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回 卧龍一語退仲達 鳳雛三江會公瑾
關燈
小
中
大
。
按理說,今朝不傷一兵一卒得此十餘萬良箭,乃是孔明的莫大之功,也是三江的莫大之喜,周瑜應該宴請孔明吃賀功喜酒。
但周瑜想,你前兩天已吃暢了酒,今天就不給你吃了。
但此話又不能明講。
所以周瑜側過身子,既不開口,又不退帳,要想冷待孔明。
心想,諸葛亮是聰明人,看到我這個樣子,知道不擺酒了,就會不引而退的。
須知,這桌酒事關緊要,非吃不可,不吃,赤壁就燒不成了。
孔明一看,你倒老毛病又來了,上次長江初戰大獲全勝,你也這個樣子,當時我也沒有心思吃酒,故而馬馬虎虎。
今天又想賴了,你不象一家大都督,倒有點象一個小潑皮,專耍賴我的帳。
這次沒有那麼便當了。
孔明站起身來,對周瑜一躬到底,口中連稱:&ldquo是是是。
&rdquo 周瑜回頭對他看看:誰與你說過話,這般打拱作揖?莫非有毛病不成? &ldquo謝大都督為亮設宴賀功!&rdquo又回頭招呼魯肅,&ldquo大夫請哪!&rdquo 踱頭自然附和:&ldquo軍師,請!&rdquo 周瑜想,怎麼天下奇才也會耍無賴的?老你的臉皮!我什麼時候說過請你喝賀功酒的?但又不能說沒有吃。
隻好跟着和調:&ldquo先生請了。
&rdquo 衆文武退出帳去。
周瑜同孔明、魯肅進寝帳。
須臾,一桌酒肴放好,三人坐下飲酒。
周瑜問諸葛亮,先生難道事先知曉昨夜有大霧麼?軍師說,我在上半年就推算到了。
周瑜又問,那末,本月之中天氣還有什麼變化麼?孔明想,還有三天東風,一夜大雨。
但這是性命攸關的事,不能告訴你的。
便說,本月之中平平而過,與往年一樣,并無什麼變化。
周瑜想,我别的本領都不差,就是不懂天文。
要想向孔明請教,請他傳授天文,但身為都督,此話難以啟齒。
孔明吃透他的心思,便說,都督若不見笑的話,等待此番破了百萬曹軍之後,我将天文一道說與都督知曉。
這是諸葛亮的緩兵之計,希望周瑜看在這一點上,暫時不要再動殺機,讓他太太平平借過東風,然後逃回樊口山。
周瑜聽了孔明此活,捉摸不透他是真心還是假話,也随口敷衍道,今後本督自要請教先生。
魯肅聽了很高興,心想,你們兩人一直這樣相敬相愛就好了。
此番我們孫、劉聯兵,共破曹軍,你們兩位統帥都是大才,而且也都年輕,理應互相請教,取長補短。
尤其都督,更應該多向孔明求教。
這樣,你的本領還能更進一層。
魯大夫總是想好的一面。
諸葛亮一面虛與委蛇,一面在動腦筋。
心想,自到三江以來,我對你周瑜的功可謂不小。
零零碎碎的事情不去說它了,光講大的就有好幾件:十月三十長江水戰,我代你都督指揮,破了敵軍的船尾炮;十一月初二,你夜探敵營,我派甘甯來搭救你的性命;十一月初七草船借箭,到曹操那裡去取了十多萬支箭,資助于你。
樁樁都是大功。
你周瑜非但不見好,反而處心積慮要害我,你别以為這一桌賀功酒就可以把前欠一筆勾銷了,我都記在心裡,回到皇叔那裡之後,都要和你一一清算的!但是孔明又覺得遠水解不了近渴,将來算總帳是将來的事,眼下最好就能先出一口氣,給他一點報應。
怎麼出呢?他是我的上司,我又不好貿然得罪他,除非另外請一個人來代我出出氣。
當然,魯肅萬萬不敢惹他的。
有沒有這樣的人呢?有的,而且早就應該到三江口來了。
因為赤壁戰争的形勢,此人完全明白,知道這裡需要這樣的人,而且這人也一定很想趁此機會來露一手,顯顯能力。
倘然此人來到三江,雖然主要是來幫周瑜的忙,但順便也可以幫我出一口氣。
