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回 以假亂真黃蓋受刑 認虛為實魯肅說情
關燈
小
中
大
第八回以假亂真黃蓋受刑 認虛為實魯肅說情
周瑜與黃蓋商議好苦肉計,黃蓋起身告辭。
都督囑咐他一路之上不要被人發覺,否則明日用刑時,大家就要起疑心;為何昨夜黃老将軍從都督那裡出來,今天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?會不會他們暗中已定下的計謀?那事情就麻煩了,黃蓋遵囑而去。
周瑜亦然安歇。
一宵已過,直抵來朝。
今天是十一月初十,是打黃蓋的日子。
周瑜一早起身,梳洗己畢,吩咐起鼓升賬,同時命人去請諸葛亮。
孔明聽說周瑜請他上帳,立即猜到周郎今天要派人去詐降曹操。
心想,我要識相,隻帶眼睛、耳朵,不要帶嘴巴,天坍下來,與我無幹,用不着我開口。
所以先生今天是懷着不出銅钿看白戲的心情而來的。
到中軍大帳,見周瑜已經居中坐好,文武兩旁站立,直至虎案之前,施禮道:&ldquo亮見都督。
&rdquo &ldquo先生坐了。
&rdquo &ldquo告坐。
&rdquo 軍師在老位子上坐定。
周瑜對他看看:我今天打黃蓋,你或許會出來勸阻,因為你們是好朋友。
那末,我打黃蓋是假的,打你諸葛亮就是真的了。
雖然,我目前暫時還不能殺掉你,那末先揍你一頓再說,解解我心頭之恨也是好的。
孔明坐在那裡,眼梢的餘光中發覺周瑜看着自己。
心想,怎麼?你又在動我的腦筋啦?嘿嘿!你也不看看我今天是什麼面孔,這是一副看猴子出把戲的面孔!這裡無論發生什麼事,都與我諸葛亮沒有關系。
都督見人已到齊,便開口道:&ldquo衆位先生,列位将軍,屯兵三江已久,至今末破曾兵。
服看時将隆冬,風雪交加,更非長江決戰之際。
故而,本督意欲暫且休戰,操兵兩月。
少停停衆位将軍前往糧營,向黃老将軍領取本标人馬兩月軍糧。
待等來年春和日暖,再與曹操決-死戰。
列位看來如何?&rdquo 站在武将班最後面的兩個小奸蔡中、蔡和,所到周瑜打算關營閉寨,操兵兩月。
心想,很好,一俟機會馬上要把這個消息密報丞相、請相爺率兵殺過江來,出其不意,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──哪裡知道,今天周瑜這出戲主要就是演給你們兩個看的。
要你們中計,先将打黃蓋的消息禀知曹操,使他事先有一個思想準備,然後這裡再派人去獻詐降書。
這就是要你們将第一号假情報遞過江去。
二蔡如在夢中。
兩旁文武聽到都督說出這麼一番話來,卻感到非常意外。
大家心中不辨真僞,都不敢多講。
當時,畢竟是封建社會,等級觀念十分嚴重,是談不上什麼軍事民主的。
大帳上講話,須有一定的身價。
身價高的,說錯句把話,周瑜也情讓三分,不與計較;身價低的,即使講對了,面子攸頭,都督當場也不會接受。
所以,一時帳上寂靜。
周瑜連問兩遍,毫無回音。
作為統帥,坐在中間講的話,講得對,兩邊齊稱&ldquo好啊!&rdquo講得不對,大家也要應道&ldquo是啊&rdquo那麼,這主将才有威信。
現在,兩旁一聲不響冷了場,周瑜覺得沒趣了。
所以手往案角上一搭。
頭一低,兩根雛尾挑在前面。
諸葛亮一看,周瑜這個姿勢是在等别人來抓他的辮子,站出來指責周瑜的,就是挨打的人。
