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 小奸詐降弄巧成拙 老臣獻計披肝瀝膽
關燈
小
中
大
o請問尊姓大名。
&rdquo &ldquo王四。
&rdquo 哦,弄了半天,還不就是一個船夫而已,有什麼好誇耀的呢?不過我們今天初來乍到,還是客氣點好。
&ldquo原來王四老大。
費心通報,說咱們求見軍師。
&rdquo &ldquo等着。
&rdquo 王四進艙禀明諸葛亮。
孔明吩咐傳見。
王四回到船頭上:&ldquo呔!軍師傳你們進見。
&rdquo &ldquo來了。
&rdquo 他們把闆槳一放,跳上大船。
對艙裡一看,一個道家服飾的人坐在那裡,雙目合閉,渾身絲紋不動,象一尊泥塑木雕像,說他死的吧,羽扇偶爾搖兩下。
看得他們汗毛凜凜,比剛才見周瑜還要緊張。
料想此人就是諸葛亮。
弟兄兩人輕手輕腳進艙,到孔明面前雙雙跪下,說:&ldquo軍師在上,末将蔡中、蔡和拜見。
&rdquo &ldquo擡起頭來。
&rdquo &ldquo是。
&rdquo 軍師微啟眼簾,對這兩個人一看,&ldquo嘿嘿&rdquo一聲冷笑。
兩人渾身一抖。
心想,未說先笑,不是好兆。
久聞諸葛亮料事如神,不知會不會被他看破。
孔明笑什麼?笑的是這兩個家夥雖則是飯桶,但這兩顆腦袋倒都是好貨,可以派大用場的。
等到東風一起,發令出兵時,蔡和的頭顱可以用來祭旗。
──古代打仗,在出兵之前祭旗,最好要殺一個俘虜,把他的血滮到主将的大纛旗上,算是克敵制勝的象征,大吉大利的。
真正沒有俘虜,就隻好用烏牛白馬代替,這就差勁多了。
本則長江阻隔,要想捉一個俘虜相當困難,現在曹操送人上門──孔明再對蔡中的腦袋看看,價值更高了。
破曹兵,水陸兩營都可以用火燒,糧營就不行。
因為它在聚鐵山上,地勢險要,還有四十二員大将、十萬兵護衛,本領再強的大将,也休想攻得上去。
但是有蔡中的頭,這糧寨如同紙糊草紮的一般,不費吹灰之力,唾手可得。
但是,這兩條計我暫時不能獻給周瑜,要看今後的情況再說。
兩個小奸哪裡想得到,剛剛到此,兩顆腦袋已被孔明看中,并且連用途都已拟定好。
他們想,孔明為何一句話都沒有呢? 孔明思量完畢,這才開口道:&ldquo二位将軍聽了,從今往後,每日早晚須到本軍師船上各來一次。
本軍師命爾等前往河處江面巡哨。
爾等不可違令!&rdquo 兩個小奸心想,這倒麻煩了。
如果我們有軍情密報要送給丞相,你偏偏不派我們出去巡哨,那不是糟糕了嗎? 其實,你們盡管放心,諸葛亮象神仙一樣,知道你們什麼時候要去送情報,他就會派你們到江面上去的。
現在二蔡隻得連聲應諾:&ldquo是!是!&rdquo &ldquo退下了。
&rdquo &ldquo是。
&rdquo兩個小奸退下來,早已吓出一身冷汗來,就象見了閻王一樣。
他們連忙跳下小船,逃一般地逃回甘甯營中。
再說魯肅,上岸之後興沖沖來到都督寝帳。
周瑜正在為他着急,一見魯肅到來,連忙先招呼道:&ldquo子敬,爾竟來了!&rdquo &ldquo是啊,下官來了。
&rdquo &ldquo方才帳上冒犯子敬,望勿見怪。
&rdquo &ldquo不妨,不妨。
&rdquo 周瑜想,哎喲!派頭那麼大?剛才氣得一愣一愣的,怎麼現在說沒有關系呢?這氣倒消得快的!問道:&ldquo子敬,爾可知曉本督緣何收留二蔡?&rdquo &ldquo下官盡行明白。
&rdquo 周瑜想,你既然全部明白,剛才為什麼要來指責我呢?難道是有意與我暗中配合,一個紅臉,一個白臉,串一出戲嗎?不會的,量你沒有這麼好的資格。
說:&ldquo子敬既然明白,請說與本督一聽。
&rdquo &ldquo大都督聽了,曹孟德因長江阻隔,探子不便,故命二蔡前來詐降,以為坐探。