為什麼到此時還不來呢? 正在這時,小兵報進寝帳:&ldquo報禀都督,營前來了一位道長,自稱襄陽人氏,姓龐名統,表字士元,要見都督。
&rdquo 周瑜聽說龐士元駕到,不禁喜出望外。
心想,人道是,伏龍、鳳雛,得一而定天下。
如今兩個都到我這裡來,何愁曹兵不破?但是這個鳳雛先生我久聞大名,從未晤面,連間接的交往也沒有一點,他今天怎麼會到這裡來的?倒要問問諸葛亮呢──&ldquo軍師,可知鳳雛先生怎樣到此?&rdquo &ldquo這個&hellip&hellip&rdquo 孔明想,他是來幫你忙的。
但既然要來,為什麼來得那麼遲呢?哦,明白了。
看來龐統已經到孫權那裡去轉過一圈了。
孔明對周瑜看看,嘿嘿,你别高興!龐統很可能是受了孫權的氣,來找你周瑜出氣的。
──嗨!完全被諸葛亮料到。
龐統籍貫襄陽。
今年三十二歲,自幼父母雙亡,全仗叔父龐德公扶養長大,并傳授他一身本領,天文、地理、兵書、戰策無不精通,故而在小輩中稱為鳳雛。
今年曹操得了襄陽,特地相請龐統三次。
龐士元不願助曹,一走了之。
此人才能确是出衆,可惜脾氣不好,驕傲狂妄,胸襟狹窄。
他聽說孔明火燒博望、新野,屢敗曹操,&ldquo卧龍&rdquo兩字威震天下,便心生嫉妒。
于是,決定出山,也找個主人,顯一下身手,讓天下人看看,鳳與龍到底孰高孰低? 那末去投靠誰呢?劉備已經有了孔明在彼,兩人同幫一個主人,比不出上下的;再說,他已占了先手,把軍師的位置搶了,我再跟去,最多當個副軍師,他做面子,我做夾裡?不是已經顯得我低他一等了嗎?不去。
最近,龐統得悉曹操兵屯赤壁,引起南北交兵。
心想,機會來了。
倒不如讓我到江東去相助孫權。
此番他們必用火攻敗曹,那是少不了我龐某的。
曹操這許多戰船如何燒得幹淨?必須叫他連在一起。
獻這連環計者,非我龐統不可。
但是,孫權手下有個周瑜,此人名聲不小,資格很老,聽說十三歲就披發為将,在江東已曆兩朝,與孫權又是親戚,樹大根深,不可動搖。
那末,難道他當都督,我做副都督,甘願做小嗎?不行。
然而再一想,不要緊。
周瑜雖然年齡不大,但他久患咯血之症,毛病相當嚴重,加上當了數年都督,勢必嘔心瀝血,操勞過度,尤其此番赤壁破曹,自然勞神費力,更耗心血。
這樣看來,此人的壽數不會太長的了。
而且據說此人的面相不好,常言道:&ldquo面如闆鼓,年紀不過卅五。
&rdquo即使算得寬一點,也最多活到三十六歲。
隻有兩年時間了,快得很。
他一死,我就可以當正都督了──龐統猜周瑜的壽命倒猜得很準。
但他不知道自己也是三十六歲死的。
所謂&ldquo死日不得知&rdquo,便是此人。
因此,他就帶了一個小僮,徑至南徐,來到吳侯府前,高聲喊叫:&ldquo門上有人麼?&rdquo 門公一看,吓了一跳。
因為龐統相貌生得醜陋,所謂&ldquo五嶽朝天&rdquo:沖額角,抄下巴,高顴骨,翹嘴唇,招耳朵。
皮膚烏不三,白不四。
胡須蓬蓬松松。
身材長得矮小,而且沒有頭頸的,一個大腦袋直接擱在肩膀上,好象酒壇上放了一隻西瓜。
如果後面有人叫他,他不能把頭别過來看的,非要連身體一起轉過來不可。
這一點,他正好和司馬懿相反。
門公見龐統頭戴道巾,身穿道袍,腰束絲縧,覺得此人十分落拓。
這件道袍冬天當罩衫,夏天光身穿。
吃了東西從不洗臉,嘴巴用手抹,手往胸前搋搋,就算了。
擦得胸前象護心鏡那麼一塊。
道袍穿得發脆了,下擺磨出了一排須須。
他幹脆撕去一條。
年數一長,道袍短了兩尺,吊在膝彎裡。
一條大腳管褲子倒很長,又不肯系得高點,拖到腳背上。
現在看倒有點象新式的喇叭褲子、短風衣。
這身打扮體現了龐統的性格。