何以見得今天一定是用苦肉計呢?因為方才周瑜眼睛對我看一看,送過消息了,這就說明今天有人要挨打,故而他想把我拉進去,趁機也揍我一頓。
既然要用苦肉汁,詐降者必是老将;既然還想把我也帶進去,那挨打的人必定與我是相好。
那末,看來周瑜選中的人,與我所想到的人是一般無二的。
不知我猜得對不對,待我來看他一看,便有分曉。
孔明聽得铠甲锵锵之聲,眼光一瞟,但見武将班中閃出一員大将,頭上金盔顯三叉,身上金甲放光華,胸前的胡須似銀絲相仿。
果然不出所料,老将黃蓋。
的确詐降曹操隻有他最合适,但隻因他年過花甲,曹操未必肯信,故而非打不可。
孔明又對文官班中的魯肅看看:想必你今天就是勸客了。
因為此地三江口大營之中,找不出一個既有資格當勸客,又有能耐獻降書的人物來。
相比之下,還是你當勸客最為妥貼些。
不料,周瑜沒有你孔明想得那樣周到。
他根本沒有安排勸客,踱頭完全蒙在鼓中,所以,反而請葛亮料錯。
不過,不讓魯肅知道底細,倒也有好處。
如果有意安排他做勸客,這老實人恐怕沒有這麼好的表演藝術,弄得不好露出馬腳,就很難收場了。
現在他以為是真的,所以他的感情也是真的。
本來周瑜這出戲隻演到七分,幸虧魯肅這麼一跳,假戲圓滿收場。
所以,魯肅這個人物稱為東吳書的書中之膽,每件重大事情都不能少了他。
此時,黃蓋走到虎案之前,一手撩須,一手駕宮指頭對周瑜一鑿,道:&ldquo都督,此言差矣!&rdquo 兩個小奸看了覺得奇怪:怎麼江東的下屬竟然可以對上司用駕官指頭一鑿?我們那裡沒有這種事的,丞相象閻王,兩旁文武都象小鬼,見了他的影子都伯,說話的聲音都不敢太大,誰敢對他用駕官指頭鑿? 兩旁文武不介為奇:黃老将軍的地位,别說是稱年輕的都督,哪怕東家孫權坐在中間,隻要說錯了話,他照樣也可以踏出來不客氣地指正。
周瑜聽到黃蓋說他錯了,把頭擡起來,和額悅色地看着老将軍。
因為是江東老前輩,都督裝得賣他三分帳,說道:&ldquo老将軍,本督怎樣差了?&rdquo &ldquo大都督聽了:鄱陽湖操兵一載方回,軍士早已習練精銳,怎說又要操兵?苦再操兵兩月,實是枉費軍糧,吳侯亟望早傳捷報,安定朝野,如今休戰兩月,必使上下人心浮動;倘被曹軍順流而下,乘虛而入,我軍勢成招架,反為人制、豈不可危?常言道:&lsquo養兵千日,用在一朝&rsquo。
縱然冰天雪地,也應為國殺敵。
何況天氣尚未大寒!都督,你道差也不差?&rdquo 衆文武聽完黃蓋這番說話,個個心中非常痛快、覺得老将軍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。
心想,操兵本是為了作戰,光操不戰,操來何用?再說,軍隊到了戰場上再來操兵,那還象什麼軍隊? 周瑜也感到黃蓋言之有理。
但是作為統帥,提出的主張一下子就被下屬全盤否定,面子上下不來。
所以,還要強調三分歪理,自圓其說:&ldquo老将軍話雖有理,然而可知曉當初楚靈王強兵風雪,結果路斃雪中?本督身為統帥,理當體恤三軍。
&rdquo 周瑜引用一段典故,來證明自己的主張不無道理。
東周年間,楚國的國君楚靈王,在隆冬的天氣,自己戴了貂帽,披了狐嵌鬥篷,旁邊生了火爐,而叫士兵上身赤膊,下面赤腳,穿一條短褲,在風雪中操練。
表面上算是訓練軍隊的意志,實則是在把小兵開玩笑,這就稱為強兵風雪。
結果軍心動亂,部隊嘩變,一哄而散。
楚靈王自己就倒斃在雪地之中。
周瑜的意思是,前車可鑒,我應當愛惜兄弟。
黃蓋一聽,馬上接口道:&ldquo都督,此言又差了。
