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回 龐統眦裂脫死罪 徐庶相面得生機
關燈
小
中
大
應該好言好語好商量,為什麼要惡聲惡氣惡心腸,那樣胡鬧吓人?方才你吓了我一跳,現在我也要急得你半死。
&ldquo脫身之計麼,龐統也是沒有的。
&rdquo 徐庶見他眼珠一轉,然後說沒有計。
知道他是明明有計,故意放刁,要急急自己。
徐元直想,我是冷不防吓你,你卻面對面急我,倒要試一試,還是你吓得倒我,還是我吓得倒你?&ldquo龐兄果然無計?&rdquo &ldquo确是沒有。
&rdquo我有計也說沒有,你又不能挖我的心看的。
看你拿我怎麼樣! &ldquo罷、罷、罷!&rdquo 龐統不防他會對自己這樣震怒。
心想,&ldquo罷&rdquo字出口,直腳無救!&ldquo你&lsquo罷&rsquo些什麼?&rdquo &ldquo既然龐兄無有脫身之計,徐某定被周瑜大火吞噬。
那末我也顧不得這許多了。
為了苟全自己的性命,隻得回去将連環計與曹操說破了。
&rdquo &ldquo有計!有計!&rdquo這個家夥真刁!看來先要把你這個冤家請掉之後,赤壁才能燒成。
徐庶想,不吓一吓你,你如何肯自己說出來:這叫敬酒不吃吃罰酒。
他回嗔作喜問道:&ldquo既然龐兄有計,那就請教了。
&rdquo 龐士元器量小,不肯白白吃虧的。
他想,你元直跟随水鏡先生學道的年數最長,相術頗精,深得水鏡相法的此中三昧。
你要求我說脫身計,必須先給我相一個面。
這樣,一物易一物,等價交換,大家不吃虧。
因此說:&ldquo元直,若要脫身之計,請你先與我相上一面。
&rdquo 徐庶想,要在你身上讨便宜真難。
相法是有的,但是,若說能從臉上看出一生的吉兇禍福,那是不可能的。
你要我相,我就給你相一面。
因為你的本領雖然不亞于孔明,但脾氣比他差遠了。
平時提醒你,你總當耳邊風,甚至要被你反唇相譏,今天倒不如借相面之機,向你進上數言,聽不聽由你,我也算盡了與你小弟兄多年的情份。
元直對龐統相了一會──其實,這副面孔根本用不着看,眼睛一閉,畫都畫得出來,與其說在相面,倒不如說是在想詞,故意要擺足相面的架子。
龐統還不大放心,怕他敷衍了事,叮囑道:&ldquo請元直仔細一些。
&rdquo &ldquo龐兄聽了,神龍見首不見尾。
得勝便歸,急流勇退。
得勝不歸,後悔莫及!須學範蠡,莫效文種。
好了!&rdquo 龐統想,我的一生就隻有這幾句?你的相面價錢太貴了,聊聊幾句就想賺我的一條計。
不過,你的意思我是明白的。
&ldquo神龍見首不見尾&rdquo,就是說,我這一輩子的事業是不可能善始善終的,開頭很好,而結果是草草了之的。
叫我得勝了就回去?要學範蠡功成之後,隐入五湖,不要學文種名就以後,不思隐退,反遭越王殺戮。
也就是叫我擇一位賢明君主助之,成了一番事業,應該立即抽身退歸山林。
其實,龐統并沒有把徐庶的話理解正确。
徐元直知道你龐統生就了這麼一種性格,是不可能輔佐一個明主成天下的,現在獻連環已成功,已經很不錯了,就應該及早回頭,倘若再要戀棧,還想幹一番大事,結果肯定不會好的。
龐統要到四年之後,誤走落鳳坡,頭頂上的亂箭如飛蝗般地射來時,他才真正瓴悟到徐庶這幾句話的深刻含意。
當然&ldquo一失足成千古恨&rdquo,已經來不及了。
龐統想,你已給我相過面了,下面就是我來教你脫身計了。
