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回 觀風向周瑜咯血 請良醫魯肅傳言
關燈
小
中
大
是懾于我的三申五令,不敢直言罷了。
現在你們既然恃一時之勇,要用小船殺過江去,那正好讓你做一個榜樣,去試一試,我料定你們不是吳将的對手,必然一敗塗地,非死即傷。
我就可以用事實反襯出連環舟的無比優越和強大威力。
讓那些持懷疑态度的人從中得到些教益──隻有曹操想得出來,為了證實連環計的正确,他不惜損兵折将,用将士的性命來作試驗品。
丞相拔出一條令箭:&ldquo焦、張二将聽令!&rdquo 兩人應道:&ldquo有!&rdquo&ldquo在!&rdquo 曹操說:&ldquo将令一支,帶兵三千,全用浪裡鑽、水上飛,殺往對江。
其功非小!&rdquo 反面教員也有功勞的。
兩将接令,退出大帳。
立即點齊三千水軍,一百二十二條小船:每船二十五個小兵;焦觸、張南各乘一條小船。
金鑼響亮,小船直往對江進發。
曹操帶領文武出大帳,上将台觀戰。
看他們怎樣去找死。
真叫&ldquo争口氣,看他死。
&rdquo 赤壁鏖兵,主要就是最後的一場火攻。
前面對峙了一個月,長江水戰隻有一次半:十月三十日打了第一仗,今天十一月十九日打了半仗。
因為十月底的一仗,曹操出動了大批軍隊,還有三十門船尾炮。
雖然吃了敗仗,但戰鬥的規模不小,可以稱一仗。
今天曹操不但不希望勝,反而希望敗,隻差兩員将,三千兵,所以隻能算半仗。
此時,三江口營中上至周瑜,下至軍士,都已知道曹操搭好了連環舟,在那裡俟時而動。
因為連環舟範圍大,不打瞟遠鏡也可以隔江看清。
突然,将台上的了望哨從瞟遠鏡中發現,有一百多條小船離開連環舟向這邊沖來。
再一看,有兩面大旗飄蕩,說明有兩将率軍。
一個哨兵連忙奔下将台,飛馬趕到陸營,直至都督寝帳:&ldquo報禀都督,小的在将台上發現對江有一批小船殺過江來,約有三千軍兵,兩員戰将。
請都督定奪。
&rdquo 周瑜覺得奇怪:曹操的連環舟已經全部裝置完備,數十萬人馬都已駐紮上去了,大戰前夕怎麼還會用小船來跟我較量?想必曹操手下還有人不贊成連環舟,認為小船也能打大勝仗,故而駕輕舟殺過江來。
那好得很,讓他們來嘗嘗江東勇士的厲害,殺他一個落花流水,片甲無還。
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,隻得依仗連環舟。
十月底那一仗是諸葛亮代我指揮的,今天我要親自到将台上舞旗,順便看看那連環舟究竟如何模樣。
都督一面命手下人退出,一面吩咐起鼓升帳。
聚将鼓敲,号炮聲響,文武聚集大帳。
周都督在虎案後面坐定。
文武參見已畢,兩旁站立。
周瑜想,對方來三千兵,二員将,我也不必多派人馬,隻要旗鼓相當,盡足夠了。
便攏一支令箭:&ldquo韓、周二老聽令!&rdquo &ldquo韓當在!&rdquo &ldquo周泰有!&rdquo &ldquo二位老将軍,本督付爾等将令一支,帶兵三千,浪裡鑽一百二十條,至江邊等候。
見本督号令,殺上江面,迎戰曹兵曹将。
&rdquo 二将接令,退出大帳,點了三千水軍,上小船,在江邊等侯發兵。
周瑜發訖将令,對衆文武道:&ldquo衆位将軍,列位先生,請歸本帳,耳聽捷報。
&rdquo 都督出陸營,到江邊,上将台,将台上的弟兄要緊列隊迎接虎駕。
靠将台口,有一張半桌,桌上放着一隻瞟遠鏡,一面令旗,還有一副旗架,旗架上各色信号旗都插滿。
周瑜拿起瞟遠鏡,先對江邊上一望,見敵船已抵江心,來勢較兇猛。
都督邊察看着曹軍的動靜,左手從旗架上抽出一面小藍旗。
