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回 施急智德潤脫禍 信巧言孟德中計

關燈
什麼大漏洞的。

    所以,你曹操敲台拍桌,虛張聲勢他隻是不予理睬,非但不怕,反而一聲冷笑。

     不料,你這一笑,笑出事來了。

    曹操感到下不了台了,坐在那裡十分尴尬。

    于是,就把這封降書重新拿起來,從頭至尾再看一遍,逐字逐句仔細咀嚼,看到後面有&ldquo糧草軍需,随船獻納&rdquo等字樣,有點疑心。

    糧草,即糧食;軍需,即軍用物資;随船獻納,即來投降時一起帶來。

    也就是說,他人不來,東西是不會先送來的。

    那末,他什麼時候來呢?沒有寫明。

    因此,曹操覺得可疑。

    是不是曹操吹毛求疵,硬找岔子?并非,因為這不是一般朋友之間的禮節、客套,嘴上說&ldquo再會&rdquo、&ldquo下次見&rdquo,至于真正什麼時候再見面那是說不定的。

    這是降書,是十分鄭重的事情,該什麼時候來,就要什麼時候來,不能有一點含糊的。

     的确,周瑜當時寫這麼兩句時,也頗費斟酌。

    &ldquo糧草軍需&rdquo這四個字寫好以後,他這枝筆在手裡頓了半天,未敢冒冒失失地下筆:因為黃蓋去的日子,也就是火燒赤壁的日子。

    但是,具體什麼時候燒,黃蓋的傷勢何時能夠痊愈,龐統的連環計又何時去獻,他心中沒有底。

    至于以後曹操的連環舟何時能夠搭好,那就更加無法估計了。

    如果寫明了日期,萬一到時黃蓋不能脫身,那曹操更要懷疑了。

    故而周瑜考慮來考慮去,思之再三,覺得還是寫&ldquo随船獻納&rdquo四個字最為妥帖。

    然而,往往自己以為盡善盡美的事情,到了别人的眼裡就變成了最不完善的東西了。

    如果周瑜同孔明商量一下,諸葛亮就會告訴他确切的日子了。

    因為先生早已算好,十一月二十起東風,燒赤壁就在這一天。

    所以,就能寫道:&ldquo糧草軍需,甲子日随船獻納。

    &rdquo 曹操現在就抓住這一點,一半猜測是漏洞,一半是借題發揮,試探一下阚澤。

    丞相把信往虎案上一丢,對阚澤用駕官指頭一指:&ldquo唗!大膽匹夫!打黃蓋乃苦肉之計;爾今日來獻詐降書。

    此等詭計,小兒難蒙,豈能瞞蔽老夫!──來,與我拉下斬了!&rdquo 兩旁一聲吃喝,捆綁手一擁而上,把阚澤的箬笠拍掉,蓑衣扯去,雙手反剪,繩捆索綁。

    兩個軍牢手把他左右一拉,反過身來,往外拖去。

    刀斧手手捧鬼頭刀跟在後面。

     旁邊的徐庶一看,曹操如此暴怒,想必降書上定有破綻。

    如果詐降不成,接下來的連環計也不必獻了,這兩條計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。

    但是我此時要幫你的忙也無從幫處。

    既不知道漏洞出在哪裡,又沒有我開口的機會。

    所以對阚澤看看:你就準備這麼去死啦?不是我見人挑擔不吃力,幹這等大事,沒有能耐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被他這一聲喝,你就啞口無言了,說明你沒有資格來獻降書的。

    如果曹操隻是庸碌之輩,肯定看不出是計,那何必派你參謀官來?隻消派一個小兵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派你來的目的,就是要在曹操看破是計的情況下,仍舊要你以三寸不爛之舌與他周旋,設法使他上當。

