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回 卧龍一語退仲達 鳳雛三江會公瑾
關燈
小
中
大
倒比我門檻精。
我早就要想溜了,但是至今還未想出一條完美的脫身之計;他倒眼睛一眨,已經滑掉了。
當然,他的脫身計要比我便當得多。
他是暫時避避風頭,今後仍舊在曹操手下混飯吃的,而我是要一勞永逸,一去不複返的;再則我娘親的墳墓在許昌,我一走,曹操一定要毀墓暴屍;要使娘的墳墓能夠保全,我就必須走得不讓曹操知道。
因此,我這條脫身之計很難想妥。
徐庶最終也沒有想出這條計來,直到龐統過江獻連環計時,才面授與他。
那末,司馬懿是不是真的去造箭呢?是的。
但他造好了二十萬支箭以後,并未送到赤壁來。
他早已料到曹操馬上就要敗歸許昌了,所以就在皇城等他。
果然,到十一月底,曹操大敗而歸。
司馬父子出城迎接。
對丞相說,我們二十萬支箭已經造好,正預備送到赤壁來。
曹操此時完全明白他的用意了,對他笑笑:我當你是鲠頭,結果是個滑頭!你知道我要吃敗仗,所以先溜了,到皇城裡避風頭,此番的苦頭一點都沒有嘗到。
然而,你司馬懿本領越大,曹操越是忌恨你。
丢下赤壁不提。
再說孔明回到江東,在西山江邊停船,與魯肅一起離舟登岸。
踱頭回身一望,哈哈大笑,船上的箭簇簇擁擁,多得不得了。
魯肅連忙趕往箭廠裡去報喜。
箭匠們連續工作了半日一夜,個個累得筋痠骨痛,疲乏不堪。
現在見天已大亮,孔明軍師交令的時間已到,大家憂心仲仲,議論紛紛:諸葛軍師待我們不錯,給我們吃了兩天酒。
但他今天交不出十萬支箭是要殺頭的!我們算得拼命賣力了,到現在也不過造了八千支,而且都沒有裝配起來。
怎麼辦呢?正在此時,隻聽得一聲痰嗽。
大家擡頭一看,是魯大夫。
連忙起身迎接:&ldquo魯老!魯老&hellip&hellip&rdquo 魯肅問道:&ldquo爾等造了多少?&rdquo &ldquo我們造了八千。
&rdquo &ldquo嘿嘿,好慢哪!&rdquo &ldquo魯老,你說這話太沒良心啦!本來三天隻能造一萬,現在半天一夜造了八千,你還說我們慢,那要怎樣才算得上快呢?&rdquo &ldquo哈哈!下官與軍師一夜之間造了十餘萬支。
&rdquo 箭匠們以為魯大夫與他們打趣,所以個個搖頭,不相信。
&ldquo魯老,你在說笑話吧!&rdquo &ldquo爾等不信,前去觀看便了。
&rdquo &ldquo哦?!&rdquo 大家半信半疑,跟着魯肅出箭廠,到江邊。
舉目一看,果真有數不清的箭,看得大家又驚又喜。
一個箭匠跨到船上,拔下一支箭來一看,燕尾箭頭,黑漆箭杆,火烙一個&ldquo曹&rdquo字。
這是曹營上的箭呀!連忙來問孔明:&ldquo軍師,這是曹營上的箭呀!&rdquo &ldquo正是。
&rdquo &ldquo哪裡去弄來的?&rdquo &ldquo不必多問。
速速将箭捆紮起來。
&rdquo 箭匠們個個興高采烈,立即與老軍一起把稻草裡的箭都抖出來,一層一層好多層呢。
凡是完好無缺的,統統理起來,紮成捆。
一百支一小捆,一千支一中捆,一萬支一大捆。
總共十二大捆半左右。
大約隻有千餘支箭在不同程度上有損壞的。
孔明命箭匠去修理。
這時箭匠們才明白,軍師叫我們造的箭是專供修配用的。
先生吩咐老軍把箭擡到都督營裡去。
又對魯肅講,請你把借來的東西一一歸還黃老将軍,并代我謝謝他。
