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 運玄機西山紮船 趁濃霧曹營借箭
關燈
小
中
大
,攻打白帝城,又是用老軍;出祁山,空城計,還是用老軍。
這三次用老軍是最著名的。
現在軍師先叫王四把自己的那條船開到江心,調正方向,頭對赤壁,梢對三江。
然後叫五百老軍一起行動,把從黃蓋那裡借的二十隻舊船一分為二,排在他那條船的兩側,左右各十條,方向一緻。
船與船都靠緊,并用粗繩索把船頭船梢上的肋木與相鄰的船系緊。
這樣,二十一條船就固定在一起,連成一條大船相仿。
孔明叫老軍在每條船的兩側,船舷之上,窗洞之下,各打七個洞眼。
然後把那十四根長繩索從這些打好的洞眼中穿過,七根穿左側的十條船,七根穿右側的十條船,十四個繩頭都在孔明的艙内。
最後把一百四十個鈴擋系在這十四條繩索上,平均每根繩上十個鈴铛。
接着,叫老軍把那些七高八低的石塊和破鑼破鼓搬到二十條舊船的船艙内,數量大緻平均;孔明自己船上不擺,挂線、格盤和打通了竹節的三尺長的竹竿,都放在他的船艙裡。
最後,吩咐衆老軍把兩大堆爛稻草鋪在二十一條船上,從頭到艄,從上到下,全部用稻草覆蓋,而且要鋪得厚,一層、二層、三層,堆得象山那麼一座。
有人說是&ldquo草人借箭&rdquo,用幹稻草紮成草人,排在船上。
其實,這種說法不太合情理。
試想,一個草人身上能受多少箭?而且隻有外圍的草人射到箭,中間的根本射不到;第二,孔明這條計是&ldquo東吳十計&rdquo中的第六條,名為&ldquo疑兵之計&rdquo。
如果船上是草人,曹營上不一定射箭,水來土掩,兵來将擋嘛,曹操可以派水軍把這二十一條船包圍起來,孔明反而有危險。
而現在這樣的草船,在濃霧中看不清楚江面上飄來的一大堆是什麼東西,不敢貿然靠近它,故而隻得射箭。
第三,草人是用稻草紮的,比較緊,如果箭射得重,箭頭、箭杆必有損壞;射得輕的,彈了出去,落入江中,勢必造成好箭不牢,牢箭不好的情況。
而現在這麼堆鋪的爛稻草,既松又軟,不論箭的力量是大是小,都能受牢,而且不會損壞。
力量大的,射得深些;力量小的,射得淺些。
所以說&ldquo草船借箭&rdquo,而不是&ldquo草人借箭&rdquo。
一切布置停當,軍師吩咐王四,将自己那條船的後艄艄尖鋸掉。
王四聽了一楞,說:&ldquo軍師,這艄尖怎麼好截去呢?&rdquo &ldquo為何鋸不得?放在那裡毫無用處。
&rdquo &ldquo但是也不礙你的事呀!&rdquo &ldquo本軍師看在眼中十分厭惡。
&rdquo &ldquo鋸掉了不象樣的!&rdquo &ldquo不必多言,隻管鋸了。
&rdquo 王四沒辦法,隻得用鋸子把梢尖鋸了。
回複軍師:&ldquo梢尖鋸掉了,你去看吧。
&rdquo 孔明一看,說,哎呀!你的話有道理的,鋸掉了果然不象樣了。
你再用兩隻釘把它釘上去。
不用釘得怎麼牢的,隻要裝裝樣子,不掉下來就行了。
王四說,你不是存心在消遣我嗎?跟你說不能鋸掉的,你不相信,偏要鋸;既然鋸了,也就算了,何必再要釘上去? &ldquo命爾釘上,爾就與我釘上。
&rdquo &ldquo是!&rdquo 其實,孔明這樣做也是備而不用。
