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回 走荒山借屍遁迹 宴長江橫槊賦詩
關燈
小
中
大
更覺好奇,再則,曹操畢竟是丞相,他的興緻這麼高,大家自然隻好順從他:&ldquo丞相請哪!&rdquo
曹操一面吩咐手下去把金槊取來,一面從座上起身,離開席面。
再把頭上的相貂摘下來,放在桌上,将袍袖卷一卷,胡須挽一個結──有人評論曹操這種模樣說,赤壁還未起火。
曹操今天已經預先顯露出了一副敗相了。
曹操此時已有幾分醉意,另一桌上也有一份仁兄喝得有點糊塗。
此人姓劉名馥,表字元穎。
原是揚州刺史。
由于治理地方頗有政績,所以曹操把他調到自己身邊來當謀士。
此公乃是老好人,就是書呆子脾氣太重,闆闆六十四的。
自從龐統獻了連環汁之後,曹操手下相當一部分文武對此是不以為然的。
劉馥便是其中之一。
隻是因為丞相有過&ldquo以軍法問斬&rdquo之命,誰人敢言連環不好,所以沒有人敢講。
方才曹操說,&ldquo我等今宵暢飲長江,全仗鳳雛先生之功&rdquo,劉馥聽了已經有反感了。
現在喝得酒醉醺醺,牢騷更盛,神志也不大清楚了。
由于對連環舟有看法,又見曹操今日乘着酒興,忘乎所以,愈加不滿,連連歎氣接頭:身為丞相、統帥,露着腦袋,胡須打了結,弄得相不相,将不将,一副狼狽模樣,在席間舞槊作歌,成何體統,所以劉馥看都不願多看,自顧自吃悶酒。
手下人去不多時,已從陸營上取了金槊,很快地回到了連環舟上,來到丞相面前。
曹操用的這條槊,與趙子龍在長闆被中奪取的三柄金頂罩陽槊不同,它與長槍差不多,隻是沒有留情結,分量不過二十來斤。
手下人把槊呈上:&ldquo丞相,寶槊來了!&rdquo 孟德一把握住槊杆,執在手中。
&ldquo好哇!&rdquo 連環舟上一片喝彩之聲。
因為丞相身價高,每一個動作都有人捧場。
就好象在戲院裡,紅極一時的名角兒還未亮相,觀衆已經叫好,滿堂掌聲了。
曹操畢竟隻有五十四歲,精力尚好,提着金槊健步來到連環舟中央。
站好步位,将槊徐徐播動,速度漸漸加快,動作越舞猛。
兩旁彩聲不絕,掌聲如雷。
其實舞得并不怎麼樣,曹操的武藝原來平常,加上多年不練,力不從心,又是喝了酒,更加打折扣了。
但是按他這種身價、這樣的年齡而論,能舞得這樣,也算不容易的事了,大家總要在旁助助興,捧捧場的。
金槊舞到一半,曹操覺得腹中不适,頭有點暈,知道是酒喝多了。
心想,如果嘔吐出來,那太難堪了。
他連忙将槊收住,腳步站定,金槊在右手一執、平一平氣、定一定神,準備作歌。
衆文武想,這種槊舞出來是沒哈好看,這歌倒要好好欣賞欣賞。
曹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文學家。
劉備、孫權在這一點上根本無法同他相比,他與他的兩個兒子曹丕、曹植,合稱為三曹,是所謂&ldquo建安風骨&rdquo、&ldquo魏晉風度&rdquo的倡導者和奠基人。
父子三人都是大文學家,在文學史上傳為美談、曹操心想,現在是席間即興,要有宴飲的特色。
他略加思索便開口吟道:&rdquo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&ldquo &ldquo好哇!&rdquo 一般文武以為,丞相這兩句歌的意思是說,喝喝美酒。
唱唱歌曲,這樣的日子,一生中能有幾回?其實,曹操的意思并不在于此。
别說是當朝丞相,即使一個小小縣今也完全可以天天飲酒聽歌,尋歡作樂。
但是,我曹操的一生卻是一年忙到頭,一天忙到夜,宵衣旰食,從無閑暇,象今天這樣的喝酒唱歌,數十年來隻有屈指可數的幾次。
反過來講,能象我曹操這樣統領百萬雄師,會集天下英雄,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治理天下的,曆古以來能有幾人? 曹操接着唱道:&ldquo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
