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回 卧龍一語退仲達 鳳雛三江會公瑾
關燈
小
中
大
孔明想,我這條計的确有人知曉的,就是徐庶。
若說瞞不過你,我卻不信。
倘然在迷霧出散之前你就知道是計,那我佩服你。
現在雲開霧散,一目了然,三尺蒙童也知是計了,你講什麼現成話?瞞不過你,我尚且船頭船艄插滿箭了,連我現在站都站在箭堆上,瞞過了你的話,那還要弄二十條船來裝呢!孔明對他笑笑說:&ldquo瞞不過足下,本軍師船上滿載狼牙,竟無插足之地,倘然瞞過足下,未知又當如何?&rdquo &ldquo唏!&rdquo司馬懿歎了口氣,&ldquo諸葛亮,爾且聽了。
隻因丞相被那厮徐庶的花言巧語蒙蔽,不信俺的良言。
倘若聽俺之言,早就将爾生擒活捉的了。
&rdquo 孔明一聽,好大的口氣!你的本領與徐庶怎能相提并論?孔明對他搖搖頭,道:&ldquo亮不信。
&rdquo 司馬懿想,我官卑職小,沒有名聲,你當然不相信。
而且事情已經過去了,你總以為我在講現成話。
那末,我把未來的事情講點給你聽聽,你就可以知道我不是吹牛,而确實有點真才實學了。
因此,他略一思索說道:&ldquo諸葛亮,我且問你,本月之中還有東風三日,大雨一場,爾又要施何詭計?&rdquo 孔明聽見這兩句話,這才睜大了眼睛對司馬懿上下打量起來了。
心想,曹營上,除了徐庶之外,是沒有人懂天文的。
否則,我昨夜的計早就被他識破了。
而徐庶又絕對不會把這個秘密告訴任何人。
那末,肯定是此人自己觀測出來的。
這個家夥樣子很粗魯,天文倒着實不錯,正是&ldquo看看不象樣,倒是個雕花匠&rdquo。
但不知比我究竟如何?待我來試他一試。
因此說道:&ldquo那末請問足下,東風何日起?大雨幾時降?&rdquo &ldquo這個&hellip&hellip&rdquo我隻知道月份,算不準日子。
若要盤駁,性命交托。
孔明見他回答不出,心想,還好,你的天文比起我來還略遜一籌。
老實說,我早已看準,東風在二十日早上起,大雨是廿二日晚上降。
這兩個天時我都要派大用場的。
你既不懂,我也不同你談。
孔明心裡有數,今後此人必是我在曹營方面的唯一對手。
那末,讓我來問他一下姓名,可以早有準備。
孔明把羽扇對他一指,道:&ldquo留名。
&rdquo 老馬對兩個兒子看看:諸葛亮這家夥多麼勢利!你們的老子如果不拿出點顔色給他看看,他根本不會來問你是張三李四的。
&ldquo諸葛亮,爾且聽了,俺複姓司馬,名懿,表字仲達。
長子司馬師,次子司馬昭。
&rdquo 孔明一聽,原來是司馬氏父子三人。
不出諸葛亮所料,今後六出祁山時,就是碰到他,因此未能成功。
孔明在赤壁之戰期間,遇到兩個大能人,都是他一生的勁敵:借箭初會司馬懿,借東風相逢陸遜,陸伯言。
魏、蜀、吳都有傑出的軍事統帥,這也是天下長期不能統一,處于三分鼎立的原因之一。
現在孔明想,既然你司馬懿有見識,怎麼還想來捉我諸葛亮呢?我勸你還是識相點回去吧。
我能被你捉牢,就不會來騙箭了;既然騙到箭,你就捉我不牢的。
所以,軍師對司馬懿講:&ldquo爾且聽了,識時務者為俊傑,知機變者稱英豪。
&rdquo 司馬懿聽見這兩句話,把孔明的意思又理解錯了。
因為上面剛剛在談天文,下面接着講這兩句話,難怪司馬懿又想偏了。