将台上的四個信号兵見都督已在發令,便拔出一面大藍旗,扯出欄杆,放上木架,然後用旗幟上的繩索牽動起來,大藍旗淩空飄舞。
江邊的韓、周二将和三千小兵,一切準備就緒,嚴陣以待。
兩位老将都是水手的裝束,腳上鲨魚皮托底的戰靴。
韓當在上首,手捧雙刀,站立船頭。
下首的周泰,左手握盾牌,右手執單刀。
所有撐船的小兵注視着将台,見上面藍旗伸出,高高飄蕩,擺正船舵,對船上的弟兄們傳令道:&ldquo将台之上藍旗高飄,都督命咱們殺往江面。
&rdquo 各船上的二十四名吳兵,聽得号令,劃漿的劃槳,鳴鑼的鳴鑼,一百二十條小船直往江心疾駛而去。
無多片刻,江面上兩軍相遇。
韓、周二将年紀雖大,勇力不減當年,老當益壯。
更兼長期水戰,練就一副過硬本領,一到江面上,就似猛虎下山,蚊龍出水,氣概異常。
見對面也是兩員大将,韓當便高聲喝道:&ldquo呔!來者賊将,報上名來!&rdquo 焦、張二将一看,三江來兩個老頭兒,已有三分輕敵。
焦觸反問道:&ldquo老頭兒先通名來!&rdquo &ldquo大将韓當!&rdquo &ldquo周泰的便是。
賊将留名!&rdquo &ldquo老頭兒聽着,我等乃丞相麾下焦觸、張南是也。
&rdquo說罷,更不打話,小船沖上前來。
焦觸舉刀便向韓當當頭砍來,&ldquo老頭兒看刀!&rdquo 韓當想,無名之輩,聽都未聽說過,諒來也非我對手。
見他起刀動手,便将身子一偏,雙刀交叉,朝他的家夥上并不十分用力地招架上去,喝一聲:&ldquo賊将且慢!&rdquo 韓、周二将水戰功底紮實,在船上站得貼穩,任憑手中?樣用力,腳下如同站立平地一般,絲紋不動。
焦觸、張南二人原來武藝平常,還是馬上之将,不習水戰,再加上與連環舟鬥氣,乃是一時之勇,哪裡敵得過兩位老将軍的神威!焦觸的刀被韓當這麼一掀,直蕩地蕩了出去。
不等他收回鋼刀,韓當一個箭步蹿到焦觸的船上,左手的刀尖直捅焦觸的當胸,大吼一聲:&ldquo與我去吧!&rdquo 隻聽&ldquo嗤&rdquo地一聲,焦觸兜心中刀。
韓當迅速飛起一腿,把死屍&ldquo轟嗵!&rdquo踢入波濤,葬身魚腹。
陸地交戰,有點身價的大将陣亡之後,尚可收回屍體,備棺成殓。
水戰就不一樣了,大将身價再高,死了大多是沒有棺材躺的,真是屍骨難收。
與此同時,張南與周泰也打成了一對。
張南欺周泰是個老蒼頭,舉刀向他當頂劈來。
周泰用盾牌擋掉劈來的鋼刀,順手将他攔腰一刀&ldquo咔嚓&rdquo一聲,屍分兩截,從船上滾落長江。
轉眼之間,兩員曹将雙雙受戮。
大将陣亡,小兵亂作一團,紛紛掉頭潰退,逃的逃,散的散。
吳兵見二老立斬二将,旗開得勝,一齊沖殺上去,把三千曹兵亂劈亂砍,猶如砍瓜切菜相仿。
他們個個生龍活虎,圍着一百二十條敵船殺個不停。
頃刻之間,江面上曹家的号帽、旗幡漂滿,血染濁流,屍沉江底。
江東竟未傷一兵一卒,就大獲全勝。
曹操在連環舟的将台上看得清楚,見自家的兵将死的死,傷的傷,四下逃竄,潰不成軍,狼狽不堪,毫不沮喪,反而對着江面上放聲大笑:&ldquo哈哈哈哈!&rdquo 左右文武見丞相如此狂笑,都在想,我軍敗到這等地步,你非但不痛心疾首,相反發笑高興,你安的是什麼心? 曹操環顧四周道:&ldquo列公,要是連環舟過江,豈會如此慘敗?可見小船不中用哪!&rdquo 曹操趁此機會在警示那些至今還對連環舟抱懷疑态度的文武。
此時,江面上大風呼呼襲來。
曹操突然聽得空中有嘎嘎作響之聲。
他猛地一驚:莫非狂風要把将台吹倒麼?再一想,不可能。