倘若無事,就當它沒有布置;若有事時,兩三員大将也未必有這梢尖頂用。
待到梢尖釘好,軍師命老軍全部上船。
每隻船上一隊兵──二十五個,二十條船正好五百名;孔明船上不用。
軍師又命王四上岸,到陸營上去拿了一面魯肅的大旗來,卷卷好,放在自己的船艙内。
孔明回頭招呼魯肅:&ldquo大夫,請登舟。
&rdquo 魯肅看得呆脫了,不懂孔明在擺什麼迷魂陣。
現在聽到叫他上船,他也不問問明白,糊裡糊塗跟了孔明上到船上,如果知道是到赤壁山前去受箭,殺了他的頭也不敢去的。
兩人在鋪滿的爛稻草的一條一條船上,跨到了孔明的船上。
走進船艙,隻見艙内已經點起了蠟燭。
雖然天色未晚,但大船被爛稻草裹得嚴嚴實實,艙内已很暗了。
走進中艙,裡面一桌酒倒又擺好在那裡了。
孔明招呼道:&ldquo大夫請坐。
&rdquo &ldquo軍師請。
&rdquo 兩人對面坐定,魯肅面對三江,背向赤壁,人朝船艄方向;孔明面對赤壁,背向三江,人朝船頭方向。
魯肅對桌面上一看,隻見放着三隻酒盅、五根筷子。
踱頭感到奇怪:三隻酒盅應該放六根筷子,不知哪個隻用一根筷子呢?莫非此人專門吃棕子,隻需用一根筷。
心想,待我問問先生,今天要請哪一位貴客。
所以開口道:&ldquo軍師,今日相請哪一位貴客?&rdquo &ldquo亮相請一位魯大夫。
&rdquo &ldquo還有何人?&rdquo &ldquo諸葛亮。
&rdquo &ldquo再有呢?&rdquo &ldquo魯踱頭。
&rdquo &ldquo嗳!&rdquo人家好心問你,你又開玩笑了。
&ldquo軍師,你我二人隻消兩隻盅兒,這還有一隻是哪一個的?&rdquo &ldquo不必多問。
來來來,請用酒。
&rdquo 孔明提起酒壺,給魯肅和自己的酒盅裡都滿滿斟上一盅,又把第三隻酒盅放在旁邊,篩了七成,然後把一根筷子擱在盅口上。
魯肅想,為什麼不篩滿呢?喔,大約象過節祭祖宗一樣,要停停篩篩的,一下子篩滿了,等會兒要篩不下的。
魯肅端起酒懷,一飲而盡。
孔明馬上給他篩滿。
隻要魯肅喝掉一點,先生就馬上給他加滿。
魯肅一面吃,一面在轉念頭:諸葛亮搞了這麼一批船,堆了這麼多的爛稻草,叫了五百老軍,究竟到哪裡去?去幹什麼?當然,今天是三天之中的最後一夜,肯定是到什麼地方去拿箭。
大概劉備人雖窮,箭卻蠻多,孔明自知來不及造十萬支箭,所以幹脆不造,今天弄了這批舊船到樊口山去向劉備借箭。
他唯恐劉皇叔不相信有這種事情,因此把我這個一概不管的保人也帶了去作證。
劉備肯借的話,他就命老軍裝了箭回去交令;倘然不肯借,他就準備上吊自殺了。
所以拉線挂挂好,格盤對對準方向,死了往西方去。
想來想去隻有這樣的解釋,想不出别的什麼地方可以弄到箭。
魯肅隻顧自己呆頓頓地在動腦筋,連孔明給他斟酒也都視而不見,反正拿起來喝就是了。
其實,孔明已給你斟了二、三十次酒了,你至少已經喝了兩斤以上了。
等到魯肅發覺自己頭裡有點暈,這才看到孔明老是在給他斟酒,所以也停下來不喝了。
魯肅想,他不是在篩酒,而是在灌酒,存心想喝醉我。
所以踱頭搖手道:&ldquo下官足夠了。
&rdquo &ldquo再飲三杯。
&rdquo &ldquo醉了。
&rdquo 孔明今天确實想把魯肅灌醉的。
