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回 龐統眦裂脫死罪 徐庶相面得生機
關燈
小
中
大
又不能說不給諸葛亮看,反而是幫他的忙了,
孔明看了一遍,全部印在腦中。
所以,到赤壁起火時,他的令箭條條都沒有虛發,并且步步搶在周瑜的前面。
在這點上,諸葛亮一要謝庶統的先見之明,二要謝周瑜的失策,把曹營的破綻盡數給他看。
酒過三巡,都督命手下拿來許多禮物,贈與龐統。
龐士元不是那輩貪利之徒,退回了大部,略為受領一點,打成一個包裹。
起身辭别周瑜:&ldquo都督,改日再見了。
&rdquo &ldquo鳳雛先生,待等破曹之後,再論先生之奇功。
&rdquo 服侍過龐統的小僮又被喚來;現在他拎了包裹跟主人一起出營、周瑜、孔明送到側營外,一躬而别。
赤壁大戰之後,周瑜根本想不到給你龐統論什麼功了,與孔明争奪地盤都來不及,直至被諸葛亮三氣氣死,始終沒有與龐統再見面。
等到風雛二次到江東,便是來給周瑜吊喪的了。
現在不提孔明回船,周瑜回營。
且說龐統帶了小懂,牽着黑爪,直往西山而來。
心想,這次赤壁鏖兵,不在這裡的人都要特地趕來看火攻,我在此三江而不看,那真的是傻瓜了,而且我的吃、住,都有人照顧,樂得在此住上幾天,看完了火攻再走不遲。
龐統剛剛走到西山江邊,恰好江上駛來一葉扁舟。
船頭上站着一位老者,也是道家裝束,須髯銀絲相仿。
口中自言自語:&ldquo鶴發童顔孩兒心,隐居山林脫紅塵。
老漢複姓司馬,名徽,表字德操,道号水鏡。
近日觀看天文,不日東風将起,赤壁鏖兵即在眼前,故而泛舟前來觀看火攻。
&rdquo 龐統一看,啊呀!原來是山林中老前輩。
心想,赤壁非燒不可了。
觀衆已路遠迢迢趕到這裡來隔江觀火了。
連忙把手一拱,招呼道:&ldquo船上我道是誰,原是老伯大人。
小侄龐統有禮了。
&rdquo 司馬徽擡頭一看,隻見江邊站着龐士元。
便笑着應道:&ldquo我道是誰,原是賢侄,久違了!&rdquo &ldquo請老伯登岸! &ldquo來了。
&rdquo 小船靠岸,水鏡離舟登陸。
船錢早已付過,讓小船回去,德操一上岸就對士元道:&ldquo賢侄,你此番獻連環有功。
&rdquo 龐統覺得十分奇怪:怎麼剛一見面,你就知道我去獻了連環呢?便問道:&ldquo伯父大人,怎見得小侄獻了連環?&rdquo &ldquo老夫想來,此番火攻赤壁,非用連環不可,而獻連環者,舍你求誰也?再則,你包囊之中乃是何物?&rdquo &ldquo乃是禮品。
&rdquo &ldquo誰人所贈?&rdquo &ldquo周公瑾也。
&rdquo &ldquo為何贈你禮物?&rdquo &ldquo因獻連環有功。
&rdquo &ldquo這就是了。
&rdquo 龐統想,老伯年事雖高,但腦筋比我們年輕的敏捷,一看就已察覺出了苗頭,&ldquo伯父大人到此何事?&rdquo &ldquo前來觀看火攻。
&rdquo &ldquo既然如此,請與小侄一起登山。
我在獻連環之前,便耽擱在山上草屋之中。
&rdquo 司馬徽想,那好極了。
山上既清靜幽雅,又可觀望火攻。
否則,我還得找個安身之處呢。
現在吃、住都不必擔心了,而且和士元在一起也有個照應。
老人家想到了身在曹營的學生徐庶,心想,赤壁火起,元直難以幸免,不趁早脫離兇險之地,大禍将臨身也,不知龐統過江去,可曾遇着他。
