉了一條性命,而且是死在我的大将手中。

    兄弟死得冤枉,死得好慘啊!想到這裡,不禁潸然淚下,滴滴嗒嗒淌在死人的臉上。

    淚眼中好象看見兄弟的頭在自己手中搖晃:來不及了!來不及了!魯肅一個人在悶哭,現在忽沉耳邊還有人在啼哭的抽泣之聲。

    他邊哭邊想,哪個好良心的在陪我一道哭呢?回頭一瞥,見周瑜一把鼻涕,一把眼淚地比自己哭得更悲傷。

    心中暗暗罵道:你的做功倒不錯,殺了人還要貓哭老鼠!假情假義假慈悲,别來這一套。

    再對周瑜一看,不象是裝腔作勢,眼淚如斷線珍珠相仿,動了真感情,哭得很傷心。

    魯肅倒覺得奇怪了:你千方百計要他死,為什麼他真的死了,你又要這樣痛心呢?魯大夫把眼淚擦一擦幹,撩着三绺清須探過頭去一望――&ldquo哈&hellip&hellip殺得妙啊!&rdquo――他還喝得出彩呢!&ldquo天神天将果然法力無邊。

    &rdquo――他們會把人頭掉換的。

    真所謂偷雞不着蝕把米,害人即是害自己啊!徐、丁二将也覺得苗頭不對。

    湊上來一看,&ldquo嘿&hellip&hellip&rdquo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殺了大都督的嫡親兄弟,那還了得!兩連忙雙膝跪下:&ldquo大都督,小将等真該死!怎麼能把虎駕的胞弟殺了!請都督馬上把咱們斬首,替你的兄弟報仇雪恨。

    &rdquo徐盛埋怨丁奉:&ldquo你這王八蛋瞎了狗眼!&rdquo――倘然看清了再殺,也不會錯殺了;你殺錯了人,害得我也要陪你去見閻王。

     丁奉責罵徐盛:&ldquo你這渾蛋也不看一看!&rdquo――你看出來殺掉的卻是周濟的話,我們也不必回來交令了,索性逃走了拉倒,還回來找什麼死呢?!說也奇怪,徐、丁二将自從在七星壇上殺錯了人之後,就象中了邪一樣,一直要倒二十年楣呢。

    壽短的已經等不及出頭了。

    幸好這兩個人都是長壽的,丁奉要活一百多歲呢,可謂長命百歲,是江東最後一任――第六任大都督。

    等他死時,曹家的天下早已完蛋,北方由司馬炎一統,建立晉朝已七年了。

    現在周瑜倒并不怪罪徐盛、丁奉,隻恨諸葛亮實在奸刁惡毒。

    他想,冤有頭,債有主,你跟我有仇,就來找我算帳。

    欺侮我兄弟,叫他做替身,害掉他一條性命,也算不了大丈夫!――這就是周瑜的邏輯!他自己幾次三番暗算諸葛亮倒自大丈夫的。

    現在他聽到徐、丁二将說出&ldquo報仇雪恨&rdquo四個字,心想,不錯。

    人死了不能複生,哭又有什麼用?就算自己兄弟命短夭逝。

    隻有把諸葛亮抓回來,千刀萬剮,碎屍萬段,才能報我兄弟之仇,消我心頭之恨。

    既然他沒有從陸路上逃走,那末肯定是走的水路。

    馬上追上去,估計還趕得上。

    于是,周瑜忍住悲痛,咬緊牙關,就把方才那支令箭拿起來,對着下面喊道:&ldquo徐、丁二将,速速駕舟追趕上前,将諸葛亮生擒活牛,将功抵罪。

    &rdquo說罷,把令箭往下丢去。

    方才兩個人你推我讓不肯接令,還要為孔明讨情,現在卻把這支令箭象搶似的搶了就走。

    闖下了大禍,想再立功補過。

    心裡都在怨孔明:我們本來就不願殺你的,你能溜掉,大家太無事。

    為什麼還要放一個替死鬼,給我們上當呢?害得我們差一點性命不保。

    你這一計要害三個人,太辣了。

    不要怪我們絕情,隻有抓住了你來換我們兩條性命了。

    所以,接了令箭就往外邊飛奔而去。

    魯肅看到現在,已料到孔明溜之大吉,無法追回了。

    因此對着周瑜笑道:&ldquo哈哈!都督,你不必相送軍師了。

    &rdquo周瑜說,我哪裡會去送他,我是要徐、丁二将抓他回來,再送他到來的路上去。

    魯肅道,今天我跟你說了吧。

    上次草船借箭前夕,我跟他說,你三天交不出十萬支箭的話,還是趕快逃回樊口山去吧。

    他說,不,我來得清,去得明,回去的時候一定要你們都督相送。

    我想,你都督是絕對不會送他的。

    現在你派徐、丁二将去追,我料定是追不上的,一路尾而去,恰似相送一般,正好如了他的願。

    周瑜想,你這家夥專門吃裡扒外,胳膊往外彎,今天不打自招。

    我不相信諸葛亮能插翅飛過江去!周都督和魯大夫都在此地等待消息。

    徐、丁二将一口氣奔到江邊,幸得五百弟兄都在船上整裝待發。

    兩将跳上船頭,吩咐立即開船,往南屏江口方向追趕。

    霎時金鑼響亮,側篷高扯,往東追去。

     如果你們在七星壇上看破機關,馬上追上去,孔明是來不及逃的。

    但諸葛亮料定你們當場一定不看。

    等到周瑜看清,複番再追,為時已晚矣。

    孔明下了七星壇,向南屏江邊急步奔去。

    雖然他平常踱慣方步,很少有人見他急匆匆步履慌亂的樣子,但到事情緊急,危及性命之時,照樣隻得飛奔。

    此番他在江東一個多月,就奔了三趟:智激周郎,奔第一趟;第江初次交戰,代理指揮,奔第二趟;今天逃回去,奔第三趟。

    一出山套,開已放明了。

    孔明想,前兩次到江邊來看,都沒有發現趙子龍的船,現在肯定來的了。

    他奔到江邊,站定身子對江面上一看,白茫茫一片,水天相接,船影全無。

    心裡暗暗着急:怎麼,趙雲的船還是沒有來啊?!啊呀,主公啊!你如此粗枝大葉是在拆自己的台腳!我死是小事,但漢室難以複興了。

    你的三分天下,全靠在這次赤壁大戰啊!要想在大火之中發财,站穩腳頭,再圖西川。

    現在基業剛要開頭,你就出這麼大纰漏。

    不過,孔明再一想,慢。

    這條江岸彎彎曲曲,或許趙雲的船停泊在哪個港灣裡,我看它不見,那末,讓我來叫叫看。

    有人說,諸葛亮是以擊掌為号的。

    其實,此時此地,擊掌與呼喚并沒有什麼區别,畢竟離開七星壇已有一段路,不會有人聽見的。

    再說,如果趙雲在此,即使有人聽見聲音也不要緊:子龍的船假如不在,哪怕諸葛亮一聲不吭,也遲早要被生擒活捉的。

    孔明打定主意,向江面的左右兩邊連續不斷急促地喊道:&ldquo子龍!子龍!&rdquo連叫兩聲,江面上毫無回音。

     &ldquo啊呀子龍!&rdquo加了&ldquo啊呀&rdquo兩字,還是不見動靜。

    此時,耳内隐隐傳來金鑼之聲。

    孔明知道這是水路上追兵趕來。

    心想,如果他們把南屏江的口子封鎖住,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