&rdquo 兩旁文武又齊聲叫好從字面上來解釋,曹操是說,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,就好象早晨的露水,太陽一出來,馬上就幹了。
但曹操并不是象那種頹廢詩人似的,認為人生如夢,應及時行樂。
他是說,我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,大半輩子已攸忽而過、剩下的時間不是很多了,團此要抓緊時間,在有生之年,完成一統天下之大業。
也可以說是告戒所有的人,不要虛度年紀要珍惜光陰,有所建樹。
聽了這兩句話,對前兩句的意思就更清楚了。
曹丞相又唱道:&ldquo慨當以慷,憂思難忘。
何以解憂?惟有杜康。
&rdquo 杜康本是周代人,因其善釀美酒,故而後來就把&ldquo杜康&rdquo二字作為酒的代名詞了。
傳說,杜康造的酒,味醇而力強,當時酒量最好的劉伶,喝了之後竟一醉七日,妻子以為他死了,放于棺枋内;正好杜康去讨賬。
他妻子說,已死了七天,你的酒害死了人還來要賬?杜康說,不可能!正在此時,見劉伶伸了一個懶腰。
妻子見丈夫沒有死急忙撲了過去;誰知道劉伶又打了一個呵久,一股酒味直沖他妻子,當時他妻子又醉了過去。
等她醒來又是三天。
當然,這是民間傳說。
但直到現在,有的釀酒廠還生産一種杜康酒呢。
曹操的憂思,就是何時能夠一統天下。
用什麼來解此憂愁呢?隻有杜康。
衆文武又是一片彩聲。
曹操繼續作歌,唱一句,四周喝一聲彩。
其實有些人根本沒有聽懂,完全是在瞎和調。
丞相又連唱了二十四句。
突然,聽得頭頂之上&ldquo哇,哇&rdquo幾聲嗚叫。
擡頭一看,隻見飛過數隻烏鴉。
便問文武:&ldquo列公?為何烏鵲驚飛,哇哇亂叫?&rdquo 有人回答說,因為烏鴉終年栖息在樹桠枝上,今夜月明如晝,烏鴉以為天明了,所以紛紛飛起,哇哇亂叫。
曹操想,作歌要有新意,須用比興,何不借眼前之景,抒我胸中之情?便唱道:&ldquo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。
繞樹三匝,無枝可依。
&rdquo&ldquo好哇!&rdquo衆文武依然喝彩如故。
彩聲剛落,忽然有人喊到:&ldquo不好啊,不好!&rdquo 大家聽得這一聲倒彩,都為之一震,心想,誰這麼大膽,敢喝倒彩? 曹操唱得興緻勃勃,哪裡容得這樣的掃興之聲,便正色問道:&ldquo哪個說不好?&rdquo 衆文武循着聲音望過去,原來是劉馥。
見他已經喝得爛醉。
大家想,這家夥闖下了大禍了。
劉馥此時喝得糊裡糊塗,毫不畏懼。
聽到丞相在問,他便姑起身來,腳步踉跄,搖搖晃晃地朝着曹操的面前走過去,把手一拱道:&ldquo丞相,下官看來,&lsquo譬如朝露、去日苦多&rsquo,分明預兆連環攀搭之後,離大敗之日不遠矣;再說那烏鴉乃是不祥之物,丞相兵下江南,怎能比作&lsquo烏鵲南飛&rsquo?還說&lsquo繞樹三匝,無枝可依&rsquo,,豈非是暗示,此番大敗得将無立足之地?所以,此歌詞乃是大大的不吉不利耶!&rdquo 曹操想,你完全是在胡謅:簡直牛頭不對馬嘴。
看來是因為你對連環舟有成見,才會這樣去曲解。
而我的意思是,一、因為連年争戰,世亂惶惶,生靈塗炭,地田荒蕪,百姓流離失所,無家可歸,好象烏雀受了驚吓從窩裡飛出來,沒有地方可以栖身、營巢。
也就是希望早日天下一統,國泰民安;二、連環舟殺過長江,打得周瑜向南潰逃,立足不定;三、江東這棵大樹一倒,劉備這隻烏鴉便無枝可依,不是很好的歌詞嗎?你怎麼會全部倒過來解釋呢。
當着這麼多人的面,曹操豈能容他這樣放肆,故而面孔-闆,厲聲斥道:&ldquo叱!大膽匹夫,竟敢恣意曲解老夫之歌,口出于軍不利之言,該當何罪!&rdquo 劉馥被曹操這麼一訓,酒也吓醒了一半,神志開始清醒了起來,知道自己得罪了丞相,連忙賠罪道:&ldquo下官該死!&rdquo說着一躬到底。
曹操了解他的為人和脾氣,又見他飲酒過量。
心想,既然他已認了錯,我也不必和他認真,讓他自己去省悟吧。
便道:&ldquo下回不可,退下了!&rdquo 曹操嘴上說着退下了,手中的金槊向劉馥當頭一搠。