故而問道:&ldquo請問賢侄,此去曹營之時,可曾遇見小徒否?&rdquo &ldquo老伯大人,小臣遇見了元直兄。
他因無有脫身之計,故而尚在赤壁。
&rdquo 司馬徽聽了此話,十分沮喪,連連搖頭歎息道:&ldquo枉空啊!枉空!跟随老漢二十餘年,竟連一條脫身之計都求之不得。
實是枉空!那末後來便怎樣?&rdquo &ldquo小侄與他言道,馬騰、韓遂未滅,便可借此脫身。
&rdquo &ldquo妙計啊妙計!多謝賢侄了!&rdquo 司馬徽想,徐庶是個孝子,我一向非常喜歡他,把他當作子侄看得。
可歎他為了老娘,在曹營吃了一年多苦頭。
但願他太太平平離開虎窟,遠走高飛吧! 龐統命小僮帶過馬來,讓水鏡上馬。
德操道,步行爽快。
就這樣,兩人邊走邊談緩步登上西山。
到草屋外面,龐統正要舉手推門,忽聽裡面傳出一陣笑談之聲。
司馬徽輕聲問龐統:&ldquo莫非草屋之中還有他人?&rdquo &ldquo老伯大人,小侄來此之前與離此之後,草屋中并無一人居住。
&rdquo &ldquo那末裡邊何來笑聲?&rdquo 龐統也覺得事情很蹊跷:我才離開了兩天,怎麼已經鵲巢鸠占了呢?便湊在門縫上往裡張望。
隻見裡面有兩個人在對弈,右首一位白面長須,左首一個青臉虬髯,都是道家裝束,十分悠閑自得。
原來,右邊的是颍州石廣元,左邊的是汝南孟公威。
石廣元手中拿着一顆白子,舉棋不定,無從下手。
放在這邊,接不上&lsquo氣&rsquo,擺到那裡,青面孔做好了&ldquo眼&rdquo,投下去就是死子,要被吃掉的。
所以白面孔拿着棋子自言自語:&ldquo唉!東風不與周郎便。
&rdquo 這句話的意思是,周瑜隻知道用火攻,卻不識天文。
有了東風,他也不會用,隻得讓孔明奪得三分天下。
外面水鏡一聽,連忙接口:&ldquo龐統連環成枉獻。
&rdquo 沒有東風,不能縱火,龐統的連環計也是徒勞無用。
裡面石、孟二人聽得外面的人接出下聯,知道不是尋常之輩。
便問道:&ldquo外面哪一個?&rdquo 水鏡反問道:&ldquo裡邊哪一個?&rdquo 石廣元趁機把手中的棋子往棋盤裡一丢,用袖子一拂,一盤棋就此和掉,誰勝誰負也不去管他了,連忙起身開門。
一看是司馬徽與龐統,四人不覺相視大笑:都是自己人,今天不約而同在此聚會,真是有趣得很。
龐統關照小僮快去營中報禀都督,此地來了三位客人。
周瑜得悉此訊,也很高興,立即派手下到此來安排他們的飲食起居。
過幾天還有崔州平、龐德公和孔明的嶽父黃承彥,都要到此來觀看火攻。
現在暫且按下不表。
再說,曹營中的徐庶。
元直與龐統在江邊分手以後,立即回轉陸營本帳。
吃過晚飯,徐庶便向一個小兵借了一套陸路巡哨隊的制服,小兵不解地問道,徐先生要這身衣服何用?元直道,我晚間睡不着時,喜歡出去走走。
免得巡哨老是查問,所以要穿一身巡哨服。
所說曹操并不把徐庶當作犯人似的嚴加監視,丞相知道就是放他跑,他也不敢跑的。
他一跑,許昌城内徐母的墳墓就保不了。
他就要擔一個不孝的名聲。
但是前線軍營中的規矩是,夜間出入大營要嚴格盤問、搜查的,穿了巡哨隊的服裝,進進出出就方便多了。
曹營中的文武十分欣羨他的滿腹錦繡,知道他隻是不願為丞相效力,故而雖然平時很少交往,但對他都很敬重。
小兵對他更加不敢得罪,丞相往往被他戲弄,覺得他為了便于出入而要借這麼一套衣服也是通情達理的。
再說他穿了這身衣服也幹不出什麼事情來,所以一口應承。
徐庶換好衣服,便直奔水營而去,按想好的計策辦事。