他是不是穿不起新的?不是的,他是故意如此。
他認為:一個人衣衫穿得再好,也可能是一點不值錢的,我肚子裡滿腹錦繡,外表根本不需要好看。
識貨的人自會來請教我,隻看衣衫不看人的人,我也不要理他。
龐統左臂上挽一個包裹,包裹裡三本兵書,一張七弦琴,一口鐵鏽的劍。
右手拿一把鵝毛扇。
身材雖則矮小,但挺胸凸肚,趾高氣揚。
站在吳侯府前,放開嗓門連連叫喚:&ldquo門上有人麼?&rdquo 門公連忙上前問道:&ldquo請問先生尊姓大名。
&rdquo 龐統一聽,已經有氣了:我這種人還要問名字? 其實你額上又不寫字的,人家哪裡知道你就是鳳呢?高傲過頭的人往往會這樣瞎多心的。
龐統沒好氣地答道:&ldquo你且聽了,我乃襄陽人氏,姓龐名統。
&rdquo 名氣确實大。
門公聽見&ldquo龐統&rdquo兩字,頓然呆住了。
哎呀,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鳳啊?但是看看他這副模樣,又有點懷疑。
便問:&ldquo莫非鳳雛先生?&rdquo &ldquo豈敢!&rdquo &ldquo請少待。
&rdquo 門公連忙轉身進去禀報。
孫權聽說&ldquo鳳凰&rdquo飛來,立即帶領衆文武出接。
一路出來時,孫權在想,孔明這條龍我已經見過了,确實超塵脫俗,飄飄道骨仙風,那末這隻鳳大概還要漂亮。
哪知跑到外面一看,哎喲!象跌散的鋪蓋那麼一隻。
孫權連忙扭過頭去。
龐統又是一氣,你嫌我難看?&ldquo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鬥量。
&rdquo我外表難看,腹中漂亮着哩! 不料,你這副尊容到處不受歡迎的,别說是孫權,到三江口周瑜一見,也把頭别轉;
按理說,今朝不傷一兵一卒得此十餘萬良箭,乃是孔明的莫大之功,也是三江的莫大之喜,周瑜應該宴請孔明吃賀功喜酒。
但周瑜想,你前兩天已吃暢了酒,今天就不給你吃了。
但此話又不能明講。
所以周瑜側過身子,既不開口,又不退帳,要想冷待孔明。
心想,諸葛亮是聰明人,看到我這個樣子,知道不擺酒了,就會不引而退的。
須知,這桌酒事關緊要,非吃不可,不吃,赤壁就燒不成了。
孔明一看,你倒老毛病又來了,上次長江初戰大獲全勝,你也這個樣子,當時我也沒有心思吃酒,故而馬馬虎虎。
今天又想賴了,你不象一家大都督,倒有點象一個小潑皮,專耍賴我的帳。
這次沒有那麼便當了。
孔明站起身來,對周瑜一躬到底,口中連稱:&ldquo是是是。
&rdquo 周瑜回頭對他看看:誰與你說過話,這般打拱作揖?莫非有毛病不成? &ldquo謝大都督為亮設宴賀功!&rdquo又回頭招呼魯肅,&ldquo大夫請哪!&rdquo 踱頭自然附和:&ldquo軍師,請!&rdquo 周瑜想,怎麼天下奇才也會耍無賴的?老你的臉皮!我什麼時候說過請你喝賀功酒的?但又不能說沒有吃。
隻好跟着和調:&ldquo先生請了。
&rdquo 衆文武退出帳去。
周瑜同孔明、魯肅進寝帳。
須臾,一桌酒肴放好,三人坐下飲酒。
周瑜問諸葛亮,先生難道事先知曉昨夜有大霧麼?軍師說,我在上半年就推算到了。
周瑜又問,那末,本月之中天氣還有什麼變化麼?孔明想,還有三天東風,一夜大雨。
但這是性命攸關的事,不能告訴你的。
便說,本月之中平平而過,與往年一樣,并無什麼變化。
周瑜想,我别的本領都不差,就是不懂天文。
要想向孔明請教,請他傳授天文,但身為都督,此話難以啟齒。
孔明吃透他的心思,便說,都督若不見笑的話,等待此番破了百萬曹軍之後,我将天文一道說與都督知曉。
