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回 走荒山借屍遁迹 宴長江橫槊賦詩

關燈
去的背影自語道:&ldquo元直他竟去了!&rdquo直到看不見徐庶的人影,曹操這才轉身,帶帶着文武回進大營。

    暫且不提。

     徐庶要脫身,還要費一番周折。

    他與臧霸帶了三千軍隊曉行夜宿,今日已抵長安。

    隻見城頭上&ldquo曹&rdquo字大旗高挑、安然無事。

    長安太守出城迎接、臧霸問,是否有西涼三馬造反,此間長安失守之事。

    大守說、别說西涼人馬從未見過,就連風聲都沒有聽到一點,臧霸便對徐庶說,元直先生,果真是謠言。

     徐庶想,本來是謠言,是我造的謠嘛!但是元直的做功很好,對臧霸道,徐某早就預料十之八九是謠言。

    臧霸說,那末我們立即回轉赤壁去吧。

    徐庶想,我要逃出來都不容易,真是鯉魚脫卻金鈎去,擺尾搖頭再不來、便道,臧将軍,等我們返回赤壁,戰事已經結束,何必呢?既然真相已大白、并無此等怪事,那再好也投有了,丞相早已說過,功勞同樣有的。

    你我不如一起到潼關去看看。

     他們一行在長安耽擱了一宵,翌日趕往潼關、潼關太守何成出關迎接。

    明明知道是謠言了,但臧霸是個匹夫,喜歡多問一句。

    對何成道,潼關可曾被西涼兵圍困過?何成聽了隻覺得好笑,答道,臧将軍,你看撞關似鐵桶相仿,何曾被圍困過?徐庶便對臧霸講,我們既然已經來了,那幹脆到皇城去吧。

     回到許昌後,臧霸說,元直先生,我們就在此地等侯丞相得勝班師吧。

    徐庶想,我呆在這裡是等死,此番無論如何要溜掉了。

    便對臧霸說,我們還是到西涼邊界上去。

    臧霸說,到那裡去幹什麼?元直這無風不起浪,現在雖則是謠言,隻怕消息傳出去。

    果真被他們知曉虛實,等他們殺出西涼,我們再抵擋,就受制于人了?所以應當防患于未然,有備無患。

    我們先把軍隊紮在西涼邊界上,,一有風吹草動。

    馬上就可以調兵遣将,一舉将其擊潰。

    象醫生聽講的一樣,治病不如防病。

    臧霸講他不過,隻得聽其命令。

     于是,兩人又帶了三千兵重新出潼關,過長安,再風塵仆仆地趕了近千裡路,到達西涼邊界金城。

    該處崇山峻嶺,峰巒起伏,連綿數百裡,荒無人煙。

    翻過山去,就是馬騰的地界了。

    徐庶傳命在山下安營紮寨。

    每天夜間,臧霸帶領三、五百兵出外巡哨。

    白天徐庶巡哨。

    他一兵一卒都不帶,隻在靴統裡插一支曹操的令箭。

    徐庶每天想走,但總不得機會。

    因為現在溜掉,曹操還是知道的,老娘的墳仍舊保不住&hellip&hellip 到第三天,元直一人步入深山,發現山路旁有一具屍首,而且看得出這是個剛死不久的人。

    何以見得,因為屍體還未腐爛。

    身上是商人打扮。

    古代交通不便,尢其是山區,車馬船隻都不通,隻能靠兩條腿翻山越嶺。

    所以,出外經商一趟,往往要一年半裁才能回來,徐庶一看,這客商是被狼咬死的。

    那裡的狼不少,它吃人的方法是跟在人的後面,兩隻前爪往人肩膀上一搭。

    你必然以為是人,回頭觀望。

    它就往你頭頸裡一口,咬斷咽喉。

    有的狼把人咬死之後,并不食肉,而是光吸吮人的血。

    吸完血之後,臨走時還要用兩隻前爪在屍首面部亂抓,抓得五官模糊,它才肯走。

    徐庶一看,這客商就是這樣死的。

    雖然面目已經看不清了,但三绺清須尚在,估計此人三十多歲。

    元直見此情景,頓生一計,心想,這下可以借此脫身了。

    徐庶雖是文人,此對他毫無膽怯之心,為了保全娘親的墳墓,相反很有勇氣。

    見四下無人,便十分利索地将此屍身上的衣服全部剝光,丢在山澗中讓水沖走、把自己身上的衣服卸下來,從頭到腳套在死屍身上,一條令箭往他靴統裡一插,一把紙扇丢在附近的地上。