然後你先去見都督,我随後就來。
說罷,軍師上船,叫王四把這艄尖修理好,把我的大旗升起來,把魯大夫的旗幟去還掉,再把船開到水營裡老地方停泊,一切安排停當,這才拿了令箭上岸去交令。
大都督今天升帳特别遲。
他想,反正孔明的腦袋穩穩到手了,落得大方一些, 延遲那麼個把時辰,讓大家看看,我對諸葛亮是何等寬容。
所以,到太陽升得老高,才吩咐升帳:帳上氣氛非常緊張,衆文武個個神色陰沉。
周瑜坐定身軀,就把軍令狀往虎案上一攤,準備下令軍牢手去把諸葛亮押上帳來。
正在此時,魯肅來了。
踱頭近來受了諸葛亮的影響,多少也變得有點滑頭了。
心想,我倒要來試試大都督看,如果交不出十萬支箭,是不是真的要殺諸葛亮,所以裝得愁眉苦臉,低着頭蹒跚上帳。
周瑜見魯肅到來,心想,今天能不能殺掉孔明,隻要看踱頭的神态如何,因為殺諸葛亮就象殺他的親爹娘一樣。
隻見魯肅哭喪着臉,步履沉重,周瑜知道,今日諸葛亮必死無疑了。
魯肅走到虎案前:&ldquo都督,下官有禮了。
&rdquo &ldquo子敬,孔明造箭怎樣了?&rdquo 周瑜這句話是表面文章,明知孔明造不好。
魯肅搖搖頭,道:&ldquo他半支也未造就。
都督意欲将他如何發落?&rdquo 周瑜想,那還有什麼好客氣的?&ldquo軍令狀在此,理當斬首。
&rdquo &ldquo看在下官份上,就饒了他吧!&rdquo 踱頭做功不錯,還要讨情。
周瑜居然上了他的當,更加以為把握十足了。
心想,今天不殺孔明,更待何時? &ldquo嗳!子敬,王法無親,軍法無情。
休得多言,退下了!&rdquo 魯肅心中暗暗好笑:你别神氣活現,孔明的腦袋你真砍他不動呢! 踱頭剛剛退到文官班中立定,外面聲音來了:&ldquo哎嗬!吭嗬&hellip&hellip&rdquo隻見一批老軍扛着大捆大捆的箭來到帳上,往中間一放,抽出杠棒,個個汗流滿面,氣喘籲籲。
周瑜曉得苗頭不對,急忙問道:&ldquo老軍們?這是做什麼?&rdquo &ldquo回大都督,是諸葛軍師叫咱們送來交令的。
&rdquo 啊!果真是諸葛亮的。
周瑜轟地站起身來,手搭雉尾,半個身子探出虎案,瞪大了眼睛對這些箭一看,全是曹營上的貨色。
怎麼諸葛亮會有這麼多曹操的箭的呢?孔明的事情隻要問魯肅:&ldquo子敬!&rdquo 魯肅笑眯眯地走上來:&ldquo都督。
&rdquo 周瑜一看,這老實人跟了諸葛亮也學壞了。
口還未開,先嬉皮笑臉,恨不得打他一個耳光! &ldquo子敬,這許多羽箭從何而來?&rdquo &ldquo都督,實不相瞞,孔明奉令造箭,軍令狀限期三天。
他今日開工酒,明日完工宴,盡是故布疑陣敷衍。
到了昨日傍晚,老軍、草船一應俱全,會同下官前往赤壁江邊。
江上濃霧彌漫,曹操虛實不辨,認作長江&lsquo卧魚&rsquo,不敢派兵将近前,隻是大放亂箭。
十數萬支狼牙,僅在半夜之間。
哈哈,都督!這叫軍師奇才天下少,草船借箭史無前!&rdquo 魯肅這番說活,聽得帳上文武面面相觑,驚歎不已:孔明真是天下奇才。
我們大将武藝再好,也不敢孤軍深入到曹營面前去;即使去了,也沒有用。
他手無縛雞之力,帶一批七老八十歲的蒼頭,居然能在曹營中騙回這麼多的箭。
實在令人欽佩! 周瑜坐在那裡也聽得不寒而栗,毛骨悚然。
要想埋怨魯肅,你為什麼要跟了諸葛亮一起到赤壁去。
但是轉而一想,此事也怪他不得,是我自己欠考慮周全,叫他去看住諸葛亮,不要被他逃跑。
