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回 走荒山借屍遁迹 宴長江橫槊賦詩
關燈
小
中
大
曹操。
自從徐庶一走之後。
手下就來禀報丞相,說按丞相鈞旨,七十條戰船鈎連的小連環舟已經造就,請丞相前去觀看。
孟德到江邊,進水營,登高了望。
隻見水營門外面七十條戰船連在一起,棚上木闆鋪平,撒上江砂,望過去好似陸地那麼一塊。
浪禱沖擊上來,連環舟巋然不動。
曹操想,這還僅僅是大連環舟的百分之一呢,規模已經相當可觀了。
如果七千條艨艟巨艦連在一起,可想而知,其氣勢有多麼宏偉了。
那還了得!載着幾十萬軍隊順流過江,就好象一座小島向對江沖去,任何人都無法阻擋。
丞相心中一陣高興,便吩咐水軍都督于禁、毛階,在連環舟上準備酒肴,今晚要與衆文武夜宴長江。
同時命令手下人,除了三千條小船以外,七千艘戰艦全部照這個樣子連結起來,鈎成大連環舟。
連環完工之日,便是踏平三江之時,所以要越快越好。
丞相發完命令,回轉陸營。
再命手下人曉谕全體文武,今晚同上連環舟宴飲,文官都要穿戴新的袍帽,武将必須披挂新的戰袍。
到起更時分,曹操帶領所有文武出陸營,到江邊,上船,劃出水營門,登上連環舟。
連環舟上早巳擺許多桌酒肴,文左武右,按等級次序入席。
中間一條是丞相和楊修、賈诩、程昱、滿寵及蔣幹。
蔣子翼雖則官卑職小,遠不能同這四位文人平起平坐,但在這段時間裡,曹操以為他勞苦功高;非旁人可比,今日能在連環舟上聚宴,與他第二次過江的功勞是分不開的,所以丞相刮目相看,格外開恩讓他同自己坐在一桌上。
每張桌子周圍,都接着四盞紗燈。
連環舟的四周又點滿了标燈,照的滿船透明。
其實,今晚不點燈,也照樣看得清楚。
因為,今天正好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一月十五,玉盤當頂。
燈映月,月映燈,分外輝煌壯麗;今宵風平浪靜,水軟波輕,天光一色,碧煙萬頃。
仰首見瑞光皎潔,平視則燈燭柔和,低頭處,隻見水中燈月富貴,交相輝映。
真所謂&ldquo長煙一空,晧月千裡。
浮光輝金,靜影沉壁。
&rdquo徐徐微風吹起陣陣漣漪,江心玉魄無數,水中彩燈難算,頃刻間,化作萬道金蛇狂舞,千條銀龍齊颠,蔚為壯觀。
曹操今晚象小孩子過年似的欣喜若狂,一是景色迷人。
在長江之中宴飲确是别有風味,尤其是在連環舟上,更是妙不勝言。
好象現代的屋頂夜花園開設在長江裡。
你看,何等有趣。
二是丞相躊躇滿志。
他想,我一十八歲身舉孝廉,二十四歲山東起兵。
三十年來南征北伐,東蕩西殺,掃黃巾,戰虎牢,誅董卓,勤王保架,定都許昌;擒呂布,剿袁紹,滅袁術;劉表、張繡也已亡命;深入塞北,直搗遼東;大半壁江山全成我曹家天下。
如今孤窮劉備奄奄一息,江東六郡指日可破。
隻要打平江東,劉備随之而亡。
正如徐庶過去所講,東吳亡,等于大樹倒,劉備就失去了依靠和庇蔭。
從此天下可算基本平定了。
所以曹操心曠神怡。
&ldquo把酒臨風,共喜洋洋者矣&rdquo。
有人稱,今宵的曹操為一世之英雄。
丞相望着這些身着華冠麗服的文武,卻似花團錦簇一般,大暢胸懷,舉起酒杯:&ldquo列公請了!&rdquo &ldquo丞相請那!&rdquo &ldquo我等今宵暢飲長江,全仗鳳雛先生之功!&rdquo要是沒有連環舟,我根本不會有這麼好的興緻,或許早已退兵回去了。
即使有興。
再大的船艙裡也擺不下這許多筵席。
現在大家在這七十條戰艦的船棚上,飲酒觀光多麼開闊、舒暢! 衆文武齊聲和道&ldquo是啊!&rdquo 曹操連飲數杯,酒興濃濃。
望到對江,但見半天紅光,丞相一手撩須,一手指着三江口、自言自語道:&ldquo周郎小子,爾欲依仗長江天險,阻擋老夫百萬大軍。
今有龐士元獻得連環計,老夫飛越天險,踏平三江,拿爾周郎,易如反掌爾!&rdquo 他想,待等七千條戰船的連環舟全部造好,黃蓋的傷勢大概也可痊愈了,他就将帶了他的學生甘甯──起率衆來降;估計龐統也可以從水鏡莊上回來了。