這真是:憤懑皆因心上起,禍殃本是口中生。
不知劉大夫性命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
再把頭上的相貂摘下來,放在桌上,将袍袖卷一卷,胡須挽一個結──有人評論曹操這種模樣說,赤壁還未起火。
曹操今天已經預先顯露出了一副敗相了。
曹操此時已有幾分醉意,另一桌上也有一份仁兄喝得有點糊塗。
此人姓劉名馥,表字元穎。
原是揚州刺史。
由于治理地方頗有政績,所以曹操把他調到自己身邊來當謀士。
此公乃是老好人,就是書呆子脾氣太重,闆闆六十四的。
自從龐統獻了連環汁之後,曹操手下相當一部分文武對此是不以為然的。
劉馥便是其中之一。
隻是因為丞相有過&ldquo以軍法問斬&rdquo之命,誰人敢言連環不好,所以沒有人敢講。
方才曹操說,&ldquo我等今宵暢飲長江,全仗鳳雛先生之功&rdquo,劉馥聽了已經有反感了。
現在喝得酒醉醺醺,牢騷更盛,神志也不大清楚了。
由于對連環舟有看法,又見曹操今日乘着酒興,忘乎所以,愈加不滿,連連歎氣接頭:身為丞相、統帥,露着腦袋,胡須打了結,弄得相不相,将不将,一副狼狽模樣,在席間舞槊作歌,成何體統,所以劉馥看都不願多看,自顧自吃悶酒。
手下人去不多時,已從陸營上取了金槊,很快地回到了連環舟上,來到丞相面前。
曹操用的這條槊,與趙子龍在長闆被中奪取的三柄金頂罩陽槊不同,它與長槍差不多,隻是沒有留情結,分量不過二十來斤。
手下人把槊呈上:&ldquo丞相,寶槊來了!&rdquo 孟德一把握住槊杆,執在手中。
&ldquo好哇!&rdquo 連環舟上一片喝彩之聲。
因為丞相身價高,每一個動作都有人捧場。
就好象在戲院裡,紅極一時的名角兒還未亮相,觀衆已經叫好,滿堂掌聲了。
曹操畢竟隻有五十四歲,精力尚好,提着金槊健步來到連環舟中央。
站好步位,将槊徐徐播動,速度漸漸加快,動作越舞猛。
兩旁彩聲不絕,掌聲如雷。
其實舞得并不怎麼樣,曹操的武藝原來平常,加上多年不練,力不從心,又是喝了酒,更加打折扣了。
但是按他這種身價、這樣的年齡而論,能舞得這樣,也算不容易的事了,大家總要在旁助助興,捧捧場的。
金槊舞到一半,曹操覺得腹中不适,頭有點暈,知道是酒喝多了。
心想,如果嘔吐出來,那太難堪了。
他連忙将槊收住,腳步站定,金槊在右手一執、平一平氣、定一定神,準備作歌。
衆文武想,這種槊舞出來是沒哈好看,這歌倒要好好欣賞欣賞。
曹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文學家。
劉備、孫權在這一點上根本無法同他相比,他與他的兩個兒子曹丕、曹植,合稱為三曹,是所謂&ldquo建安風骨&rdquo、&ldquo魏晉風度&rdquo的倡導者和奠基人。
父子三人都是大文學家,在文學史上傳為美談、曹操心想,現在是席間即興,要有宴飲的特色。
他略加思索便開口吟道:&rdquo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&ldquo &ldquo好哇!&rdquo 一般文武以為,丞相這兩句歌的意思是說,喝喝美酒。
唱唱歌曲,這樣的日子,一生中能有幾回?其實,曹操的意思并不在于此。
别說是當朝丞相,即使一個小小縣今也完全可以天天飲酒聽歌,尋歡作樂。
但是,我曹操的一生卻是一年忙到頭,一天忙到夜,宵衣旰食,從無閑暇,象今天這樣的喝酒唱歌,數十年來隻有屈指可數的幾次。
反過來講,能象我曹操這樣統領百萬雄師,會集天下英雄,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治理天下的,曆古以來能有幾人? 曹操接着唱道:&ldquo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
&rdquo 兩旁文武又齊聲叫好從字面上來解釋,曹操是說,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,就好象早晨的露水,太陽一出來,馬上就幹了。