    自已光頭、赤足、身穿短衣。

    對屍首看看,活龍活現象自己的遺體。

    于是,把袖子一抖。

    暢懷大笑:&ldquo哈哈哈哈。

    &rdquo揚長而去。

     從這回書起,三國演義中就永遠沒有徐庶這個人物了。

     但是在我們評話中,他還出場一次,說到火燒連營時,有一回書,叫做&ldquo逍遙莊關興斬潘璋&rdquo,徐庶還要出來幫助關興斬掉了他的殺父的仇人潘璋。

     那末,徐庶這一走,到底去哪兒了呢?《三團演義》中沒有詳細交代。

    有的人說他修道成仙了。

    說的是,在明末清初,即一千四百年之後,有一隻航海船,被狂風吹到了一個荒島上,在沙灘上擱淺了,無法把它拖下水去。

    除非碰上方向适當的大風大浪才能再将它卷入海中。

    日子一長,船上的糧食、淡水都吃光了,又不見有别的船從這兒經過,大家都感到絕望了,一船人都隻能等待着死神的降臨。

    船老闆是一個虔誠的人,見大家瀕臨絕境,他就信步上了岸,想在島上走走,看看有沒有暫度饑荒的東西充腹,解一時之危急。

    沒走步遠,哎!突然看到前面山坳裡炊煙袅袅。

    他想,有炊煙,必定有人居住。

    他便朝着炊煙的方向走去,在山套裡遇一個人,一身道家裝束,手執紙扇。

    船老闆就把遇難經過講述了一邊,祈求搭救。

    此人笑笑回答,你隻管放心回到船上去,扯起風帆。

    今晚三更時分,狂風暴雨大作,你們也不要驚慌,到明天天亮,保你們脫險。

    船老闆感激萬分,請教他的尊姓大名。

    此人紙扇輕搖回答說,我是徐庶。

    正巧這船老闆極喜歡閱讀《三國志通俗演義》。

    心想,我看了幾十邊《三國志通俗演義》,看到第四十八回,龐統獻了連環計,徐庶也銷聲匿迹了。

    每看到這裡,我總是要跌足歎息,深恨作者未能将徐庶此人的結局交代清楚,以緻自己總是挂念在心,想不到今天在山上會有此奇遇,時隔一千四百年,你徐先生還健在人世,肯定己修煉成仙了。

    那好極了!今天我一則要求你搭救,二則還要請你把借屍遁迹後的下落講一講,我也好向别的讀者作些解釋。

    因此,他連忙雙膝跪下,緻謝道,徐先生,今日蒙你仙駕相助,我一定要好好補報先生。

    徐庶說,你不用報答的。

    我是神仙,是不食人間煙火的。

    如果你真心報答我,那未,你下次還要出海否?船老闆說,當然要的。

    徐庶說。

    那就請你給我帶一套新近刊印的金批《三國志通俗演義》--其實是毛綸、毛宗崗父子批點的──系在桅杆頂上,我自會設法來取的。

    船老闆聽說仙人也有求于己,忙磕了幾個頭,要想再問别的話,擡頭一看,徐先生不知去向。

    他回到船上。

    把碰上徐庶一事告訴般上的人。

    大家聽了将信将疑。

    但又想不出好辦法來、隻得照此而辦、把風帆扯起。

    到三更時分,果然狂飙四起,大雨如注,水漲船高。

    到天明,風停雨歇,船隻順流而行。

    合船人個個歡欣鼓舞,慶幸遇着了神仙。

    船老闆第二次出洋時,就遵囑買好了一部《三國》,綁縛在桅杆頂上。

    船到洋面隻見空中飛一隻白鶴、把系書的的繩索啄斷、銜了這部書往遠處飛去。

     據說,因為徐庶知道後人對《三國》中的主要人物都作了評說,但不知他對自己的一生如何評價,特别是離開了曹操後的下落作何議論:所以要看它一眼--既然是仙人,當然是無所不知,那為什麼他還需要看《三國演義》?這則故事,自然是無稽之談、荒誕不經,但也說明了後世人對徐庶這個人物頗有好感。

    很為他的一生惋惜,《三國演義》中是沒有交代他的結局,人們感到不滿足,所以編出這一段離奇的故事,以寄托對他門崇敬和懷念。

     其實徐庶也同樣是個人,他離開了曹營後,無非是隐迹深山、最後老死林泉。

    如此而已,豈有它哉。

     回過頭來再說臧霸。

    宣高至夜不見徐庶回營,便帶兵四處尋找。

    結果在山套中發現了一具死屍。

    雖然而目不清,但從身上的打扮及紙扇、令箭等物來看。

    确定這死者就是徐庶,可惜他被狼咬死了。

    臧霸備了一口上好棺材,與他收屍盛殓。

    一也算這客商生前積德,死了之後還交了最後一步運,名為&ldquo挺腳運&rdquo,靠了徐庶這身服飾,得着一口上好棺材,否則陳屍荒郊,日曝雨淋,禽啄獸噬,身首難全。

    然後,臧霸率軍回轉皇城,連同這口棺材也伴柩回京,讓曹操去處理後事。

     那時,曹操已從赤壁敗歸皇城。

    聽說徐庶喪生狼口,丞相又是好笑,又是歎惜。

    笑的是,你專門給我上當,最後自己不得善終;歎則歎你剛剛回心轉意為我出力,就一命嗚呼、死于非命。

    既然不能與我共事,人死不可複生,那你老娘的墳墓我就不去動它了,反正逢時過節要用的香燭煙火總不會少的;這都是後論。

    未來先說、我一言表過。

     再說赤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