屆時,我要在大連環舟舉行一次更為盛大的宴會,慶祝連環舟完工,迎接龐統、黃蓋、甘甯的到來。
喝完這頓酒,第二天祭旗開兵,殺過長江&hellip&hellip 曹操又回過頭來對聚鐵山方向看看,揚聲大笑,叫一聲:&ldquo列公!&rdquo &ldquo丞相!&rdquo &ldquo爾等觀看,聚鐵山乃是老夫屯糧之地,可稱兵精糧足矣。
三馬造反,有元直前去戡平,不在話下。
&rdquo意思是:前線有連環,後方有徐庶,無往而不勝! &ldquo是啊!&rdquo&ldquo待等蕩平江東,剿滅劉備,天下安靖,老夫與諸公共享富貴,以樂太平。
&rdquo &ldquo全托丞相洪福啊!&rdquo 曹操越想越高興,越想越得意,多喝了幾杯酒,興奮過度,得意忘形,說話沒有控制了。
對着大家:&ldquo列公!老夫有一句說話,常要告知爾等,隻是無有機緣。
&rdquo 與曹操同桌的蔣幹連忙湊趣道:&ldquo那麼丞相,今日之機怎樣?&rdquo &ldquo今日正是大好時機,&rdquo &ldquo請問丞相,有何緊要說話?&rdquo &ldquo江東有個喬玄,乃是老夫二十年前之故交:他當時曾對老夫言道,曹操啊曹操,你有出将入相之份。
老夫未敢信得時至今日,方如此話言之不謬矣。
&rdquo 這倒是事實。
二十多年前的曹操,哪裡想得到自己會有這樣高的地位。
當時喬玄與曹操同在朝堂為官,兩人十分投契。
喬玄同曹操講,按照你的才幹,完全可以一品當朝。
當時孟德還以為他見自己聲勢喧赫,故意言過其實,趨炎附勢。
而今看來,喬玄确實有眼光,識人頭。
到後來,喬玄與曹操割席斷交,到江東相助孫堅,并結成親家,故而大家稱他為喬國老,蔣幹聽完曹操這番話,便問丞相,你所指的緊要說話是否就是這兩句? 曹操答曰:&ldquo非也:老夫早知喬玄膝下無兒。
所生二女,長曰大喬,次曰小喬,皆是國色天香,絕代佳人,有沉魚落雁之容,閉月羞花之貌也。
&rdquo 用&ldquo沉魚落雁,閉月羞花&rdquo八字來形容二喬的美姿,并不過份。
否則,孫家君臣怎會各得其一作為妻房。
誰知曹操對她們,早已蓄有邪念。
&ldquo老夫久有此心,踏平江東、取得二喬返回皇城,置之銅雀,以樂晚年;雖死無憾矣!&rdquo 說到這裡,看官使會回想起孔明初到三江,智激周郎那一節了。
雖然孔明當時背誦銅雀台賦激怒周瑜是用計,但不完全是捕風捉影,無中生有。
諸島亮從曹操建造銅雀台這一點上就預見到了曹操有一統天下、稱孤道寡的野心。
今天曹孟德夜宴長江,酒後露真言,使諸葛亮那番假話成了事實;因此後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一首七絕中也有句:&ldquo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喬。
&rdquo更證實了曹操當時的野心。
曹操向來善于用人,在他手下為宮的文武,很少有愛色貪花之輩,聽到丞相猛然間談起美女,大家附和不下去了。
本來曹操每講一句,大家總是應道:&ldquo是啊!&rdquo現在反應全無。
孟德覺得不對,定了一定神,把自己方才講的話再想了一想,意識到自已說漏了嘴。
心想,這是心裡話,怎麼可以在大庭廣衆公開宣布呢? 丞相很後悔。
因此連忙把話扯開:&ldquo列公,如此飲酒,無以為樂,待老夫來舞槊作歌,席上生風。
&rdquo 大家明白,今日丞相高興,多喝了幾杯酒。
本則要助酒興的話,隻消吩咐上的大将或舞劍手來舞一路劊,耍一路刀,或者找幾個文官吟詩答對、行行酒令,何必要你丞相親自舞槊作歌! 其實,曹操今天舞槊作歌有其用意的。
你想,我當年手提金槊從山東出兵,二十年來縱橫天下,所問無敵。
今天再次拿起這條槊來,就可以馬上踏平江東,一統天下了。
他把舞槊作為自己命運轉折點的象征。
曹操身舉武孝廉、文武雙全。
過去人們都稱他為孟德将軍,也知道他慣使一條金槊;許多文武都從未見過丞相動過家夥、練過武藝。
