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 運玄機西山紮船 趁濃霧曹營借箭
關燈
小
中
大
dquo再去觀看。
&rdquo 王四想,還要看?好,就再去看一次。
不一會兒,王四回進來:&ldquo回禀軍師,明明白白。
&rdquo &ldquo再去觀看。
&rdquo 王四想,這又有什麼好多看的呢?岸上的大營總歸是原樣。
看來看去是這麼一回事。
你喝足了酒沒事幹,拿我尋開心?路雖不遠,但一趟一趟走出走進兜圈子,要轉得頭暈的呀。
心裡不想去,但又不敢違抗軍師的命令。
這家夥開始調皮了,嘴上答應得響亮,實際并不出去,就在後艙裡站一會,再回進來,說:&ldquo清清楚楚。
&rdquo再叫他出去,他又這樣:&ldquo明明白白。
&rdquo&hellip&hellip 孔明覺得不對,現在不可能再清清楚楚了。
我到西山江邊已經是太陽偏西,交了申時了。
布置好草船,魯肅又喝了那麼多酒,現在肯定酉時已經過了,三座大營應該看不見了,怎麼還會明明白白?孔明一想,肯定是王四這家夥在撒謊。
&ldquo王四,再去觀看。
&rdquo 王四想,已經第十六趟了。
今天軍師有點醉意了,拼命叫我看。
反正老規矩。
不料孔明旋轉身來看着他的行動。
心想,你這點花招還想騙得過我? 王四這下子沒有辦法了,隻好走出後艙,來到船梢上。
心想,既然被軍師看破,那就看一看吧。
擡頭對四下一望,咦,怎麼睜開眼晴和不睜開差不多的呢?好象眼前烏洞洞,又似一片白茫茫,水營不知去向,陸營不翼而飛,隻覺得朦朦胧胧中有一團團橙紅色亮光。
眼睛失去作用,耳邊倒仍舊有效的:&ldquo咚!當!&rdquo陸營上的定更炮聲:&ldquo咴&hellip&hellip&rdquo騎兵營裡的馬嘶聲:&ldquo嚓哱──&rdquo浪裡鑽的劃水聲:&ldquo嚓嚓嚓嚓&rdquo岸邊巡哨隊的腳步聲&hellip&hellip一切都籠罩在濃濃大霧之中,王四驚愕不已,一定是諸葛軍師在施術作法,故而一再叫我出來觀看。
王四驚惶失措地奔進艙來:&ldquo軍師,外面糊裡糊塗,一點都看不清了!&rdquo &ldquo嘿──&rdquo你不是一直說清清楚楚的嗎? 孔明知道外面大霧已經起了。
魯肅不懂是怎麼回事,心中詫異。
隻見孔明站起身來,把前後艙門都關了起來。
&ldquo刮嚓&rdquo一鎖。
再走到船艙左側,這裡窗坎下面并排着七個繩頭,就是左邊那十條船上通過來的,繩圈垂在那裡。
孔明抓住第一個繩圈,用力一拉。
隻聽見左邊傳來&ldquo啷&hellip&hellip&rdquo的銅鈴聲。
孔明再走到右側,同樣拉動第一根繩索。
&ldquo啷&hellip&hellip&rdquo又是一陣銅鈴聲。
魯肅看着孔明的一舉一動,對他笑笑:你象小孩子一樣,吃飽了酒無以為樂,在繩子上系些鈴铛,吃吃老酒,拉拉繩索,聽聽鈴聲,也算有趣的。
孔明在旁側的茶幾上點燃了一炷時辰香,看了看格盤,然後回到老位子上坐定,自斟自飲。
魯肅酒不喝,幹坐在那裡有點不耐煩了。
心想,既然已把艙門關上,料想沒有人會來了。
那末可以開船了羅,便問:&ldquo軍師,怎麼還不開船?&rdquo &ldquo開了長久了。
