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 小奸詐降弄巧成拙 老臣獻計披肝瀝膽
關燈
小
中
大
倒是有的。
否則我也不會深夜到此。
&ldquo都督,照老朽看來,都督何不來日火攻破曹?&rdquo 周瑜一怔:你怎麼知道用火攻?莫非是諸葛亮同你講的?你們是好朋友,他草船借箭全靠你幫忙。
如果真是這樣,那沒有什麼客氣,我定要治孔明之罪。
讓我先問一聲:&ldquo請問老将軍,此計何人傳授?&rdquo 黃蓋聽到這一句話,有點不高興了。
心想,雖則我乃一介武夫,用兵謀略不能與你都督相比。
但是,我畢竟活了六十多歲,打了四十年仗,難道連這一點主意也不能自己想出來,而非要别人教我不行嗎?未免太小看人了。
老頭子好勝心很強,答道:&ldquo都督,老朽以為,如今敵衆我寡,若要以少勝多,必須使用埋伏。
埋伏者,火攻為上。
故而老朽心生此念,并非旁人傳授。
未知都督以為如何?&rdquo 周瑜一聽,到底三朝元老,見多識廣,與我們不謀而合。
雖然他對如何用火攻并無具體打算,但能想到這一點,已經是不簡單的了。
既然你已提到火攻,那末,我可以實言相告了,這算不上洩露軍機了。
因此對黃蓋說:&ldquo足見老将軍深深谙韬略,足智多謀。
實不相瞞,本督早已定下火攻之計。
故而今日收留二蔡,以為牽制曹操,然後即要命人前去詐降。
老将軍與本督所見雷同也。
&rdquo 黃蓋一聽,十分欣喜。
想不到我這樣瞎想想,居然與大都督不謀而合。
不過,都督當然考慮得具體、周密了。
因此問道:&ldquo請問都督,欲命何人前去詐降曹操?&rdquo &ldquo本督尚在物色,正愁無此相宜之人也。
&rdquo 周瑜便把那三項條件及其道理對黃蓋說了一遍。
老将軍聽完,稍一思慮,說道:&ldquo都督,就待老朽前往詐降如何?&rdquo &ldquo老将軍前去?&rdquo &ldquo正是。
&rdquo 哎!周瑜想,對啊,合格的人就在我的身旁,我怎麼會沒有想到,隻是去想的南徐那邊可有人才?真所謂舍近求遠了。
那三項條件,黃蓋完全具備。
首先,他是江東三世舊臣,屢建奇功,天下聞名;又是糧隊官,是江東的要緊人物;第三,曹操聽說糧隊官來降,至少帶去十萬、八萬石大糧,立即可以得到好處。
但是周瑜再對黃蓋一看,胡須雪白,六十五歲的人了。
年紀太大,美中不足。
你去詐降,曹操肯定要疑心:你偌大一把年紀,即使與周瑜有些嫌隙,受些委屈,也不至于會謀反叛逆,因為你沒有六十幾年好活了。
一個人的言行,往往與他的年齡有密切關系。
諸如&ldquo此地不容人,自有容人處&rdquo、&ldquo涼亭雖好,非久留之地&rdquo之類的話,一般都出在年輕人,至多中年人的口中,年紀老的就不會這樣講了。
因此周瑜回答道:&ldquo老将軍前去詐降,好雖好,惜乎年邁了。
&rdquo 黃蓋一聽,又誤解了周瑜的意思了,以為是說他人老珠黃不值錢。
所以立即反駁道:&ldquo都督此言差矣。
想當年子牙八十,初遇文王;廉頗八十,鬥米十肉。
黃蓋六十方過,難道已經老了不成?&rdquo姜太公八十歲剛剛開始建立功業;八十歲的老将廉頗,尚使敵軍聞風喪膽。
與他們相比,六十五歲真好算作小弟弟了! 周瑜知道黃蓋誤會了,忙解釋道,&ldquo老将軍确是老當益壯,足可馳騁疆場。
然而詐降曹操,恐其難以相信。
&rdquo 黃蓋一聽,原來如此。
的确,年邁之人去詐降是比較困難,但并非絕對不可以。
隻要計策想得高明,安排得巧妙、周密,是可以彌補這個不足的。
于是,便對周瑜講,如果有人比我去詐降更适宜的話,那當然應該擇優者。
假使找不到這樣的人,那末還是在我的身上動動腦筋。
因為我别的條件都符合,就隻是年齡大了點而已。
難道不能想個辦法來彌補它嗎? 周瑜想,目前除你之外,确實找不到更合适的人了。