那班投降不久的荊襄文武
自從徐庶一走之後。
手下就來禀報丞相,說按丞相鈞旨,七十條戰船鈎連的小連環舟已經造就,請丞相前去觀看。
孟德到江邊,進水營,登高了望。
隻見水營門外面七十條戰船連在一起,棚上木闆鋪平,撒上江砂,望過去好似陸地那麼一塊。
浪禱沖擊上來,連環舟巋然不動。
曹操想,這還僅僅是大連環舟的百分之一呢,規模已經相當可觀了。
如果七千條艨艟巨艦連在一起,可想而知,其氣勢有多麼宏偉了。
那還了得!載着幾十萬軍隊順流過江,就好象一座小島向對江沖去,任何人都無法阻擋。
丞相心中一陣高興,便吩咐水軍都督于禁、毛階,在連環舟上準備酒肴,今晚要與衆文武夜宴長江。
同時命令手下人,除了三千條小船以外,七千艘戰艦全部照這個樣子連結起來,鈎成大連環舟。
連環完工之日,便是踏平三江之時,所以要越快越好。
丞相發完命令,回轉陸營。
再命手下人曉谕全體文武,今晚同上連環舟宴飲,文官都要穿戴新的袍帽,武将必須披挂新的戰袍。
到起更時分,曹操帶領所有文武出陸營,到江邊,上船,劃出水營門,登上連環舟。
連環舟上早巳擺許多桌酒肴,文左武右,按等級次序入席。
中間一條是丞相和楊修、賈诩、程昱、滿寵及蔣幹。
蔣子翼雖則官卑職小,遠不能同這四位文人平起平坐,但在這段時間裡,曹操以為他勞苦功高;非旁人可比,今日能在連環舟上聚宴,與他第二次過江的功勞是分不開的,所以丞相刮目相看,格外開恩讓他同自己坐在一桌上。
每張桌子周圍,都接着四盞紗燈。
連環舟的四周又點滿了标燈,照的滿船透明。
其實,今晚不點燈,也照樣看得清楚。
因為,今天正好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一月十五,玉盤當頂。
燈映月,月映燈,分外輝煌壯麗;今宵風平浪靜,水軟波輕,天光一色,碧煙萬頃。
仰首見瑞光皎潔,平視則燈燭柔和,低頭處,隻見水中燈月富貴,交相輝映。
真所謂&ldquo長煙一空,晧月千裡。
浮光輝金,靜影沉壁。
&rdquo徐徐微風吹起陣陣漣漪,江心玉魄無數,水中彩燈難算,頃刻間,化作萬道金蛇狂舞,千條銀龍齊颠,蔚為壯觀。
曹操今晚象小孩子過年似的欣喜若狂,一是景色迷人。
在長江之中宴飲确是别有風味,尤其是在連環舟上,更是妙不勝言。
好象現代的屋頂夜花園開設在長江裡。
你看,何等有趣。
二是丞相躊躇滿志。
他想,我一十八歲身舉孝廉,二十四歲山東起兵。
三十年來南征北伐,東蕩西殺,掃黃巾,戰虎牢,誅董卓,勤王保架,定都許昌;擒呂布,剿袁紹,滅袁術;劉表、張繡也已亡命;深入塞北,直搗遼東;大半壁江山全成我曹家天下。
如今孤窮劉備奄奄一息,江東六郡指日可破。
隻要打平江東,劉備随之而亡。
正如徐庶過去所講,東吳亡,等于大樹倒,劉備就失去了依靠和庇蔭。
從此天下可算基本平定了。
所以曹操心曠神怡。
&ldquo把酒臨風,共喜洋洋者矣&rdquo。
有人稱,今宵的曹操為一世之英雄。
丞相望着這些身着華冠麗服的文武,卻似花團錦簇一般,大暢胸懷,舉起酒杯:&ldquo列公請了!&rdquo &ldquo丞相請那!&rdquo &ldquo我等今宵暢飲長江,全仗鳳雛先生之功!&rdquo要是沒有連環舟,我根本不會有這麼好的興緻,或許早已退兵回去了。
即使有興。
再大的船艙裡也擺不下這許多筵席。
現在大家在這七十條戰艦的船棚上,飲酒觀光多麼開闊、舒暢! 衆文武齊聲和道&ldquo是啊!&rdquo 曹操連飲數杯,酒興濃濃。
望到對江,但見半天紅光,丞相一手撩須,一手指着三江口、自言自語道:&ldquo周郎小子,爾欲依仗長江天險,阻擋老夫百萬大軍。
今有龐士元獻得連環計,老夫飛越天險,踏平三江,拿爾周郎,易如反掌爾!&rdquo 他想,待等七千條戰船的連環舟全部造好,黃蓋的傷勢大概也可痊愈了,他就将帶了他的學生甘甯──起率衆來降;估計龐統也可以從水鏡莊上回來了。
屆時,我要在大連環舟舉行一次更為盛大的宴會,慶祝連環舟完工,迎接龐統、黃蓋、甘甯的到來。