然而,若将兩人斬首,曹操聞訊即刻退兵,一年半載之後,複番興師南下,江東後患無窮。
因而,都督收留二蔡,實為牽制曹操。
然後必将命人亦往曹營詐降。
此所謂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也;亦可稱将計就計,計中生計,還他一計。
&rdquo 魯肅的記性真不差,把諸葛亮的話一字不漏地、象背書似地背了一遍。
周瑜聽完,大吃一驚。
心想,你魯肅比我想得都周到。
你出去了那麼一會工夫,就悟出了這麼一套道理來?不象。
剛才我派人找你,找來找去找不到,你到哪裡去的呢?對了,一定又是在孔明船上。
這些貨色肯定是諸葛亮那裡批來的,現在再倒賣給我。
因此問道:&ldquo可是諸葛亮所講?&rdquo &ldquo正是軍師教我。
&rdquo我哪裡想得出來? 魯肅說完,捋着胡須冷眼觀察周瑜的神态,看看是否被孔明料到。
周瑜一聽,果然是諸葛亮所講,搖搖腦袋跺跺腳:&ldquo諸葛亮啊諸葛亮,本督不殺爾諸葛,誓不為人!&rdquo &ldquo哈哈!又被軍師猜着了!&rdquo你這個人被孔明估死的。
其實,周瑜隻是發洩一下胸中之氣,并沒有真正要殺諸葛亮的念頭。
一是因為現在要集中精力對付曹操;二是殺了孔明,隻怕龐統不肯獻連環計;三是目前需要諸葛亮幫忙。
相反,周瑜覺得,既然孔明也是這樣講法,那就說明我的想法、做法是正确的。
便對魯肅講,快把你方才那番話再去轉告甘甯,叫他嚴守秘密。
晚飯之後,周瑜把日常軍務料理完畢,回到内帳。
心想,既然我已收了二蔡,準備計中生計,還他一計。
那末,我就要派一個人詐降到曹營上去。
我派誰去最合适?怎麼派法呢?不能象曹操那樣馬虎,一定要慎重考慮。
我想,去詐降的人,首先必須具備三項條件:第一,名望大。
這是針對曹操的特點。
第二,是江東的緊要人物。
對戰局能産生重大影響的。
否則,曹操未必歡迎。
第三,此人一去,能使曹操立即有利可圖,以進一步增強他的興趣。
不過,這樣的人在三江一下子倒很難找到。
所以都督在帳内步來踱去,苦思冥想。
&ldquo别蔔,别蔔,嘭!&rdquo起更了。
内帳裡蠟燭火搖搖曳曳,四下寂靜無聲,隻有周瑜自己來回走動的靴聲橐橐。
正在此時,忽聽由遠而近一陣铠甲之聲,内帳門嘎地推開,輕輕走進一個人。
周瑜回頭一看,隻見來者金盔金甲,胸前銀須飄飄。
卻原來是糧隊官黃蓋。
都督想,老将軍,你未奉将令怎能擅離糧隊?這是有罪的!尤其深夜私闖内帳,罪加一等。
你怎麼回事?莫非有緊急軍情? 隻見黃蓋小心翼翼把内帳門關上,走到周瑜面前,打拱道:&ldquo虎駕在上,老朽黃蓋有禮了。
&rdquo &ldquo老将軍少禮。
一旁坐了。
&rdquo &ldquo告坐。
&rdquo 老将軍就在文書案旁的椅子上坐定。
周瑜坐在行軍床的床沿上,問道:&ldquo請問老将軍,黑夜進帳,有何軍情?&rdquo 黃蓋想,如果沒有大事,我豈敢擅離職守,私聞内帳?說道:&ldquo都督,屯兵三江時日已久,至今未能破得曹兵,老朽心中深感不安。
故而今夜把糧營之中安排停當,特來拜問都督,有何破曹妙計?&rdquo作為江東的老臣、糧隊官,我有責任來問問你對破曹的打算。
現在一天天空耗糧草,而破曹毫無眉目,這樣曠日持久,對我江東不利。
所以我忍不住要來請教都督。
周瑜想,破曹之計我們昨日已經拟定了:火攻。
但是,我當時鄭重關照,這條計隻有我們四個人知道,不能讓第五個人得悉,如果我同你一講,變成我自己帶頭洩露軍機了。
雖然黃蓋也是江東的要緊人物,與他講之也無妨,但在可能的情況下,還是不說為妙。
再說,你今夜特地到此,不可能光是來問消息的,肯定有了想法了。
不管你的想法對與不對,讓我先聽聽你的主意再說。
所以周瑜答道:&ldquo破曹之計,本督已有了,但尚未成熟。