若然要掩蓋年齡大這個缺陷,辦法是有的,不知老将軍受得起否?&ldquo本督看來,唯有苦肉一計。
未知老将軍願否?&rdquo 黃蓋想,都督要我挨一頓打,受點皮肉之苦,那沒什麼關系。
忙說道:&ldquo都督,食君之祿,報君之恩,乃為臣之道。
黃蓋願使苦肉之計。
&rdquo 所以有句俗話,叫做&ldquo周瑜打黃蓋──一個願打,一個願挨&rdquo。
但并非詐降一定要用苦肉計,打黃蓋就是要打掉他這個老字,如果他不是六十五歲,而是二十五歲或者三十五歲,就大可不必大打一頓了。
現在必須用了苦肉計,才象真降,曹操會相信。
他就會這樣想,怪不得六十五歲的人還要造反,原來被周瑜如此嚴刑酷打,确是怨氣難平,兩人不共戴天,故而投靠我曹操。
現在周瑜聽黃蓋回答得如此堅毅、慷慨,再看看他雪白的須髯,想到他一生的功勳,不覺對這位老前輩肅然起敬。
周瑜轟地站起身來:&ldquo老将軍,請受本督代吳侯及江東子民一拜!&rdquo 說着,戰袍一撩,單膝跪下。
&ldquo啊呀呀,不敢不敢,折煞老朽了!&rdquo忙将周瑜雙手扶起。
于是,将帥二人就圍繞着苦肉計進行商量了。
首先是用什麼刑?如果打皮鞭、軍棍,哪怕把黃蓋打死,曹操也不會相信的,因為那些是責罰小兵的刑具。
高級将領犯了軍法,隻有警告、記過、禁閉、降職、削職,乃至于斬首。
周瑜想,我要使曹操一聽到我打黃蓋所用的刑具,就感到我太心狠手辣,公報私仇戕害老将。
大都督想到了挂在大帳左右的兩條脊杖。
何為脊杖呢?顧名思義,就是拷打脊梁之棍杖。
此杖約有一人高,粗似手臂。
施刑之時,并不象軍棍那樣可以一五一十連續地打,而是要同大将使武器一樣,起了盤頭打的。
兩個軍牢手分立在兩旁輪流用刑。
憑你健壯的身體,挨不滿五下,定被杖斃。
故而稱為極刑。
凡是用到此刑,罪人身犯彌天大罪,足以斬首。
那末,為什麼不殺,而要打脊杖呢?有兩種情況:一,罪将功勞大、資格老、地位高,主将無權定他死罪,便用脊杖。
即使打死,也作刑斃論處,而不算是統帥處死他的。
第二種情況是,掌刑者與罪将有不世之仇,趁機報複,故意不讓他一刀喪命,而要叫他多受些痛苦,淩遲斃命。
據說,此刑始于秦代。
當時的酷刑名目繁多。
到了漢朝,已算是文明得多了,把那些油鼎烹、火囪燒之類的刑罰都取消了。
脊杖雖還保留,但也是名存實亡了,幾乎無人使用。
其性質已蛻變為大帳上的虎威儀仗般的東西了。
即使要用,也不打脊梁,而改打大腿了。
周瑜用這條計,也和曹操犯了同樣的毛病,說到風,就扯篷,缺少深思熟慮。
他應該與正在三江口的卧龍、鳳雛磋商一下,制定出一個完善的方案來,然後再打黃蓋不遲。
他隻想到這條計要盡量保密,知道的人越少越好,并且以為這條計已與黃蓋商量得盡善盡美了。
哪知其中三大漏洞被他忽略:一,缺少勸客。
如果有勸客,打了兩三下,一看情況不妙,勸客馬上可以出來勸阻,周瑜也被人勸說告免,适可而止。
既穩當,戲又真實,收場亦緊湊。
而沒有勸客呢,别說黃蓋挨不了五下,即使被他挺過來,打完五下以後又該怎樣結尾呢。
二,沒有關照軍牢手作弊。
因為施用苦肉計是手段,目的是要黃蓋去詐降曹操,可以過江縱火。
這就應該命軍牢手玩弄一下小花樣,作作弊,表面上打得十分吓人,而實際上傷勢并不重,很快可以痊愈,這叫重責輕打。
這一點,周瑜又沒有想到。
第三個漏洞最嚴重,就是獻詐降書的人沒有預先物色好。
打了黃蓋,馬上要有人去送降書給曹操,如果日子隔得一長,曹操就不會相信,黃蓋的苦頭等于白吃。
這條詐降計使不成,赤壁就無法燒,前功盡棄。
所以應該先把獻降書的人物色好,而且此人最好即是勸客。
這樣,一打完黃蓋,他就去獻降書,環環扣緊,天衣無縫。
這一着棋周瑜又疏忽了。
因此,明天打黃蓋非常危險,差一點弄假成真,斷送了黃公覆的性命。
這正是:忠心本為君王生,微軀何惜皮肉碎。
