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回 觀風向周瑜咯血 請良醫魯肅傳言

關燈
有個活半仙,十分靈驗。

    任何事情去求教他,有問必答,憑你疑難,到他手裡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 魯肅連忙招呼一條擺渡船靠岸,上船,渡到孔明的參謀船旁,撩袍登上大船。

    對艙裡一看,隻見諸葛亮坐在中艙,左手烘着手爐,右手羽扇輕搖。

    魯肅想,你究竟是熱還是冷?十一月十九,在長江之中,是應該烘手爐了;但怎麼又在搖扇子呢?大概你半邊身子熱,半邊身子冷,真的是一個陰陽先生。

    其實,早已說過,羽扇是三國年代那些隐士、清談家的象征和裝飾品。

    到唐朝的文化興盛時期,别說是文人,哪怕是武将,在不打仗的時候,也都喜歡在手裡執一柄書畫扇,以示有身價。

     孔明正在思考:自從我到此江東以來,舌戰群儒,激魯肅,激孫權,激周瑜,總算達到了孫、劉聯合,共破曹兵的目的。

    但是,軍隊駐紮三江以後,周瑜不是與我同心破曹,相反,幾番使用誘人犯法、借刀殺人、掘坑逮虎等計,多次欲加害于我。

    我為了劉皇叔的三分天下,忍氣吞聲,隻招架,不還手。

    不過,這一筆筆帳我都記着,赤壁大戰之後,一定要跟他清算的。

    現在,曹操的連環舟已經搭好,赤壁鏖戰即在目前,我馬上要離開這裡了。

    在皇叔臨江赴會之時,我已有一封錦囊交于主公,請他命趙雲改扮一條漁舟,帶上一張弓、一支箭,于今日──十一月十九傍晚,到南屏江來接我。

    或許子龍此時已經出發了吧?但是我如何脫身呢?文章我早巳完篇了,隻是缺少一個恰當的題目。

    别人是拟定題目做文章,我卻恰恰與别人相反。

    如果周瑜一直不出題目,我這篇文章怎麼辦呢?其實,你不要急,魯肅給你送題目來了。

     魯大夫跨進船艙,對諸葛亮把手一拱道:&ldquo軍師,下官有禮了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大夫請坐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告坐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大夫到來何事!&rdquo &ldquo唉!&rdquo 孔明想,又是跑到這裡就歎氣,幸虧我&ldquo姜太公在此,百無禁忌&rdquo。

    因此,問道:&ldquo大夫因何長歎?&rdquo &ldquo唉,江東不幸也!&rdquo &ldquo嗳!何出此等不祥之言?&rdquo &ldquo軍師還不知曉麼?&rdquo &ldquo大夫不言,亮怎能明白?&rdquo &ldquo軍師,今日長江二次交戰,大都督親臨将台指揮,我軍大獲全勝。

    不料大都督突然口吐鮮紅,暈倒将台。

    如今卧病内帳,一概不見,軍醫也被拒之帳外。

    你想,在這兩軍決戰前夕,江東生死存亡關頭,都督忽患重病,豈非江東之不幸麼?&rdquo &ldquo哦,大都督忽而口吐鮮紅?&rdquo &ldquo正是。

    軍師,你看都督的病情究竟怎樣?&rdquo 孔明想,周瑜是有這個老毛病的。

    但今天吐血是舊病複發,還是别有原因,這倒吃不透。

    &ldquo請問大夫,都督近日貴體如何?&rdquo &ldquo甚是康健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方才出兵之時呢?&rdquo &ldquo依然很好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嗯嗯嗯。

    如此說來,乃是暴發之症?&rdquo &ldquo然也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那時都督正在将台之上?&rdquo &ldquo正是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我軍已經大獲全勝?&rdquo 哎呀!魯肅想,你年紀不大,怎麼這麼啰唆!我已經講得清清楚楚了,你還要唠叨叨問個不休。

     當然,諸葛亮的每句問話都是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他問明了周瑜發病的時間、地點、環境及前後情形,就可以大緻推斷出他的病因。

    諸葛亮這麼一盤問,基本上斷定了:周瑜的病雖則發自體内,卻并非身體虛弱所緻,而是感于外界。

    照理他前幾天就應該發病了,隻是因為他未出大營,沒有吹到西北風之故。

    今天一上将台,就發覺了冬季沒有東風,不可能用火攻,故而急得他口吐鮮血。

    好,我這篇文章的題目有了,就叫它&ldquo借東風&rdquo。

    孔明想到這裡,對着魯肅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 魯肅想,我這裡急煞,你還在那裡好笑。

    哦,你與都督是冤家,見他病勢沉重,希望他早些死掉。

    但是,現在我們孫、劉兩國是一家,大都督畢竟是江東的統帥,你諸葛亮的本領再大,這裡的一兵一卒你都調遣不動,你赤手空拳如何戰勝百萬曹兵?我們兩國比鄰,唇齒相依,江東傾覆,你家主公也有滅頂之災,正所謂&ldquo唇亡齒寒&rdquo。