正是:原來出将入相輩,非是偷雞摸狗人。
不知元直往水營去幹些什麼,且聽下回分解。
所以,到赤壁起火時,他的令箭條條都沒有虛發,并且步步搶在周瑜的前面。
在這點上,諸葛亮一要謝庶統的先見之明,二要謝周瑜的失策,把曹營的破綻盡數給他看。
酒過三巡,都督命手下拿來許多禮物,贈與龐統。
龐士元不是那輩貪利之徒,退回了大部,略為受領一點,打成一個包裹。
起身辭别周瑜:&ldquo都督,改日再見了。
&rdquo &ldquo鳳雛先生,待等破曹之後,再論先生之奇功。
&rdquo 服侍過龐統的小僮又被喚來;現在他拎了包裹跟主人一起出營、周瑜、孔明送到側營外,一躬而别。
赤壁大戰之後,周瑜根本想不到給你龐統論什麼功了,與孔明争奪地盤都來不及,直至被諸葛亮三氣氣死,始終沒有與龐統再見面。
等到風雛二次到江東,便是來給周瑜吊喪的了。
現在不提孔明回船,周瑜回營。
且說龐統帶了小懂,牽着黑爪,直往西山而來。
心想,這次赤壁鏖兵,不在這裡的人都要特地趕來看火攻,我在此三江而不看,那真的是傻瓜了,而且我的吃、住,都有人照顧,樂得在此住上幾天,看完了火攻再走不遲。
龐統剛剛走到西山江邊,恰好江上駛來一葉扁舟。
船頭上站着一位老者,也是道家裝束,須髯銀絲相仿。
口中自言自語:&ldquo鶴發童顔孩兒心,隐居山林脫紅塵。
老漢複姓司馬,名徽,表字德操,道号水鏡。
近日觀看天文,不日東風将起,赤壁鏖兵即在眼前,故而泛舟前來觀看火攻。
&rdquo 龐統一看,啊呀!原來是山林中老前輩。
心想,赤壁非燒不可了。
觀衆已路遠迢迢趕到這裡來隔江觀火了。
連忙把手一拱,招呼道:&ldquo船上我道是誰,原是老伯大人。
小侄龐統有禮了。
&rdquo 司馬徽擡頭一看,隻見江邊站着龐士元。
便笑着應道:&ldquo我道是誰,原是賢侄,久違了!&rdquo &ldquo請老伯登岸! &ldquo來了。
&rdquo 小船靠岸,水鏡離舟登陸。
船錢早已付過,讓小船回去,德操一上岸就對士元道:&ldquo賢侄,你此番獻連環有功。
&rdquo 龐統覺得十分奇怪:怎麼剛一見面,你就知道我去獻了連環呢?便問道:&ldquo伯父大人,怎見得小侄獻了連環?&rdquo &ldquo老夫想來,此番火攻赤壁,非用連環不可,而獻連環者,舍你求誰也?再則,你包囊之中乃是何物?&rdquo &ldquo乃是禮品。
&rdquo &ldquo誰人所贈?&rdquo &ldquo周公瑾也。
&rdquo &ldquo為何贈你禮物?&rdquo &ldquo因獻連環有功。
&rdquo &ldquo這就是了。
&rdquo 龐統想,老伯年事雖高,但腦筋比我們年輕的敏捷,一看就已察覺出了苗頭,&ldquo伯父大人到此何事?&rdquo &ldquo前來觀看火攻。
&rdquo &ldquo既然如此,請與小侄一起登山。
我在獻連環之前,便耽擱在山上草屋之中。
&rdquo 司馬徽想,那好極了。
山上既清靜幽雅,又可觀望火攻。
否則,我還得找個安身之處呢。
現在吃、住都不必擔心了,而且和士元在一起也有個照應。
老人家想到了身在曹營的學生徐庶,心想,赤壁火起,元直難以幸免,不趁早脫離兇險之地,大禍将臨身也,不知龐統過江去,可曾遇着他。
故而問道:&ldquo請問賢侄,此去曹營之時,可曾遇見小徒否?&rdquo &ldquo老伯大人,小臣遇見了元直兄。
他因無有脫身之計,故而尚在赤壁。