&rdquo &ldquo怎說本督又差了?&rdquo &ldquo楚靈王曆來暴虐兵卒,三軍嘩變,并非強兵風雪一次所緻。
吳侯一向體恤将士,都督向來愛兵如子,豈能比這無道暴君?&rdquo 楚靈王是有名的暴君,向來把士兵當作奴隸,三軍早就懷恨在心。
強兵風雪隻是事情的暴發點,實際上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
你現在把楚靈工作例子,豈不是将吳侯和自己都貶作暴君了? &ldquo更何況為國征戰,豈能與強兵風雪相提并論?&rdquo 周瑜又被黃蓋駁倒,自覺理屈詞窮,無法正面與他論争,隻得來個避實就虛,旁敲側擊:&ldquo老将軍,本督意欲體戰操兵,你莫非定要長江決戰?&rdquo &ldquo都督此言又差矣。
&rdquo &ldquo本督差在何處?&rdquo &ldquo請問都督,屯兵三江為着何來?&rdquo莫非為了操兵不成?決戰決勝,破曹為國,此乃吳侯親定之決策。
如今營中上至将校,下及三軍,個個摩拳擦掌,人人鬥志昂揚,哪一個不想早日破了曹兵?怎說是老朽一人定要決戰呢?&rdquo 此時帳上虎威連連。
兩旁文武感到老将軍話雖有理,但釘着都督橫一個差了,豎一個差了,也太過份了。
都督到底是都督,真的把他惹惱了,恐怕要與你不客氣。
二蔡此時幸災樂禍,最好他們将帥争吵起來,事情鬧得越大越有趣,對丞相越有利。
所以,兩個家夥摸着小胡子聽得津津有味。
周瑜的臉色開始難看起來了,但又好象看在三世舊臣的份上。
硬把火氣壓了下去,不再與你多講,順手從令架上拔一條令箭,喚道:&ldquo黃蓋聽令。
&rdquo &ldquo黃蓋在。
&rdquo &ldquo本督付爾将令一支,任爾去與曹操長
都督囑咐他一路之上不要被人發覺,否則明日用刑時,大家就要起疑心;為何昨夜黃老将軍從都督那裡出來,今天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?會不會他們暗中已定下的計謀?那事情就麻煩了,黃蓋遵囑而去。
周瑜亦然安歇。
一宵已過,直抵來朝。
今天是十一月初十,是打黃蓋的日子。
周瑜一早起身,梳洗己畢,吩咐起鼓升賬,同時命人去請諸葛亮。
孔明聽說周瑜請他上帳,立即猜到周郎今天要派人去詐降曹操。
心想,我要識相,隻帶眼睛、耳朵,不要帶嘴巴,天坍下來,與我無幹,用不着我開口。
所以先生今天是懷着不出銅钿看白戲的心情而來的。
到中軍大帳,見周瑜已經居中坐好,文武兩旁站立,直至虎案之前,施禮道:&ldquo亮見都督。
&rdquo &ldquo先生坐了。
&rdquo &ldquo告坐。
&rdquo 軍師在老位子上坐定。
周瑜對他看看:我今天打黃蓋,你或許會出來勸阻,因為你們是好朋友。
那末,我打黃蓋是假的,打你諸葛亮就是真的了。
雖然,我目前暫時還不能殺掉你,那末先揍你一頓再說,解解我心頭之恨也是好的。
孔明坐在那裡,眼梢的餘光中發覺周瑜看着自己。
心想,怎麼?你又在動我的腦筋啦?嘿嘿!你也不看看我今天是什麼面孔,這是一副看猴子出把戲的面孔!這裡無論發生什麼事,都與我諸葛亮沒有關系。
都督見人已到齊,便開口道:&ldquo衆位先生,列位将軍,屯兵三江已久,至今末破曾兵。
服看時将隆冬,風雪交加,更非長江決戰之際。
故而,本督意欲暫且休戰,操兵兩月。