說道:&ldquo元直,若問脫身之計,我且問你,曹操屯兵亦壁,與江東交戰,因何必敗?&rdquo &ldquo隻因曹賊犯了軍家四大忌。
&rdquo &ldquo四大忌麼?乞道其詳。
&rdquo &ldquo其一,勞師遠征,軍士疲憊,所謂強弩之末,勢不能穿魯缟也。
&rdquo 曹操從七月丙午日出兵,虎入襄陽,殺劉琮母子;九月,敗劉備于當陽長坂;十月,屯兵赤壁。
直到現在,将近半年,軍隊未曾得到休整,士卒都已疲乏、厭戰,并有思鄉之念。
戰線拉得這麼長,勞民傷财。
&ldquo陸軍不利水戰,乃二大忌諱。
&rdquo 曹操手下都是陸軍,而打江東必定要靠水戰。
以自己之短,敵他人之長,豈有不敗? &ldquo北軍南來,水土不服;長江之中,潮漲潮落,士卒多生疾病,此三大忌。
隆冬天氣,馬無料草,乃四大忌。
&rdquo 曹操百萬大軍開支極大,每天所要耗費軍糧不說,光是馬料要多少?春、夏季節還可以就地割草、放牧,冬天草都枯了,隻好都吃存貨。
不管粗料、細料,三十萬匹馬,一天要吃多少?也就是說,供應困難。
龐統聽完,問道:&ldquo還有呢?&rdquo &ldquo沒有了。
&rdquo 龐士元想,難怪你要跑不掉了,在曹操營中耽了一年多,竟然不知曹操還犯一大忌。
&ldquo元直聽了,西涼馬騰、韓遂未滅,曹操有後顧之憂,用兵不周,此乃五大忌也!&rdquo &ldquo明白了。
&rdquo 徐庶想,我後悔來求計的!這一點我也應該知道的。
你一講&ldquo西涼&rdquo二字,我就完全明白了。
這是曹操的一大忌。
目前天下,除了劉皇叔之外,曹孟德最大的冤家,就是西涼馬騰。
因為當初奉了獻帝衣帶血诏,組成了滅曹興漢的&ldquo滅奸團&rdquo的七個成員中,就剩下皇叔和馬騰,馬騰擁有四十萬西涼兵;大将中,有三個兒子、一個侄兒,骁勇異常,再加上無敵将龐德和另外八員名将,實力雄厚。
曹操出前門打江東,但心中一直在擔憂馬騰打他的後門。
萬一馬騰從西涼出兵,進潼關,占領許昌,就把曹操老巢都端了。
因此曹操為了此事,在與周瑜交戰時,經常分心。
我也就可以借此脫身了。
好了,脫身計已有,我應回去了。
在這裡說話,時間不能太長,萬一被曹操得悉,就要多出枝節。
便對龐統拱手道:&ldquo多謝龐兄。
時光不早,你我再會吧。
&rdquo 哪知這兩位好友,今日在江邊話别,今生再也不會相聚了。
龐統也說一聲.&ldquo再見!&rdquo彼此圈馬而走。
徐庶回轉大營,按龐統的指點,去作脫身的準備。
龐士元趕到黃洲渡口,見江邊泊着一隻漁舟,便下馬問訊。
船艙中走出丁奉,将先生連人帶馬接到船上,一起返回三江。
周瑜設宴款待龐統,同時,派人去請諸葛亮到此議事。
龐士元一見孔明便問:&ldquo孔明兄,可知貧道如何獻的連環?&rdquo 孔明略加思索,答道:&ldquo想必是曹孟德識破了連環計,然後你便指指上、下,搖搖手,又對他一扇。
曹操複番中計。
莫非如此?&rdquo 龐統大為吃驚,果然神機妙算,名不虛傳。
心想,這家夥怎麼象和我一起去的一樣,一猜便中?由此可見,你孔明也有獻連環的能為,隻是因身份關系,而不能親自過江而已,&ldquo孔明兄一語破的,龐統佩服!&rdquo 龐士元便從袖中取出那卷曹營破綻圖,遞給周瑜:&ldquo請都督?看。
曹營上的?綻全在其中。
&rdquo 都督想,龐士元不但獻連環成功,而且把曹營上的破綻都畫出來了,這是十分寶貴的材料。
周瑜看過後,遞給孔明:&ldquo先生請看曹營的破綻。