他認為孔明是在指點他:既然你知道有東風和大雨,那末就是天意要敗曹操,非人力可挽救,你一定知道我要用火攻的,那你為什麼還要留在赤壁呢?還是知趣點,趕緊遠走高飛,否則也要一起燒進去的。
故而說,識時務者為俊傑,知機變者稱英豪。
司馬懿想,這句說話倒是金玉良言。
反正丞相也不相信我,留在這裡沒有好處。
那準定還是暫時退避三含,離開這裡是非之地,與你諸葛亮後會有期。
便吩咐兒子:&ldquo兒啊,返舟回營。
&rdquo 哪知你老子很服帖,兩個小子卻不賣帳。
小兒子司馬昭想,我們追到了諸葛亮,大功可望成功,豈能就此空勞而回?丞相在瞟遠鏡中看得分明,他本來就一向歧視我們,今天我們又是未奉将令出營的,如果這樣空手回去,他非但要問我們私出大營之罪,而且還要以為我們私通諸葛亮呢。
這小馬也是十分厲害,曹操的心思完全被他料到。
他想,不如讓我來跳上大船去,要活的,把諸葛亮一把胸脯拖下來;要死的,闆槳往他頭上一砸。
現在小船與大船相距不到兩丈,司馬昭把手中闆槳在水中一劃,小船蹿上前去,同時,他高喊一聲:&ldquo呔!妖道諸葛亮,司馬昭來也!&rdquo 魯肅在艙裡一聽,啊呀不好,敵将要跳上來了。
孔明一看,父親蠻識相,兒子不知趣。
使對他把羽扇招動:&ldquo你來啊!&rdquo 魯肅一聽,你還要叫他來?真棘手? 孔明想,我就是要請他來,不給他點手段看看,不知我的厲害。
司馬懿知道苗頭不對,諸葛亮叫你去,決不會請你去赴宴。
連忙旋轉身來:&ldquo兒啊,且慢!&rdquo伸出雙手企圖把兒子攔住。
司馬昭已經兩足一蹬,從老子頭上跳了過去。
老馬重新回過頭來看時,兒子已經吃虧了。
司馬昭看準距離剛好夠得上,一個騰步躍上大船的船艄,但是還抓不到孔明,闆槳也還打不到他。
因為這種大船的船艄很大,孔明站在艙門口,司馬昭跳在艄尖上,距離他還有五、六步路。
小馬準備再往前面蹿上一步。
不料這艄尖不牢呀!諸葛亮在出發之前叫王四把它鋸了下來,再重新釘上去的,隻有兩邊敲了兩隻釘。
看樣子蠻好,其實與紙頭糊的差不多。
你跳上去的時候是用了輕功的,現在一百多斤重的分量是實實在在地壓在上面,再加上兩足一蹬,不好了,連人帶梢尖往長江裡面&ldquo轟隆通&rdquo栽了下去。
諸葛亮一聲冷笑:&ldquo嘿&hellip&hellip&rdquo 曹操一直在打着瞟遠鏡看,一看,追上了!但怎又不上去捉?好象兩人在那裡大談其天?好,小馬上去了,&ldquo抓活的!啊呀,轟隆通!&rdquo──這聲音曹操是聽不見的,是他在腦子裡與司馬昭配台詞。
曹操想,這艄尖怎麼會掉下來的?諸葛亮果然處處設防,連艄尖上都有機關,可想而知,船艙裡的埋伏不知還要有多少呢。
怪不他的膽子這麼大。
徐庶一看,原來孔明不是依賴我幫忙,而是全靠這一點點小花樣。
當時司馬懿剛剛回過身來,一看兒子已經跌入水中了。
嗐!我與你說跳上去沒有便宜占的。
諸葛亮這家夥刁鑽促狹,連艄尖都會掉下來的。
司馬懿今天第一次與諸葛亮交手,頭腦裡留下了極深的印象:孔明此人十分狡黠詭谲,什麼念頭都想得出來的。
到後來,諸葛亮用空城計,司馬懿不敢進城,這原因雖然很多,但今天這個艄尖事件也是其中之一。
現在司馬懿連忙叫司馬師把小船劃過去救人。
知道小兒子沒有水性的,而且天氣這麼冷,救得遲了不是淹死,定要凍死。
諸葛亮吩咐王四用竹篙把艄尖撈上來,帶回去修理。
王四這才明白軍師叫他把艄尖鋸下來釘上去的用意,原來有這樣的大作用的。
孔明回身進艙,與魯肅冷酒冷菜一路吃回去。