這座将台紮得十分堅固,豈是大風所能動搖的呢?擡頭一看,見将台頂端插着一面大紅旗,這面旗有一丈六尺見方,江風一吹,旗幟飄舞甚急,旗杆因受不住如此強的風力而在空中搖搖晃晃,好象要倒下來一樣,故而發出嘎嘎之聲。
曹操吩咐手下立即把大旗降下來。
話音剛落,旗杆&ldquo刮&rdquo地一聲,上面的一大截折斷了,大紅旗從斷杆上滑下來,象風筝似地向東南方飄去。
好在連環舟地方大得很,這面旗不會落到長江裡去的。
等一下自有小兵去撿回來。
曹操見江面上自己的兵将死得差不多了,心想,也不必鳴金收兵了,他們自己會逃回來的。
便帶了文武下将台,回到大帳。
哪裡知道,就在這陣西北風上,在江東引起了一件極大的風波。
對江周瑜也在将台上指揮,見江上韓、周二将大顯神威,立斬二将,一仗取勝。
現在還在追殺小兵。
他想,此時不需我指揮,收兵也還太早。
待我趁這空隙,看看曹操的連環舟。
想着,就打起了瞟遠鏡,向對江連環舟上望去。
正在這時,一陣大風把曹操的大旗吹落下來,恰巧被周瑜看一個真切。
因為隔了一條江,從瞟遠鏡中看過去,這一面大旗也隻不過象風筝那麼一隻。
古代的人多數信崇迷信的。
大風刮斷旗杆,本來是一樁很平常的事情,但從周瑜的眼中看來,這是曹操遭災的預示,是不祥之兆。
所以他對曹營十分仔細地觀望着,要想看看這面大旗飄落到什麼地方。
不料面前旗架上的小信号旗,被對面吹過來的大風吹得飄飄忽忽,搖曳不定,旗角擋住了他的視線,一點看不清。
周瑜放下小藍旗,用手去撩開飄在臉上的旗角。
可是攔開了左邊的,右邊的飄過來了;攔住了右面的,左邊的飄過來&hellip&hellip 将台上的手下發現了,馬上過來把桌上的旗幟統統拉開。
旗幟拉開了,視線也清楚了,周瑜卻不看了。
隻見他把瞟遠鏡往桌上一放,站在那裡愣愣地發呆。
原來,并不是在為錯過了欣賞大旗飄落何地的機會而納悶,而是發現了一個極為重大的問題。
他完全忘卻了揮旗收兵,隻是緊皺着雙眉在想,這旗為什麼老是在我臉上拂來
現在你們既然恃一時之勇,要用小船殺過江去,那正好讓你做一個榜樣,去試一試,我料定你們不是吳将的對手,必然一敗塗地,非死即傷。
我就可以用事實反襯出連環舟的無比優越和強大威力。
讓那些持懷疑态度的人從中得到些教益──隻有曹操想得出來,為了證實連環計的正确,他不惜損兵折将,用将士的性命來作試驗品。
丞相拔出一條令箭:&ldquo焦、張二将聽令!&rdquo 兩人應道:&ldquo有!&rdquo&ldquo在!&rdquo 曹操說:&ldquo将令一支,帶兵三千,全用浪裡鑽、水上飛,殺往對江。
其功非小!&rdquo 反面教員也有功勞的。
兩将接令,退出大帳。
立即點齊三千水軍,一百二十二條小船:每船二十五個小兵;焦觸、張南各乘一條小船。
金鑼響亮,小船直往對江進發。
曹操帶領文武出大帳,上将台觀戰。
看他們怎樣去找死。
真叫&ldquo争口氣,看他死。
&rdquo 赤壁鏖兵,主要就是最後的一場火攻。
前面對峙了一個月,長江水戰隻有一次半:十月三十日打了第一仗,今天十一月十九日打了半仗。
因為十月底的一仗,曹操出動了大批軍隊,還有三十門船尾炮。
雖然吃了敗仗,但戰鬥的規模不小,可以稱一仗。
今天曹操不但不希望勝,反而希望敗,隻差兩員将,三千兵,所以隻能算半仗。
此時,三江口營中上至周瑜,下至軍士,都已知道曹操搭好了連環舟,在那裡俟時而動。
因為連環舟範圍大,不打瞟遠鏡也可以隔江看清。
突然,将台上的了望哨從瞟遠鏡中發現,有一百多條小船離開連環舟向這邊沖來。
再一看,有兩面大旗飄蕩,說明有兩将率軍。
一個哨兵連忙奔下将台,飛馬趕到陸營,直至都督寝帳:&ldquo報禀都督,小的在将台上發現對江有一批小船殺過江來,約有三千軍兵,兩員戰将。
請都督定奪。