如果我再埋怨踱頭,被他發起踱勁來,反而被他搶白一頓,衆文武也不服。
于是,都督吩咐将這些羽箭分發到三座大營上去。
就在此時,孔明一手捧令箭,一手執羽扇,飄飄然踱上大帳,一路上口中念念有詞。
在嘀咕些什麼?隻有他自己聽見:&ldquo濃霧彌漫布疑,草船借箭駭聞;東風凜冽抽身,赤壁染紅驚魂;大雨滂沱掠地,漁翁得利三分。
&rdquo 本月内的三種氣候的變化能派什麼用場。
孔明都已經算好了。
邊咕邊走到虎案之前,&ldquo都督,亮交令了。
&rdquo 諸葛亮雙手把令箭呈上。
周瑜對他看看:你這個人的本領高深莫測,借東西不分敵友,手到拈來。
我今後無法與你交戰的。
周瑜對他既恨又怕,心裡咬牙切齒,表面上隻好假惺惺地與他客套:&ldquo軍師奇才,本督佩服!&rdquo &ldquo略施小計,何足為奇。
&rdquo 周瑜想,你口氣好輕飄啊!這樣的計還是小計,那怎樣才算得上大計呢? 孔明倒并不是驕矜,也不是謙虛,更不是故弄玄虛,對他來說,向曹操借數十萬支箭根本不能算是大計。
他想,象借東風這種範圍就大了,可以稱之為大計,但此話絕對不能同你講的,說穿了我要溜不掉的。
周瑜接過令箭,道:&ldquo先生坐了。
&rdquo &ldquo謝坐。
&rdquo孔明一旁坐下。
都督對虎案上的軍令狀看看:隻好還給他了。
初四拿到時如獲至寶;今天已成廢紙,分文不值。
他拿起軍令狀對孔明說:&ldquo軍師,軍令狀在此。
&rdquo 孔明想,量你也不能不給我。
接到手裡,對旁邊的值帳官道:&ldquo來,焚化了。
&rdquo說着,把軍令狀往地上一丢。
心想,當了你周瑜的面,燒給你看:這種東西對有本事的人來說,本來就是一張廢紙
我早就要想溜了,但是至今還未想出一條完美的脫身之計;他倒眼睛一眨,已經滑掉了。
當然,他的脫身計要比我便當得多。
他是暫時避避風頭,今後仍舊在曹操手下混飯吃的,而我是要一勞永逸,一去不複返的;再則我娘親的墳墓在許昌,我一走,曹操一定要毀墓暴屍;要使娘的墳墓能夠保全,我就必須走得不讓曹操知道。
因此,我這條脫身之計很難想妥。
徐庶最終也沒有想出這條計來,直到龐統過江獻連環計時,才面授與他。
那末,司馬懿是不是真的去造箭呢?是的。
但他造好了二十萬支箭以後,并未送到赤壁來。
他早已料到曹操馬上就要敗歸許昌了,所以就在皇城等他。
果然,到十一月底,曹操大敗而歸。
司馬父子出城迎接。
對丞相說,我們二十萬支箭已經造好,正預備送到赤壁來。
曹操此時完全明白他的用意了,對他笑笑:我當你是鲠頭,結果是個滑頭!你知道我要吃敗仗,所以先溜了,到皇城裡避風頭,此番的苦頭一點都沒有嘗到。
然而,你司馬懿本領越大,曹操越是忌恨你。
丢下赤壁不提。
再說孔明回到江東,在西山江邊停船,與魯肅一起離舟登岸。
踱頭回身一望,哈哈大笑,船上的箭簇簇擁擁,多得不得了。
魯肅連忙趕往箭廠裡去報喜。
箭匠們連續工作了半日一夜,個個累得筋痠骨痛,疲乏不堪。
現在見天已大亮,孔明軍師交令的時間已到,大家憂心仲仲,議論紛紛:諸葛軍師待我們不錯,給我們吃了兩天酒。
但他今天交不出十萬支箭是要殺頭的!我們算得拼命賣力了,到現在也不過造了八千支,而且都沒有裝配起來。
怎麼辦呢?正在此時,隻聽得一聲痰嗽。
大家擡頭一看,是魯大夫。
連忙起身迎接:&ldquo魯老!魯老&hellip&hellip&rdquo 魯肅問道:&ldquo爾等造了多少?&rdquo &ldquo我們造了八千。