&rdquo &ldquo下官不信。
&rdquo &ldquo大夫請聽。
&rdquo &ldquo哦?&rdquo 魯肅撩着胡須側耳靜聽。
因為船一開,就會有江水拍擊船頭之聲。
魯肅一聽,船頭方向水聲嘩嘩,果然開船了。
再一聽,岸上營裡的炮聲也弱得多了,剛才在西山江邊時,船都震動的。
魯肅也開始覺得有趣起來了,怎麼這船自己會開的? 其實,奧妙就在這十四根繩索、一百四十個鈴铛上。
孔明方才拉動了左右的第一根繩,每根繩上十隻鈴,分别系在十條船上,也就是每船每繩一隻鈴。
老軍們聽得鈴聲,一看,是第十根繩上的鈴在作響。
這根牽動的繩上貼着一張紙條,上面寫着兩個字:&ldquo前進&rdquo。
因此,每條船的艙裡出來幾個老軍,有的去起錨,有的到後梢把舵擺正,有的上頂棚,扯起三道風帆。
雖然在十一月份,但今晚是一夜東風,船往赤壁是西北方,順風。
赤壁之戰期間,共有三日四夜東風被孔明在軍事上利用的。
今天天氣不好,因此起迷霧,刮東風。
到明朝天亮,霧散雲開,天氣轉晴,就仍舊變成西北風了。
因此,孔明借箭回來時,又是一路顧風。
一來一回都可以扯足順風篷。
再過十三天,到十一月二十,甲子日,又連刮三天三夜東風,孔明利用它火燒赤壁。
或許那年十一月份還有幾天東風,但與我書情無關,就不必提它了。
等到船一開,二十一條船上所有的人統統進艙,把前艙門緊閉,有事進出一律走後艙。
軍師有什麼命令,隻要聽鈴聲,看繩索上的紙條好了。
那末,這七條繩索上都有些什麼命令呢?第一根繩是&ldquo前進”第二根&ldquo停泊”第三根&ldquo後退”第四根&ldquo掉頭”第五根是&ldquo呐喊&rdquo,即敲擊破鑼破鼓;第六根是&ldquo休息”第七根是&ldquo聽令&rdquo。
何為聽令?即孔明向老軍口頭下達命令。
因為今夜的航行規則,全靠諸葛亮觀看格盤來掌握方向。
格盤即是初級的羅盤。
軍師察覺航向有偏,便立即拉動第七根繩索。
這根繩索上的鈴檔一響,二十一條船就都把兩側的窗闆各吊起一塊。
孔明通過窗口向鄰近的兩條船下達命令,或向左多少,或向右幾何。
然後,老軍依次向兩邊把消息傳遞過去,大家一起扳正舵。
因此,這根繩索是經常要用的,我就不每次都作交代了。
另外,諸葛亮臨時想到有什麼事情要吩咐,也用這個辦法。
例如,到明天天亮,孔明受滿了十萬餘箭,想到應該&ldquo謝謝&rdquo曹操,也就拉動這第七根繩索,吩咐老軍出艙緻謝。
魯肅哪裡知道這許多奧妙?隻覺得不可思議,瞪大了雙眼看着諸葛亮的舉動。
隻見他忽兒站起來看看格盤,拉拉繩子,推起窗闆,向兩邊船上交代幾句說話;忽兒坐下來飲上一盞;忽兒又看看時辰香,拿起那根三尺長的通心竹管,推起窗闆,伸到窗外,插入江水之中。
──雖然船與船之間靠得緊騰騰,但插一根竹管的空隙還是有的──嘴巴湊到竹管上,吸一口江水。
魯肅看得好笑:這家夥真象頑童一般,喝酒喝得口渴了,不去倒茶壺裡的茶喝,倒去喝冷水! 其實,孔明怎麼會去吸江水呢?他是要辨辨江水的味道,以便判斷船到了什麼地方。
因為同是一條長江,各處的水質不同,南邊的水軟、淡、清,北邊的水硬、鹹、渾。
别說含在嘴裡可以辨出,就是站在江邊的山頂上望下去,也可以看出江水的顔色深淺不同,界限煞是分明,任你千百年來浪打潮湧,始終不會混淆。