&rdquo 周瑜覺得奇怪:曹操的連環舟已經全部裝置完備,數十萬人馬都已駐紮上去了,大戰前夕怎麼還會用小船來跟我較量?想必曹操手下還有人不贊成連環舟,認為小船也能打大勝仗,故而駕輕舟殺過江來。
那好得很,讓他們來嘗嘗江東勇士的厲害,殺他一個落花流水,片甲無還。
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,隻得依仗連環舟。
十月底那一仗是諸葛亮代我指揮的,今天我要親自到将台上舞旗,順便看看那連環舟究竟如何模樣。
都督一面命手下人退出,一面吩咐起鼓升帳。
聚将鼓敲,号炮聲響,文武聚集大帳。
周都督在虎案後面坐定。
文武參見已畢,兩旁站立。
周瑜想,對方來三千兵,二員将,我也不必多派人馬,隻要旗鼓相當,盡足夠了。
便攏一支令箭:&ldquo韓、周二老聽令!&rdquo &ldquo韓當在!&rdquo &ldquo周泰有!&rdquo &ldquo二位老将軍,本督付爾等将令一支,帶兵三千,浪裡鑽一百二十條,至江邊等候。
見本督号令,殺上江面,迎戰曹兵曹将。
&rdquo 二将接令,退出大帳,點了三千水軍,上小船,在江邊等侯發兵。
周瑜發訖将令,對衆文武道:&ldquo衆位将軍,列位先生,請歸本帳,耳聽捷報。
&rdquo 都督出陸營,到江邊,上将台,将台上的弟兄要緊列隊迎接虎駕。
靠将台口,有一張半桌,桌上放着一隻瞟遠鏡,一面令旗,還有一副旗架,旗架上各色信号旗都插滿。
周瑜拿起瞟遠鏡,先對江邊上一望,見敵船已抵江心,來勢較兇猛。
都督邊察看着曹軍的動靜,左手從旗架上抽出一面小藍旗。
将台上的四個信号兵見都督已在發令,便拔出一面大藍旗,扯出欄杆,放上木架,然後用旗幟上的繩索牽動起來,大藍旗淩空飄舞。
江邊的韓、周二将和三千小兵,一切準備就緒,嚴陣以待。
兩位老将都是水手的裝束,腳上鲨魚皮托底的戰靴。
韓當在上首,手捧雙刀,站立船頭。
下首的周泰,左手握盾牌,右手執單刀。
所有撐船的小兵注視着将台,見上面藍旗伸出,高高飄蕩,擺正船舵,對船上的弟兄們傳令道:&ldquo将台之上藍旗高飄,都督命咱們殺往江面。
&rdquo 各船上的二十四名吳兵,聽得号令,劃漿的劃槳,鳴鑼的鳴鑼,一百二十條小船直往江心疾駛而去。
無多片刻,江面上兩軍相遇。
韓、周二将年紀雖大,勇力不減當年,老當益壯。
更兼長期水戰,練就一副過硬本領,一到江面上,就似猛虎下山,蚊龍出水,氣概異常。
見對面也是兩員大将,韓當便高聲喝道:&ldquo呔!來者賊将,報上名來!&rdquo 焦、張二将一看,三江來兩個老頭兒,已有三分輕敵。
焦觸反問道:&ldquo老頭兒先通名來!&rdquo &ldquo大将韓當!&rdquo &ldquo周泰的便是。
賊将留名!&rdquo &ldquo老頭兒聽着,我等乃丞相麾下焦觸、張南是也。
&rdquo說罷,更不打話,小船沖上前來。
焦觸舉刀便向韓當當頭砍來,&ldquo老頭兒看刀!&rdquo 韓當想,無名之輩,聽都未聽說過,諒來也非我對手。
見他起刀動手,便将身子一偏,雙刀交叉,朝他的家夥上并不十分用力地招架上去,喝一聲:&ldquo賊将且慢!&rdquo 韓、周二将水戰功底紮實,在船上站得貼穩,任憑手中?樣用力,腳下如同站立平地一般,絲紋不動。
焦觸、張南二人原來武藝平常,還是馬上之将,不習水戰,再加上與連環舟鬥氣,乃是一時之勇,哪裡敵得過兩位老将軍的神威!焦觸的刀被韓當這麼一掀,直蕩地蕩了出去。
不等他收回鋼刀,韓當一個箭步蹿到焦觸的船上,左手的刀尖直捅焦觸的當胸,大吼一聲:&ldquo與我去吧!&rdquo 隻聽&ldquo嗤&rdquo地一聲,焦觸兜心中刀。