這是諸葛亮的緩兵之計,希望周瑜看在這一點上,暫時不要再動殺機,讓他太太平平借過東風,然後逃回樊口山。
周瑜聽了孔明此活,捉摸不透他是真心還是假話,也随口敷衍道,今後本督自要請教先生。
魯肅聽了很高興,心想,你們兩人一直這樣相敬相愛就好了。
此番我們孫、劉聯兵,共破曹軍,你們兩位統帥都是大才,而且也都年輕,理應互相請教,取長補短。
尤其都督,更應該多向孔明求教。
這樣,你的本領還能更進一層。
魯大夫總是想好的一面。
諸葛亮一面虛與委蛇,一面在動腦筋。
心想,自到三江以來,我對你周瑜的功可謂不小。
零零碎碎的事情不去說它了,光講大的就有好幾件:十月三十長江水戰,我代你都督指揮,破了敵軍的船尾炮;十一月初二,你夜探敵營,我派甘甯來搭救你的性命;十一月初七草船借箭,到曹操那裡去取了十多萬支箭,資助于你。
樁樁都是大功。
你周瑜非但不見好,反而處心積慮要害我,你别以為這一桌賀功酒就可以把前欠一筆勾銷了,我都記在心裡,回到皇叔那裡之後,都要和你一一清算的!但是孔明又覺得遠水解不了近渴,将來算總帳是将來的事,眼下最好就能先出一口氣,給他一點報應。
怎麼出呢?他是我的上司,我又不好貿然得罪他,除非另外請一個人來代我出出氣。
當然,魯肅萬萬不敢惹他的。
有沒有這樣的人呢?有的,而且早就應該到三江口來了。
因為赤壁戰争的形勢,此人完全明白,知道這裡需要這樣的人,而且這人也一定很想趁此機會來露一手,顯顯能力。
倘然此人來到三江,雖然主要是來幫周瑜的忙,但順便也可以幫我出一口氣。
為什麼到此時還不來呢? 正在這時,小兵報進寝帳:&ldquo報禀都督,營前來了一位道長,自稱襄陽人氏,姓龐名統,表字士元,要見都督。
&rdquo 周瑜聽說龐士元駕到,不禁喜出望外。
心想,人道是,伏龍、鳳雛,得一而定天下。
如今兩個都到我這裡來,何愁曹兵不破?但是這個鳳雛先生我久聞大名,從未晤面,連間接的交往也沒有一點,他今天怎麼會到這裡來的?倒要問問諸葛亮呢──&ldquo軍師,可知鳳雛先生怎樣到此?&rdquo &ldquo這個&hellip&hellip&rdquo 孔明想,他是來幫你忙的。
但既然要來,為什麼來得那麼遲呢?哦,明白了。
看來龐統已經到孫權那裡去轉過一圈了。
孔明對周瑜看看,嘿嘿,你别高興!龐統很可能是受了孫權的氣,來找你周瑜出氣的。
──嗨!完全被諸葛亮料到。
龐統籍貫襄陽。
今年三十二歲,自幼父母雙亡,全仗叔父龐德公扶養長大,并傳授他一身本領,天文、地理、兵書、戰策無不精通,故而在小輩中稱為鳳雛。
今年曹操得了襄陽,特地相請龐統三次。
龐士元不願助曹,一走了之。
此人才能确是出衆,可惜脾氣不好,驕傲狂妄,胸襟狹窄。
他聽說孔明火燒博望、新野,屢敗曹操,&ldquo卧龍&rdquo兩字威震天下,便心生嫉妒。
于是,決定出山,也找個主人,顯一下身手,讓天下人看看,鳳與龍到底孰高孰低? 那末去投靠誰呢?劉備已經有了孔明在彼,兩人同幫一個主人,比不出上下的;再說,他已占了先手,把軍師的位置搶了,我再跟去,最多當個副軍師,他做面子,我做夾裡?不是已經顯得我低他一等了嗎?不去。
最近,龐統得悉曹操兵屯赤壁,引起南北交兵。
心想,機會來了。
倒不如讓我到江東去相助孫權。
此番他們必用火攻敗曹,那是少不了我龐某的。
曹操這許多戰船如何燒得幹淨?必須叫他連在一起。
獻這連環計者,非我龐統不可。
但是,孫權手下有個周瑜,此人名聲不小,資格很老,聽說十三歲就披發為将,在江東已曆兩朝,與孫權又是親戚,樹大根深,不可動搖。