司馬懿救起了兒子,三人回轉赤壁,上岸見曹操。
丞相訓斥道,未奉老夫将令,私出大營追趕!恕爾初犯,暫不治罪。
司馬懿想,你這老賊,如果我捉住了諸葛亮回來,你就不講這麼一番話了!算了,不與你來計較,你也要被燒了,我也要跑了,不必與你扯什麼皮了。
于是,老馬便帶了兩個兒子回陸營本帳,去想脫身之計。
曹操命手下檢查一下,一共射掉多少箭。
檢查結果,共射掉十八萬支。
這是一筆很可觀的損失,曹操埋怨于禁、毛階,枉為水軍都督,敵人的計都看不出來。
于禁、毛玠暗想,我們隻好被你責罵,不敢回敬你:我們不生眼睛,隻用五十人射箭;你自己也象個瞎子,再添二百小兵前來助射。
此地水營上自由兩位都督指揮料理一切,曹操帶文武回轉中軍大帳。
剛剛坐定片刻,司馬懿父子進帳見丞相。
說,我們未能抓住諸葛亮,實是有罪,我們要求将功折罪,報效丞相。
曹操想,這家夥的脾氣倒也倔強得很。
我方才隻是要警戒警戒他,其實我知道他去追是好意。
既然他提出要求戴罪立功,那就随他的便,反正他在我的面前,我也覺得看不順眼,便問,你們準備如何将功折罪? 司馬懿說,如今你丞相損失了這許多箭,對我軍長江水戰十分不利。
因此,我們父子三人願意立即奔赴皇城,趕造二十萬支狼牙,然後馬上送到此地。
這裡的陸路總巡哨暫遣别将代理。
丞相意下如何? 曹操想,我本則打算命人去造箭,現在你自告奮勇,那再好也沒有。
陸軍總巡哨又不是要緊之職,沒有多少事情好做的,命人代理一下好了。
所以丞相一口同意。
老馬接了令箭退出帳去的時候對徐庶看看:我這就走了,火燒赤壁是肯定的了,曹操這份人家就拜托你了。
這樣,你的木梢隻管一五一十地給他掮好了。
徐庶對他望望:你放心,即使他一份人家弄不光,至少半份可以包在我身上的。
元直看着老馬揚長而去,非常歆羨。
心想,這家夥
若說瞞不過你,我卻不信。
倘然在迷霧出散之前你就知道是計,那我佩服你。
現在雲開霧散,一目了然,三尺蒙童也知是計了,你講什麼現成話?瞞不過你,我尚且船頭船艄插滿箭了,連我現在站都站在箭堆上,瞞過了你的話,那還要弄二十條船來裝呢!孔明對他笑笑說:&ldquo瞞不過足下,本軍師船上滿載狼牙,竟無插足之地,倘然瞞過足下,未知又當如何?&rdquo &ldquo唏!&rdquo司馬懿歎了口氣,&ldquo諸葛亮,爾且聽了。
隻因丞相被那厮徐庶的花言巧語蒙蔽,不信俺的良言。
倘若聽俺之言,早就将爾生擒活捉的了。
&rdquo 孔明一聽,好大的口氣!你的本領與徐庶怎能相提并論?孔明對他搖搖頭,道:&ldquo亮不信。
&rdquo 司馬懿想,我官卑職小,沒有名聲,你當然不相信。
而且事情已經過去了,你總以為我在講現成話。
那末,我把未來的事情講點給你聽聽,你就可以知道我不是吹牛,而确實有點真才實學了。
因此,他略一思索說道:&ldquo諸葛亮,我且問你,本月之中還有東風三日,大雨一場,爾又要施何詭計?&rdquo 孔明聽見這兩句話,這才睜大了眼睛對司馬懿上下打量起來了。
心想,曹營上,除了徐庶之外,是沒有人懂天文的。
否則,我昨夜的計早就被他識破了。
而徐庶又絕對不會把這個秘密告訴任何人。
那末,肯定是此人自己觀測出來的。
這個家夥樣子很粗魯,天文倒着實不錯,正是&ldquo看看不象樣,倒是個雕花匠&rdquo。
但不知比我究竟如何?待我來試他一試。
因此說道:&ldquo那末請問足下,東風何日起?大雨幾時降?&rdquo &ldquo這個&hellip&hellip&rdquo我隻知道月份,算不準日子。