韓當迅速飛起一腿,把死屍&ldquo轟嗵!&rdquo踢入波濤,葬身魚腹。
陸地交戰,有點身價的大将陣亡之後,尚可收回屍體,備棺成殓。
水戰就不一樣了,大将身價再高,死了大多是沒有棺材躺的,真是屍骨難收。
與此同時,張南與周泰也打成了一對。
張南欺周泰是個老蒼頭,舉刀向他當頂劈來。
周泰用盾牌擋掉劈來的鋼刀,順手将他攔腰一刀&ldquo咔嚓&rdquo一聲,屍分兩截,從船上滾落長江。
轉眼之間,兩員曹将雙雙受戮。
大将陣亡,小兵亂作一團,紛紛掉頭潰退,逃的逃,散的散。
吳兵見二老立斬二将,旗開得勝,一齊沖殺上去,把三千曹兵亂劈亂砍,猶如砍瓜切菜相仿。
他們個個生龍活虎,圍着一百二十條敵船殺個不停。
頃刻之間,江面上曹家的号帽、旗幡漂滿,血染濁流,屍沉江底。
江東竟未傷一兵一卒,就大獲全勝。
曹操在連環舟的将台上看得清楚,見自家的兵将死的死,傷的傷,四下逃竄,潰不成軍,狼狽不堪,毫不沮喪,反而對着江面上放聲大笑:&ldquo哈哈哈哈!&rdquo 左右文武見丞相如此狂笑,都在想,我軍敗到這等地步,你非但不痛心疾首,相反發笑高興,你安的是什麼心? 曹操環顧四周道:&ldquo列公,要是連環舟過江,豈會如此慘敗?可見小船不中用哪!&rdquo 曹操趁此機會在警示那些至今還對連環舟抱懷疑态度的文武。
此時,江面上大風呼呼襲來。
曹操突然聽得空中有嘎嘎作響之聲。
他猛地一驚:莫非狂風要把将台吹倒麼?再一想,不可能。
這座将台紮得十分堅固,豈是大風所能動搖的呢?擡頭一看,見将台頂端插着一面大紅旗,這面旗有一丈六尺見方,江風一吹,旗幟飄舞甚急,旗杆因受不住如此強的風力而在空中搖搖晃晃,好象要倒下來一樣,故而發出嘎嘎之聲。
曹操吩咐手下立即把大旗降下來。
話音剛落,旗杆&ldquo刮&rdquo地一聲,上面的一大截折斷了,大紅旗從斷杆上滑下來,象風筝似地向東南方飄去。
好在連環舟地方大得很,這面旗不會落到長江裡去的。
等一下自有小兵去撿回來。
曹操見江面上自己的兵将死得差不多了,心想,也不必鳴金收兵了,他們自己會逃回來的。
便帶了文武下将台,回到大帳。
哪裡知道,就在這陣西北風上,在江東引起了一件極大的風波。
對江周瑜也在将台上指揮,見江上韓、周二将大顯神威,立斬二将,一仗取勝。
現在還在追殺小兵。
他想,此時不需我指揮,收兵也還太早。
待我趁這空隙,看看曹操的連環舟。
想着,就打起了瞟遠鏡,向對江連環舟上望去。
正在這時,一陣大風把曹操的大旗吹落下來,恰巧被周瑜看一個真切。
因為隔了一條江,從瞟遠鏡中看過去,這一面大旗也隻不過象風筝那麼一隻。
古代的人多數信崇迷信的。
大風刮斷旗杆,本來是一樁很平常的事情,但從周瑜的眼中看來,這是曹操遭災的預示,是不祥之兆。
所以他對曹營十分仔細地觀望着,要想看看這面大旗飄落到什麼地方。
不料面前旗架上的小信号旗,被對面吹過來的大風吹得飄飄忽忽,搖曳不定,旗角擋住了他的視線,一點看不清。
周瑜放下小藍旗,用手去撩開飄在臉上的旗角。
可是攔開了左邊的,右邊的飄過來了;攔住了右面的,左邊的飄過來&hellip&hellip 将台上的手下發現了,馬上過來把桌上的旗幟統統拉開。
旗幟拉開了,視線也清楚了,周瑜卻不看了。
隻見他把瞟遠鏡往桌上一放,站在那裡愣愣地發呆。
原來,并不是在為錯過了欣賞大旗飄落何地的機會而納悶,而是發現了一個極為重大的問題。
他完全忘卻了揮旗收兵,隻是緊皺着雙眉在想,這旗為什麼老是在我臉上拂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