&rdquo 龐統想,你這個人真傻!我是給你看的,你怎麼能給他看呢?被他一看,你就等于、沒有看。
但在場面上我
&ldquo脫身之計麼,龐統也是沒有的。
&rdquo 徐庶見他眼珠一轉,然後說沒有計。
知道他是明明有計,故意放刁,要急急自己。
徐元直想,我是冷不防吓你,你卻面對面急我,倒要試一試,還是你吓得倒我,還是我吓得倒你?&ldquo龐兄果然無計?&rdquo &ldquo确是沒有。
&rdquo我有計也說沒有,你又不能挖我的心看的。
看你拿我怎麼樣! &ldquo罷、罷、罷!&rdquo 龐統不防他會對自己這樣震怒。
心想,&ldquo罷&rdquo字出口,直腳無救!&ldquo你&lsquo罷&rsquo些什麼?&rdquo &ldquo既然龐兄無有脫身之計,徐某定被周瑜大火吞噬。
那末我也顧不得這許多了。
為了苟全自己的性命,隻得回去将連環計與曹操說破了。
&rdquo &ldquo有計!有計!&rdquo這個家夥真刁!看來先要把你這個冤家請掉之後,赤壁才能燒成。
徐庶想,不吓一吓你,你如何肯自己說出來:這叫敬酒不吃吃罰酒。
他回嗔作喜問道:&ldquo既然龐兄有計,那就請教了。
&rdquo 龐士元器量小,不肯白白吃虧的。
他想,你元直跟随水鏡先生學道的年數最長,相術頗精,深得水鏡相法的此中三昧。
你要求我說脫身計,必須先給我相一個面。
這樣,一物易一物,等價交換,大家不吃虧。
因此說:&ldquo元直,若要脫身之計,請你先與我相上一面。
&rdquo 徐庶想,要在你身上讨便宜真難。
相法是有的,但是,若說能從臉上看出一生的吉兇禍福,那是不可能的。
你要我相,我就給你相一面。
因為你的本領雖然不亞于孔明,但脾氣比他差遠了。
平時提醒你,你總當耳邊風,甚至要被你反唇相譏,今天倒不如借相面之機,向你進上數言,聽不聽由你,我也算盡了與你小弟兄多年的情份。
元直對龐統相了一會──其實,這副面孔根本用不着看,眼睛一閉,畫都畫得出來,與其說在相面,倒不如說是在想詞,故意要擺足相面的架子。
龐統還不大放心,怕他敷衍了事,叮囑道:&ldquo請元直仔細一些。
&rdquo &ldquo龐兄聽了,神龍見首不見尾。
得勝便歸,急流勇退。
得勝不歸,後悔莫及!須學範蠡,莫效文種。
好了!&rdquo 龐統想,我的一生就隻有這幾句?你的相面價錢太貴了,聊聊幾句就想賺我的一條計。
不過,你的意思我是明白的。
&ldquo神龍見首不見尾&rdquo,就是說,我這一輩子的事業是不可能善始善終的,開頭很好,而結果是草草了之的。
叫我得勝了就回去?要學範蠡功成之後,隐入五湖,不要學文種名就以後,不思隐退,反遭越王殺戮。
也就是叫我擇一位賢明君主助之,成了一番事業,應該立即抽身退歸山林。
其實,龐統并沒有把徐庶的話理解正确。
徐元直知道你龐統生就了這麼一種性格,是不可能輔佐一個明主成天下的,現在獻連環已成功,已經很不錯了,就應該及早回頭,倘若再要戀棧,還想幹一番大事,結果肯定不會好的。
龐統要到四年之後,誤走落鳳坡,頭頂上的亂箭如飛蝗般地射來時,他才真正瓴悟到徐庶這幾句話的深刻含意。
當然&ldquo一失足成千古恨&rdquo,已經來不及了。
龐統想,你已給我相過面了,下面就是我來教你脫身計了。
說道:&ldquo元直,若問脫身之計,我且問你,曹操屯兵亦壁,與江東交戰,因何必敗?&rdquo &ldquo隻因曹賊犯了軍家四大忌。
&rdquo &ldquo四大忌麼?乞道其詳。
&rdquo &ldquo其一,勞師遠征,軍士疲憊,所謂強弩之末,勢不能穿魯缟也。