少停停衆位将軍前往糧營,向黃老将軍領取本标人馬兩月軍糧。
待等來年春和日暖,再與曹操決-死戰。
列位看來如何?&rdquo 站在武将班最後面的兩個小奸蔡中、蔡和,所到周瑜打算關營閉寨,操兵兩月。
心想,很好,一俟機會馬上要把這個消息密報丞相、請相爺率兵殺過江來,出其不意,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──哪裡知道,今天周瑜這出戲主要就是演給你們兩個看的。
要你們中計,先将打黃蓋的消息禀知曹操,使他事先有一個思想準備,然後這裡再派人去獻詐降書。
這就是要你們将第一号假情報遞過江去。
二蔡如在夢中。
兩旁文武聽到都督說出這麼一番話來,卻感到非常意外。
大家心中不辨真僞,都不敢多講。
當時,畢竟是封建社會,等級觀念十分嚴重,是談不上什麼軍事民主的。
大帳上講話,須有一定的身價。
身價高的,說錯句把話,周瑜也情讓三分,不與計較;身價低的,即使講對了,面子攸頭,都督當場也不會接受。
所以,一時帳上寂靜。
周瑜連問兩遍,毫無回音。
作為統帥,坐在中間講的話,講得對,兩邊齊稱&ldquo好啊!&rdquo講得不對,大家也要應道&ldquo是啊&rdquo那麼,這主将才有威信。
現在,兩旁一聲不響冷了場,周瑜覺得沒趣了。
所以手往案角上一搭。
頭一低,兩根雛尾挑在前面。
諸葛亮一看,周瑜這個姿勢是在等别人來抓他的辮子,站出來指責周瑜的,就是挨打的人。
何以見得今天一定是用苦肉計呢?因為方才周瑜眼睛對我看一看,送過消息了,這就說明今天有人要挨打,故而他想把我拉進去,趁機也揍我一頓。
既然要用苦肉汁,詐降者必是老将;既然還想把我也帶進去,那挨打的人必定與我是相好。
那末,看來周瑜選中的人,與我所想到的人是一般無二的。
不知我猜得對不對,待我來看他一看,便有分曉。
孔明聽得铠甲锵锵之聲,眼光一瞟,但見武将班中閃出一員大将,頭上金盔顯三叉,身上金甲放光華,胸前的胡須似銀絲相仿。
果然不出所料,老将黃蓋。
的确詐降曹操隻有他最合适,但隻因他年過花甲,曹操未必肯信,故而非打不可。
孔明又對文官班中的魯肅看看:想必你今天就是勸客了。
因為此地三江口大營之中,找不出一個既有資格當勸客,又有能耐獻降書的人物來。
相比之下,還是你當勸客最為妥貼些。
不料,周瑜沒有你孔明想得那樣周到。
他根本沒有安排勸客,踱頭完全蒙在鼓中,所以,反而請葛亮料錯。
不過,不讓魯肅知道底細,倒也有好處。
如果有意安排他做勸客,這老實人恐怕沒有這麼好的表演藝術,弄得不好露出馬腳,就很難收場了。
現在他以為是真的,所以他的感情也是真的。
本來周瑜這出戲隻演到七分,幸虧魯肅這麼一跳,假戲圓滿收場。
所以,魯肅這個人物稱為東吳書的書中之膽,每件重大事情都不能少了他。
此時,黃蓋走到虎案之前,一手撩須,一手駕宮指頭對周瑜一鑿,道:&ldquo都督,此言差矣!&rdquo 兩個小奸看了覺得奇怪:怎麼江東的下屬竟然可以對上司用駕官指頭一鑿?我們那裡沒有這種事的,丞相象閻王,兩旁文武都象小鬼,見了他的影子都伯,說話的聲音都不敢太大,誰敢對他用駕官指頭鑿? 兩旁文武不介為奇:黃老将軍的地位,别說是稱年輕的都督,哪怕東家孫權坐在中間,隻要說錯了話,他照樣也可以踏出來不客氣地指正。
周瑜聽到黃蓋說他錯了,把頭擡起來,和額悅色地看着老将軍。