大家知道,北宋宰相王安石,能夠一嘗就知道蘇東坡帶來的水是長江上遊還是中遊、下遊的。
那末,何況諸葛亮呢!孔明素稱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這個知識也屬于地理的範疇。
所以說,諸葛亮草船借箭,天文、地理都要用到。
孔明嘗了嘗江水的味道,知道船離三江口已二十餘裡,将到江心了。
于是,把口中冷水吐掉。
竹管收進來,甩幹滴水,往艙壁上一靠,窗闆拉好,回過來坐定。
魯肅看到孔明這一系列奇怪的舉動,實在忍不住了,一定要問問清楚究竟到哪裡去,去做什麼:&ldquo請問軍師,舟船究竟駛往哪裡去啊?&rdquo 孔明想,現在時間尚早,還不能與你實說。
倘然告訴了你,你從現在急起,急到曹操送箭來,要把你急出毛病來的。
但是,不給你一個答複,你也不會就此罷論。
那隻好來騙你一下了,說道:&ldquo大夫聽了,亮少時曾遇異人,傳授三卷奇門遁甲天書,可以呼風喚雨,移山倒海。
&rdquo 魯肅想,我與你交了多時的朋友,隻知道你本領大,但大到如此地步我倒還是第一次聽說,令人難以置信:&ldquo軍師有如此本領?&rdquo &ldquo是啊。
少停停船至江心停泊,亮設香案,祝告上蒼,上天表,奏達天廷,請天将下凡造箭。
造就十萬狼牙,亮便回去交令。
&rdquo 魯肅想,莫怪你說隻要三天,後來又鬼鬼祟祟地叫我幫忙,不準我在周瑜面前露口風。
原來卻有這段事情。
天将就是神仙,造箭迅速得很,或者說,根本用不着造,隻要變出來就是了。
十萬支箭在天将眼裡算得了什麼!──踱頭好象見過天将似的,非常相信。
這一下他放心了,端起酒杯與孔明對飲起來。
時間很快,孔明看了看時辰香,已
&rdquo 王四想,還要看?好,就再去看一次。
不一會兒,王四回進來:&ldquo回禀軍師,明明白白。
&rdquo &ldquo再去觀看。
&rdquo 王四想,這又有什麼好多看的呢?岸上的大營總歸是原樣。
看來看去是這麼一回事。
你喝足了酒沒事幹,拿我尋開心?路雖不遠,但一趟一趟走出走進兜圈子,要轉得頭暈的呀。
心裡不想去,但又不敢違抗軍師的命令。
這家夥開始調皮了,嘴上答應得響亮,實際并不出去,就在後艙裡站一會,再回進來,說:&ldquo清清楚楚。
&rdquo再叫他出去,他又這樣:&ldquo明明白白。
&rdquo&hellip&hellip 孔明覺得不對,現在不可能再清清楚楚了。
我到西山江邊已經是太陽偏西,交了申時了。
布置好草船,魯肅又喝了那麼多酒,現在肯定酉時已經過了,三座大營應該看不見了,怎麼還會明明白白?孔明一想,肯定是王四這家夥在撒謊。
&ldquo王四,再去觀看。
&rdquo 王四想,已經第十六趟了。
今天軍師有點醉意了,拼命叫我看。
反正老規矩。
不料孔明旋轉身來看着他的行動。
心想,你這點花招還想騙得過我? 王四這下子沒有辦法了,隻好走出後艙,來到船梢上。
心想,既然被軍師看破,那就看一看吧。
擡頭對四下一望,咦,怎麼睜開眼晴和不睜開差不多的呢?好象眼前烏洞洞,又似一片白茫茫,水營不知去向,陸營不翼而飛,隻覺得朦朦胧胧中有一團團橙紅色亮光。