因為等一下船到赤壁前,被他知覺,他要急煞的。
孔明想,真的吓壞了你,我是對不起你的,還是讓你喝醉了,趴在桌上呼呼一覺,等你醒來,或許已經快要回去了,至少曹營上的箭已經開始射過來了。
那時,你即使知道是在曹營面前也要急得好一些。
孔明是一片好意,但魯肅他一定不肯喝了。
孔明想,你真的不喝,我也沒有辦法,不能捏住了你的鼻子灌進去的。
你自己不願醉,那隻能讓你去急了。
魯肅想,現在我要問問清楚了,究竟往什麼地方去。
問道:&ldquo軍師,舟船欲往哪裡而去?&rdquo 孔明想,現在無論如何不能告訴你舟船的去向。
因為還沒有開,講了之後,你要逃上岸去的。
所以答道:&ldquo大夫不必多問,少停便知。
&rdquo 魯肅想,事到如今,我為你急得寝食不安,你還要對我賣關子呢。
孔明一聲呼喚:&ldquo王四。
&rdquo &ldquo軍師。
&rdquo &ldquo你與我去後梢,觀看水、陸、糧三座大營可看得清楚否?&rdquo 王四想,你的酒喝得不多,醉話倒已經說出來了。
船都沒有開,怎麼會看不見?即使天黑了,營上的标燈照耀如同白晝相仿,數十裡路也看得見,何況我們還在江邊,不過你叫我看,我就去看看。
王四出後艙,到船梢上,舉目一看,不是嗎,水營清清楚楚的九宮八卦營,桅燈、标燈星羅棋布,大号艨艟、二号戰艦,齊齊斬斬;陸營雖然遠一些,但是燈火通明,金木水火土的五方營中旗幡招展,尤其都督的大纛旗,高高飄揚。
隻有糧營被西山遮住,尚可看到營中射出來的一束束光亮。
哪一點不清楚呢?軍師大概在說酒話。
王四回到艙裡:&ldquo回禀軍師,三座大營統統看見,清清楚楚。
&rdquo &l
這三次用老軍是最著名的。
現在軍師先叫王四把自己的那條船開到江心,調正方向,頭對赤壁,梢對三江。
然後叫五百老軍一起行動,把從黃蓋那裡借的二十隻舊船一分為二,排在他那條船的兩側,左右各十條,方向一緻。
船與船都靠緊,并用粗繩索把船頭船梢上的肋木與相鄰的船系緊。
這樣,二十一條船就固定在一起,連成一條大船相仿。
孔明叫老軍在每條船的兩側,船舷之上,窗洞之下,各打七個洞眼。
然後把那十四根長繩索從這些打好的洞眼中穿過,七根穿左側的十條船,七根穿右側的十條船,十四個繩頭都在孔明的艙内。
最後把一百四十個鈴擋系在這十四條繩索上,平均每根繩上十個鈴铛。
接着,叫老軍把那些七高八低的石塊和破鑼破鼓搬到二十條舊船的船艙内,數量大緻平均;孔明自己船上不擺,挂線、格盤和打通了竹節的三尺長的竹竿,都放在他的船艙裡。
最後,吩咐衆老軍把兩大堆爛稻草鋪在二十一條船上,從頭到艄,從上到下,全部用稻草覆蓋,而且要鋪得厚,一層、二層、三層,堆得象山那麼一座。
有人說是&ldquo草人借箭&rdquo,用幹稻草紮成草人,排在船上。
其實,這種說法不太合情理。
試想,一個草人身上能受多少箭?而且隻有外圍的草人射到箭,中間的根本射不到;第二,孔明這條計是&ldquo東吳十計&rdquo中的第六條,名為&ldquo疑兵之計&rdquo。
如果船上是草人,曹營上不一定射箭,水來土掩,兵來将擋嘛,曹操可以派水軍把這二十一條船包圍起來,孔明反而有危險。
而現在這樣的草船,在濃霧中看不清楚江面上飄來的一大堆是什麼東西,不敢貿然靠近它,故而隻得射箭。
