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回 拜師伏台周濟替身 追舟縱敵徐丁擔罪

關燈
末我真的插翅難飛了。

    周瑜本來要殺我,現在他死了個兄弟,對我更是恨盡毒絕。

    把我抓住之後,肯定不會讓我舒舒服服一刀斃命,必是要對我百船羞辱咒罵,然後把活活折磨死。

    與其這樣慘死,還不如讓我自己跳進南屏江中淹死,少受皮肉痛苦和精神摧殘&hellip&hellip諸葛亮居然也會弄到這等地步。

    這時孔明想,雖然我安排得一絲不苟,誰料想到最後會出這種事情來。

    看來大漢四百年江山,氣數已盡,無可挽回了。

    因此,他對着江面大叫了聲:&ldquo也罷!如若追兵趕到,隻有待亮投江一死便了!&rdquo諸葛亮倘若真的把須髯一撩,眼睛一閉,朝江中一蹿,跳了下去,,這麼大的江面,那屍首都沒處撈。

    諸葛亮真的一死,别的我不擔心,這書就沒法說下去了。

    所以不能讓他跳的。

    其實,趙子龍早就來了。

    兩回書之前就說到他的漁船已經駛過了七蘆灣了。

    趙雲到此地,還未敲三更,孔明的初次登台還都不曾開始呢。

    趙雲知道時光尚早,按照軍師在錦囊上的吩咐,要等到天亮時他才下船呢。

    子龍是個細心人,他想,還有足半夜多時間,我這條船就這樣停留在江邊面上,萬一江東的水巡哨看見,事情就麻煩了。

    他見兩岸淺灘上的蘆葦非常茂密,是個隐蔽所在,就把小船撐進對岸的蘆葦叢中。

    趙雲太謹慎了,其實不需要這樣周到的。

    諸葛亮是這裡的水軍參謀官、長江總巡哨,所有的巡哨船都歸他分撥調遣的,他叫你到南屏江來接他,自然不會讓水巡哨闖到這個角上來。

    你隻管放心好了。

    但是子龍并不知道,他以為總是小心無大錯,所以孔明半夜裡來看了兩次,都沒有發現。

    而他的那兩聲&ldquo嚯&rdquo,趙雲倒都聽到的,還以為什麼動物的叫聲或者是江東巡哨隊的口令聲、吆喝聲,反而更加不敢輕舉妄動。

    現在天已大亮了,但由于蘆葦又高又密,加上諸葛亮心急慌忙,因此仍舊沒有看見趙雲的船。

    子龍等人心焦,天剛拂曉,就命小兵到外面看看刮的什麼風。

    小兵把頭探出窗外,陣陣晨風吹來,蘆葦都往東南方倒。

    回複道,西北風。

    連看幾次,都是如此。

    趙雲想,西北風中,軍師不會來的,他在錦囊中關照,要起了東風才好回去,就在此時,突然感到一陣狂風吹過,小船被浪頭抛了幾抛,船身劇烈地搖擺起來,子龍馬上再命小兵去觀察,見蘆葦都轉了向,一齊朝西北方倒去:東南風。

    子龍知道軍師就要來了,所以他嚴密注視着對江的動靜。

    片刻之後,就聽到岸上傳來了&ldquo子龍!子龍!&rdquo兩聲呼喚。

    如果是張飛在此,馬上就要答應了。

    趙子龍今天重任在身,格外小心在意,不敢輕易答應,他深知這是龍潭取珠,虎穴探子,危險極大,絲毫粗心不得,所以處處考慮得特别多。

    他一聽這種聲音不象諸葛亮,心想,軍師叫起我來一向從容不迫,慢條斯理的,那聲音我聽得熟而又熟,連那神态、動作都能想象得出。

    譬如,發令的時候,他拔了一支令箭,總要對我上下打量一番,然後抑、揚、頓、挫地喊道,&ldquo子呃――龍。

    &rdquo他的音調都是十分悠揚典雅的。

    而現在岸上這叫聲急促而粗重,根本不象是軍師的叫法。

    第三聲,&ldquo啊呀子龍!&rdquo那更不對了,軍師從來不起暴頭的,哪怕天南坍下來,他也照樣不慌不忙的。

    會不會周瑜已經得悉我要來接軍師回去,卻不知道我的船停在哪裡,所以派人冒充了軍師來騙我出去?須臾,又聽到一聲重重的&ldquo也罷!&rdquo兩字,趙雲倒猛吃一驚:罷什麼?&ldquo如若追兵趕到,隻有待亮投江一死便了!&rdquo啊呀!這一下趙雲真的急了。