&rdquo &ldquo嘿嘿,好慢哪!&rdquo &ldquo魯老,你說這話太沒良心啦!本來三天隻能造一萬,現在半天一夜造了八千,你還說我們慢,那要怎樣才算得上快呢?&rdquo &ldquo哈哈!下官與軍師一夜之間造了十餘萬支。
&rdquo 箭匠們以為魯大夫與他們打趣,所以個個搖頭,不相信。
&ldquo魯老,你在說笑話吧!&rdquo &ldquo爾等不信,前去觀看便了。
&rdquo &ldquo哦?!&rdquo 大家半信半疑,跟着魯肅出箭廠,到江邊。
舉目一看,果真有數不清的箭,看得大家又驚又喜。
一個箭匠跨到船上,拔下一支箭來一看,燕尾箭頭,黑漆箭杆,火烙一個&ldquo曹&rdquo字。
這是曹營上的箭呀!連忙來問孔明:&ldquo軍師,這是曹營上的箭呀!&rdquo &ldquo正是。
&rdquo &ldquo哪裡去弄來的?&rdquo &ldquo不必多問。
速速将箭捆紮起來。
&rdquo 箭匠們個個興高采烈,立即與老軍一起把稻草裡的箭都抖出來,一層一層好多層呢。
凡是完好無缺的,統統理起來,紮成捆。
一百支一小捆,一千支一中捆,一萬支一大捆。
總共十二大捆半左右。
大約隻有千餘支箭在不同程度上有損壞的。
孔明命箭匠去修理。
這時箭匠們才明白,軍師叫我們造的箭是專供修配用的。
先生吩咐老軍把箭擡到都督營裡去。
又對魯肅講,請你把借來的東西一一歸還黃老将軍,并代我謝謝他。
然後你先去見都督,我随後就來。
說罷,軍師上船,叫王四把這艄尖修理好,把我的大旗升起來,把魯大夫的旗幟去還掉,再把船開到水營裡老地方停泊,一切安排停當,這才拿了令箭上岸去交令。
大都督今天升帳特别遲。
他想,反正孔明的腦袋穩穩到手了,落得大方一些, 延遲那麼個把時辰,讓大家看看,我對諸葛亮是何等寬容。
所以,到太陽升得老高,才吩咐升帳:帳上氣氛非常緊張,衆文武個個神色陰沉。
周瑜坐定身軀,就把軍令狀往虎案上一攤,準備下令軍牢手去把諸葛亮押上帳來。
正在此時,魯肅來了。
踱頭近來受了諸葛亮的影響,多少也變得有點滑頭了。
心想,我倒要來試試大都督看,如果交不出十萬支箭,是不是真的要殺諸葛亮,所以裝得愁眉苦臉,低着頭蹒跚上帳。
周瑜見魯肅到來,心想,今天能不能殺掉孔明,隻要看踱頭的神态如何,因為殺諸葛亮就象殺他的親爹娘一樣。
隻見魯肅哭喪着臉,步履沉重,周瑜知道,今日諸葛亮必死無疑了。
魯肅走到虎案前:&ldquo都督,下官有禮了。
&rdquo &ldquo子敬,孔明造箭怎樣了?&rdquo 周瑜這句話是表面文章,明知孔明造不好。
魯肅搖搖頭,道:&ldquo他半支也未造就。
都督意欲将他如何發落?&rdquo 周瑜想,那還有什麼好客氣的?&ldquo軍令狀在此,理當斬首。
&rdquo &ldquo看在下官份上,就饒了他吧!&rdquo 踱頭做功不錯,還要讨情。
周瑜居然上了他的當,更加以為把握十足了。
心想,今天不殺孔明,更待何時? &ldquo嗳!子敬,王法無親,軍法無情。
休得多言,退下了!&rdquo 魯肅心中暗暗好笑:你别神氣活現,孔明的腦袋你真砍他不動呢! 踱頭剛剛退到文官班中立定,外面聲音來了:&ldquo哎嗬!吭嗬&hellip&hellip&rdquo隻見一批老軍扛着大捆大捆的箭來到帳上,往中間一放,抽出杠棒,個個汗流滿面,氣喘籲籲。