因為是江東老前輩,都督裝得賣他三分帳,說道:&ldquo老将軍,本督怎樣差了?&rdquo &ldquo大都督聽了:鄱陽湖操兵一載方回,軍士早已習練精銳,怎說又要操兵?苦再操兵兩月,實是枉費軍糧,吳侯亟望早傳捷報,安定朝野,如今休戰兩月,必使上下人心浮動;倘被曹軍順流而下,乘虛而入,我軍勢成招架,反為人制、豈不可危?常言道:&lsquo養兵千日,用在一朝&rsquo。
縱然冰天雪地,也應為國殺敵。
何況天氣尚未大寒!都督,你道差也不差?&rdquo 衆文武聽完黃蓋這番說話,個個心中非常痛快、覺得老将軍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。
心想,操兵本是為了作戰,光操不戰,操來何用?再說,軍隊到了戰場上再來操兵,那還象什麼軍隊? 周瑜也感到黃蓋言之有理。
但是作為統帥,提出的主張一下子就被下屬全盤否定,面子上下不來。
所以,還要強調三分歪理,自圓其說:&ldquo老将軍話雖有理,然而可知曉當初楚靈王強兵風雪,結果路斃雪中?本督身為統帥,理當體恤三軍。
&rdquo 周瑜引用一段典故,來證明自己的主張不無道理。
東周年間,楚國的國君楚靈王,在隆冬的天氣,自己戴了貂帽,披了狐嵌鬥篷,旁邊生了火爐,而叫士兵上身赤膊,下面赤腳,穿一條短褲,在風雪中操練。
表面上算是訓練軍隊的意志,實則是在把小兵開玩笑,這就稱為強兵風雪。
結果軍心動亂,部隊嘩變,一哄而散。
楚靈王自己就倒斃在雪地之中。
周瑜的意思是,前車可鑒,我應當愛惜兄弟。
黃蓋一聽,馬上接口道:&ldquo都督,此言又差了。
&rdquo &ldquo怎說本督又差了?&rdquo &ldquo楚靈王曆來暴虐兵卒,三軍嘩變,并非強兵風雪一次所緻。
吳侯一向體恤将士,都督向來愛兵如子,豈能比這無道暴君?&rdquo 楚靈王是有名的暴君,向來把士兵當作奴隸,三軍早就懷恨在心。
強兵風雪隻是事情的暴發點,實際上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
你現在把楚靈工作例子,豈不是将吳侯和自己都貶作暴君了? &ldquo更何況為國征戰,豈能與強兵風雪相提并論?&rdquo 周瑜又被黃蓋駁倒,自覺理屈詞窮,無法正面與他論争,隻得來個避實就虛,旁敲側擊:&ldquo老将軍,本督意欲體戰操兵,你莫非定要長江決戰?&rdquo &ldquo都督此言又差矣。
&rdquo &ldquo本督差在何處?&rdquo &ldquo請問都督,屯兵三江為着何來?&rdquo莫非為了操兵不成?決戰決勝,破曹為國,此乃吳侯親定之決策。
如今營中上至将校,下及三軍,個個摩拳擦掌,人人鬥志昂揚,哪一個不想早日破了曹兵?怎說是老朽一人定要決戰呢?&rdquo 此時帳上虎威連連。
兩旁文武感到老将軍話雖有理,但釘着都督橫一個差了,豎一個差了,也太過份了。
都督到底是都督,真的把他惹惱了,恐怕要與你不客氣。
二蔡此時幸災樂禍,最好他們将帥争吵起來,事情鬧得越大越有趣,對丞相越有利。
所以,兩個家夥摸着小胡子聽得津津有味。
周瑜的臉色開始難看起來了,但又好象看在三世舊臣的份上。
硬把火氣壓了下去,不再與你多講,順手從令架上拔一條令箭,喚道:&ldquo黃蓋聽令。
&rdquo &ldquo黃蓋在。
&rdquo &ldquo本督付爾将令一支,任爾去與曹操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