    這才是獻詐降書應有的本領。

    看你剛上場時倒挺有資格,現在一經曹操看破,你就束手無策了。

    那你這個人也是外強中幹,不中用的。

     徐庶在那裡着急、埋怨;其實阚澤哪裡甘心就此認輸?他的腦子裡象風車一樣,在飛轉着,在思量對策。

    心想,倘然我今天為國捐軀了,非但無人說我凜然就義,反而要被人家講我無能,壞了都督的計,而且還有罪。

    都督的信上哪怕有再大的漏洞,也應該由我來自圓其說,苦肉計已經結束,獻詐降書是我的責任。

    但信上究竟是什麼漏洞,我又不知道,不過,阚澤再一想,不對。

    曹操看第一遍時,沒有什麼東西被他扳牢,隻是無的放矢地拍一下桌子,想吓吓我,試試我。

    結果沒有試出什麼名堂來。

    再重新看信,看了半天,突然說是詐降書,把我綁了起來,要殺我。

    是不是又是試探呢?很可能。

    即使真有漏洞,也不會這麼大的。

    否則,曹操第一次看信後,就可以看出來了。

    既然如此,我也來試他一試。

     早已說過,阚澤富有急智,善于随機應變。

    此時,他已被軍牢手拖到大帳口了。

    忽然,他兩腿立定,身子往後一仰,挺住了不走。

    軍牢手以為他怕死要向丞相求饒。

    心想,那末你就老實招供吧。

    所以,并不硬拖他走。

    就在這一刹那間,阚大夫把頭一擡,仰天大笑:&ldquo嘿&hellip&hellip哈&hellip&hellip!&rdquo笑聲方絕,潑開兩腿往外奔去。

    軍牢手被他這一笑、一跑,都愣在那裡。

    心想,不防你還有這一手,你這麼要緊&ldquo回去&rdquo啊?阚大夫明白,走得越慢,死得越快;跑得越快,越不會死。

     徐庶正在埋怨阚澤無能,等于特地跑來獻顆腦袋。

    突然聽他一聲冷笑,元直立即對他扭轉了看法,好,你這人有道理!這個當口,千言萬語不及這哈哈一笑。

    這一笑,肯定笑得老賊心癢難搔,莫名其妙。

    回頭又對曹操望望:你不去理睬他,那是你兇,你若去問他一個為什麼,你的人家就完了。

    他象關雲長的拖刀計一樣:不追,不死;一追,命亦休。

     曹操本當隻是有點疑神疑鬼,并非斷定這是計。

    現在見他一無驚恐之色,反而仰面大笑,又有點回心轉意了。

    心想:殺頭哪裡還會這麼高興?這個笑是氣惱到了極點的狂笑,也是對我不識人的嘲笑。

    而且笑了之後往外就跑,願受一刀之刑。

    好象是受了滿腹的冤屈,無法申辯,甯可以死來表示自己的一片誠意。

     這是曹操一生最大的缺點,明明已經摸準了的事情,往往又被自己過多的猜想和疑慮所推翻。

    他想,這封降書上我還未發觀什麼大破綻,隻是在沒有确定日期上還有點猜疑,這并不能說明他一定是詐降;再則,自從到此赤壁與周瑜對峙以來,屢屢失策,從未占過便宜,現在黃蓋或許是真心歸降,而我由于晦星高照,又是一念之差、把這一件大好事又給毀了。