第三,草人是用稻草紮的,比較緊,如果箭射得重,箭頭、箭杆必有損壞;射得輕的,彈了出去,落入江中,勢必造成好箭不牢,牢箭不好的情況。
而現在這麼堆鋪的爛稻草,既松又軟,不論箭的力量是大是小,都能受牢,而且不會損壞。
力量大的,射得深些;力量小的,射得淺些。
所以說&ldquo草船借箭&rdquo,而不是&ldquo草人借箭&rdquo。
一切布置停當,軍師吩咐王四,将自己那條船的後艄艄尖鋸掉。
王四聽了一楞,說:&ldquo軍師,這艄尖怎麼好截去呢?&rdquo &ldquo為何鋸不得?放在那裡毫無用處。
&rdquo &ldquo但是也不礙你的事呀!&rdquo &ldquo本軍師看在眼中十分厭惡。
&rdquo &ldquo鋸掉了不象樣的!&rdquo &ldquo不必多言,隻管鋸了。
&rdquo 王四沒辦法,隻得用鋸子把梢尖鋸了。
回複軍師:&ldquo梢尖鋸掉了,你去看吧。
&rdquo 孔明一看,說,哎呀!你的話有道理的,鋸掉了果然不象樣了。
你再用兩隻釘把它釘上去。
不用釘得怎麼牢的,隻要裝裝樣子,不掉下來就行了。
王四說,你不是存心在消遣我嗎?跟你說不能鋸掉的,你不相信,偏要鋸;既然鋸了,也就算了,何必再要釘上去? &ldquo命爾釘上,爾就與我釘上。
&rdquo &ldquo是!&rdquo 其實,孔明這樣做也是備而不用。
倘若無事,就當它沒有布置;若有事時,兩三員大将也未必有這梢尖頂用。
待到梢尖釘好,軍師命老軍全部上船。
每隻船上一隊兵──二十五個,二十條船正好五百名;孔明船上不用。
軍師又命王四上岸,到陸營上去拿了一面魯肅的大旗來,卷卷好,放在自己的船艙内。
孔明回頭招呼魯肅:&ldquo大夫,請登舟。
&rdquo 魯肅看得呆脫了,不懂孔明在擺什麼迷魂陣。
現在聽到叫他上船,他也不問問明白,糊裡糊塗跟了孔明上到船上,如果知道是到赤壁山前去受箭,殺了他的頭也不敢去的。
兩人在鋪滿的爛稻草的一條一條船上,跨到了孔明的船上。
走進船艙,隻見艙内已經點起了蠟燭。
雖然天色未晚,但大船被爛稻草裹得嚴嚴實實,艙内已很暗了。
走進中艙,裡面一桌酒倒又擺好在那裡了。
孔明招呼道:&ldquo大夫請坐。
&rdquo &ldquo軍師請。
&rdquo 兩人對面坐定,魯肅面對三江,背向赤壁,人朝船艄方向;孔明面對赤壁,背向三江,人朝船頭方向。
魯肅對桌面上一看,隻見放着三隻酒盅、五根筷子。
踱頭感到奇怪:三隻酒盅應該放六根筷子,不知哪個隻用一根筷子呢?莫非此人專門吃棕子,隻需用一根筷。
心想,待我問問先生,今天要請哪一位貴客。
所以開口道:&ldquo軍師,今日相請哪一位貴客?&rdquo &ldquo亮相請一位魯大夫。
&rdquo &ldquo還有何人?&rdquo &ldquo諸葛亮。
&rdquo &ldquo再有呢?&rdquo &ldquo魯踱頭。
&rdquo &ldquo嗳!&rdquo人家好心問你,你又開玩笑了。
&ldquo軍師,你我二人隻消兩隻盅兒,這還有一隻是哪一個的?&rdquo &ldquo不必多問。
來來來,請用酒。