周瑜曉得苗頭不對,急忙問道:&ldquo老軍們?這是做什麼?&rdquo &ldquo回大都督,是諸葛軍師叫咱們送來交令的。
&rdquo 啊!果真是諸葛亮的。
周瑜轟地站起身來,手搭雉尾,半個身子探出虎案,瞪大了眼睛對這些箭一看,全是曹營上的貨色。
怎麼諸葛亮會有這麼多曹操的箭的呢?孔明的事情隻要問魯肅:&ldquo子敬!&rdquo 魯肅笑眯眯地走上來:&ldquo都督。
&rdquo 周瑜一看,這老實人跟了諸葛亮也學壞了。
口還未開,先嬉皮笑臉,恨不得打他一個耳光! &ldquo子敬,這許多羽箭從何而來?&rdquo &ldquo都督,實不相瞞,孔明奉令造箭,軍令狀限期三天。
他今日開工酒,明日完工宴,盡是故布疑陣敷衍。
到了昨日傍晚,老軍、草船一應俱全,會同下官前往赤壁江邊。
江上濃霧彌漫,曹操虛實不辨,認作長江&lsquo卧魚&rsquo,不敢派兵将近前,隻是大放亂箭。
十數萬支狼牙,僅在半夜之間。
哈哈,都督!這叫軍師奇才天下少,草船借箭史無前!&rdquo 魯肅這番說活,聽得帳上文武面面相觑,驚歎不已:孔明真是天下奇才。
我們大将武藝再好,也不敢孤軍深入到曹營面前去;即使去了,也沒有用。
他手無縛雞之力,帶一批七老八十歲的蒼頭,居然能在曹營中騙回這麼多的箭。
實在令人欽佩! 周瑜坐在那裡也聽得不寒而栗,毛骨悚然。
要想埋怨魯肅,你為什麼要跟了諸葛亮一起到赤壁去。
但是轉而一想,此事也怪他不得,是我自己欠考慮周全,叫他去看住諸葛亮,不要被他逃跑。
如果我再埋怨踱頭,被他發起踱勁來,反而被他搶白一頓,衆文武也不服。
于是,都督吩咐将這些羽箭分發到三座大營上去。
就在此時,孔明一手捧令箭,一手執羽扇,飄飄然踱上大帳,一路上口中念念有詞。
在嘀咕些什麼?隻有他自己聽見:&ldquo濃霧彌漫布疑,草船借箭駭聞;東風凜冽抽身,赤壁染紅驚魂;大雨滂沱掠地,漁翁得利三分。
&rdquo 本月内的三種氣候的變化能派什麼用場。
孔明都已經算好了。
邊咕邊走到虎案之前,&ldquo都督,亮交令了。
&rdquo 諸葛亮雙手把令箭呈上。
周瑜對他看看:你這個人的本領高深莫測,借東西不分敵友,手到拈來。
我今後無法與你交戰的。
周瑜對他既恨又怕,心裡咬牙切齒,表面上隻好假惺惺地與他客套:&ldquo軍師奇才,本督佩服!&rdquo &ldquo略施小計,何足為奇。
&rdquo 周瑜想,你口氣好輕飄啊!這樣的計還是小計,那怎樣才算得上大計呢? 孔明倒并不是驕矜,也不是謙虛,更不是故弄玄虛,對他來說,向曹操借數十萬支箭根本不能算是大計。
他想,象借東風這種範圍就大了,可以稱之為大計,但此話絕對不能同你講的,說穿了我要溜不掉的。
周瑜接過令箭,道:&ldquo先生坐了。
&rdquo &ldquo謝坐。
&rdquo孔明一旁坐下。
都督對虎案上的軍令狀看看:隻好還給他了。
初四拿到時如獲至寶;今天已成廢紙,分文不值。
他拿起軍令狀對孔明說:&ldquo軍師,軍令狀在此。
&rdquo 孔明想,量你也不能不給我。
接到手裡,對旁邊的值帳官道:&ldquo來,焚化了。
&rdquo說着,把軍令狀往地上一丢。
心想,當了你周瑜的面,燒給你看:這種東西對有本事的人來說,本來就是一張廢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