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回 走荒山借屍遁迹 宴長江橫槊賦詩

關燈
第十四回走荒山借屍遁迹 宴長江橫槊賦詩 徐庶換了巡哨服奔往水營。

    這兩座水營都是一半在江裡。

    一半在岸灘上的。

    元直來到左面水營外面,見四下無人,便站定身軀,側耳靜聽營内的動靜。

     曹操手下的軍士大多是北方人。

    自從七月份出兵,至今十一月,東征西戰,将近半年未歸。

    一個個私下裡都在想親人,盼望早日回轉家鄉。

    所以都在營帳之中議論:&ldquo我的哥,丞相帶領咱們下江南,打了快半年了,還沒有回去:不知家裡怎麼樣?&rdquo 另一個弟兄搭話:&ldquo我看,恐怕要打平了江東才能班師回去吧!&rdquo 徐庶聽到弟兄們都思鄉心切,人心不穩,正合已意。

    心想,他們心懷怨念,對我脫身有利,正可以乘此機會離開這裡。

    就按龐土元所講之計而行。

    前面已經說過,徐庶的口技頗精,聲音可以有各種變化,各地方言也都能講上幾句。

    這時,他突然提高了嗓門,用北方口音叫了一聲:&ldquo我的哥!&lsquo随即又換了一條粗而低的聲備問道:&ldquo怎麼樣?&rdquo 這樣一問一答,隻聞其聲,不見其人,仿佛果真是兩個人在私下交談。

     營裡的曹兵聽得外邊有人說話,都靜了下來,一個也不開口了,大家都想聽聽外面的人在嘀咕些什麼。

    而且,凡是聽壁腳的人,總不肯露面的,一定要聽完之後才肯出來、看一看到底是誰在談論。

     徐庶等到裡面的聲音都沒有了,知道裡面的人聽到了剛才自己的叫聲,正在等待下文:他繼續說:&ldquo我的哥,不好啦!聽說西涼馬騰、馬超、馬岱這三隻馬,帶領四十萬西涼兵造反啦!長安失守,潼關被困,皇城在動搖之中。

    丞相已經接到告急文書,馬上要班師回去了。

    &rdquo 元直在水營放了這麼一陣風,旋轉身來就跑。

     營裡的曹兵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說得人心惶惶。

    這批弟兄大多是陝西人,後方造反,家鄉出事,人人關心,恨不能一步跨入家門,所以,大家争先恐後地從營中湧出來,而且嘴裡還在詢問:&ldquo哪一個說的?&rdquo但是到處找尋,人影全無。

     徐庶奔回防營,在一座帳篷外,同樣又是這樣講了幾句話。

    然後回到本帳,把巡哨服脫下來,還給那個小兵,然後寬衣卸帽,高枕而卧。

     你這裡睡下了,外面可亂了套了。

    對西涼的三隻馬,不僅曹操一直在擔憂,就是有點頭腦的小兵也時常留心,唯恐他們殺往京都。

    今晚被徐庶這麼一折膀,造謠言不胫而走,一傳十,十傳百,蜚蜚揚揚,四下議論不休。

    正是:小道消息傳起來特别快,水營傳到陸營,前營傳到後營,步兵傳到馬軍,響導傳到巡哨,下級察報上司,武将詢問文官,&hellip&hellip總之,不消半夜工夫,謠言象瘟疫一樣傳染到每個人的身上。

    除糧營之外,曹營上下人人皆知。

     一宵已過,直抵來朝:曹操升坐早帳,文武聚集兩旁,元直在文臣班中冷眼觀察,見文官武将人人愁眉不展,料定他們都知道了,故而一夜未有好睡。

    徐庶暗暗好笑,奇怪的是,曹操亦然愁雲滿面,氣色陰沉。

    文武參見丞相,曹操口也不開,隻是沒精打采地把手向他們一揮,帳上靜默了好長一段時間,曹操這才開口道:&ldquo列公。

    &rdquo &ldquo丞相&rdquo&ldquo丞相&rdquo&hellip&hellip &lsquo昨宵鼓打三更,老夫得其一兆。

    &ldquo 衆文武想,哎呀,丞相一早就來說夢,這不是吉利的事情。

    看來,與我們昨晚聽到的傳聞有關,而西涼兵攻皇城果有其事。

    但大家都不敢作聲。

     曹操頓了一下,又想了一想,這才開口說:&ldquo老夫夢見三馬同槽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一生做過多次這樣的夢。