但曹操并不是象那種頹廢詩人似的,認為人生如夢,應及時行樂。
他是說,我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,大半輩子已攸忽而過、剩下的時間不是很多了,團此要抓緊時間,在有生之年,完成一統天下之大業。
也可以說是告戒所有的人,不要虛度年紀要珍惜光陰,有所建樹。
聽了這兩句話,對前兩句的意思就更清楚了。
曹丞相又唱道:&ldquo慨當以慷,憂思難忘。
何以解憂?惟有杜康。
&rdquo 杜康本是周代人,因其善釀美酒,故而後來就把&ldquo杜康&rdquo二字作為酒的代名詞了。
傳說,杜康造的酒,味醇而力強,當時酒量最好的劉伶,喝了之後竟一醉七日,妻子以為他死了,放于棺枋内;正好杜康去讨賬。
他妻子說,已死了七天,你的酒害死了人還來要賬?杜康說,不可能!正在此時,見劉伶伸了一個懶腰。
妻子見丈夫沒有死急忙撲了過去;誰知道劉伶又打了一個呵久,一股酒味直沖他妻子,當時他妻子又醉了過去。
等她醒來又是三天。
當然,這是民間傳說。
但直到現在,有的釀酒廠還生産一種杜康酒呢。
曹操的憂思,就是何時能夠一統天下。
用什麼來解此憂愁呢?隻有杜康。
衆文武又是一片彩聲。
曹操繼續作歌,唱一句,四周喝一聲彩。
其實有些人根本沒有聽懂,完全是在瞎和調。
丞相又連唱了二十四句。
突然,聽得頭頂之上&ldquo哇,哇&rdquo幾聲嗚叫。
擡頭一看,隻見飛過數隻烏鴉。
便問文武:&ldquo列公?為何烏鵲驚飛,哇哇亂叫?&rdquo 有人回答說,因為烏鴉終年栖息在樹桠枝上,今夜月明如晝,烏鴉以為天明了,所以紛紛飛起,哇哇亂叫。
曹操想,作歌要有新意,須用比興,何不借眼前之景,抒我胸中之情?便唱道:&ldquo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。
繞樹三匝,無枝可依。
&rdquo&ldquo好哇!&rdquo衆文武依然喝彩如故。
彩聲剛落,忽然有人喊到:&ldquo不好啊,不好!&rdquo 大家聽得這一聲倒彩,都為之一震,心想,誰這麼大膽,敢喝倒彩? 曹操唱得興緻勃勃,哪裡容得這樣的掃興之聲,便正色問道:&ldquo哪個說不好?&rdquo 衆文武循着聲音望過去,原來是劉馥。
見他已經喝得爛醉。
大家想,這家夥闖下了大禍了。
劉馥此時喝得糊裡糊塗,毫不畏懼。
聽到丞相在問,他便姑起身來,腳步踉跄,搖搖晃晃地朝着曹操的面前走過去,把手一拱道:&ldquo丞相,下官看來,&lsquo譬如朝露、去日苦多&rsquo,分明預兆連環攀搭之後,離大敗之日不遠矣;再說那烏鴉乃是不祥之物,丞相兵下江南,怎能比作&lsquo烏鵲南飛&rsquo?還說&lsquo繞樹三匝,無枝可依&rsquo,,豈非是暗示,此番大敗得将無立足之地?所以,此歌詞乃是大大的不吉不利耶!&rdquo 曹操想,你完全是在胡謅:簡直牛頭不對馬嘴。
看來是因為你對連環舟有成見,才會這樣去曲解。
而我的意思是,一、因為連年争戰,世亂惶惶,生靈塗炭,地田荒蕪,百姓流離失所,無家可歸,好象烏雀受了驚吓從窩裡飛出來,沒有地方可以栖身、營巢。
也就是希望早日天下一統,國泰民安;二、連環舟殺過長江,打得周瑜向南潰逃,立足不定;三、江東這棵大樹一倒,劉備這隻烏鴉便無枝可依,不是很好的歌詞嗎?你怎麼會全部倒過來解釋呢。
當着這麼多人的面,曹操豈能容他這樣放肆,故而面孔-闆,厲聲斥道:&ldquo叱!大膽匹夫,竟敢恣意曲解老夫之歌,口出于軍不利之言,該當何罪!&rdquo 劉馥被曹操這麼一訓,酒也吓醒了一半,神志開始清醒了起來,知道自己得罪了丞相,連忙賠罪道:&ldquo下官該死!&rdquo說着一躬到底。
曹操了解他的為人和脾氣,又見他飲酒過量。
心想,既然他已認了錯,我也不必和他認真,讓他自己去省悟吧。
便道:&ldquo下回不可,退下了!&rdquo 曹操嘴上說着退下了,手中的金槊向劉馥當頭一搠。
這真是:憤懑皆因心上起,禍殃本是口中生。
不知劉大夫性命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