若要盤駁,性命交托。
孔明見他回答不出,心想,還好,你的天文比起我來還略遜一籌。
老實說,我早已看準,東風在二十日早上起,大雨是廿二日晚上降。
這兩個天時我都要派大用場的。
你既不懂,我也不同你談。
孔明心裡有數,今後此人必是我在曹營方面的唯一對手。
那末,讓我來問他一下姓名,可以早有準備。
孔明把羽扇對他一指,道:&ldquo留名。
&rdquo 老馬對兩個兒子看看:諸葛亮這家夥多麼勢利!你們的老子如果不拿出點顔色給他看看,他根本不會來問你是張三李四的。
&ldquo諸葛亮,爾且聽了,俺複姓司馬,名懿,表字仲達。
長子司馬師,次子司馬昭。
&rdquo 孔明一聽,原來是司馬氏父子三人。
不出諸葛亮所料,今後六出祁山時,就是碰到他,因此未能成功。
孔明在赤壁之戰期間,遇到兩個大能人,都是他一生的勁敵:借箭初會司馬懿,借東風相逢陸遜,陸伯言。
魏、蜀、吳都有傑出的軍事統帥,這也是天下長期不能統一,處于三分鼎立的原因之一。
現在孔明想,既然你司馬懿有見識,怎麼還想來捉我諸葛亮呢?我勸你還是識相點回去吧。
我能被你捉牢,就不會來騙箭了;既然騙到箭,你就捉我不牢的。
所以,軍師對司馬懿講:&ldquo爾且聽了,識時務者為俊傑,知機變者稱英豪。
&rdquo 司馬懿聽見這兩句話,把孔明的意思又理解錯了。
因為上面剛剛在談天文,下面接着講這兩句話,難怪司馬懿又想偏了。
他認為孔明是在指點他:既然你知道有東風和大雨,那末就是天意要敗曹操,非人力可挽救,你一定知道我要用火攻的,那你為什麼還要留在赤壁呢?還是知趣點,趕緊遠走高飛,否則也要一起燒進去的。
故而說,識時務者為俊傑,知機變者稱英豪。
司馬懿想,這句說話倒是金玉良言。
反正丞相也不相信我,留在這裡沒有好處。
那準定還是暫時退避三含,離開這裡是非之地,與你諸葛亮後會有期。
便吩咐兒子:&ldquo兒啊,返舟回營。
&rdquo 哪知你老子很服帖,兩個小子卻不賣帳。
小兒子司馬昭想,我們追到了諸葛亮,大功可望成功,豈能就此空勞而回?丞相在瞟遠鏡中看得分明,他本來就一向歧視我們,今天我們又是未奉将令出營的,如果這樣空手回去,他非但要問我們私出大營之罪,而且還要以為我們私通諸葛亮呢。
這小馬也是十分厲害,曹操的心思完全被他料到。
他想,不如讓我來跳上大船去,要活的,把諸葛亮一把胸脯拖下來;要死的,闆槳往他頭上一砸。
現在小船與大船相距不到兩丈,司馬昭把手中闆槳在水中一劃,小船蹿上前去,同時,他高喊一聲:&ldquo呔!妖道諸葛亮,司馬昭來也!&rdquo 魯肅在艙裡一聽,啊呀不好,敵将要跳上來了。
孔明一看,父親蠻識相,兒子不知趣。
使對他把羽扇招動:&ldquo你來啊!&rdquo 魯肅一聽,你還要叫他來?真棘手? 孔明想,我就是要請他來,不給他點手段看看,不知我的厲害。
司馬懿知道苗頭不對,諸葛亮叫你去,決不會請你去赴宴。
連忙旋轉身來:&ldquo兒啊,且慢!&rdquo伸出雙手企圖把兒子攔住。
司馬昭已經兩足一蹬,從老子頭上跳了過去。
老馬重新回過頭來看時,兒子已經吃虧了。
司馬昭看準距離剛好夠得上,一個騰步躍上大船的船艄,但是還抓不到孔明,闆槳也還打不到他。
因為這種大船的船艄很大,孔明站在艙門口,司馬昭跳在艄尖上,距離他還有五、六步路。
小馬準備再往前面蹿上一步。
不料這艄尖不牢呀!諸葛亮在出發之前叫王四把它鋸了下來,再重新釘上去的,隻有兩邊敲了兩隻釘。