    心想,萬一真是軍師,被他這一跳,救都來不及救的。

    怎麼辦?子龍畢竟是巧将,靈機一動:有了。

    待我來答應半句,倘然對江确是軍師,一聽就能辨别出我的聲音;若是冒充的,就不知道我是誰,隻道是一般漁船。

    趙雲想定主意,提高嗓門對小兵一聲呵斥:&ldquo呔!船上人何故喧嘩?&rdquo 船上的小兵想,我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,哪來什麼喧鬧之聲,真是活見鬼!哪知道這是叫給岸上人聽的。

    諸葛亮正要往江中跳下去,忽聽&ldquo呔!&rdquo一聲吆喝,先是一愣,頓時刹住腳步。

    再一聽,是子龍的聲音:來自對江蘆葦叢中。

    嗬喲喲,好險哪!幸虧追兵未到,否則已經&ldquo轟隆通&rdquo下去了。

    嗨!今天我太粗心,子龍特别細心,都是太緊張的緣故,差一點自己逼死自己。

    孔明這才穩穩當當地問一聲:&ldquo對江可是子呃――龍?&rdquo 子龍聽到這一聲文文靜靜的問聲,方才确信軍師果真來了。

    忙應道:&ldquo對江莫非軍師?&rdquo&ldquo正是本軍師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正是趙雲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快快擺舟過來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來也。

    &rdquo 兩個人隔着江面一言來,一語去,好象在說相聲。

    趙雲鑽出船艙,跨到船頭上,雙手分開蘆葦往對江一望,哎唷!披頭散發,赤腳,短套,胡須蓬松,哪裡還象個軍師,簡直同乞丐差不多。

    心想,怪不得聲音也變掉了。

    是啊,他跟魯肅過江時,身上一個銅細都沒有帶,一個多月混下來,實在混不下去了,隻得把綸巾、鶴氅統統當掉,羽扇也賣了。

    子龍吩咐手下迅速把船搖往對江。

    片刻間,船抵西岸。

    趙雲伸出手來:&ldquo請軍師登舟。

    &rdquo 孔明在他臂膀上一搭,跨上漁船,與趙雲同到艙内坐定。

    立即吩咐:&ldquo快快開船,速速開船!&rdquo子龍傳達軍師的命令:&ldquo立即開船,扯起風帆!&rdquo孔明連忙制止:&ldquo不用揚帆。

    &rdquo 子龍不解。

    說,為什麼不扯篷?現在是東南風,樊口山在東北角,可以借到一半橫風,快得多呢。

     孔明說,反正小船輕載,不扯篷,光劃槳,也足夠快的了。

     漁船很快駛出南屏江,進入長江,撥轉船頭,直往樊口山方向而去。

    後面徐盛、丁奉已經追趕上來。

    他們站在船頭上看得清楚,見南屏江中搖出來一條小漁船,慌慌忙忙地往樊口山方向劃去。

    他們想,孔明會不會就是坐了這條船倉皇逃跑的呢?隻要喊一聲就有數了:它肯停下來的,說明是真漁船,也孔明無關,我們再進南屏江去搜查,它若不肯停,并且劃得更快,那末,不問可知,就偷偷地來接孔明回去的船。

    所以命手下喝停前面那條小船。

     大船上的吳兵齊聲高喊:&ldquo呔!前面漁舟停下來!小船慢行啊!&rdquo小船船艄上的漢兵一看,一隻大船向這裡駛來。

    心想,不好了,後面追兵來了,而且越來越近。

    一個兄弟連忙鑽進航船告急:&ldquo啟禀軍師,後面江東兵将駕着戰艦追上來了。

    請軍師定奪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退下。

    &rdquo趙雲聞報追兵已近,心想,怕什麼?有我在此。

    對孔明把手一拱,道:&ldquo軍師,吳兵追來了。

    待末将前去抵敵。

    &rdquo 孔明想,等一會要叫你出場的,現在還不必露面。

    對他笑笑:&ldquo嘿嘿!将軍雖好,本軍師不用。

    &rdquo 趙雲知道他有辦法對付吳兵吳将,是在和自己打趣。

    便問:&ldquo那末軍師便怎樣?&rdquo &ldquo待亮親自出艙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軍師如此模樣,有失體統。

    &rdquo&ldquo不妨。

    本軍師在江東一月餘,哪個不認識我諸葛亮?可謂熟不拘禮也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那末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