&rdquo 曹操從七月丙午日出兵,虎入襄陽,殺劉琮母子;九月,敗劉備于當陽長坂;十月,屯兵赤壁。
直到現在,将近半年,軍隊未曾得到休整,士卒都已疲乏、厭戰,并有思鄉之念。
戰線拉得這麼長,勞民傷财。
&ldquo陸軍不利水戰,乃二大忌諱。
&rdquo 曹操手下都是陸軍,而打江東必定要靠水戰。
以自己之短,敵他人之長,豈有不敗? &ldquo北軍南來,水土不服;長江之中,潮漲潮落,士卒多生疾病,此三大忌。
隆冬天氣,馬無料草,乃四大忌。
&rdquo 曹操百萬大軍開支極大,每天所要耗費軍糧不說,光是馬料要多少?春、夏季節還可以就地割草、放牧,冬天草都枯了,隻好都吃存貨。
不管粗料、細料,三十萬匹馬,一天要吃多少?也就是說,供應困難。
龐統聽完,問道:&ldquo還有呢?&rdquo &ldquo沒有了。
&rdquo 龐士元想,難怪你要跑不掉了,在曹操營中耽了一年多,竟然不知曹操還犯一大忌。
&ldquo元直聽了,西涼馬騰、韓遂未滅,曹操有後顧之憂,用兵不周,此乃五大忌也!&rdquo &ldquo明白了。
&rdquo 徐庶想,我後悔來求計的!這一點我也應該知道的。
你一講&ldquo西涼&rdquo二字,我就完全明白了。
這是曹操的一大忌。
目前天下,除了劉皇叔之外,曹孟德最大的冤家,就是西涼馬騰。
因為當初奉了獻帝衣帶血诏,組成了滅曹興漢的&ldquo滅奸團&rdquo的七個成員中,就剩下皇叔和馬騰,馬騰擁有四十萬西涼兵;大将中,有三個兒子、一個侄兒,骁勇異常,再加上無敵将龐德和另外八員名将,實力雄厚。
曹操出前門打江東,但心中一直在擔憂馬騰打他的後門。
萬一馬騰從西涼出兵,進潼關,占領許昌,就把曹操老巢都端了。
因此曹操為了此事,在與周瑜交戰時,經常分心。
我也就可以借此脫身了。
好了,脫身計已有,我應回去了。
在這裡說話,時間不能太長,萬一被曹操得悉,就要多出枝節。
便對龐統拱手道:&ldquo多謝龐兄。
時光不早,你我再會吧。
&rdquo 哪知這兩位好友,今日在江邊話别,今生再也不會相聚了。
龐統也說一聲.&ldquo再見!&rdquo彼此圈馬而走。
徐庶回轉大營,按龐統的指點,去作脫身的準備。
龐士元趕到黃洲渡口,見江邊泊着一隻漁舟,便下馬問訊。
船艙中走出丁奉,将先生連人帶馬接到船上,一起返回三江。
周瑜設宴款待龐統,同時,派人去請諸葛亮到此議事。
龐士元一見孔明便問:&ldquo孔明兄,可知貧道如何獻的連環?&rdquo 孔明略加思索,答道:&ldquo想必是曹孟德識破了連環計,然後你便指指上、下,搖搖手,又對他一扇。
曹操複番中計。
莫非如此?&rdquo 龐統大為吃驚,果然神機妙算,名不虛傳。
心想,這家夥怎麼象和我一起去的一樣,一猜便中?由此可見,你孔明也有獻連環的能為,隻是因身份關系,而不能親自過江而已,&ldquo孔明兄一語破的,龐統佩服!&rdquo 龐士元便從袖中取出那卷曹營破綻圖,遞給周瑜:&ldquo請都督?看。
曹營上的?綻全在其中。
&rdquo 都督想,龐士元不但獻連環成功,而且把曹營上的破綻都畫出來了,這是十分寶貴的材料。
周瑜看過後,遞給孔明:&ldquo先生請看曹營的破綻。
&rdquo 龐統想,你這個人真傻!我是給你看的,你怎麼能給他看呢?被他一看,你就等于、沒有看。
但在場面上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