看樣子蠻好,其實與紙頭糊的差不多。
你跳上去的時候是用了輕功的,現在一百多斤重的分量是實實在在地壓在上面,再加上兩足一蹬,不好了,連人帶梢尖往長江裡面&ldquo轟隆通&rdquo栽了下去。
諸葛亮一聲冷笑:&ldquo嘿&hellip&hellip&rdquo 曹操一直在打着瞟遠鏡看,一看,追上了!但怎又不上去捉?好象兩人在那裡大談其天?好,小馬上去了,&ldquo抓活的!啊呀,轟隆通!&rdquo──這聲音曹操是聽不見的,是他在腦子裡與司馬昭配台詞。
曹操想,這艄尖怎麼會掉下來的?諸葛亮果然處處設防,連艄尖上都有機關,可想而知,船艙裡的埋伏不知還要有多少呢。
怪不他的膽子這麼大。
徐庶一看,原來孔明不是依賴我幫忙,而是全靠這一點點小花樣。
當時司馬懿剛剛回過身來,一看兒子已經跌入水中了。
嗐!我與你說跳上去沒有便宜占的。
諸葛亮這家夥刁鑽促狹,連艄尖都會掉下來的。
司馬懿今天第一次與諸葛亮交手,頭腦裡留下了極深的印象:孔明此人十分狡黠詭谲,什麼念頭都想得出來的。
到後來,諸葛亮用空城計,司馬懿不敢進城,這原因雖然很多,但今天這個艄尖事件也是其中之一。
現在司馬懿連忙叫司馬師把小船劃過去救人。
知道小兒子沒有水性的,而且天氣這麼冷,救得遲了不是淹死,定要凍死。
諸葛亮吩咐王四用竹篙把艄尖撈上來,帶回去修理。
王四這才明白軍師叫他把艄尖鋸下來釘上去的用意,原來有這樣的大作用的。
孔明回身進艙,與魯肅冷酒冷菜一路吃回去。
司馬懿救起了兒子,三人回轉赤壁,上岸見曹操。
丞相訓斥道,未奉老夫将令,私出大營追趕!恕爾初犯,暫不治罪。
司馬懿想,你這老賊,如果我捉住了諸葛亮回來,你就不講這麼一番話了!算了,不與你來計較,你也要被燒了,我也要跑了,不必與你扯什麼皮了。
于是,老馬便帶了兩個兒子回陸營本帳,去想脫身之計。
曹操命手下檢查一下,一共射掉多少箭。
檢查結果,共射掉十八萬支。
這是一筆很可觀的損失,曹操埋怨于禁、毛階,枉為水軍都督,敵人的計都看不出來。
于禁、毛玠暗想,我們隻好被你責罵,不敢回敬你:我們不生眼睛,隻用五十人射箭;你自己也象個瞎子,再添二百小兵前來助射。
此地水營上自由兩位都督指揮料理一切,曹操帶文武回轉中軍大帳。
剛剛坐定片刻,司馬懿父子進帳見丞相。
說,我們未能抓住諸葛亮,實是有罪,我們要求将功折罪,報效丞相。
曹操想,這家夥的脾氣倒也倔強得很。
我方才隻是要警戒警戒他,其實我知道他去追是好意。
既然他提出要求戴罪立功,那就随他的便,反正他在我的面前,我也覺得看不順眼,便問,你們準備如何将功折罪? 司馬懿說,如今你丞相損失了這許多箭,對我軍長江水戰十分不利。
因此,我們父子三人願意立即奔赴皇城,趕造二十萬支狼牙,然後馬上送到此地。
這裡的陸路總巡哨暫遣别将代理。
丞相意下如何? 曹操想,我本則打算命人去造箭,現在你自告奮勇,那再好也沒有。
陸軍總巡哨又不是要緊之職,沒有多少事情好做的,命人代理一下好了。
所以丞相一口同意。
老馬接了令箭退出帳去的時候對徐庶看看:我這就走了,火燒赤壁是肯定的了,曹操這份人家就拜托你了。
這樣,你的木梢隻管一五一十地給他掮好了。
徐庶對他望望:你放心,即使他一份人家弄不光,至少半份可以包在我身上的。
元直看着老馬揚長而去,非常歆羨。
心想,這家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