眼睛失去作用,耳邊倒仍舊有效的:&ldquo咚!當!&rdquo陸營上的定更炮聲:&ldquo咴&hellip&hellip&rdquo騎兵營裡的馬嘶聲:&ldquo嚓哱──&rdquo浪裡鑽的劃水聲:&ldquo嚓嚓嚓嚓&rdquo岸邊巡哨隊的腳步聲&hellip&hellip一切都籠罩在濃濃大霧之中,王四驚愕不已,一定是諸葛軍師在施術作法,故而一再叫我出來觀看。
王四驚惶失措地奔進艙來:&ldquo軍師,外面糊裡糊塗,一點都看不清了!&rdquo &ldquo嘿──&rdquo你不是一直說清清楚楚的嗎? 孔明知道外面大霧已經起了。
魯肅不懂是怎麼回事,心中詫異。
隻見孔明站起身來,把前後艙門都關了起來。
&ldquo刮嚓&rdquo一鎖。
再走到船艙左側,這裡窗坎下面并排着七個繩頭,就是左邊那十條船上通過來的,繩圈垂在那裡。
孔明抓住第一個繩圈,用力一拉。
隻聽見左邊傳來&ldquo啷&hellip&hellip&rdquo的銅鈴聲。
孔明再走到右側,同樣拉動第一根繩索。
&ldquo啷&hellip&hellip&rdquo又是一陣銅鈴聲。
魯肅看着孔明的一舉一動,對他笑笑:你象小孩子一樣,吃飽了酒無以為樂,在繩子上系些鈴铛,吃吃老酒,拉拉繩索,聽聽鈴聲,也算有趣的。
孔明在旁側的茶幾上點燃了一炷時辰香,看了看格盤,然後回到老位子上坐定,自斟自飲。
魯肅酒不喝,幹坐在那裡有點不耐煩了。
心想,既然已把艙門關上,料想沒有人會來了。
那末可以開船了羅,便問:&ldquo軍師,怎麼還不開船?&rdquo &ldquo開了長久了。
&rdquo &ldquo下官不信。
&rdquo &ldquo大夫請聽。
&rdquo &ldquo哦?&rdquo 魯肅撩着胡須側耳靜聽。
因為船一開,就會有江水拍擊船頭之聲。
魯肅一聽,船頭方向水聲嘩嘩,果然開船了。
再一聽,岸上營裡的炮聲也弱得多了,剛才在西山江邊時,船都震動的。
魯肅也開始覺得有趣起來了,怎麼這船自己會開的? 其實,奧妙就在這十四根繩索、一百四十個鈴铛上。
孔明方才拉動了左右的第一根繩,每根繩上十隻鈴,分别系在十條船上,也就是每船每繩一隻鈴。
老軍們聽得鈴聲,一看,是第十根繩上的鈴在作響。
這根牽動的繩上貼着一張紙條,上面寫着兩個字:&ldquo前進&rdquo。
因此,每條船的艙裡出來幾個老軍,有的去起錨,有的到後梢把舵擺正,有的上頂棚,扯起三道風帆。
雖然在十一月份,但今晚是一夜東風,船往赤壁是西北方,順風。
赤壁之戰期間,共有三日四夜東風被孔明在軍事上利用的。
今天天氣不好,因此起迷霧,刮東風。
到明朝天亮,霧散雲開,天氣轉晴,就仍舊變成西北風了。
因此,孔明借箭回來時,又是一路顧風。
一來一回都可以扯足順風篷。
再過十三天,到十一月二十,甲子日,又連刮三天三夜東風,孔明利用它火燒赤壁。
或許那年十一月份還有幾天東風,但與我書情無關,就不必提它了。
等到船一開,二十一條船上所有的人統統進艙,把前艙門緊閉,有事進出一律走後艙。
軍師有什麼命令,隻要聽鈴聲,看繩索上的紙條好了。
那末,這七條繩索上都有些什麼命令呢?第一根繩是&ldquo前進”第二根&ldquo停泊”第三根&ldquo後退”第四根&ldquo掉頭”第五根是&ldquo呐喊&rdquo,即敲擊破鑼破鼓;第六根是&ldquo休息”第七根是&ldquo聽令&rdquo。