&rdquo 司馬徽聽了此話,十分沮喪,連連搖頭歎息道:&ldquo枉空啊!枉空!跟随老漢二十餘年,竟連一條脫身之計都求之不得。
實是枉空!那末後來便怎樣?&rdquo &ldquo小侄與他言道,馬騰、韓遂未滅,便可借此脫身。
&rdquo &ldquo妙計啊妙計!多謝賢侄了!&rdquo 司馬徽想,徐庶是個孝子,我一向非常喜歡他,把他當作子侄看得。
可歎他為了老娘,在曹營吃了一年多苦頭。
但願他太太平平離開虎窟,遠走高飛吧! 龐統命小僮帶過馬來,讓水鏡上馬。
德操道,步行爽快。
就這樣,兩人邊走邊談緩步登上西山。
到草屋外面,龐統正要舉手推門,忽聽裡面傳出一陣笑談之聲。
司馬徽輕聲問龐統:&ldquo莫非草屋之中還有他人?&rdquo &ldquo老伯大人,小侄來此之前與離此之後,草屋中并無一人居住。
&rdquo &ldquo那末裡邊何來笑聲?&rdquo 龐統也覺得事情很蹊跷:我才離開了兩天,怎麼已經鵲巢鸠占了呢?便湊在門縫上往裡張望。
隻見裡面有兩個人在對弈,右首一位白面長須,左首一個青臉虬髯,都是道家裝束,十分悠閑自得。
原來,右邊的是颍州石廣元,左邊的是汝南孟公威。
石廣元手中拿着一顆白子,舉棋不定,無從下手。
放在這邊,接不上&lsquo氣&rsquo,擺到那裡,青面孔做好了&ldquo眼&rdquo,投下去就是死子,要被吃掉的。
所以白面孔拿着棋子自言自語:&ldquo唉!東風不與周郎便。
&rdquo 這句話的意思是,周瑜隻知道用火攻,卻不識天文。
有了東風,他也不會用,隻得讓孔明奪得三分天下。
外面水鏡一聽,連忙接口:&ldquo龐統連環成枉獻。
&rdquo 沒有東風,不能縱火,龐統的連環計也是徒勞無用。
裡面石、孟二人聽得外面的人接出下聯,知道不是尋常之輩。
便問道:&ldquo外面哪一個?&rdquo 水鏡反問道:&ldquo裡邊哪一個?&rdquo 石廣元趁機把手中的棋子往棋盤裡一丢,用袖子一拂,一盤棋就此和掉,誰勝誰負也不去管他了,連忙起身開門。
一看是司馬徽與龐統,四人不覺相視大笑:都是自己人,今天不約而同在此聚會,真是有趣得很。
龐統關照小僮快去營中報禀都督,此地來了三位客人。
周瑜得悉此訊,也很高興,立即派手下到此來安排他們的飲食起居。
過幾天還有崔州平、龐德公和孔明的嶽父黃承彥,都要到此來觀看火攻。
現在暫且按下不表。
再說,曹營中的徐庶。
元直與龐統在江邊分手以後,立即回轉陸營本帳。
吃過晚飯,徐庶便向一個小兵借了一套陸路巡哨隊的制服,小兵不解地問道,徐先生要這身衣服何用?元直道,我晚間睡不着時,喜歡出去走走。
免得巡哨老是查問,所以要穿一身巡哨服。
所說曹操并不把徐庶當作犯人似的嚴加監視,丞相知道就是放他跑,他也不敢跑的。
他一跑,許昌城内徐母的墳墓就保不了。
他就要擔一個不孝的名聲。
但是前線軍營中的規矩是,夜間出入大營要嚴格盤問、搜查的,穿了巡哨隊的服裝,進進出出就方便多了。
曹營中的文武十分欣羨他的滿腹錦繡,知道他隻是不願為丞相效力,故而雖然平時很少交往,但對他都很敬重。
小兵對他更加不敢得罪,丞相往往被他戲弄,覺得他為了便于出入而要借這麼一套衣服也是通情達理的。
再說他穿了這身衣服也幹不出什麼事情來,所以一口應承。
徐庶換好衣服,便直奔水營而去,按想好的計策辦事。
正是:原來出将入相輩,非是偷雞摸狗人。
不知元直往水營去幹些什麼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