    什麼原因呢?前文中已交代明白,曹操在目前除了劉備之外,最大的冤家對頭便是馬騰,而馬騰的實力要比劉備強得多。

    故而曹操一直感到馬騰、馬超、馬岱是他的心腹大患。

    此番曹操屢次要想退兵,究其原因就在于怕這三隻馬出其不意地端掉他的老窩。

    真所謂&ldquo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。

    &rdquo 其實,到後來,三隻馬非但沒有剿滅背操,反而被曹操各個擊破。

    先後并吞。

    但事有湊巧,曹家的天下最終又确确實實是新送在三隻馬的手裡。

    不過,那是另外三隻,即司馬懿、司馬師、司馬昭。

    這當然不是曹操所能料及的。

     現在,丞相剛說夢見三馬同槽,馬上就有許多文武站了出來。

    曹操想,這些人都是給我來圓夢的嗎?不會的。

    詳夢隻需一、二個人即可以了,而且準确。

    人多了,我也吃個準哪一個詳得有理。

    曹操還未來得及問,右右文武已經開口了。

    說,丞相,我們昨天夜晚聽到一個消息:西涼馬騰、馬超、馬岱帶兵四十萬,進軍中原,長安失守,潼關被困,皇城在動搖之中。

    并說你丞相已經接到告急文書,即日便要班師回京。

    不知可有其事? 丞相本則在懷疑這三隻馬舉動,聽到文武如此這般地一講、覺得很是詫異?心想,說什麼我已經接到了告急文書?這是哪裡來的話。

    我連便條都沒有收到一張。

    不知是哪一個在營中尋釁滋事,妖言惑衆。

    便問文武,爾等聽準所說?文武回答:下官聽某某将軍所說;末将據某某大夫所言&hellip&hellip總而言之,都是道聽途說,沒有一個是從啟事者口中直接聽到的,徐庶也随着衆人附合:徐某也曾聞得此言──他自己造出來的謠言,反道是聽别人所說。

    丞相見大家衆口一辭。

    吩附衆文武退過兩旁,立即命手下人到營中去打聽,追查謠傳的來源。

     手下人四下打探,沒有下落,隻得來回複丞相,說。

    這個消息。

    營裡營外,營前營後人人都知道了,就是個不知道是哪一個說的。

     須知,一千七百多年前。

    絕大多數人都很相信迷信,曹操雖不全信,但也不能完全超脫。

    他想,說它是謠言吧,無風不起浪,合營将士都在傳;說它是事實吧,我根本沒有接到過文書。

    是否這個夢兆是神靈在暗中指點于我,叫我脫此厄運。

    當它是真的吧,我百萬大軍立即退回皇城,踏平江東屈指可數,如此良機得而複失,實是棄之不舍。

    但是,如果回到許昌一打聽,根本沒有其事,長安、潼關依然如故,太平無事,我複番再到赤壁,那至少要到明年了。

    而一到來年,這連環計就無用了、這是鳳雛先生一再強調的,開春之後就有東風了,須防周郞、孔明的火攻。

    倘若完全當它是假的,置之一旁。

    聽之任之,隻怕我在這裡專心一緻地對付江東,而三隻馬把我的皇城奪了去。

    我即使打平汀東六郡八十一州,也遠遠抵不上我苦心經營多年的大片中原地區,更抵不上一個漢獻帝,皇城一失,皇帝被他們搶了去,我就失去了我所獨占的&ldquo天時&rdquo、再也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了;相反他們倒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,借皇帝的名義号召天下人末讨伐我了。

    況且,漢獻帝本來就有&ldquo滅曹興漢&rdquo之心。

    這樣,他們君臣便可以把我當作國賊擯之于國門之外了。

    曹操想到這裡,隻覺得進退維備,難以決斷。

    再一想,此事不論是真是假,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。

    否則軍心浮動,湟湟不安,我自己也心挂兩頭,打不好仗的。

    丞想最後決定,隻能說當它似有其事,又作它并無其事,派一個人,代表我曹操,帶上十萬八萬兵和數十員戰将,日夜兼程,趕赴潼關,因為既然長安已經失守,那末隻有先守住潼關,保全中原及皇城。

    好在離開班師的日子也不是很長了,隻要守住二十天左右就行了。

    我這裡數十萬軍隊構搭連環舟是極快的,約來三天就準備就緒,再花三天時間,乘船殺過江去,一舉踏平三江;四天殺到南徐,共計十天時間,使可把江東全部解決。

    然後收兵回許昌,途中也最多十天,現在我此地的百萬大軍、千員戰将,用他們全部來對付江東,本則就嫌太多,分一部分兵力來保護後方,完全可以。

    這樣江東既能踏平,皇城又能保住,兩全其美,萬無一失。

    曹操的主意打定,三角眼朝兩旁一掃,問道:&ldquo列公,哪位願代老夫之勞,帶兵前往潼關,抵擋馬騰,其功勝過赤壁破周郎也! 曹操為什麼要在結尾加這麼一句話呢?因為他明白。

    目前赤壁的局勢,大家有目共睹,駕巨舟取江東,如囊中探物,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