    等他人頭落了地,就無法挽回了。

    我要吸取上次誤斬蔡、張的教訓,不能操之過急。

    倒不如先叫他回來,問問明白再說。

    所以曹操喊一聲:&ldquo押回來!&rdquo 徐庶想,好了,你叫這一聲&ldquo回來&rdquo,木梢就掮定了。

    ──他象老資格的觀衆一樣,聽到一句轉折性的台詞時,就知道下面的劇情是怎樣發展,如何結局的了。

     軍牢手連忙追住阚澤,把他拖到帳上。

     阚大夫聽到曹操叫&ldquo回來&rdquo,已有八成料他方才是試探,馬上定下了心。

    心一定,做功更加好,一面拼命掙紮着還要往外跑,一面高聲大喊:&ldquo要殺就殺,何必回來!&rdquo 軍牢手緊抓不放,硬把他連拖帶拽拉到曹操面前。

     阚澤背對曹操,臉朝帳口,昂首犟頸,怒氣咻咻。

     曹操對他看看:你笑也好,犟也好,都說明你心中不服,以為我根本沒有看出破綻。

    那末,我偏偏要你服帖。

    否則,殺了你,我也不舒暢的。

    &ldquo大膽阚澤,死到臨頭,何故發笑?與我講來。

    &rdquo 阚澤想,有什麼好講?大家試大家,你輸了,笑你一無才能,這隻有大家心裡有數。

    在此關鍵時刻,不能說錯半句話。

    現在我首先要知道信上究竟有什麼漏洞,然後才好對症下藥。

    因此,仍舊還是那句話:&ldquo要殺就殺,何必多問!&rdquo 曹操在這緊要之處,竟然失言了。

    他心裡的意思是,你不要來這一套,我不是飯桶,你休想騙得過我。

    但言語之間,他措詞不當了,說道:&ldquo爾且聽了:老夫春夏讀書,秋冬習武。

    兵書戰策,無有不知;六稻三略,無有不曉。

    一十八歲舉為孝廉,二十四歲山東起兵。

    三十年來,南征北讨,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,所見詭計,不可勝數。

    這小小苦肉之計,豈能瞞過老夫?&rdquo 的确,曹操是了不起,有學問,苦肉計、連環計都被他識破,但結果仍舊都上當。

     曹操自以為這番話講得很有分量。

    不料言多必失,阚澤這種人何等厲害,在他面前多講一句話,被他抓住,就能作為突破口,進行反擊。

    阚大夫聽曹操講得洋洋得意,就知道這老賊虛榮心很強。

    那我就利用這一點,偏偏說得他是個笨伯,一無所知,他一定會跳起來,我就可以把這封信騙來一看,找出事因所在。

    阚澤冷笑一聲,道:&ldquo哼!你休要口出狂言,自誇自大。

    我看你是真假不辨,皂白不分,不學無術,有眼無珠,還說什麼無有不知,無有不曉?真正令人可發一笑。

    嘿嘿嘿嘿!&rdquo 這幾句話果真擊中要害。

     曹操最忌人家說他不懂,聽到阚澤說他不學無術,氣得他三角眼白瞪白瞪眨個不住。

    心想,我方才那一番話,一點沒有誇張,全是事實。

    你之所以把我說得一無是處,就是認為我今天毫無根據地冤枉無辜之人。

    那末,我就擺些證據給你看看。

    ──老賊,你上當了!他就是要聽你講這個證據! 曹操說:&ldquo爾且聽了:書中言道,&lsquo糧草軍需,随船獻納&rsquo。

    黃蓋何日到此?為何不定日期?若是真心歸降,豈能如此含糊其辭?分明是詐降也!&rdquo說完,還唯恐阚澤聽不清,用四個指頭捏着降書的兩隻角,把書拎起來,對他揚揚:&ldquo你自己看來。

    &rdquo 徐庶一看:嘿嘿!你這老賊真是在找死,還要給他看呢。

    但是,元直覺得信上并末寫錯。

    曹操說他為什麼不約定日期。

    這日期怎麼定法呢?這封信如果叫我徐庶寫,我也隻能寫&ldquo随船獻納&rdquo,沒有辦法寫日期的。

    ──元直也隻知道十一月份有東風,而不知道在哪一天。

    徐庶對阚澤看看:曹操已把底牌攤出來了,看你如何回答。

     阚德潤聽完曹操這番語,又對他手裡的那封信掃了兩眼,已經完全有數了。

    &ldquo一目十行,過目不忘&rdquo嘛。

    阚澤覺得大都督這封信寫得非常好,可稱無懈可擊。

    至于沒有約定日期,這一點,作為曹操來講,可以認為是個疑點。

    但是區區小事,我很容易就可以把它彌補掉。

    你找這八個字的岔子,我就用八個字來補掉它。

    所以,阚澤哈哈大笑,道:&ldquo如此看來,你越發的無才,無學也!&rdquo 曹操想,我指出了你信中的漏洞,怎麼反而說我沒有學問呢?&ldquo此話怎講?&rdquo &ldquo你方才言道,熟讀兵書,六韬三略,無有不知。

    我今問你,《平原君兵法》讀過否?&rdquo 曹操想,隻有信陵君的《魏公子兵法》二十一篇,什麼《平原君兵法》,從來沒有聽說道。

    你存沒有搞錯?平原君其人我是知道的,是戰國四大公子之一,信陵君的姐夫,趙王的哥哥,趙國的宰相,名叫趙勝。

    但未曾聽說他有兵書。

     徐庶對曹操看看:他當然要挑根本不存在的東西說羅。

    如果确有此書,他的鬼話不是要露餡了嗎?元直又對阚澤瞧瞧:你倒跟我一樣,說鬼話還要引經據典呢。

     但是,曹操要面子,明明沒有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