苦肉計究竟如何模樣,且聽下回分解
否則我也不會深夜到此。
&ldquo都督,照老朽看來,都督何不來日火攻破曹?&rdquo 周瑜一怔:你怎麼知道用火攻?莫非是諸葛亮同你講的?你們是好朋友,他草船借箭全靠你幫忙。
如果真是這樣,那沒有什麼客氣,我定要治孔明之罪。
讓我先問一聲:&ldquo請問老将軍,此計何人傳授?&rdquo 黃蓋聽到這一句話,有點不高興了。
心想,雖則我乃一介武夫,用兵謀略不能與你都督相比。
但是,我畢竟活了六十多歲,打了四十年仗,難道連這一點主意也不能自己想出來,而非要别人教我不行嗎?未免太小看人了。
老頭子好勝心很強,答道:&ldquo都督,老朽以為,如今敵衆我寡,若要以少勝多,必須使用埋伏。
埋伏者,火攻為上。
故而老朽心生此念,并非旁人傳授。
未知都督以為如何?&rdquo 周瑜一聽,到底三朝元老,見多識廣,與我們不謀而合。
雖然他對如何用火攻并無具體打算,但能想到這一點,已經是不簡單的了。
既然你已提到火攻,那末,我可以實言相告了,這算不上洩露軍機了。
因此對黃蓋說:&ldquo足見老将軍深深谙韬略,足智多謀。
實不相瞞,本督早已定下火攻之計。
故而今日收留二蔡,以為牽制曹操,然後即要命人前去詐降。
老将軍與本督所見雷同也。
&rdquo 黃蓋一聽,十分欣喜。
想不到我這樣瞎想想,居然與大都督不謀而合。
不過,都督當然考慮得具體、周密了。
因此問道:&ldquo請問都督,欲命何人前去詐降曹操?&rdquo &ldquo本督尚在物色,正愁無此相宜之人也。
&rdquo 周瑜便把那三項條件及其道理對黃蓋說了一遍。
老将軍聽完,稍一思慮,說道:&ldquo都督,就待老朽前往詐降如何?&rdquo &ldquo老将軍前去?&rdquo &ldquo正是。
&rdquo 哎!周瑜想,對啊,合格的人就在我的身旁,我怎麼會沒有想到,隻是去想的南徐那邊可有人才?真所謂舍近求遠了。
那三項條件,黃蓋完全具備。
首先,他是江東三世舊臣,屢建奇功,天下聞名;又是糧隊官,是江東的要緊人物;第三,曹操聽說糧隊官來降,至少帶去十萬、八萬石大糧,立即可以得到好處。
但是周瑜再對黃蓋一看,胡須雪白,六十五歲的人了。
年紀太大,美中不足。
你去詐降,曹操肯定要疑心:你偌大一把年紀,即使與周瑜有些嫌隙,受些委屈,也不至于會謀反叛逆,因為你沒有六十幾年好活了。
一個人的言行,往往與他的年齡有密切關系。
諸如&ldquo此地不容人,自有容人處&rdquo、&ldquo涼亭雖好,非久留之地&rdquo之類的話,一般都出在年輕人,至多中年人的口中,年紀老的就不會這樣講了。
因此周瑜回答道:&ldquo老将軍前去詐降,好雖好,惜乎年邁了。
&rdquo 黃蓋一聽,又誤解了周瑜的意思了,以為是說他人老珠黃不值錢。
所以立即反駁道:&ldquo都督此言差矣。
想當年子牙八十,初遇文王;廉頗八十,鬥米十肉。
黃蓋六十方過,難道已經老了不成?&rdquo姜太公八十歲剛剛開始建立功業;八十歲的老将廉頗,尚使敵軍聞風喪膽。
與他們相比,六十五歲真好算作小弟弟了! 周瑜知道黃蓋誤會了,忙解釋道,&ldquo老将軍确是老當益壯,足可馳騁疆場。
然而詐降曹操,恐其難以相信。
&rdquo 黃蓋一聽,原來如此。
的确,年邁之人去詐降是比較困難,但并非絕對不可以。
隻要計策想得高明,安排得巧妙、周密,是可以彌補這個不足的。
于是,便對周瑜講,如果有人比我去詐降更适宜的話,那當然應該擇優者。
假使找不到這樣的人,那末還是在我的身上動動腦筋。
因為我别的條件都符合,就隻是年齡大了點而已。
難道不能想個辦法來彌補它嗎? 周瑜想,目前除你之外,确實找不到更合适的人了。
若然要掩蓋年齡大這個缺陷,辦法是有的,不知老将軍受得起否?&ldquo本督看來,唯有苦肉一計。