&rdquo 孔明提起酒壺,給魯肅和自己的酒盅裡都滿滿斟上一盅,又把第三隻酒盅放在旁邊,篩了七成,然後把一根筷子擱在盅口上。
魯肅想,為什麼不篩滿呢?喔,大約象過節祭祖宗一樣,要停停篩篩的,一下子篩滿了,等會兒要篩不下的。
魯肅端起酒懷,一飲而盡。
孔明馬上給他篩滿。
隻要魯肅喝掉一點,先生就馬上給他加滿。
魯肅一面吃,一面在轉念頭:諸葛亮搞了這麼一批船,堆了這麼多的爛稻草,叫了五百老軍,究竟到哪裡去?去幹什麼?當然,今天是三天之中的最後一夜,肯定是到什麼地方去拿箭。
大概劉備人雖窮,箭卻蠻多,孔明自知來不及造十萬支箭,所以幹脆不造,今天弄了這批舊船到樊口山去向劉備借箭。
他唯恐劉皇叔不相信有這種事情,因此把我這個一概不管的保人也帶了去作證。
劉備肯借的話,他就命老軍裝了箭回去交令;倘然不肯借,他就準備上吊自殺了。
所以拉線挂挂好,格盤對對準方向,死了往西方去。
想來想去隻有這樣的解釋,想不出别的什麼地方可以弄到箭。
魯肅隻顧自己呆頓頓地在動腦筋,連孔明給他斟酒也都視而不見,反正拿起來喝就是了。
其實,孔明已給你斟了二、三十次酒了,你至少已經喝了兩斤以上了。
等到魯肅發覺自己頭裡有點暈,這才看到孔明老是在給他斟酒,所以也停下來不喝了。
魯肅想,他不是在篩酒,而是在灌酒,存心想喝醉我。
所以踱頭搖手道:&ldquo下官足夠了。
&rdquo &ldquo再飲三杯。
&rdquo &ldquo醉了。
&rdquo 孔明今天确實想把魯肅灌醉的。
因為等一下船到赤壁前,被他知覺,他要急煞的。
孔明想,真的吓壞了你,我是對不起你的,還是讓你喝醉了,趴在桌上呼呼一覺,等你醒來,或許已經快要回去了,至少曹營上的箭已經開始射過來了。
那時,你即使知道是在曹營面前也要急得好一些。
孔明是一片好意,但魯肅他一定不肯喝了。
孔明想,你真的不喝,我也沒有辦法,不能捏住了你的鼻子灌進去的。
你自己不願醉,那隻能讓你去急了。
魯肅想,現在我要問問清楚了,究竟往什麼地方去。
問道:&ldquo軍師,舟船欲往哪裡而去?&rdquo 孔明想,現在無論如何不能告訴你舟船的去向。
因為還沒有開,講了之後,你要逃上岸去的。
所以答道:&ldquo大夫不必多問,少停便知。
&rdquo 魯肅想,事到如今,我為你急得寝食不安,你還要對我賣關子呢。
孔明一聲呼喚:&ldquo王四。
&rdquo &ldquo軍師。
&rdquo &ldquo你與我去後梢,觀看水、陸、糧三座大營可看得清楚否?&rdquo 王四想,你的酒喝得不多,醉話倒已經說出來了。
船都沒有開,怎麼會看不見?即使天黑了,營上的标燈照耀如同白晝相仿,數十裡路也看得見,何況我們還在江邊,不過你叫我看,我就去看看。
王四出後艙,到船梢上,舉目一看,不是嗎,水營清清楚楚的九宮八卦營,桅燈、标燈星羅棋布,大号艨艟、二号戰艦,齊齊斬斬;陸營雖然遠一些,但是燈火通明,金木水火土的五方營中旗幡招展,尤其都督的大纛旗,高高飄揚。
隻有糧營被西山遮住,尚可看到營中射出來的一束束光亮。
哪一點不清楚呢?軍師大概在說酒話。
王四回到艙裡:&ldquo回禀軍師,三座大營統統看見,清清楚楚。
&rdquo &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