那末,難道他當都督,我做副都督,甘願做小嗎?不行。
然而再一想,不要緊。
周瑜雖然年齡不大,但他久患咯血之症,毛病相當嚴重,加上當了數年都督,勢必嘔心瀝血,操勞過度,尤其此番赤壁破曹,自然勞神費力,更耗心血。
這樣看來,此人的壽數不會太長的了。
而且據說此人的面相不好,常言道:&ldquo面如闆鼓,年紀不過卅五。
&rdquo即使算得寬一點,也最多活到三十六歲。
隻有兩年時間了,快得很。
他一死,我就可以當正都督了──龐統猜周瑜的壽命倒猜得很準。
但他不知道自己也是三十六歲死的。
所謂&ldquo死日不得知&rdquo,便是此人。
因此,他就帶了一個小僮,徑至南徐,來到吳侯府前,高聲喊叫:&ldquo門上有人麼?&rdquo 門公一看,吓了一跳。
因為龐統相貌生得醜陋,所謂&ldquo五嶽朝天&rdquo:沖額角,抄下巴,高顴骨,翹嘴唇,招耳朵。
皮膚烏不三,白不四。
胡須蓬蓬松松。
身材長得矮小,而且沒有頭頸的,一個大腦袋直接擱在肩膀上,好象酒壇上放了一隻西瓜。
如果後面有人叫他,他不能把頭别過來看的,非要連身體一起轉過來不可。
這一點,他正好和司馬懿相反。
門公見龐統頭戴道巾,身穿道袍,腰束絲縧,覺得此人十分落拓。
這件道袍冬天當罩衫,夏天光身穿。
吃了東西從不洗臉,嘴巴用手抹,手往胸前搋搋,就算了。
擦得胸前象護心鏡那麼一塊。
道袍穿得發脆了,下擺磨出了一排須須。
他幹脆撕去一條。
年數一長,道袍短了兩尺,吊在膝彎裡。
一條大腳管褲子倒很長,又不肯系得高點,拖到腳背上。
現在看倒有點象新式的喇叭褲子、短風衣。
這身打扮體現了龐統的性格。
他是不是穿不起新的?不是的,他是故意如此。
他認為:一個人衣衫穿得再好,也可能是一點不值錢的,我肚子裡滿腹錦繡,外表根本不需要好看。
識貨的人自會來請教我,隻看衣衫不看人的人,我也不要理他。
龐統左臂上挽一個包裹,包裹裡三本兵書,一張七弦琴,一口鐵鏽的劍。
右手拿一把鵝毛扇。
身材雖則矮小,但挺胸凸肚,趾高氣揚。
站在吳侯府前,放開嗓門連連叫喚:&ldquo門上有人麼?&rdquo 門公連忙上前問道:&ldquo請問先生尊姓大名。
&rdquo 龐統一聽,已經有氣了:我這種人還要問名字? 其實你額上又不寫字的,人家哪裡知道你就是鳳呢?高傲過頭的人往往會這樣瞎多心的。
龐統沒好氣地答道:&ldquo你且聽了,我乃襄陽人氏,姓龐名統。
&rdquo 名氣确實大。
門公聽見&ldquo龐統&rdquo兩字,頓然呆住了。
哎呀,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鳳啊?但是看看他這副模樣,又有點懷疑。
便問:&ldquo莫非鳳雛先生?&rdquo &ldquo豈敢!&rdquo &ldquo請少待。
&rdquo 門公連忙轉身進去禀報。
孫權聽說&ldquo鳳凰&rdquo飛來,立即帶領衆文武出接。
一路出來時,孫權在想,孔明這條龍我已經見過了,确實超塵脫俗,飄飄道骨仙風,那末這隻鳳大概還要漂亮。
哪知跑到外面一看,哎喲!象跌散的鋪蓋那麼一隻。
孫權連忙扭過頭去。
龐統又是一氣,你嫌我難看?&ldquo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鬥量。
&rdquo我外表難看,腹中漂亮着哩! 不料,你這副尊容到處不受歡迎的,别說是孫權,到三江口周瑜一見,也把頭别轉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