    你又有什麼好笑的呢?&ldquo軍師,你因何發笑?&rdquo &ldquo亮所笑者,都督之病因全在本軍師手掌之中。

    &rdquo 魯肅一聽,方才明白孔明并不是在幸災樂禍,而是已經掌握了都督的病情了。

    那再好也沒有了!我也不必到處求醫覓方了,隻要問他就可以了!&ldquo請問軍師,都督之病究竟怎樣?&rdquo &ldquo大夫聽了:都督此病乃是風寒所緻。

    &rdquo──是吹到了風的緣故;而且這風的寒氣是很重的,因為是西北風,寒風透骨嘛。

    ──&ldquo而今病入膏肓,已成絕症,藥石無靈,難過今晚三更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啊!此話當真?&rdquo &ldquo千真萬确。

    縱然扁鵲再世,華佗到此,也無能為力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啊呀!&rdquo 魯肅聽孔明說得如此兇險,兩行熱淚早己滾了下來。

    一來是與周瑜的感情好;二來是江東斷了一根正梁,怎麼不悲痛?隻見他聲淚俱下:&ldquo大都督死得可憐&hellip&hellip&rdquo &ldquo大夫不必悲傷。

    &rdquo 魯肅想,人都要死了,怎麼會不悲傷?而且你的話,我從來不懷疑的,你說三更死,都督決不會偷生到天明。

    原來你方才笑的,就是因為知道大都督不久于人世了!你這個人的良心真壞。

    兔死狐悲,我與他契交多年,為他流淚,你還要叫我不要哭呢!&ldquo都督性命垂危,叫下官怎不傷心!&rdquo &ldquo大夫放心,當今天下還有一個能人,可使周郎起死回生。

    &rdquo 魯肅想,據說扁鵲是有起死回生之術的,可惜他已經死了,而且你剛才說過,即使扁鵲活轉來也無用;華佗是當今最好的名醫,可稱藥到病除,你說把他請來也是枉然。

    那末還有誰能有妙手回春的本事呢?誰的醫術能比這兩位名醫更高超呢?隻要你能講出他的名姓,哪怕赴湯蹈火也要把他請來,&ldquo請問軍師,何人能救都督性命?&rdquo &ldquo非是旁人,便是本軍師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嗳!&rdquo上你的老當!你是軍師中郎将,不是軍師兼郎中,怎麼會治病呢?分明是想在都督臨死之時戲弄戲弄他,出出你胸中的怨氣。

    不作興的!人家已經要死了,何必還要如此耿耿于懷呢?&ldquo軍師休得打趣!你既非醫家,何能治愈都督之症呢?&rdquo 孔明把羽扇朝他一指,正色道:&ldquo大夫此言差矣!你身為陸軍參謀,豈不知:不識天文,不可為将;不明地理,不可為将;不通人和、兵書,不可為将;不精醫道,也不可為将?為将者,須要件件皆能。

    &rdquo──這個&ldquo将&rdquo,不是指一般的戰将、武将,而是指主将。

    象我這樣的軍師中郎将,就應該具備這些條件,醫道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 其實,孔明在想:如果周瑜果真有重病,我倒不一定能治好,但他今天這病,别人一個都沒法治,我卻能治,而且手到病除。

     魯肅見孔明神态十分嚴肅,不象開玩笑,心想,人命關天的大事,你敢愚弄都督,三江将士豈會容忍于你!既然你身懷絕技,那再好也投有了,就請你上岸去與都督治病,&ldquo既然如此,有勞軍師登岸一走,與都督診脈治病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且慢。

    &rdquo 諸葛亮一生作事謹慎,腳腳踩穩,步步踏實。

    不了解的人以為他膽子特别大,敢于冒險。

    其實他都要有了十分把握,才肯做一樁事的。

    故而他極少誤事。

    現在先生想,雖然我已料到周瑜之病十有八九是為沒有東風而起的,但還不能完全斷定。

    需要來個投石問路,借磚敲門,叫魯肅代我先去診一診脈。

    便對子敬道:&ldquo大夫,爾須知曉,亮之醫道非同尋常,故輕易從不顯露。

    旁人相請,亮一概不允。

    如今看在你魯大夫的份上!&rsquo &ldquo多謝軍師!下官銘記在心。

    請軍師速速前去,隻怕遲則生變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不妨。

    都督之病,全在本軍師身上。

    不消針砭服藥,能使脈到病除。

    &rdquo 魯肅想,這個醫術确實出神入化了,見所未見,聞所未聞,隻聽說最高明的郎中有藥到病除的本領,即服一帖藥,就可治愈。

    而他連藥都不用吃,隻要診一診脈,病就不治而愈了。

    簡直令人難以相信。

    &ldquo軍師真有如此神奇的醫道?&rdquo &ldquo大夫不信,少停一見便知。

    &rdquo 魯肅想,我相信的。

    你講的話從來沒有落空過。

    即使初聽的時候覺得不可思議,甚至荒誕離奇,但最終你總是說到做到的,&ldquo那末,軍師請吧!&rdquo &ldquo且慢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又怎樣?&rdquo &ldquo我且問你,可曾見過大都督?&rdquo &ldquo下官方才便道,大都督一概不見。

    &rdqu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