不知老将軍可有妙計?&rdquo 老将軍想,妙計談不上,想法
&rdquo &ldquo王四。
&rdquo 哦,弄了半天,還不就是一個船夫而已,有什麼好誇耀的呢?不過我們今天初來乍到,還是客氣點好。
&ldquo原來王四老大。
費心通報,說咱們求見軍師。
&rdquo &ldquo等着。
&rdquo 王四進艙禀明諸葛亮。
孔明吩咐傳見。
王四回到船頭上:&ldquo呔!軍師傳你們進見。
&rdquo &ldquo來了。
&rdquo 他們把闆槳一放,跳上大船。
對艙裡一看,一個道家服飾的人坐在那裡,雙目合閉,渾身絲紋不動,象一尊泥塑木雕像,說他死的吧,羽扇偶爾搖兩下。
看得他們汗毛凜凜,比剛才見周瑜還要緊張。
料想此人就是諸葛亮。
弟兄兩人輕手輕腳進艙,到孔明面前雙雙跪下,說:&ldquo軍師在上,末将蔡中、蔡和拜見。
&rdquo &ldquo擡起頭來。
&rdquo &ldquo是。
&rdquo 軍師微啟眼簾,對這兩個人一看,&ldquo嘿嘿&rdquo一聲冷笑。
兩人渾身一抖。
心想,未說先笑,不是好兆。
久聞諸葛亮料事如神,不知會不會被他看破。
孔明笑什麼?笑的是這兩個家夥雖則是飯桶,但這兩顆腦袋倒都是好貨,可以派大用場的。
等到東風一起,發令出兵時,蔡和的頭顱可以用來祭旗。
──古代打仗,在出兵之前祭旗,最好要殺一個俘虜,把他的血滮到主将的大纛旗上,算是克敵制勝的象征,大吉大利的。
真正沒有俘虜,就隻好用烏牛白馬代替,這就差勁多了。
本則長江阻隔,要想捉一個俘虜相當困難,現在曹操送人上門──孔明再對蔡中的腦袋看看,價值更高了。
破曹兵,水陸兩營都可以用火燒,糧營就不行。
因為它在聚鐵山上,地勢險要,還有四十二員大将、十萬兵護衛,本領再強的大将,也休想攻得上去。
但是有蔡中的頭,這糧寨如同紙糊草紮的一般,不費吹灰之力,唾手可得。
但是,這兩條計我暫時不能獻給周瑜,要看今後的情況再說。
兩個小奸哪裡想得到,剛剛到此,兩顆腦袋已被孔明看中,并且連用途都已拟定好。
他們想,孔明為何一句話都沒有呢? 孔明思量完畢,這才開口道:&ldquo二位将軍聽了,從今往後,每日早晚須到本軍師船上各來一次。
本軍師命爾等前往河處江面巡哨。
爾等不可違令!&rdquo 兩個小奸心想,這倒麻煩了。
如果我們有軍情密報要送給丞相,你偏偏不派我們出去巡哨,那不是糟糕了嗎? 其實,你們盡管放心,諸葛亮象神仙一樣,知道你們什麼時候要去送情報,他就會派你們到江面上去的。
現在二蔡隻得連聲應諾:&ldquo是!是!&rdquo &ldquo退下了。
&rdquo &ldquo是。
&rdquo兩個小奸退下來,早已吓出一身冷汗來,就象見了閻王一樣。
他們連忙跳下小船,逃一般地逃回甘甯營中。
再說魯肅,上岸之後興沖沖來到都督寝帳。
周瑜正在為他着急,一見魯肅到來,連忙先招呼道:&ldquo子敬,爾竟來了!&rdquo &ldquo是啊,下官來了。
&rdquo &ldquo方才帳上冒犯子敬,望勿見怪。
&rdquo &ldquo不妨,不妨。
&rdquo 周瑜想,哎喲!派頭那麼大?剛才氣得一愣一愣的,怎麼現在說沒有關系呢?這氣倒消得快的!問道:&ldquo子敬,爾可知曉本督緣何收留二蔡?&rdquo &ldquo下官盡行明白。
&rdquo 周瑜想,你既然全部明白,剛才為什麼要來指責我呢?難道是有意與我暗中配合,一個紅臉,一個白臉,串一出戲嗎?不會的,量你沒有這麼好的資格。
說:&ldquo子敬既然明白,請說與本督一聽。
&rdquo &ldquo大都督聽了,曹孟德因長江阻隔,探子不便,故命二蔡前來詐降,以為坐探。
然而,若将兩人斬首,曹操聞訊即刻退兵,一年半載之後,複番興師南下,江東後患無窮。
因而,都督收留二蔡,實為牽制曹操。
然後必将命人亦往曹營詐降。