未知老将軍願否?&rdquo 黃蓋想,都督要我挨一頓打,受點皮肉之苦,那沒什麼關系。
忙說道:&ldquo都督,食君之祿,報君之恩,乃為臣之道。
黃蓋願使苦肉之計。
&rdquo 所以有句俗話,叫做&ldquo周瑜打黃蓋──一個願打,一個願挨&rdquo。
但并非詐降一定要用苦肉計,打黃蓋就是要打掉他這個老字,如果他不是六十五歲,而是二十五歲或者三十五歲,就大可不必大打一頓了。
現在必須用了苦肉計,才象真降,曹操會相信。
他就會這樣想,怪不得六十五歲的人還要造反,原來被周瑜如此嚴刑酷打,确是怨氣難平,兩人不共戴天,故而投靠我曹操。
現在周瑜聽黃蓋回答得如此堅毅、慷慨,再看看他雪白的須髯,想到他一生的功勳,不覺對這位老前輩肅然起敬。
周瑜轟地站起身來:&ldquo老将軍,請受本督代吳侯及江東子民一拜!&rdquo 說着,戰袍一撩,單膝跪下。
&ldquo啊呀呀,不敢不敢,折煞老朽了!&rdquo忙将周瑜雙手扶起。
于是,将帥二人就圍繞着苦肉計進行商量了。
首先是用什麼刑?如果打皮鞭、軍棍,哪怕把黃蓋打死,曹操也不會相信的,因為那些是責罰小兵的刑具。
高級将領犯了軍法,隻有警告、記過、禁閉、降職、削職,乃至于斬首。
周瑜想,我要使曹操一聽到我打黃蓋所用的刑具,就感到我太心狠手辣,公報私仇戕害老将。
大都督想到了挂在大帳左右的兩條脊杖。
何為脊杖呢?顧名思義,就是拷打脊梁之棍杖。
此杖約有一人高,粗似手臂。
施刑之時,并不象軍棍那樣可以一五一十連續地打,而是要同大将使武器一樣,起了盤頭打的。
兩個軍牢手分立在兩旁輪流用刑。
憑你健壯的身體,挨不滿五下,定被杖斃。
故而稱為極刑。
凡是用到此刑,罪人身犯彌天大罪,足以斬首。
那末,為什麼不殺,而要打脊杖呢?有兩種情況:一,罪将功勞大、資格老、地位高,主将無權定他死罪,便用脊杖。
即使打死,也作刑斃論處,而不算是統帥處死他的。
第二種情況是,掌刑者與罪将有不世之仇,趁機報複,故意不讓他一刀喪命,而要叫他多受些痛苦,淩遲斃命。
據說,此刑始于秦代。
當時的酷刑名目繁多。
到了漢朝,已算是文明得多了,把那些油鼎烹、火囪燒之類的刑罰都取消了。
脊杖雖還保留,但也是名存實亡了,幾乎無人使用。
其性質已蛻變為大帳上的虎威儀仗般的東西了。
即使要用,也不打脊梁,而改打大腿了。
周瑜用這條計,也和曹操犯了同樣的毛病,說到風,就扯篷,缺少深思熟慮。
他應該與正在三江口的卧龍、鳳雛磋商一下,制定出一個完善的方案來,然後再打黃蓋不遲。
他隻想到這條計要盡量保密,知道的人越少越好,并且以為這條計已與黃蓋商量得盡善盡美了。
哪知其中三大漏洞被他忽略:一,缺少勸客。
如果有勸客,打了兩三下,一看情況不妙,勸客馬上可以出來勸阻,周瑜也被人勸說告免,适可而止。
既穩當,戲又真實,收場亦緊湊。
而沒有勸客呢,别說黃蓋挨不了五下,即使被他挺過來,打完五下以後又該怎樣結尾呢。
二,沒有關照軍牢手作弊。
因為施用苦肉計是手段,目的是要黃蓋去詐降曹操,可以過江縱火。
這就應該命軍牢手玩弄一下小花樣,作作弊,表面上打得十分吓人,而實際上傷勢并不重,很快可以痊愈,這叫重責輕打。
這一點,周瑜又沒有想到。
第三個漏洞最嚴重,就是獻詐降書的人沒有預先物色好。
打了黃蓋,馬上要有人去送降書給曹操,如果日子隔得一長,曹操就不會相信,黃蓋的苦頭等于白吃。
這條詐降計使不成,赤壁就無法燒,前功盡棄。
所以應該先把獻降書的人物色好,而且此人最好即是勸客。
這樣,一打完黃蓋,他就去獻降書,環環扣緊,天衣無縫。
這一着棋周瑜又疏忽了。
因此,明天打黃蓋非常危險,差一點弄假成真,斷送了黃公覆的性命。
這正是:忠心本為君王生,微軀何惜皮肉碎。
苦肉計究竟如何模樣,且聽下回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