何為聽令?即孔明向老軍口頭下達命令。
因為今夜的航行規則,全靠諸葛亮觀看格盤來掌握方向。
格盤即是初級的羅盤。
軍師察覺航向有偏,便立即拉動第七根繩索。
這根繩索上的鈴檔一響,二十一條船就都把兩側的窗闆各吊起一塊。
孔明通過窗口向鄰近的兩條船下達命令,或向左多少,或向右幾何。
然後,老軍依次向兩邊把消息傳遞過去,大家一起扳正舵。
因此,這根繩索是經常要用的,我就不每次都作交代了。
另外,諸葛亮臨時想到有什麼事情要吩咐,也用這個辦法。
例如,到明天天亮,孔明受滿了十萬餘箭,想到應該&ldquo謝謝&rdquo曹操,也就拉動這第七根繩索,吩咐老軍出艙緻謝。
魯肅哪裡知道這許多奧妙?隻覺得不可思議,瞪大了雙眼看着諸葛亮的舉動。
隻見他忽兒站起來看看格盤,拉拉繩子,推起窗闆,向兩邊船上交代幾句說話;忽兒坐下來飲上一盞;忽兒又看看時辰香,拿起那根三尺長的通心竹管,推起窗闆,伸到窗外,插入江水之中。
──雖然船與船之間靠得緊騰騰,但插一根竹管的空隙還是有的──嘴巴湊到竹管上,吸一口江水。
魯肅看得好笑:這家夥真象頑童一般,喝酒喝得口渴了,不去倒茶壺裡的茶喝,倒去喝冷水! 其實,孔明怎麼會去吸江水呢?他是要辨辨江水的味道,以便判斷船到了什麼地方。
因為同是一條長江,各處的水質不同,南邊的水軟、淡、清,北邊的水硬、鹹、渾。
别說含在嘴裡可以辨出,就是站在江邊的山頂上望下去,也可以看出江水的顔色深淺不同,界限煞是分明,任你千百年來浪打潮湧,始終不會混淆。
大家知道,北宋宰相王安石,能夠一嘗就知道蘇東坡帶來的水是長江上遊還是中遊、下遊的。
那末,何況諸葛亮呢!孔明素稱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這個知識也屬于地理的範疇。
所以說,諸葛亮草船借箭,天文、地理都要用到。
孔明嘗了嘗江水的味道,知道船離三江口已二十餘裡,将到江心了。
于是,把口中冷水吐掉。
竹管收進來,甩幹滴水,往艙壁上一靠,窗闆拉好,回過來坐定。
魯肅看到孔明這一系列奇怪的舉動,實在忍不住了,一定要問問清楚究竟到哪裡去,去做什麼:&ldquo請問軍師,舟船究竟駛往哪裡去啊?&rdquo 孔明想,現在時間尚早,還不能與你實說。
倘然告訴了你,你從現在急起,急到曹操送箭來,要把你急出毛病來的。
但是,不給你一個答複,你也不會就此罷論。
那隻好來騙你一下了,說道:&ldquo大夫聽了,亮少時曾遇異人,傳授三卷奇門遁甲天書,可以呼風喚雨,移山倒海。
&rdquo 魯肅想,我與你交了多時的朋友,隻知道你本領大,但大到如此地步我倒還是第一次聽說,令人難以置信:&ldquo軍師有如此本領?&rdquo &ldquo是啊。
少停停船至江心停泊,亮設香案,祝告上蒼,上天表,奏達天廷,請天将下凡造箭。
造就十萬狼牙,亮便回去交令。
&rdquo 魯肅想,莫怪你說隻要三天,後來又鬼鬼祟祟地叫我幫忙,不準我在周瑜面前露口風。
原來卻有這段事情。
天将就是神仙,造箭迅速得很,或者說,根本用不着造,隻要變出來就是了。
十萬支箭在天将眼裡算得了什麼!──踱頭好象見過天将似的,非常相信。
這一下他放心了,端起酒杯與孔明對飲起來。
時間很快,孔明看了看時辰香,已