此所謂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也;亦可稱将計就計,計中生計,還他一計。
&rdquo 魯肅的記性真不差,把諸葛亮的話一字不漏地、象背書似地背了一遍。
周瑜聽完,大吃一驚。
心想,你魯肅比我想得都周到。
你出去了那麼一會工夫,就悟出了這麼一套道理來?不象。
剛才我派人找你,找來找去找不到,你到哪裡去的呢?對了,一定又是在孔明船上。
這些貨色肯定是諸葛亮那裡批來的,現在再倒賣給我。
因此問道:&ldquo可是諸葛亮所講?&rdquo &ldquo正是軍師教我。
&rdquo我哪裡想得出來? 魯肅說完,捋着胡須冷眼觀察周瑜的神态,看看是否被孔明料到。
周瑜一聽,果然是諸葛亮所講,搖搖腦袋跺跺腳:&ldquo諸葛亮啊諸葛亮,本督不殺爾諸葛,誓不為人!&rdquo &ldquo哈哈!又被軍師猜着了!&rdquo你這個人被孔明估死的。
其實,周瑜隻是發洩一下胸中之氣,并沒有真正要殺諸葛亮的念頭。
一是因為現在要集中精力對付曹操;二是殺了孔明,隻怕龐統不肯獻連環計;三是目前需要諸葛亮幫忙。
相反,周瑜覺得,既然孔明也是這樣講法,那就說明我的想法、做法是正确的。
便對魯肅講,快把你方才那番話再去轉告甘甯,叫他嚴守秘密。
晚飯之後,周瑜把日常軍務料理完畢,回到内帳。
心想,既然我已收了二蔡,準備計中生計,還他一計。
那末,我就要派一個人詐降到曹營上去。
我派誰去最合适?怎麼派法呢?不能象曹操那樣馬虎,一定要慎重考慮。
我想,去詐降的人,首先必須具備三項條件:第一,名望大。
這是針對曹操的特點。
第二,是江東的緊要人物。
對戰局能産生重大影響的。
否則,曹操未必歡迎。
第三,此人一去,能使曹操立即有利可圖,以進一步增強他的興趣。
不過,這樣的人在三江一下子倒很難找到。
所以都督在帳内步來踱去,苦思冥想。
&ldquo别蔔,别蔔,嘭!&rdquo起更了。
内帳裡蠟燭火搖搖曳曳,四下寂靜無聲,隻有周瑜自己來回走動的靴聲橐橐。
正在此時,忽聽由遠而近一陣铠甲之聲,内帳門嘎地推開,輕輕走進一個人。
周瑜回頭一看,隻見來者金盔金甲,胸前銀須飄飄。
卻原來是糧隊官黃蓋。
都督想,老将軍,你未奉将令怎能擅離糧隊?這是有罪的!尤其深夜私闖内帳,罪加一等。
你怎麼回事?莫非有緊急軍情? 隻見黃蓋小心翼翼把内帳門關上,走到周瑜面前,打拱道:&ldquo虎駕在上,老朽黃蓋有禮了。
&rdquo &ldquo老将軍少禮。
一旁坐了。
&rdquo &ldquo告坐。
&rdquo 老将軍就在文書案旁的椅子上坐定。
周瑜坐在行軍床的床沿上,問道:&ldquo請問老将軍,黑夜進帳,有何軍情?&rdquo 黃蓋想,如果沒有大事,我豈敢擅離職守,私聞内帳?說道:&ldquo都督,屯兵三江時日已久,至今未能破得曹兵,老朽心中深感不安。
故而今夜把糧營之中安排停當,特來拜問都督,有何破曹妙計?&rdquo作為江東的老臣、糧隊官,我有責任來問問你對破曹的打算。
現在一天天空耗糧草,而破曹毫無眉目,這樣曠日持久,對我江東不利。
所以我忍不住要來請教都督。
周瑜想,破曹之計我們昨日已經拟定了:火攻。
但是,我當時鄭重關照,這條計隻有我們四個人知道,不能讓第五個人得悉,如果我同你一講,變成我自己帶頭洩露軍機了。
雖然黃蓋也是江東的要緊人物,與他講之也無妨,但在可能的情況下,還是不說為妙。
再說,你今夜特地到此,不可能光是來問消息的,肯定有了想法了。
不管你的想法對與不對,讓我先聽聽你的主意再說。
所以周瑜答道:&ldquo破曹之計,本督已有了,但尚未成熟。
不知老将軍可有妙計?&rdquo 老将軍想,妙計談不上,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