喝完這頓酒,第二天祭旗開兵,殺過長江&hellip&hellip 曹操又回過頭來對聚鐵山方向看看,揚聲大笑,叫一聲:&ldquo列公!&rdquo &ldquo丞相!&rdquo &ldquo爾等觀看,聚鐵山乃是老夫屯糧之地,可稱兵精糧足矣。
三馬造反,有元直前去戡平,不在話下。
&rdquo意思是:前線有連環,後方有徐庶,無往而不勝! &ldquo是啊!&rdquo&ldquo待等蕩平江東,剿滅劉備,天下安靖,老夫與諸公共享富貴,以樂太平。
&rdquo &ldquo全托丞相洪福啊!&rdquo 曹操越想越高興,越想越得意,多喝了幾杯酒,興奮過度,得意忘形,說話沒有控制了。
對着大家:&ldquo列公!老夫有一句說話,常要告知爾等,隻是無有機緣。
&rdquo 與曹操同桌的蔣幹連忙湊趣道:&ldquo那麼丞相,今日之機怎樣?&rdquo &ldquo今日正是大好時機,&rdquo &ldquo請問丞相,有何緊要說話?&rdquo &ldquo江東有個喬玄,乃是老夫二十年前之故交:他當時曾對老夫言道,曹操啊曹操,你有出将入相之份。
老夫未敢信得時至今日,方如此話言之不謬矣。
&rdquo 這倒是事實。
二十多年前的曹操,哪裡想得到自己會有這樣高的地位。
當時喬玄與曹操同在朝堂為官,兩人十分投契。
喬玄同曹操講,按照你的才幹,完全可以一品當朝。
當時孟德還以為他見自己聲勢喧赫,故意言過其實,趨炎附勢。
而今看來,喬玄确實有眼光,識人頭。
到後來,喬玄與曹操割席斷交,到江東相助孫堅,并結成親家,故而大家稱他為喬國老,蔣幹聽完曹操這番話,便問丞相,你所指的緊要說話是否就是這兩句? 曹操答曰:&ldquo非也:老夫早知喬玄膝下無兒。
所生二女,長曰大喬,次曰小喬,皆是國色天香,絕代佳人,有沉魚落雁之容,閉月羞花之貌也。
&rdquo 用&ldquo沉魚落雁,閉月羞花&rdquo八字來形容二喬的美姿,并不過份。
否則,孫家君臣怎會各得其一作為妻房。
誰知曹操對她們,早已蓄有邪念。
&ldquo老夫久有此心,踏平江東、取得二喬返回皇城,置之銅雀,以樂晚年;雖死無憾矣!&rdquo 說到這裡,看官使會回想起孔明初到三江,智激周郎那一節了。
雖然孔明當時背誦銅雀台賦激怒周瑜是用計,但不完全是捕風捉影,無中生有。
諸島亮從曹操建造銅雀台這一點上就預見到了曹操有一統天下、稱孤道寡的野心。
今天曹孟德夜宴長江,酒後露真言,使諸葛亮那番假話成了事實;因此後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一首七絕中也有句:&ldquo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喬。
&rdquo更證實了曹操當時的野心。
曹操向來善于用人,在他手下為宮的文武,很少有愛色貪花之輩,聽到丞相猛然間談起美女,大家附和不下去了。
本來曹操每講一句,大家總是應道:&ldquo是啊!&rdquo現在反應全無。
孟德覺得不對,定了一定神,把自己方才講的話再想了一想,意識到自已說漏了嘴。
心想,這是心裡話,怎麼可以在大庭廣衆公開宣布呢? 丞相很後悔。
因此連忙把話扯開:&ldquo列公,如此飲酒,無以為樂,待老夫來舞槊作歌,席上生風。
&rdquo 大家明白,今日丞相高興,多喝了幾杯酒。
本則要助酒興的話,隻消吩咐上的大将或舞劍手來舞一路劊,耍一路刀,或者找幾個文官吟詩答對、行行酒令,何必要你丞相親自舞槊作歌! 其實,曹操今天舞槊作歌有其用意的。
你想,我當年手提金槊從山東出兵,二十年來縱橫天下,所問無敵。
今天再次拿起這條槊來,就可以馬上踏平江東,一統天下了。
他把舞槊作為自己命運轉折點的象征。
曹操身舉武孝廉、文武雙全。
過去人們都稱他為孟德将軍,也知道他慣使一條金槊;許多文武都從未見過丞相動過家夥、練過武藝。
那班投降不久的荊襄文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